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年龄的增长,對于新事物的出现和接受变得越来越滞后。真正接触“断舍离”这个词几乎要到它完全流行起来的三四年后,那是在研一的冬天。又是一年考研初试结束之后,室友跑来说今年的题目偏得厉害,考了一个“二次元”一个“断舍离”,不知道这届考生会怎样。那时我们刚刚从考研的海水里爬上来,很容易就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室友回来的时候我正在打2K,游戏暂停的功夫我还抽空想了想如果我好死不死地晚了一年考研,名词解释遇到了这两词我回怎么办,二次元还好一些,凭借十几年的网龄还能信口扯一些东西,但断舍离只能两眼一抹黑地信马由缰了,游戏结束之后,我专门查了查这个词,后面的事情就很简单了,十几秒的功夫,两三行字就帮我完成了文献综述,边看还边不服气的感叹,原来就是这么个意思,还掺杂着一种被江湖骗子骗了的感觉。
当然年龄的增长带来的也不全是坏的方面,前几年,特别不喜欢概括自己的小说,有一次编辑问我这篇小说讲的什么,能不能用一句话来谈,我一瞬间感觉被冒犯了,我问他“如果我可以用一句话来谈,我为什么要写几千字”。我那时候特别不能接受这一点,我总觉得故事不是用来讲一个道理的,如果要讲道理直接讲就好了,何必要写成小说,而小说的意义就是每个人能从中获得属于自己的东西,我只要开口就是破坏了这层意义。现在不同了,我现在已经可以充分的接纳每个人对文学对小说有不同的理解,甚至可以心平气和地讲出如果你懒得去一个字一个字去阅读它,概括起来这篇小说的内核就是断舍离。
当然如果看得下去,可能还会有更多的东西,比如对自我的保护,以及由自我的维护造成的对外界的伤害,比如爱情到底是什么,爱情中的忠贞意味着什么,比如所谓一手二手三手对这个不断运动的世界是不是重要的以及应该占据着什么地位,比如很多很多其他的东西,这些我在写作的时候都或多或少思考过,但在小说中表现出多少,通过阅读你能感受到多少,就是每一个你和这篇小说缘分了,我不想过多的去聊这些,可以的话我还想讲一讲更多断舍离。
时代在不断地发展着,每一分每一秒都在进行着断舍离,只是很多时候我们是参与者,而更多时候我们只能做旁观者,去看着这一切发生,没办法介入。从我开始写作的前几年开始就就一直在谈论文学的边缘化问题,之前我一直刻意疏远它,仿佛我不去看它,它就不存在了。随着在写作路上越走越远,包括自己也开始做一些文学方面的研究,反倒使我越来越能正视这个问题。万物都有发展规律,很多东西随着时间变得越来越好,不管是技艺还是对社会的功用,但它还是在渐渐消亡之中,这本就就是不可控的,比如武术,再比如京剧。而在这不可控之中,我们能做什么,是最大限制地延缓它的离去,还是听之任之。或者再把话题说得大一些,在这个大历史阶段中,很多事情都是我们无法靠自己的力量去改变的,但我们仍在为每一件事徒劳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说服着自己“每件事自然都有它的意义”,可是真的有意义嘛?这个问题也许是我在下一个阶段注重会思考的一个问题。写这篇小说之前想的东西很大,真正着笔之后反而变成了一个甚至有点逼仄的小故事,这个故事代表着我在一个阶段对这个问题的理解,起码在那个阶段,我会觉得放弃比不由分说的执着要好,这个观点在我前年年底看过一部叫《恋爱的犀牛》的话剧之后达到了顶峰。当然这个观点还有一个前提,就是我觉得所有活动都可以没有意义,任何事物都可能发生,但是总有例外,比如海口下起大暴雪,比如需要我们来做文学的守墓人。
最后我想用我最爱的歌手的一句歌词来结尾,它也能恰如其分地涵盖我在一千多字里所有想说的话。
夜晚好坏是夜晚的事,苹果烂了就该扔掉。
当然年龄的增长带来的也不全是坏的方面,前几年,特别不喜欢概括自己的小说,有一次编辑问我这篇小说讲的什么,能不能用一句话来谈,我一瞬间感觉被冒犯了,我问他“如果我可以用一句话来谈,我为什么要写几千字”。我那时候特别不能接受这一点,我总觉得故事不是用来讲一个道理的,如果要讲道理直接讲就好了,何必要写成小说,而小说的意义就是每个人能从中获得属于自己的东西,我只要开口就是破坏了这层意义。现在不同了,我现在已经可以充分的接纳每个人对文学对小说有不同的理解,甚至可以心平气和地讲出如果你懒得去一个字一个字去阅读它,概括起来这篇小说的内核就是断舍离。
当然如果看得下去,可能还会有更多的东西,比如对自我的保护,以及由自我的维护造成的对外界的伤害,比如爱情到底是什么,爱情中的忠贞意味着什么,比如所谓一手二手三手对这个不断运动的世界是不是重要的以及应该占据着什么地位,比如很多很多其他的东西,这些我在写作的时候都或多或少思考过,但在小说中表现出多少,通过阅读你能感受到多少,就是每一个你和这篇小说缘分了,我不想过多的去聊这些,可以的话我还想讲一讲更多断舍离。
时代在不断地发展着,每一分每一秒都在进行着断舍离,只是很多时候我们是参与者,而更多时候我们只能做旁观者,去看着这一切发生,没办法介入。从我开始写作的前几年开始就就一直在谈论文学的边缘化问题,之前我一直刻意疏远它,仿佛我不去看它,它就不存在了。随着在写作路上越走越远,包括自己也开始做一些文学方面的研究,反倒使我越来越能正视这个问题。万物都有发展规律,很多东西随着时间变得越来越好,不管是技艺还是对社会的功用,但它还是在渐渐消亡之中,这本就就是不可控的,比如武术,再比如京剧。而在这不可控之中,我们能做什么,是最大限制地延缓它的离去,还是听之任之。或者再把话题说得大一些,在这个大历史阶段中,很多事情都是我们无法靠自己的力量去改变的,但我们仍在为每一件事徒劳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说服着自己“每件事自然都有它的意义”,可是真的有意义嘛?这个问题也许是我在下一个阶段注重会思考的一个问题。写这篇小说之前想的东西很大,真正着笔之后反而变成了一个甚至有点逼仄的小故事,这个故事代表着我在一个阶段对这个问题的理解,起码在那个阶段,我会觉得放弃比不由分说的执着要好,这个观点在我前年年底看过一部叫《恋爱的犀牛》的话剧之后达到了顶峰。当然这个观点还有一个前提,就是我觉得所有活动都可以没有意义,任何事物都可能发生,但是总有例外,比如海口下起大暴雪,比如需要我们来做文学的守墓人。
最后我想用我最爱的歌手的一句歌词来结尾,它也能恰如其分地涵盖我在一千多字里所有想说的话。
夜晚好坏是夜晚的事,苹果烂了就该扔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