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90年来统一战线发展历程的经验思考

来源 :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统一战线始终是党的总路线、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思考统一战线的发展历程可以得出,坚持党的领导是统一战线发挥法宝作用的根本保证,实现大团结大联合是统一战线的永恒主题,服务于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是统一战线的时代使命,求同存异的包容精神是统一战线的精髓所在,发展着的科学理论是统一战线的行动指南,照顾同盟者的利益是统一战线的重要原则。
  
  [关 键 词]统一战线;党的领导;经验思考
  
  在统一战线的发展历程中,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运用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成功地指导了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在此基础上,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相继把统一战线思想运用到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和辉煌的成就。回顾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统一战线的光辉历程,总结统一战线发展历程的经验,对于新世纪新阶段更好地推进统一战线的持续、健康、科学发展,从而更好地发挥统一战线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的积极作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 根本保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领导权问题是统一战线的根本问题。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是我国统一战线的根本特征,也是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统一战线得以发挥巨大作用的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地位,历经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锤炼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巩固,继而在改革开放中得到加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统一战线由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组成,在一段时期内也包括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历史经验证明,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保持党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性,才能团结、教育统一战线中的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克服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即动摇性和妥协性),与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等顽固势力不利于统一战线的行为作斗争。
  在社会主义改造革命和建设时期,党按照统一战线大团结大联合的宗旨,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方针和政策,正确引导个体农民、手工业者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者走社会主义合作化道路。如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时,针对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特点,采取了和平赎买的政策,经过反复教育和协商,成功地完成了所有制的变革,把民族资产阶级中的绝大多数人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在对农业改造中,党制定了“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消灭地主阶级”这一团结大多数人的有效政策,使绝大多数农民自觉自愿地走上了农业集体化道路。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统一战线同样离不开党的领导。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包括两个联盟,第一个联盟是大陆范围内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主体和基础,第二个联盟是大陆范围以外的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国外侨胞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第一个联盟中,各党派、阶层、民族、宗教及各界人士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存在着各种具体利益的差别;在第二个联盟中,则存在着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别。如果没有共产党的坚强领导,统一战线就不可能团结、凝聚、动员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的力量为现代化建设事业而共同奋斗。
  二、永恒主题:实现大团结大联合
  围绕共同目标,实现大团结大联合是统一战线的本质要求,也是统一战线性质的集中体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共同为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服务是统一战线一直遵循的根本方针。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的性质和内部构成有所不同,但实现大团结大联合则是统一战线永恒的主题。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曾指出,“我们的势力越大,胜利的把握就越大,这是很硬的道理。”他认为政治的本质就是把赞成我们的人搞得多多的,把反对我们的人搞得少少的。新中国成立后不久,邓小平深刻地指出,统一战线的本质“就是团结大多数,孤立敌人”。进入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邓小平根据我国国内阶级状况的变化,强调统一战线“范围以宽为宜,宽有利,不是窄有利”。江泽民突破了生活方式、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局限,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多样性,指出“不论哪一个阶级、阶层,哪一个党派、集团,哪一个人,我们都要团结。”从而发展和壮大了包括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在内的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胡锦涛在2006年的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指出,“实践充分证明,我们的事业越发展,我们就越要巩固和壮大统一战线;统一战线的优势越得到发挥,团结的人越多,我们的力量就越强大,我们的事业就越能更好地向前发展。”事实雄辩地证明,坚持大团结大联合这一永恒的主题,统一战线才有凝聚力和战斗力。不论哪个阶级、阶层,哪个党派、集团或个人,只要有利于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只要有利于统一祖国和振兴中华,只要有利于挫败国内外敌对势力的颠覆、渗透与和平演变的图谋,我们都要加以团结,这一团结越广泛,对我们的事业就越有利。
  三、时代使命:服务于中心工作
  回顾统一战线90年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统一战线发挥作用的大小始终是和为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的服务程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什么时候坚持服务于中心工作,统一战线就能顺利发展,什么时候偏离了中心工作,统一战线就会误入歧途。服从和服务于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是统一战线的时代使命。作为党的总路线和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统一战线只有始终坚持服务于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才能把握正确的目标和方向,才能为社会主义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党和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中心工作,统一战线也就肩负着不同的服务使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利用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组成浩浩荡荡的革命大军,先后组织了民主联合阵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完成了两次伟大的革命任务。
  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成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经济建设成为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统一战线的根本任务就是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服务。统一战线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最大限度地把一切力量和智慧团结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上来。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既要为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服务,又要为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服务,为国家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服务。因此,统一战线要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凝聚人心、汇聚力量,为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精髓所在:求同存异的包容精神
  统一战线的发展历程表明,统一战线始终是同和异的矛盾统一体。有同无异,就没有必要建立统一战线;有异无同,就不可能建立统一战线;求同存异,才能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求同存异的包容精神正是统一战线的精髓所在。
  统一战线的首要任务是“求同”,即在不同的阶级、阶层、政党的不同经济利益、政治利益诉求中寻求共同点。建国初期,对于共产党同民主党派的合作,周恩来指出,“我们同党外人士的合作就是在共同的前提下,接受他们的好意见,丰富我们的主张。只要大的方面有了共同性,小的方面的差别是允许的。”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找到了不同阶级、阶层、团体、个人都能认可的“同”,他指出,“必须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下定决心一心一意搞建设。”这也是凝聚力最强的“同”。此外,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方针成功地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这正是求同存异原则的最好运用。
  江泽民在第十九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指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政治基础上,对民主党派同我们之间的某些差别,要采取求同存异、体谅包容的态度。”
  胡锦涛在第二十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讲话时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把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不同党派、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以及生活在不同社会制度下的全体中华儿女团结起来,求同存异、共同奋斗,努力把统一战线建设成为坚持以人为本、具有强大凝聚力的统一战线,建设成为具有空前广泛性和巨大包容性的统一战线。”
  这些求同存异的思想为新世纪新阶段爱国统一战线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指导作用。所谓存异,是指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统一战线内部各同盟者之间的矛盾对立部分作暂时的保留,以待以后解决。差异并不是没有矛盾、没有斗争,而只是斗争的形式、方法有所不同。特别是在同资产阶级政党进行联盟时,存在着政治、组织上的斗争,存在着谁影响谁,谁引导谁的斗争。在统一战线中,有些差异可以加以限制、缩小乃至转化,但有些差异是可以长期存在的。如信仰之间的差异、党派之间的差异,民族之间的差异。只有发扬求同存异、体谅包容的精神,统一战线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才能真正实现大团结大联合。
  五、行动指南:发展着的科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理论来源于实践,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特别重视运用科学理论指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的政党,统一战线理论是党的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由于幼年的党政治上的不成熟,曾出现过“左”、“右”两种错误倾向,给革命事业和统一战线事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正确把握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具体国情,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妥善解决了民主革命时期统一战线的性质、任务和范围问题,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正确处理了党同民主党派、民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少数民族等统一战线成员的关系,提出了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从而形成了毛泽东的统一战线思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邓小平根据我国社会阶级状况的变化和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对新时期统一战线的任务、性质、范围和对象等重大理论问题和各个领域统战工作方针、政策作出了新的科学概括,形成了邓小平新时期统一战线思想,从而将统一战线的理论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紧密结合世情、党情、国情的深刻变化,详细阐述了新形势下统一战线的本质、特点、任务和职能,进一步完善了多党合作、民族、宗教等各个领域的统战工作理论政策,为统一战线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统一战线工作,立足新的改革实践,把握新的时代特点,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解决统一战线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创造性地继承、丰富和发展了统一战线理论,开创了统一战线发展的新局面。
  六、重要原则:照顾同盟者的利益
  统一战线90年的发展历程证明,照顾同盟者利益是巩固、发展和壮大统一战线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如果不能在坚持共同利益的前提下照顾同盟者的利益,共产党就不能团结同盟者组成广泛的统一战线为实现各个时期的目标而共同奋斗并取得胜利。
  照顾同盟者利益是我党的一个优良传统。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曾深刻地指出,要团结同盟者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奋斗,就必须给予同盟者以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要对同盟者给予政治教育。在抗日战争时期,党在抗日根据地建立了“三三制”政权,吸收了中间势力参加,实行减租减息、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政策,很好地争取了开明绅士、民族资产阶级和地方实力派,对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在中央和各级地方政权机构中安排了一大批党外人士担任领导职务,同时把国民党遗留下来的公职人员、旧知识分子都留下来,很好地照顾了他们的利益。
  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党和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的政策,对民族资产阶级做到了“量才使用、适当照顾”,允许他们拿定息,妥善安排他们的工作,从而保证了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完成。
  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来,随着社会结构和利益关系的深刻调整,照顾同盟者利益的问题显得更加突出。2005年和2006年中央两个五号文件颁布后,统一战线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畅通统一战线成员的利益表达渠道,逐步建立起照顾同盟者利益的机制,同盟者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对统一战线事业的认同感明显提高。
  因此,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包括统一战线成员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共产党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我们党的先进性的根本体现。
  责任编辑/汪 洋
其他文献
9·11之后,针对全新的国际安全局势,联合国马上制定相关决议,期望通过相关决议呼吁全世界各国从法律、组织、协调、制裁等各个方面打击恐怖主义。从20世纪40年代起,经济制裁
目的观察并分析护理风险预警监控应用于临床骨科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60例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60例患者分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