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这里所说的“群众舞蹈”,是指由非职业舞者创作和表演的舞蹈。这类舞蹈作品大多以群舞的体裁出现,而舞蹈的形象,又直接观照着群众的日常生活。与职业舞蹈相比,群众舞蹈技术难度不高而动作特色鲜明,它的构图层次比较单薄而动机展开有序,它的叙述拒绝抽象理念而采纳生动细节。本文就群众舞蹈的发展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群众舞蹈;发展
我们知道,群众舞蹈和其他群众文化一样起源于劳动和人类特有的精神生活需求。我们的祖先,为表达捕鱼、狩猎和采集收获物的欢乐心情,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以自我娱乐。倘若群众舞蹈没有了“自娱性”,也就不能成为群众舞蹈了。随着社会的发展,群众舞蹈在内容上日益丰富,形式上多姿多彩、多方面地反映表现人民群众的生活、思想、情感及审美需求。因此,群众性的舞蹈活动日新月异、蒸蒸日上,它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群众舞蹈的审美特征
1、群众性
(1)表演者的群众性。群众舞蹈的表演者理应是群众,他们职业五花八门,生活五光十色。在“群众舞蹈”中,舞蹈与生活的关系更广阔、更密切、更深入,其舞蹈作品中所呈现的生活也更率真、更质朴、更本色。
(2)表演形态的群众性。舞蹈的表演形态分为单人、双人、三人、群舞、组舞、歌舞等。在群众舞蹈中以群舞的表演形态为主要特征。
(3)表演观众的群众性。群众舞蹈是群众自娱自乐的舞蹈,其自娱自乐和休闲健身的功用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极大的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增进了友谊,也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文化。
(4)表演场地的群众性。群众舞蹈对场地场馆的要求不高,多是贴近群众的社区花园、广场、公园、街道、场院等。
2、多样性
(1)参加人员的多样性。无论幼儿少青、成人、老人,也不论工人农民、医生军人、教师学生等等,群众舞蹈的参加人员极为多样。
(2)舞蹈种类的多样性。群众舞蹈所包括的舞蹈种类,十分丰富,几乎涉及所有的舞蹈种类。既有情绪舞,又有情节舞;既有民族舞,又有现代舞、国际舞;既有生活舞,又有艺术舞;既有习俗舞,又有宗教舞;既有体育舞,又有儿舞、儿童舞、学校舞等等。
(3)舞蹈风格的多样性。既有民族传统风格的民族舞,又有古典风格的古典舞,还有西方风格的现代舞,百花齐放,各放异彩。
(4)舞蹈功能的多样性:群众舞蹈除了艺术表演以外,还有审美愉悦、休闲娱乐、强体健身、人际交往、社会交际等多种功能。
3、民间性
群众舞蹈大多是在人民群众中间长期流传的舞蹈,各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民间舞蹈,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以口头形式代代传承,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民间性是其重要的审美特征之一。
4、普及性
(1)简单性。群众舞蹈一般动作比较简单,随意而舞,未曾受过专门训练的人也容易学会,适合各年龄段的人群,简单易学。
(2)短小性。群众舞蹈以短小精悍为主,很少表演大型舞蹈和舞剧。
(3)平民性。群众舞蹈是平民舞、百姓舞、而不是精英舞、名家舞。其主要目的在于群众自娱自乐,在表演中享受快乐,感受美德教育。
二、群众舞蹈发展的方向
随着社会的发展,群众舞蹈在内容上日益丰富,形式上多姿多彩、多方面地反映表现人民群众的生活、思想、情感及审美需求。作为具有广泛社会适应性和深厚群众基础的群众舞蹈,一切从群众出发应是创作的核心和根基,包括群众对舞蹈的审美意识,要对群文舞蹈的本质特征、个性特点、社会功能等都要有足够的认识,把握住作品的个性呈示,要着意调整自己的创作观念,使作品既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又具有普及性和社会适应性,它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1、群众舞蹈观念的创新
群众舞蹈作为基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是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文化利益的重要方面。搞好群众舞蹈工作,对于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加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作为群众舞蹈工作者对于广大群众的各种舞蹈活动应给予大力扶植,积极组织、热情服务、善于引导,摆脱“舞蹈只是歌唱演员的陪衬”这一错误观点,根据时代的要求,更新观念,适应当今群众对舞蹈审美的新需求,进一步开阔艺术视野,敢于解放思想、勇于变革创新,并能善于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在“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的前提下,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方向上,去把握自身的工作实践,去努力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群众舞蹈新品种、新样式。
2、群众舞蹈内容、形式的创新
群众舞蹈具有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它包含着别的艺术所不可替代的社会功能和作用。它不仅具有赏心悦目的直观形体美,而且已经从反映表象走向表现更深刻的内涵,使人们从中获得极大的审美情趣和美感享受,在人们心目中的审美价值也越来越高。群众舞蹈这个艺术门类同时容纳各种年龄层次的人们,这样的吸引力是其他门类可望不可及的,现在部分群众舞蹈的参与者都具有一定的舞蹈基础或文艺特长,根据这一情况,群众舞蹈编导要摆脱地域和地区性束缚,在内容和形式上,吸收不同民族的舞蹈精华,采众家之长为我所用。要广开门路,除了举办各种类型的舞蹈讲习班、培训班、组织调演、文艺晚会等外,还要提倡企业、单位举办各种比赛,以至举办家庭的自娱性舞蹈比赛,多渠道地开展舞蹈活动。为了群众舞蹈的明天,必须重视普及舞蹈文化的教育,向群众讲授舞蹈基础知识,启发群众自觉的舞蹈意识,提高艺术修养及审美能力。
3、群众舞蹈机制的创新
任何种类的文艺创作其艺术作品的独特艺术个性的形成,除了与它表现的客观对象有一定的关系之外,与编导的工作机制,主观思想和艺术修养也密切相关,特别是对于发现生活的思想敏锐性和概括生活的艺术表现能力,有十分重要的关系。因此,群众舞蹈编导要创作出优秀作品,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就是要创新机制,它也是群众舞蹈工作的基础和保障。创新机制要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一致,要符合群众舞蹈自身的发展规律。因此,群众舞蹈工作者要把是否有利于建设先进文化列为机制建设的最高检验标准,要把着眼点放在引导和促进社会文化的大发展上。要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观,要根据群众舞蹈参与者舞蹈的实际水平,因人而异,科学管理,开展不同的群众舞蹈活动。同时,要对于群众舞蹈的性质、地位和功能有正确的认识,要虚心学习和借鉴专业舞蹈编导的专业知识及其丰富的创作经验,要自我激励不断提高政治、业务水平,不断接受新知识、新观念,要适应新世纪文化建设的形式需要,要扎扎实实地深入生活,从生活中吸取养料,而且要根据群众的审美心理去艺术地表现群众的生活,充分地发挥自身的优势,这样才能创作出具有艺术生命力的群众舞蹈作品。
关键词:群众舞蹈;发展
我们知道,群众舞蹈和其他群众文化一样起源于劳动和人类特有的精神生活需求。我们的祖先,为表达捕鱼、狩猎和采集收获物的欢乐心情,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以自我娱乐。倘若群众舞蹈没有了“自娱性”,也就不能成为群众舞蹈了。随着社会的发展,群众舞蹈在内容上日益丰富,形式上多姿多彩、多方面地反映表现人民群众的生活、思想、情感及审美需求。因此,群众性的舞蹈活动日新月异、蒸蒸日上,它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群众舞蹈的审美特征
1、群众性
(1)表演者的群众性。群众舞蹈的表演者理应是群众,他们职业五花八门,生活五光十色。在“群众舞蹈”中,舞蹈与生活的关系更广阔、更密切、更深入,其舞蹈作品中所呈现的生活也更率真、更质朴、更本色。
(2)表演形态的群众性。舞蹈的表演形态分为单人、双人、三人、群舞、组舞、歌舞等。在群众舞蹈中以群舞的表演形态为主要特征。
(3)表演观众的群众性。群众舞蹈是群众自娱自乐的舞蹈,其自娱自乐和休闲健身的功用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极大的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增进了友谊,也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文化。
(4)表演场地的群众性。群众舞蹈对场地场馆的要求不高,多是贴近群众的社区花园、广场、公园、街道、场院等。
2、多样性
(1)参加人员的多样性。无论幼儿少青、成人、老人,也不论工人农民、医生军人、教师学生等等,群众舞蹈的参加人员极为多样。
(2)舞蹈种类的多样性。群众舞蹈所包括的舞蹈种类,十分丰富,几乎涉及所有的舞蹈种类。既有情绪舞,又有情节舞;既有民族舞,又有现代舞、国际舞;既有生活舞,又有艺术舞;既有习俗舞,又有宗教舞;既有体育舞,又有儿舞、儿童舞、学校舞等等。
(3)舞蹈风格的多样性。既有民族传统风格的民族舞,又有古典风格的古典舞,还有西方风格的现代舞,百花齐放,各放异彩。
(4)舞蹈功能的多样性:群众舞蹈除了艺术表演以外,还有审美愉悦、休闲娱乐、强体健身、人际交往、社会交际等多种功能。
3、民间性
群众舞蹈大多是在人民群众中间长期流传的舞蹈,各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民间舞蹈,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以口头形式代代传承,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民间性是其重要的审美特征之一。
4、普及性
(1)简单性。群众舞蹈一般动作比较简单,随意而舞,未曾受过专门训练的人也容易学会,适合各年龄段的人群,简单易学。
(2)短小性。群众舞蹈以短小精悍为主,很少表演大型舞蹈和舞剧。
(3)平民性。群众舞蹈是平民舞、百姓舞、而不是精英舞、名家舞。其主要目的在于群众自娱自乐,在表演中享受快乐,感受美德教育。
二、群众舞蹈发展的方向
随着社会的发展,群众舞蹈在内容上日益丰富,形式上多姿多彩、多方面地反映表现人民群众的生活、思想、情感及审美需求。作为具有广泛社会适应性和深厚群众基础的群众舞蹈,一切从群众出发应是创作的核心和根基,包括群众对舞蹈的审美意识,要对群文舞蹈的本质特征、个性特点、社会功能等都要有足够的认识,把握住作品的个性呈示,要着意调整自己的创作观念,使作品既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又具有普及性和社会适应性,它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1、群众舞蹈观念的创新
群众舞蹈作为基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是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文化利益的重要方面。搞好群众舞蹈工作,对于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加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作为群众舞蹈工作者对于广大群众的各种舞蹈活动应给予大力扶植,积极组织、热情服务、善于引导,摆脱“舞蹈只是歌唱演员的陪衬”这一错误观点,根据时代的要求,更新观念,适应当今群众对舞蹈审美的新需求,进一步开阔艺术视野,敢于解放思想、勇于变革创新,并能善于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在“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的前提下,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方向上,去把握自身的工作实践,去努力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群众舞蹈新品种、新样式。
2、群众舞蹈内容、形式的创新
群众舞蹈具有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它包含着别的艺术所不可替代的社会功能和作用。它不仅具有赏心悦目的直观形体美,而且已经从反映表象走向表现更深刻的内涵,使人们从中获得极大的审美情趣和美感享受,在人们心目中的审美价值也越来越高。群众舞蹈这个艺术门类同时容纳各种年龄层次的人们,这样的吸引力是其他门类可望不可及的,现在部分群众舞蹈的参与者都具有一定的舞蹈基础或文艺特长,根据这一情况,群众舞蹈编导要摆脱地域和地区性束缚,在内容和形式上,吸收不同民族的舞蹈精华,采众家之长为我所用。要广开门路,除了举办各种类型的舞蹈讲习班、培训班、组织调演、文艺晚会等外,还要提倡企业、单位举办各种比赛,以至举办家庭的自娱性舞蹈比赛,多渠道地开展舞蹈活动。为了群众舞蹈的明天,必须重视普及舞蹈文化的教育,向群众讲授舞蹈基础知识,启发群众自觉的舞蹈意识,提高艺术修养及审美能力。
3、群众舞蹈机制的创新
任何种类的文艺创作其艺术作品的独特艺术个性的形成,除了与它表现的客观对象有一定的关系之外,与编导的工作机制,主观思想和艺术修养也密切相关,特别是对于发现生活的思想敏锐性和概括生活的艺术表现能力,有十分重要的关系。因此,群众舞蹈编导要创作出优秀作品,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就是要创新机制,它也是群众舞蹈工作的基础和保障。创新机制要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一致,要符合群众舞蹈自身的发展规律。因此,群众舞蹈工作者要把是否有利于建设先进文化列为机制建设的最高检验标准,要把着眼点放在引导和促进社会文化的大发展上。要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观,要根据群众舞蹈参与者舞蹈的实际水平,因人而异,科学管理,开展不同的群众舞蹈活动。同时,要对于群众舞蹈的性质、地位和功能有正确的认识,要虚心学习和借鉴专业舞蹈编导的专业知识及其丰富的创作经验,要自我激励不断提高政治、业务水平,不断接受新知识、新观念,要适应新世纪文化建设的形式需要,要扎扎实实地深入生活,从生活中吸取养料,而且要根据群众的审美心理去艺术地表现群众的生活,充分地发挥自身的优势,这样才能创作出具有艺术生命力的群众舞蹈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