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英语教学改革究竟能否走出一条学生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有效发展的科学路径,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者的课程实施理念。江苏省天一中学张洁老师执教的“Advertisements”语篇教学一课,成功地践行了当代语言教学的最新理论,给人启迪。
【关键词】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内容与语言;课例评析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30-0058-04
【作者简介】龚海平,江苏省张家港市教育局教研室(江苏张家港,215600)副主任,江苏省英语特级教师。
语言教学理念,从来就不是什么虚无的东西,而是语言教学实践与研究的智慧结晶。但是,必须指出的是,语言教学理念并不等同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所列的课程构建理念。比较而言,前者属于应用语言学中教学论的范畴,直接影响和作用于语言教学活动过程之中,而后者则属于课程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属于教育学中课程论的范畴。
当前,高中英语教学改革之所以起色不甚明显,多半与高中英语教师热衷于、也满足于应试教育,而轻视或忽视语言教学理论、理念的学习和应用有关。高中英语教学改革能否走出一条既能够促进学生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发展、又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的科学路径,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者的课程实施理念。
2015年5月中旬江苏省第十届“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活动(总决赛)中,江苏省天一中学张洁老师获得特等奖,这一方面得益于她厚实的英语语言专业功底和扎实的英语教学基本功,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她在教学中成功地践行了当代语言教学的最新理论。
本文就张洁老师参赛时所执教的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第四模块第一单元阅读板块的“Advertisements”的教学中如何践行当代语言教学新理念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一、“前语篇学说”的运用恰到好处
语言学家Widdowson所创立的“前语篇(Pretext)学说”主张通过激活读者的前语篇,准确把握语篇的整体意义和获得对语篇中词语确切意义的推断与理解。该学说认为,前语篇与语境相同,是语篇理解的一个重要条件;语篇阅读的过程,就是理解、匹配作者前语篇意识的过程;语篇阅读理解的本质就是为了实现读者与文本、读者与作者的对话与契合。英语教材的编者在编写语篇文本时首先要考虑的一点就是文本的内容是否与该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英语语言能力、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相适应。换言之,经过教材的编者编写、选择与加工后的文本内容都是充分照顾到学生的学习能力的。这就意味着,在学生还没有进入英语文本的学习之前,他们的头脑中实际上已经储备了与即将学习的文本内容相关的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因此,“读前活动”的最主要的任务是激活学生的“前语篇”——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龚海平,2014)
张洁老师正是这么做的。这一课的文本主题是“Advertisements”,但是张洁老师并没有像许多高中英语教师那样一上课就下达“任务”(Task),让学生进入文本的阅读,而是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连串的广告,然后通过提出“What did you see just now?”“How many ads did you see just now?”“Could you tell me some based on your memory?”等问题,与学生进行了话语交往活动,在此过程中自然呈现课题“Advertisements”并板书标题。接着,她又提出“Since you are so familiar with ads, could you tell me what an ad is according to your understanding?”这样一个有一定思维含金量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来揭示“广告”的功能。
这种将学生的生活世界与教科书的知识世界相连接的做法,不仅很好地体现了“前语篇”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功能和价值,而且有助于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运用已知英语词汇、句式结构来真实表达思想活动的能力,这才是真正的话语交际!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运用恰到好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医治“填鸭式教学”(Pot-Filling Instruction)的一剂良药,因而也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特别重视和倡导的教学理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学习的发生、意义的建构、概念的形成要基于学习者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要体现学习的“主观性、社会性和情景性”三者之间的有机统一。
就“Advertisements”的文本教学而言,是直接地向学生传授“Advertisements”的功能和种类的区分,还是通过激活学生关于“广告”的已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这是“填鸭式教学”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分水岭。张洁老师采取的是鼓励学生主动建构新知的策略。
张洁老师仍然通过师生之间的话语交往活动,循循善诱地与学生展开了下列交流。
T:Pay attention to the ads on the left(PPT左栏). What do these ads have in common?
S1:They want to sell us some products.
T:Yes. And what about this website——Ganji(“赶集网”)?What does it want to sell us?
S1:A service.
在此基础上,师生双方共同建构了“These ads that want to sell us a product or a service are called ‘Commercial ads’,so they must be paid by someone.”和“There’re another kind of ads called‘Public service ads’. They are often run for free.”概念,顺利完成了对“PSAs—free”和“CAs—paid”的学习。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充分地体现了出来:他们在课堂上是主动思维的,而不是被动接受的;他们在课堂上是积极思考的,而不是消极等待的;他们在课堂上是直接参与教学活动的,而不是游离于教学活动之外的。总而言之,他们真正地成为了课堂的主人,而不是课堂的奴仆!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者的“主观性”与广告的“社会性”“情景性”的有机统一充分地体现出来了:学生凭借自己对“广告”的生活经验与认知水平(主观性),辅之以对课堂教学中张洁老师播放的有关“广告”的视频(情景性)的比较分析,最终水到渠成地完成了对“PSAs”(Public Service Advertisements)和“CAs”(Commercial Advertisements)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广告社会属性(社会性)的完整认知。
事实上,这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还体现在张洁老师板书的思维导图之中。她在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不是简单地通过PPT一次性地呈现文本的内容与结构,而是根据文本教学的实际进程,循序渐进地完成了思维导图的建构,让学生最终对“Advertisements”的认知脉络一目了然。
三、“全语言教学理论”的运用恰到好处
被称为“全语言教学之父”的美国社会语言学家Goodman(1986)在秉承语言是思维和交际的媒介的思想同时,认为不能仅仅为了学习一种语言而学习这种语言,学习语言就要学习这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Goodman的这一思想,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所倡导的英语教学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理念也是完全合拍的。语言的学习如果与文化的学习相分离、相割裂,那么是很难唤起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的。大凡学生对英语语言学习兴趣不浓,往往都不同程度地与文化学习的缺失有关。(龚海平,2010)
那么,张洁老师在这一节课上又是如何体现语言学习与文化学习的结合的呢?
在让学生走进文本的过程中,张洁老师首先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Do you think ads tell us the complete truth?”,接着又提出“Have you ever been tricked by any commercial ads?Share your story with each other.”然后,她向学生传达了“False ads to be fined, such as Crest toothpaste, fined close to 6.03 million Yuan.”这一因商业欺诈而被罚款的消息,进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广告,提出“Don’t be a slave to them.”(这里,“them”在语境中指的是“advertisements”——作者注)。这就很好地体现了“全语言教学理论”所倡导的语言与文化学习的结合。如果说张洁老师向学生提出“Do you think ads tell us the complete truth?”这样的问题,有助于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实现语言学习与生活经验相结合,那么提出“Have you ever been tricked by any commercial ads?Share your story with each other.”这样的问题,则有助于学生的语言学习与语言运用相结合,因为在“Share your story with each other.”这一学习活动过程中,学生将有机会对自己的生活经历用大脑去主动进行英语思维活动,自主编码、加工并输出自然、真实的话语信息,尽管这种编码、加工后的话语输出未必就十分规范、得体、适宜。
四、“任务型语言教学”的运用恰到好处
作为《课标》竭力倡导的一种有效的语言教学路径,“任务型语言教学”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已经广为应用。但是,诚如笔者曾经指出的那样,“唯任务”与“伪任务”的现象仍然比比皆是。究其原因,笔者以为恐怕许多中学英语教师对“任务型语言教学”中的“任务”的特征并不十分清楚。
语言学家Skehan在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一书中指出,“任务型语言教学”中的“任务”应该具有五方面的基本特征:意义是首要的;有具体的交际问题需要解决;与真实世界中相类似的活动存在某种联系;完成任务是首先必须考虑的事情;对任务的完成情况的评价要根据任务完成的结果来进行。(龚海平,2015)
可见,只有让学生真实地用语言去做事,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应用。
张洁老师在这节课的最后教学环节向学生布置的任务是“Work in groups of four. Choice 1:Design an ad for my club——Jessy’s DIY club in order to attract more students to join my club. Choice 2: Design an ad for your school(Nanjing Zhonghua High School)in order to make it better-known by the public and attract more students to study here.”(这里,Jessy是张洁老师的英文名;Nanjing Zhonghua High School是“南京市中华中学”的英译,即上课学生的学校——作者注)
张洁老师在这一节课上对“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应用不仅完全符合上述五个基本特征的要求,而且“任务”的设计具有真实性(真实地设计广告)、可行性(学生在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中就已经学过了DIY,因此不会难以理解DIY的功能和意义;学生就在南京中华中学就读,完全熟知自己的学校,为自己的学校设计宣传广告,可谓“得心应手”)、开放性(“任务”的设计没有框框条条的规定,因而为学生拳脚的施展留有了很大自由发挥的空间,有利于活跃学生的英语思维活动)、合作性(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完成“任务”,既有利于同伴互助,又降低了学生完成“任务”的难度,还有助于对学生在英语学习和英语语言实践中合作能力的培养)和选择性(无论是为Jessy的DIY俱乐部设计招募成员的广告,还是为南京中华中学设计宣传广告,完全听由学生选择,这既体现了选择性,也体现了民主性,因而能够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身于广告设计之中)。 同时,张洁老师为了避免学生广告设计过程中的“无的放矢”,对这一“任务”设计做了精准的预设。她通过PPT呈现了上述广告设计的关键提示语,即Layout、Logo、Slogan、Brief introduction和Pictures,而且指出“As to how to design a good ad,you can turn to Page 17 for reference”。
张洁老师的这一“任务”设计,确实是独具匠心。事后,学生的广告设计展示和点评环节也进一步表明,这一“任务”设计是科学的,因而学生完成广告设计的质量也是很高的。
综观张洁老师的这一节课,可圈可点之处绝不仅仅限于以上四个方面。她的流畅、地道的英语口语,她的简洁、清晰的教学流程,她的要言不烦、布局合理的板书设计,她对英语高级词汇与复杂句子结构的驾轻就熟的运用,她的不紧不慢、娓娓道来、近乎与学生聊天般的教学风格,无不给学生、观摩教师和评委留下了极其美好而难忘的回忆。总而言之,于学生而言,听张洁老师讲课,无疑就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而不仅仅是对英语语言的学习;于作为评委的笔者而言,有理由相信江苏高中英语课改呈现更加绚丽美景的一天怕是不再遥远。
五、结语
一节优质课的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对执教者所奉行的教学理念的精彩演绎。因此,一些“中看不中用”的课所暴露的深层次的问题,无不是因为执教者教学理论素养和教学理念的缺失而显得如同“无根之萍”,浮于浅表,底气不足。
写到这里,笔者不禁又想起了两年前应约为《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撰写的《中学英语十年课改总结与反思——写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实施之际》那篇文章。文章在第三部分“努力方向”中呼吁广大中学英语教师:“进一步转变教学理念”和“纠正理论虚无主义倾向”,指出“一个中学英语教师,能否从课堂教学的‘自为’状态走向‘自觉’状态,再从‘自觉’状态走向‘自由’的高度,不仅需要持之以恒的踏实实践,而且需要扎实的外语教育教学理论功底作实践支撑。”
【参考文献】
[1]Goodman,Kenneth S.What’s whole in whole language?[M]. Portsmouth,N.H.:Heinemann,1986.
[2]Widdowson,H.G. Text,Context,Pretext: Critical Issues in Discourse Analysis[M]. Oxford: Blackwell, 2004.
[3]龚海平.“前语篇”学说及其在我国中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4(08).
[4]龚海平.全语言教学理论及其对我国基础英语教学的启示[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0(09).
[5]龚海平. 中学英语十年课改总结与反思:写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实施之际[J].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2013(01).
[6]龚海平. 龚海平的中学英语教学主张[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
注: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科学与人文融合的学校和谐教育研究”(项目编号:FFB09058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关键词】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内容与语言;课例评析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30-0058-04
【作者简介】龚海平,江苏省张家港市教育局教研室(江苏张家港,215600)副主任,江苏省英语特级教师。
语言教学理念,从来就不是什么虚无的东西,而是语言教学实践与研究的智慧结晶。但是,必须指出的是,语言教学理念并不等同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所列的课程构建理念。比较而言,前者属于应用语言学中教学论的范畴,直接影响和作用于语言教学活动过程之中,而后者则属于课程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属于教育学中课程论的范畴。
当前,高中英语教学改革之所以起色不甚明显,多半与高中英语教师热衷于、也满足于应试教育,而轻视或忽视语言教学理论、理念的学习和应用有关。高中英语教学改革能否走出一条既能够促进学生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发展、又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的科学路径,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者的课程实施理念。
2015年5月中旬江苏省第十届“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活动(总决赛)中,江苏省天一中学张洁老师获得特等奖,这一方面得益于她厚实的英语语言专业功底和扎实的英语教学基本功,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她在教学中成功地践行了当代语言教学的最新理论。
本文就张洁老师参赛时所执教的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第四模块第一单元阅读板块的“Advertisements”的教学中如何践行当代语言教学新理念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一、“前语篇学说”的运用恰到好处
语言学家Widdowson所创立的“前语篇(Pretext)学说”主张通过激活读者的前语篇,准确把握语篇的整体意义和获得对语篇中词语确切意义的推断与理解。该学说认为,前语篇与语境相同,是语篇理解的一个重要条件;语篇阅读的过程,就是理解、匹配作者前语篇意识的过程;语篇阅读理解的本质就是为了实现读者与文本、读者与作者的对话与契合。英语教材的编者在编写语篇文本时首先要考虑的一点就是文本的内容是否与该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英语语言能力、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相适应。换言之,经过教材的编者编写、选择与加工后的文本内容都是充分照顾到学生的学习能力的。这就意味着,在学生还没有进入英语文本的学习之前,他们的头脑中实际上已经储备了与即将学习的文本内容相关的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因此,“读前活动”的最主要的任务是激活学生的“前语篇”——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龚海平,2014)
张洁老师正是这么做的。这一课的文本主题是“Advertisements”,但是张洁老师并没有像许多高中英语教师那样一上课就下达“任务”(Task),让学生进入文本的阅读,而是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连串的广告,然后通过提出“What did you see just now?”“How many ads did you see just now?”“Could you tell me some based on your memory?”等问题,与学生进行了话语交往活动,在此过程中自然呈现课题“Advertisements”并板书标题。接着,她又提出“Since you are so familiar with ads, could you tell me what an ad is according to your understanding?”这样一个有一定思维含金量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来揭示“广告”的功能。
这种将学生的生活世界与教科书的知识世界相连接的做法,不仅很好地体现了“前语篇”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功能和价值,而且有助于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运用已知英语词汇、句式结构来真实表达思想活动的能力,这才是真正的话语交际!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运用恰到好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医治“填鸭式教学”(Pot-Filling Instruction)的一剂良药,因而也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特别重视和倡导的教学理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学习的发生、意义的建构、概念的形成要基于学习者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要体现学习的“主观性、社会性和情景性”三者之间的有机统一。
就“Advertisements”的文本教学而言,是直接地向学生传授“Advertisements”的功能和种类的区分,还是通过激活学生关于“广告”的已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这是“填鸭式教学”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分水岭。张洁老师采取的是鼓励学生主动建构新知的策略。
张洁老师仍然通过师生之间的话语交往活动,循循善诱地与学生展开了下列交流。
T:Pay attention to the ads on the left(PPT左栏). What do these ads have in common?
S1:They want to sell us some products.
T:Yes. And what about this website——Ganji(“赶集网”)?What does it want to sell us?
S1:A service.
在此基础上,师生双方共同建构了“These ads that want to sell us a product or a service are called ‘Commercial ads’,so they must be paid by someone.”和“There’re another kind of ads called‘Public service ads’. They are often run for free.”概念,顺利完成了对“PSAs—free”和“CAs—paid”的学习。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充分地体现了出来:他们在课堂上是主动思维的,而不是被动接受的;他们在课堂上是积极思考的,而不是消极等待的;他们在课堂上是直接参与教学活动的,而不是游离于教学活动之外的。总而言之,他们真正地成为了课堂的主人,而不是课堂的奴仆!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者的“主观性”与广告的“社会性”“情景性”的有机统一充分地体现出来了:学生凭借自己对“广告”的生活经验与认知水平(主观性),辅之以对课堂教学中张洁老师播放的有关“广告”的视频(情景性)的比较分析,最终水到渠成地完成了对“PSAs”(Public Service Advertisements)和“CAs”(Commercial Advertisements)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广告社会属性(社会性)的完整认知。
事实上,这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还体现在张洁老师板书的思维导图之中。她在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不是简单地通过PPT一次性地呈现文本的内容与结构,而是根据文本教学的实际进程,循序渐进地完成了思维导图的建构,让学生最终对“Advertisements”的认知脉络一目了然。
三、“全语言教学理论”的运用恰到好处
被称为“全语言教学之父”的美国社会语言学家Goodman(1986)在秉承语言是思维和交际的媒介的思想同时,认为不能仅仅为了学习一种语言而学习这种语言,学习语言就要学习这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Goodman的这一思想,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所倡导的英语教学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理念也是完全合拍的。语言的学习如果与文化的学习相分离、相割裂,那么是很难唤起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的。大凡学生对英语语言学习兴趣不浓,往往都不同程度地与文化学习的缺失有关。(龚海平,2010)
那么,张洁老师在这一节课上又是如何体现语言学习与文化学习的结合的呢?
在让学生走进文本的过程中,张洁老师首先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Do you think ads tell us the complete truth?”,接着又提出“Have you ever been tricked by any commercial ads?Share your story with each other.”然后,她向学生传达了“False ads to be fined, such as Crest toothpaste, fined close to 6.03 million Yuan.”这一因商业欺诈而被罚款的消息,进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广告,提出“Don’t be a slave to them.”(这里,“them”在语境中指的是“advertisements”——作者注)。这就很好地体现了“全语言教学理论”所倡导的语言与文化学习的结合。如果说张洁老师向学生提出“Do you think ads tell us the complete truth?”这样的问题,有助于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实现语言学习与生活经验相结合,那么提出“Have you ever been tricked by any commercial ads?Share your story with each other.”这样的问题,则有助于学生的语言学习与语言运用相结合,因为在“Share your story with each other.”这一学习活动过程中,学生将有机会对自己的生活经历用大脑去主动进行英语思维活动,自主编码、加工并输出自然、真实的话语信息,尽管这种编码、加工后的话语输出未必就十分规范、得体、适宜。
四、“任务型语言教学”的运用恰到好处
作为《课标》竭力倡导的一种有效的语言教学路径,“任务型语言教学”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已经广为应用。但是,诚如笔者曾经指出的那样,“唯任务”与“伪任务”的现象仍然比比皆是。究其原因,笔者以为恐怕许多中学英语教师对“任务型语言教学”中的“任务”的特征并不十分清楚。
语言学家Skehan在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一书中指出,“任务型语言教学”中的“任务”应该具有五方面的基本特征:意义是首要的;有具体的交际问题需要解决;与真实世界中相类似的活动存在某种联系;完成任务是首先必须考虑的事情;对任务的完成情况的评价要根据任务完成的结果来进行。(龚海平,2015)
可见,只有让学生真实地用语言去做事,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应用。
张洁老师在这节课的最后教学环节向学生布置的任务是“Work in groups of four. Choice 1:Design an ad for my club——Jessy’s DIY club in order to attract more students to join my club. Choice 2: Design an ad for your school(Nanjing Zhonghua High School)in order to make it better-known by the public and attract more students to study here.”(这里,Jessy是张洁老师的英文名;Nanjing Zhonghua High School是“南京市中华中学”的英译,即上课学生的学校——作者注)
张洁老师在这一节课上对“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应用不仅完全符合上述五个基本特征的要求,而且“任务”的设计具有真实性(真实地设计广告)、可行性(学生在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中就已经学过了DIY,因此不会难以理解DIY的功能和意义;学生就在南京中华中学就读,完全熟知自己的学校,为自己的学校设计宣传广告,可谓“得心应手”)、开放性(“任务”的设计没有框框条条的规定,因而为学生拳脚的施展留有了很大自由发挥的空间,有利于活跃学生的英语思维活动)、合作性(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完成“任务”,既有利于同伴互助,又降低了学生完成“任务”的难度,还有助于对学生在英语学习和英语语言实践中合作能力的培养)和选择性(无论是为Jessy的DIY俱乐部设计招募成员的广告,还是为南京中华中学设计宣传广告,完全听由学生选择,这既体现了选择性,也体现了民主性,因而能够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身于广告设计之中)。 同时,张洁老师为了避免学生广告设计过程中的“无的放矢”,对这一“任务”设计做了精准的预设。她通过PPT呈现了上述广告设计的关键提示语,即Layout、Logo、Slogan、Brief introduction和Pictures,而且指出“As to how to design a good ad,you can turn to Page 17 for reference”。
张洁老师的这一“任务”设计,确实是独具匠心。事后,学生的广告设计展示和点评环节也进一步表明,这一“任务”设计是科学的,因而学生完成广告设计的质量也是很高的。
综观张洁老师的这一节课,可圈可点之处绝不仅仅限于以上四个方面。她的流畅、地道的英语口语,她的简洁、清晰的教学流程,她的要言不烦、布局合理的板书设计,她对英语高级词汇与复杂句子结构的驾轻就熟的运用,她的不紧不慢、娓娓道来、近乎与学生聊天般的教学风格,无不给学生、观摩教师和评委留下了极其美好而难忘的回忆。总而言之,于学生而言,听张洁老师讲课,无疑就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而不仅仅是对英语语言的学习;于作为评委的笔者而言,有理由相信江苏高中英语课改呈现更加绚丽美景的一天怕是不再遥远。
五、结语
一节优质课的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对执教者所奉行的教学理念的精彩演绎。因此,一些“中看不中用”的课所暴露的深层次的问题,无不是因为执教者教学理论素养和教学理念的缺失而显得如同“无根之萍”,浮于浅表,底气不足。
写到这里,笔者不禁又想起了两年前应约为《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撰写的《中学英语十年课改总结与反思——写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实施之际》那篇文章。文章在第三部分“努力方向”中呼吁广大中学英语教师:“进一步转变教学理念”和“纠正理论虚无主义倾向”,指出“一个中学英语教师,能否从课堂教学的‘自为’状态走向‘自觉’状态,再从‘自觉’状态走向‘自由’的高度,不仅需要持之以恒的踏实实践,而且需要扎实的外语教育教学理论功底作实践支撑。”
【参考文献】
[1]Goodman,Kenneth S.What’s whole in whole language?[M]. Portsmouth,N.H.:Heinemann,1986.
[2]Widdowson,H.G. Text,Context,Pretext: Critical Issues in Discourse Analysis[M]. Oxford: Blackwell, 2004.
[3]龚海平.“前语篇”学说及其在我国中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4(08).
[4]龚海平.全语言教学理论及其对我国基础英语教学的启示[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0(09).
[5]龚海平. 中学英语十年课改总结与反思:写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实施之际[J].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2013(01).
[6]龚海平. 龚海平的中学英语教学主张[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
注: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科学与人文融合的学校和谐教育研究”(项目编号:FFB09058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