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下,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未来,关爱学生的成长。如何使数学课堂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爱的殿堂。关爱学生从关注学生的心理着手,本文从课前心理暗示的运用、数学内容的表述、数学史的介绍、初高中衔接等细节的处理,充分的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之情,让数学课堂里实现知识提升及情感的共鸣。
[关键词]关爱 心理暗示 内容表述 数学文化 习惯
在新课程下,数学教师都在课堂的教学设计,教学的讲解上下足了工夫,但是如何使数学课堂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爱的殿堂。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用心的设计也学生在细节出感受教师的关爱之情。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关注:课前心理暗示的运用、数学内容的形象表述、数学文化的渗透、初高中衔接等细节方面。这些内容都是与中考无关的,但是它们却让学生享受教师制造的温馨,让学生感受自己鲜活的个性,让学生的发展更和谐。同时数学教育成功的判断标准应有:是否维持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同时教育的核心应该关注学生整体全面素质的发展和未来的发展。
细节一:课前心理暗示 兴趣、期待
课前的一、两分钟经常没有被利用起来。其实如体育比赛前可以进行热身,使学生能很好的处于兴奋状态,从而体育成绩能达到他的最高限。同样在数学课堂之前讲一些相关的小故事、视频等,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求知欲望,同时提高学生的一些良好心理素质。
如在讲解无理数的概念时,课前可以讲解毕达哥拉斯的学生发现无理数的存在,而导致被杀的数学故事,讲解数学的发展是曲折的、艰辛的、血腥的过程。同时向学生展示真理总会被别人接受的。激发学生认识、学习无理数的欲望,也让学生知道不能迷信权威,作一个有思想的人。如在介绍平面直角坐标系里,课前向学生介绍解析几何之父笛卡尔,介绍他从蜘蛛蜘网想到了坐标系的故事。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懂得要坚持不懈的追求目标,了解成功一定就会垂青有准备的人。所以我们应该有梦想,而且要会坚持、有毅力、有耐力。如学习反比例函数的课的开始,播放一首flash歌曲《悲伤的双曲线》(用双曲线的性质刻画悲伤的爱情故事),让学生在欣赏歌曲之余。感受用数学名词填写的歌词里蕴涵的意义,并感受双曲线性质在生活中的另一种体现。更多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很想学反比例函数及其性质。
在学生精神状态不是很好或不需要讲数学史时,教师可以放些小故事、视频培养学生数学良好的品质或进行心理暗示,我是最棒,我们是最棒的!让学生期待上课、期待展示自己、期待自己的飞越,期待每堂数学课的到来。
细节二:数学内容表述 具体、生动
在教学中,教师认为我只要将内容讲清楚明白,那么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其实利用专业术语向学生介绍数学概念、抽象化的定理、法则,是枯燥乏味的,而且容易使学生对数学产生畏难情绪和厌倦情绪。但如能恰当地与一些诗词结合则,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生动,可以迎合学生的心理,启迪思维,同时也可以点缀数学课堂,增加情趣,更有激发或延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果(如观察三视图),教师可引用“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可不同”这句诗来形象的说明。
对称,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术语,是指图形等在运动变化中保持的一种不变性。为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对称”。让学生对“对称”知识的不同角度、不同学科的表述:
①用自己的话说出“对称”的意义。
②从一些图形中找到点对称和线对称的图形(判断推理)。
③利用对称的原理在方格内设计美术字。
④把对称的内容编成一首歌。
⑤利用对称的原理,用纸折出一只动物。
⑥和同学讨论如何利用对称图形来装扮教室。
⑦假日外出,观察自然中的动植物、景物中哪些是对称的?
如学习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时,让学生听学生喜欢的flash歌曲《悲伤的双曲线》,在感受歌曲的美妙性时,就能很好的利用歌曲的故事、歌词和函数性质较好的结合理解了。那么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就深入到学生的心中了。
对于同一教学内容,除了尽可能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还要选择最佳的展示媒体和场所,能很好的符合的学生的心理。另外,多种材料展示的排序不同,取得的学习效果也不同。如学习实数的大小关系时,把实数的大小关系编成歌谣、编成游戏、有节奏的朗读、实验、图表等形式让数学教学完全适应学生的心理。让学生觉得数学的学习是有趣的,是愉悦的。
细节三:数学文化的渗透 净化、升华
初中义务教育的数学教师在追求升学率的前提下,往往无暇关注或忽视数学文化的教育功能,其实数学文化的教育功能不可忽视:
追寻数学家成长的足迹,激励学生的成长。如开始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时,向学生介绍法国数学家笛卡儿对解析几何所做的贡献;介绍完全平方公式时可以介绍杨辉的事迹和成就……利用这些内容激励学生勇攀科学高峰,并养成尊重科学发展的规律以及求实、说理、批判、质疑等理性思维的习惯和锲而不舍地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浏览数学的历史长河,培养学生的品质。如了解中国是最早使用负数的国家,比埃及印度早六七百年,比欧洲早一千多年;方程这个名词,最早也见于我国古代算书《九章算术》;祖冲之运用刘微的“割圆术”,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七位,领先欧洲一千多年;秦九韶完善的中国剩余定理,国外落后了554年才由高斯建立等等……所有这些,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爱国情结;展示“勾股定理”历史上的各种著名证法“毕达哥拉斯证法”、“赵爽证法”、“刘徽证法等”都是非常有助于定理的掌握。同时激发学生挑战古人,挑战自我的信念,甚至激发学生我也能成为数学家的冲动和理想。而古希腊希帕索斯发现了无理数,而敢于坚持真理,被自己的学派抛入大海,献出了生命等故事,培养学生执着探索,勇于发现,百折不挠献身科学的精神。 重现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的过程,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文化素养。如学习平方根时,让学生意识到人们对平方根进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就需要产生一种新的数——无理数。这样学生就揭开数学神秘的面纱,消除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使他们在内心深处亲近数学。
挖掘数学中的美,欣赏数学中的美,体味数学的统一美、简洁美、对称美、奇异美。在美的享受中启迪学生的思维,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人格个性、情感体验的和谐发展。促进学生开发智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细节四:初高中数学衔接 方法、习惯
“九年制义务教育”新课改教材,其教学内容作了较大程度的压缩和删减,同时对学生的书写要求也降低了,导致课堂教学密度小,规范性不强。 但是进入高中以后,“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内容多,课时少。直接导致了学生学习困难,教师无法继续开展有效的教学。尽管这是高中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但是从学生的整体发展而言,我们有责任注意衔接:
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中是相通的,平时要求学生要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如函数概念、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相关知识等,到高中,它们有的加深了,有的研究范围扩大了,但是在解题用到的思想方法很多是大同小异的。所以数学思想的强化,能让学生在高中学习中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初中的证明过程上没有严格的书写要求,虽然在中考答题中只要道理讲对就可以给分的。但平时教学和板书时可以给学生展示严谨的证明过程。并强化学生听课中勤于思考、勤于总结的习惯。培养学生自己预习、复习、总结、反思等习惯,使更好的适应高中的数学学习。
总之,作为教师,我们不仅关注课堂上知识的落实,也应该关注学生对数学的情感,关注学生的发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学好数学,我们就应该呵护他们对数学的喜爱之情。同时我们还应该借用数学培养他们良好的品质和习惯。响应素质教育的号召,关注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我们的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那么我们也应该关注教育的延续性,关注学生的未来。呼吁所有的初中数学教师为了学生在未来有更大的发展,让我们的数学教学真正的关注学生,实现高效的数学课堂和爱的课堂。
参考资料
[1] 张维忠《数学文化与数学课程》.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9
[2] 宋秋前.教学有效性问题浅析[J].课程.教材.教法,2004.10.
[3] 顾瑞荣等译《学习的革命》.新知三联书店上海分店出版
[关键词]关爱 心理暗示 内容表述 数学文化 习惯
在新课程下,数学教师都在课堂的教学设计,教学的讲解上下足了工夫,但是如何使数学课堂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爱的殿堂。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用心的设计也学生在细节出感受教师的关爱之情。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关注:课前心理暗示的运用、数学内容的形象表述、数学文化的渗透、初高中衔接等细节方面。这些内容都是与中考无关的,但是它们却让学生享受教师制造的温馨,让学生感受自己鲜活的个性,让学生的发展更和谐。同时数学教育成功的判断标准应有:是否维持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同时教育的核心应该关注学生整体全面素质的发展和未来的发展。
细节一:课前心理暗示 兴趣、期待
课前的一、两分钟经常没有被利用起来。其实如体育比赛前可以进行热身,使学生能很好的处于兴奋状态,从而体育成绩能达到他的最高限。同样在数学课堂之前讲一些相关的小故事、视频等,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求知欲望,同时提高学生的一些良好心理素质。
如在讲解无理数的概念时,课前可以讲解毕达哥拉斯的学生发现无理数的存在,而导致被杀的数学故事,讲解数学的发展是曲折的、艰辛的、血腥的过程。同时向学生展示真理总会被别人接受的。激发学生认识、学习无理数的欲望,也让学生知道不能迷信权威,作一个有思想的人。如在介绍平面直角坐标系里,课前向学生介绍解析几何之父笛卡尔,介绍他从蜘蛛蜘网想到了坐标系的故事。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懂得要坚持不懈的追求目标,了解成功一定就会垂青有准备的人。所以我们应该有梦想,而且要会坚持、有毅力、有耐力。如学习反比例函数的课的开始,播放一首flash歌曲《悲伤的双曲线》(用双曲线的性质刻画悲伤的爱情故事),让学生在欣赏歌曲之余。感受用数学名词填写的歌词里蕴涵的意义,并感受双曲线性质在生活中的另一种体现。更多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很想学反比例函数及其性质。
在学生精神状态不是很好或不需要讲数学史时,教师可以放些小故事、视频培养学生数学良好的品质或进行心理暗示,我是最棒,我们是最棒的!让学生期待上课、期待展示自己、期待自己的飞越,期待每堂数学课的到来。
细节二:数学内容表述 具体、生动
在教学中,教师认为我只要将内容讲清楚明白,那么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其实利用专业术语向学生介绍数学概念、抽象化的定理、法则,是枯燥乏味的,而且容易使学生对数学产生畏难情绪和厌倦情绪。但如能恰当地与一些诗词结合则,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生动,可以迎合学生的心理,启迪思维,同时也可以点缀数学课堂,增加情趣,更有激发或延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果(如观察三视图),教师可引用“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可不同”这句诗来形象的说明。
对称,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术语,是指图形等在运动变化中保持的一种不变性。为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对称”。让学生对“对称”知识的不同角度、不同学科的表述:
①用自己的话说出“对称”的意义。
②从一些图形中找到点对称和线对称的图形(判断推理)。
③利用对称的原理在方格内设计美术字。
④把对称的内容编成一首歌。
⑤利用对称的原理,用纸折出一只动物。
⑥和同学讨论如何利用对称图形来装扮教室。
⑦假日外出,观察自然中的动植物、景物中哪些是对称的?
如学习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时,让学生听学生喜欢的flash歌曲《悲伤的双曲线》,在感受歌曲的美妙性时,就能很好的利用歌曲的故事、歌词和函数性质较好的结合理解了。那么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就深入到学生的心中了。
对于同一教学内容,除了尽可能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还要选择最佳的展示媒体和场所,能很好的符合的学生的心理。另外,多种材料展示的排序不同,取得的学习效果也不同。如学习实数的大小关系时,把实数的大小关系编成歌谣、编成游戏、有节奏的朗读、实验、图表等形式让数学教学完全适应学生的心理。让学生觉得数学的学习是有趣的,是愉悦的。
细节三:数学文化的渗透 净化、升华
初中义务教育的数学教师在追求升学率的前提下,往往无暇关注或忽视数学文化的教育功能,其实数学文化的教育功能不可忽视:
追寻数学家成长的足迹,激励学生的成长。如开始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时,向学生介绍法国数学家笛卡儿对解析几何所做的贡献;介绍完全平方公式时可以介绍杨辉的事迹和成就……利用这些内容激励学生勇攀科学高峰,并养成尊重科学发展的规律以及求实、说理、批判、质疑等理性思维的习惯和锲而不舍地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浏览数学的历史长河,培养学生的品质。如了解中国是最早使用负数的国家,比埃及印度早六七百年,比欧洲早一千多年;方程这个名词,最早也见于我国古代算书《九章算术》;祖冲之运用刘微的“割圆术”,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七位,领先欧洲一千多年;秦九韶完善的中国剩余定理,国外落后了554年才由高斯建立等等……所有这些,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爱国情结;展示“勾股定理”历史上的各种著名证法“毕达哥拉斯证法”、“赵爽证法”、“刘徽证法等”都是非常有助于定理的掌握。同时激发学生挑战古人,挑战自我的信念,甚至激发学生我也能成为数学家的冲动和理想。而古希腊希帕索斯发现了无理数,而敢于坚持真理,被自己的学派抛入大海,献出了生命等故事,培养学生执着探索,勇于发现,百折不挠献身科学的精神。 重现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的过程,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文化素养。如学习平方根时,让学生意识到人们对平方根进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就需要产生一种新的数——无理数。这样学生就揭开数学神秘的面纱,消除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使他们在内心深处亲近数学。
挖掘数学中的美,欣赏数学中的美,体味数学的统一美、简洁美、对称美、奇异美。在美的享受中启迪学生的思维,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人格个性、情感体验的和谐发展。促进学生开发智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细节四:初高中数学衔接 方法、习惯
“九年制义务教育”新课改教材,其教学内容作了较大程度的压缩和删减,同时对学生的书写要求也降低了,导致课堂教学密度小,规范性不强。 但是进入高中以后,“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内容多,课时少。直接导致了学生学习困难,教师无法继续开展有效的教学。尽管这是高中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但是从学生的整体发展而言,我们有责任注意衔接:
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中是相通的,平时要求学生要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如函数概念、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相关知识等,到高中,它们有的加深了,有的研究范围扩大了,但是在解题用到的思想方法很多是大同小异的。所以数学思想的强化,能让学生在高中学习中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初中的证明过程上没有严格的书写要求,虽然在中考答题中只要道理讲对就可以给分的。但平时教学和板书时可以给学生展示严谨的证明过程。并强化学生听课中勤于思考、勤于总结的习惯。培养学生自己预习、复习、总结、反思等习惯,使更好的适应高中的数学学习。
总之,作为教师,我们不仅关注课堂上知识的落实,也应该关注学生对数学的情感,关注学生的发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学好数学,我们就应该呵护他们对数学的喜爱之情。同时我们还应该借用数学培养他们良好的品质和习惯。响应素质教育的号召,关注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我们的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那么我们也应该关注教育的延续性,关注学生的未来。呼吁所有的初中数学教师为了学生在未来有更大的发展,让我们的数学教学真正的关注学生,实现高效的数学课堂和爱的课堂。
参考资料
[1] 张维忠《数学文化与数学课程》.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9
[2] 宋秋前.教学有效性问题浅析[J].课程.教材.教法,2004.10.
[3] 顾瑞荣等译《学习的革命》.新知三联书店上海分店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