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群雁高飞靠头雁。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实务操作能力培训者培训,就是为了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培训者团队,并让这支团队充分发挥作用,带动更多教师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近年来,桂平市高度重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实务操作能力培训,尤其是在“培训者培训”方面,先后组织举办了6期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实务操作能力培训者培训班,有效带动了各乡镇、各学校的相关培训工作,促使全市(县)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得到明显提升,有力促进了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一、实施背景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桂平就荣获“全国电化教育先进县”荣誉称号,并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为了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14年以来,桂平投入1.42亿元资金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共安装多媒体教学设备4 141套,建设计算机教室413间,配备学生计算机10 573台,建立录播教室46间,10所学校拥有创客实验室、机器人活动室和3D打印室,全市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部安装了“班班通”多媒体设备,所有学校接入宽带网络,实现了教育城域网全覆盖。
虽然各校的教育信息化设施设备逐年完善,但桂平作为广西人口最多的县(市),全市教师队伍庞大、校点多且分散,制约着教师信息技术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导致全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参差不齐,农村和偏远山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实务操作能力普遍不高,一线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没有科学合理应用各种信息化设备,未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有作用。
二、主要举措
县(市、区)级培训者培训作为乡镇培训和校本培训的排头兵,在县域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实务操作能力全员培训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加快实现“创新技术应用,促进深度融合”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目标,桂平市(县)本级培训者培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创新实践。
1.培训对象选派具有针对性
开展市(县)级培训者培训是全员培训的基础,关乎全市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成效。这些培训者承担着乡镇培训、校本培训的重任,是一个乡镇、一个学校的代表。因此,在选人方面,我们要求各乡镇、学校认真选派参培人员:各中学必须选派1名组织能力、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及教学业务能力都较强的学科骨干教师参培;各乡镇中心小学增派1名信息技术教师(连学科骨干教师共2名)作为培训者参培。我们强调,参加市(县)级培训者培训的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强烈的使命感,要把参与培训者培训当做一项政治任务,不但要学好、学精通,还要能够创新技术运用,为接下来的教学和培训奠定基础。
2.培训操作应用具有创新性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桂平市(县)本级培训者培训打破传统讲座模式,创新技术运用方式,在培训中注入了“互联网+”思维。实际工作中,我们使用了组合操作功能,将云计算技术、大数据与移动工具等有机融合,实现了技术应用创新。例如,2017年4月举办的桂平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实务操作能力培训者培训,我们设置的培训主题是“学习移动智能终端的教学应用及交互一体机的互动教学技术”。本次培训注重在细节上进行教学渗透,通过“钉钉”日志分享、微信群交流分享、现场提交展示作品等多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中,我们对参培教师提出了多样化的要求,如:制作教学资源二维码印刷在试题上方便学生自助学习;改变过去满堂灌的单一讲授模式,运用“互联网+”思维丰富课堂教学;利用自带设备在课堂上与校园网连接,实施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环境教学;等等。这些要求均在桂平市(县)本级培训者培训中得到落实。
3.培训实施过程注重情景化
将情景化教学任务引入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能让参培教师对培训内容理解得更加透彻,从而更好地掌握其中的要领。在开展市(县)本级培训者培训时,我们注重将技术操作应用与情景化教学任务设计相结合,在情景任务中寻找技术应用创新点。例如,在介绍“2016PPT中的SmartArt使用技巧”这一主题时,我们采用了“场景式示范”——请给课件做一个吸引人的目录页,让参培教师直接进入任务情景模式,直接参与实际操作。又如,在讲解Excel数据处理应用技巧时,我们设置了这样的情景任务——如果你是一位班主任或科任教师,在成绩表中最想获得什么数据?如何获取这些数据?然后引导教师将某班某学科测试分数输入表格,由此开始分数优秀群体比较、分数中等群体比较、低分群体比较,从中渗透Excel数据处理应用技巧,这样能让参培教师“看到技术、想到学科”。
4.培训效果展示强调直观化
培训效果直观化,强调的是让参培者看到自身的培训收获,从而更好地将其运用到自己将要承担的培训任务中。对于培训者培训的学员,我们自始至终要求他们明确自我身份定位:“你们不仅是一名学习者,更是一名培训者;你们不仅要透彻掌握培训的相关内容,更要思考如何将所学到的技能用于培训他人。”为了能让培训成效展示更为直观,我们采用了提交个人作品、组内互评、成果展示等方式进行。以今年开展的一次培训者培训为例:我们将两天的培训内容使用UMU课程设计制作技术进行贯穿,采取分组协作模式,设置了“个人作品设计与组内互评、合作完成小组案例、小组作品展示汇报、学习总结与评价”等环节,最终形成学习成果进行展示,充分调动每一位学员的学习积极性。
三、培训成效
通过开展培训者培训,桂平市初步形成了一支既掌握较高信息技术实际操作能力,又能开展相关技能传授与讲解的培训者队伍。在这支素质过硬的信息技术培训者团队的带动引领下,桂平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实务操作能力大幅提升,为促进区域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是推动了教学模式变革。如今,桂平市绝大多数中小学教师已经熟练掌握多种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如电子白板、希沃一体机、班级优化大师等信息化产品的运用,并能在课堂教学中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融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推动了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2017年,中央电教馆“一师一优课”在线会客室第47期以“信息技术环境下巧用地图提升历史课堂品质”为主题,对桂平市陈敏霞老师在《三国鼎立》一课教学中巧妙运用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深度融合的课例进行剖析,探討两者的契合点与融合度,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二是促进了学生学科思维培养。教师熟练应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有利于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促使学生迸发出创意的火花。近年来,桂平市许多中小学生在各级各类学科知识竞赛(成果展)中崭露头角。例如:在2016年广西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评选类项目中,学生李天龙获初中组电脑动画项目一等奖;学生禤浩鑫的作品“太阳能风车屋”入选广西第六届中小学生发明创造成果展。
三是带动了学校信息化建设。2018年,包括桂平第二中学在内的5所学校被评为贵港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示范案例学校。2019年6月,桂平市西山镇中心小学等五所学校承担的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互联网+”课题圆满完成了研究任务,顺利通过广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评估鉴定验收。
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重在与时俱进,贵在坚持。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桂平市开展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必将为推动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提高县域教育教学质量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责编 欧金昌)
一、实施背景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桂平就荣获“全国电化教育先进县”荣誉称号,并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为了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14年以来,桂平投入1.42亿元资金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共安装多媒体教学设备4 141套,建设计算机教室413间,配备学生计算机10 573台,建立录播教室46间,10所学校拥有创客实验室、机器人活动室和3D打印室,全市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部安装了“班班通”多媒体设备,所有学校接入宽带网络,实现了教育城域网全覆盖。
虽然各校的教育信息化设施设备逐年完善,但桂平作为广西人口最多的县(市),全市教师队伍庞大、校点多且分散,制约着教师信息技术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导致全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参差不齐,农村和偏远山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实务操作能力普遍不高,一线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没有科学合理应用各种信息化设备,未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有作用。
二、主要举措
县(市、区)级培训者培训作为乡镇培训和校本培训的排头兵,在县域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实务操作能力全员培训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加快实现“创新技术应用,促进深度融合”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目标,桂平市(县)本级培训者培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创新实践。
1.培训对象选派具有针对性
开展市(县)级培训者培训是全员培训的基础,关乎全市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成效。这些培训者承担着乡镇培训、校本培训的重任,是一个乡镇、一个学校的代表。因此,在选人方面,我们要求各乡镇、学校认真选派参培人员:各中学必须选派1名组织能力、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及教学业务能力都较强的学科骨干教师参培;各乡镇中心小学增派1名信息技术教师(连学科骨干教师共2名)作为培训者参培。我们强调,参加市(县)级培训者培训的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强烈的使命感,要把参与培训者培训当做一项政治任务,不但要学好、学精通,还要能够创新技术运用,为接下来的教学和培训奠定基础。
2.培训操作应用具有创新性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桂平市(县)本级培训者培训打破传统讲座模式,创新技术运用方式,在培训中注入了“互联网+”思维。实际工作中,我们使用了组合操作功能,将云计算技术、大数据与移动工具等有机融合,实现了技术应用创新。例如,2017年4月举办的桂平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实务操作能力培训者培训,我们设置的培训主题是“学习移动智能终端的教学应用及交互一体机的互动教学技术”。本次培训注重在细节上进行教学渗透,通过“钉钉”日志分享、微信群交流分享、现场提交展示作品等多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中,我们对参培教师提出了多样化的要求,如:制作教学资源二维码印刷在试题上方便学生自助学习;改变过去满堂灌的单一讲授模式,运用“互联网+”思维丰富课堂教学;利用自带设备在课堂上与校园网连接,实施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环境教学;等等。这些要求均在桂平市(县)本级培训者培训中得到落实。
3.培训实施过程注重情景化
将情景化教学任务引入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能让参培教师对培训内容理解得更加透彻,从而更好地掌握其中的要领。在开展市(县)本级培训者培训时,我们注重将技术操作应用与情景化教学任务设计相结合,在情景任务中寻找技术应用创新点。例如,在介绍“2016PPT中的SmartArt使用技巧”这一主题时,我们采用了“场景式示范”——请给课件做一个吸引人的目录页,让参培教师直接进入任务情景模式,直接参与实际操作。又如,在讲解Excel数据处理应用技巧时,我们设置了这样的情景任务——如果你是一位班主任或科任教师,在成绩表中最想获得什么数据?如何获取这些数据?然后引导教师将某班某学科测试分数输入表格,由此开始分数优秀群体比较、分数中等群体比较、低分群体比较,从中渗透Excel数据处理应用技巧,这样能让参培教师“看到技术、想到学科”。
4.培训效果展示强调直观化
培训效果直观化,强调的是让参培者看到自身的培训收获,从而更好地将其运用到自己将要承担的培训任务中。对于培训者培训的学员,我们自始至终要求他们明确自我身份定位:“你们不仅是一名学习者,更是一名培训者;你们不仅要透彻掌握培训的相关内容,更要思考如何将所学到的技能用于培训他人。”为了能让培训成效展示更为直观,我们采用了提交个人作品、组内互评、成果展示等方式进行。以今年开展的一次培训者培训为例:我们将两天的培训内容使用UMU课程设计制作技术进行贯穿,采取分组协作模式,设置了“个人作品设计与组内互评、合作完成小组案例、小组作品展示汇报、学习总结与评价”等环节,最终形成学习成果进行展示,充分调动每一位学员的学习积极性。
三、培训成效
通过开展培训者培训,桂平市初步形成了一支既掌握较高信息技术实际操作能力,又能开展相关技能传授与讲解的培训者队伍。在这支素质过硬的信息技术培训者团队的带动引领下,桂平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实务操作能力大幅提升,为促进区域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是推动了教学模式变革。如今,桂平市绝大多数中小学教师已经熟练掌握多种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如电子白板、希沃一体机、班级优化大师等信息化产品的运用,并能在课堂教学中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融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推动了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2017年,中央电教馆“一师一优课”在线会客室第47期以“信息技术环境下巧用地图提升历史课堂品质”为主题,对桂平市陈敏霞老师在《三国鼎立》一课教学中巧妙运用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深度融合的课例进行剖析,探討两者的契合点与融合度,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二是促进了学生学科思维培养。教师熟练应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有利于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促使学生迸发出创意的火花。近年来,桂平市许多中小学生在各级各类学科知识竞赛(成果展)中崭露头角。例如:在2016年广西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评选类项目中,学生李天龙获初中组电脑动画项目一等奖;学生禤浩鑫的作品“太阳能风车屋”入选广西第六届中小学生发明创造成果展。
三是带动了学校信息化建设。2018年,包括桂平第二中学在内的5所学校被评为贵港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示范案例学校。2019年6月,桂平市西山镇中心小学等五所学校承担的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互联网+”课题圆满完成了研究任务,顺利通过广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评估鉴定验收。
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重在与时俱进,贵在坚持。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桂平市开展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必将为推动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提高县域教育教学质量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责编 欧金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