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央电视台于2016年推出的全新力作,作为央视原创的文化类节目其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与全民一起品读诗词之美,共享诗词盛宴,感知中国古典文化内涵,使人们能在快节奏的当代用诗词浸润心灵,感受古人智慧,共度诗意人生。其开播以来已经历了五个春秋,收获了无数国人与海外友人的点赞,节目无论从创作理念,环节设置和场景布置上都让人耳目一新。该节目兼顾娱乐性和教育性,以中国诗词为核心内容,通过创新节目传播方式和表现形式,在轻松欢乐的竞赛氛围中向观众传递传统的经典文化知识,唤醒全民的诗心、诗性与诗情。本文以《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为例,针对《中国诗词大会》的文化内涵和传播价值进行了思考,且探讨了其热播原因及启示意义。
【关键词】 中国诗词;创新传播;启示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17-0074-02
一、《中国诗词大会》的文化内涵与传播价值
《中国诗词大会》作为一档央视原创文化益智节目,其有着很深的文化内涵,同时也具有极强的传播价值。
(一)《中国诗词大会》蕴含的文化内涵
1.勇挑传统文化的传播大梁,引领文化风向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文化在传播上碰上了前所未有的瓶颈,传统文化从最初的教师传授和学生接收的单一途径到现在的跨屏时代的多元传播和多方式接收,传播和接收的方式发生巨大变化,人们更乐于接收“微小”“简短”的快餐类信息,“快手”“抖音”等软件应运而生,人人都可传播,且软件还会根据个人浏览爱好进行相关推送,这使得文化的特性被快速消解,传统文化在这种情势下难以占得一席之地。面对此类情形,央视作为最主要的电视媒体勇担社会责任,创新传播方式,让文化与娱乐相结合,使得以《中国诗词大会》为主的多个文化类节目呈现在银屏之上为文化传播做出了正确导向。
2.追溯中国历史、弘扬民族精神
《中国诗词大会》中的诗句选材从西周初年的《诗经》一直延续到近现代的毛主席诗词,携着汉魏风骨,唐诗的豪放,宋词的婉约,明清佳句登上文化殿堂。诗句中展现出古代不同时期的历史风貌,例如在第五季第一期的“身临其境”这一环节中,文化嘉宾康震教授带领大家一起走进了大明宫,以西安大明宫宫殿群遗址出题,展现了长安当年的盛况。节目中不仅对古代历史风貌进行展现,其也通过大量毛主席的诗词呈现近代革命历史,例如《西江月·井冈山》,《长征·七律》等,主席借诗歌来讴歌为革命事业做出贡献的所有英雄斗士,叙写出英雄人物的坚韧意志与不屈的革命精神。同时,第五季中国诗词大会以家国情怀为主线,叙述了不同行业的普遍劳动者的百味人生,他们有的是工程师,有的是支教老师,有的是扶贫干部,还有科考员,他们扎根在祖国需要的地方,无不透露出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二、《中国诗词大会》传播价值
(一)浸润国人心灵,传承经典文化
诗词文化从西周时的《诗经》开始,至今都长盛不衰,《诗经》倡导“诗以言志”,唐代文学大家韩愈也早已提倡过“文以载道”,各朝各代都涌现出许许多多杰出的诗人,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内心深处都蕴含诗心和诗情。总书记说过一个民族最深层的自信依然是文化自信,《中国诗词大会》作为一批文化黑马,身穿传承经典文化的铠甲强势来袭,如一阵春风唤醒了国人心中诗意的种子。
(二)展现中国魅力,弘扬中华文化
《中国诗词大会》开播五季以来,不仅俘获了国人的芳心,更是收获了外国友人的青睐,节目通过跨屏传播的方式,中国诗词走向了海外,向世界展现着东方这一古老国度的无穷魅力,在第五季《中国诗词大会》中,节目在“身临其境”这一环节利用绝美的视频展现了祖国的壮美河山、宏伟建筑、国家文物以及名人字画,例如庐山瀑布、大明宫遗址、黄鹤楼、古蜀道、《千秋绝艳图》等等,这些都是中国走向世界的名片,无不向世界展现了中国魅力。
三、《中国诗词大会》热播原因
(一)坚持原创,注重节目品质
为了打造节目特色,提升文化品质,《中国诗词大会》不断精想巧思,每一季都在前一季的基础上有品质上的升级,例如第五季除了有九宫格、12宫格、对号入座、去伪存真的赛制外,还增设了“身临其境”点评专家赋诗词实景处出题这一环节。还将组合飞花令接替了诗词接龙,这样的调整升级使节目更加引人注目,呈现精妙绝伦的场景效果。就以第五季诗词大会的节目舞台为例便能看出其匠心精神,节目舞台以“水润五方”为主题,选手仿佛置身于云水之间携带诗意翱翔,大屏幕还会根据不同的诗境展现出不同主题的配图,仅配图主题就有80多种,无不体现出节目精耕细作的经典品质。
(二)以人民为创作中心,体现人文关怀
第五季《中国诗词大会》的答题选手中包括五岁半的小神童王恒屹,83岁高龄退休教授刘敏华,90岁高龄的曾开高空战机的老英雄刘影,有放弃城市优越条件,选择扎根山區为山区孩子带去曙光的土家族教师张汇林,有常年在孤海上勘探石油的卢中原,有远在非洲中铁二十局工作的李晶,更有“纵放大浪中,无畏亦无惧”的第五季《中国诗词大会》总冠军的彭敏……
除此之外,节目还邀请了各领域专家参与出题,如港珠澳大桥的总设计师林鸣,始终坚守在南极中山站的科学考察队队员粟多武,中国潜水器蛟龙号主驾驶员唐嘉陵……中国诗词大会通过展现平凡岗位上的人民,讴歌他们不平凡的伟大的敬业精神与爱国情怀。第五季《中国诗词大会》还请来了第三季的总冠军外卖小哥雷海为,通过展现一名外卖小哥不断努力转型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经历,传递出知识改变命运的主旋律。 (三)寓教于乐,跨屏互动点燃全民热情
《中国诗词大会》把教育与适度娱乐结合在一起,通过央视这一主流媒体将诗词以接地气的方式传到千家万户,以个人争夺赛、擂主争霸赛、冠军总决赛等竞赛比拼的方式,在九宫格、飞花令、身临其境等环节上展开竞赛,情节跌宕起伏,险象环生,让人心潮澎湃。中国诗词大会还提供了《中国诗词大会》二维码,央视频,微信摇电视等参与手段,使场外观众也能与场内选手同步答题,还能看到自己的排名数,充分调动了全民学诗词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这也是热播的一大主因。
三、《中国诗词大会》对相关文化类节目的传播启示
(一)精耕细作,坚守传统文化本位
同类型的文化节目,应学习《中国诗词大会》的以传统文化为本位的节目创作方式,守住传统文化的初心,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在坚守传统文化阵营的基础上进行融合创新,而非為了一时的经济利益迎合大众口味,粗制滥造,违背文化初心。文化类节目,应勇担社会责任,扛起传播中华文化、弘扬中华文化的大旗,精耕细作,砥砺前进,且歌且行。
(二)教娱结合,顺应时代潮流
现代生活节奏快,“压力山大”已成为青年一代的代名词,茶余饭后,人们追求一丝娱乐用以慰藉自己劳碌疲惫的心,不少娱乐节目如最近热播的《乘风破浪》《中餐厅》等都成了收视宠儿,正是由于其自身所带的娱乐性和专攻网络市场经济的目的性给其带来了热播狂潮。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文化可以顺应时代潮流,适度改变传统的稍显沉闷的教育传播方式,让教育与娱乐相结合,盘活粉丝经济,以此让触不可及的高雅文化有机会飞入寻常百姓家。
(三)跨屏互动,多元传播扩大文化影响力
相关文化类节目可以走跨屏互动的路线,提高全民参与度,使场外观众也能置身其中,进一步提升节目趣味性与感染力。除此之外,节目还应考虑到现代多元化信息接收的时代背景,采用多元传播的方式进行文化传播。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电子产品走进万户千家,全民进入了掌上时代,人们对手机、ipad、电脑爱不释手,全民越加追求快时尚,微视频、微小说层出不穷,大众口味更加偏向“精、小、细”,在此背景下,文化类节目必将考虑将节目经过深加工投放到各大短视频平台,如抖音、快手以及各种自媒体运营平台当中,以此将经典文化精小化渗入大众市场,以此来扩大文化传播效应。
四、结语
《中国诗词大会》作为弘扬传统文化的主流媒介,通过其精心的创作与不忘初心的文化坚守,赢得好评如潮的节目效应。相关文化类节目也应借鉴其成功之处,将传统与现代结合,在坚守传统文化主营地的基础上适度娱乐,融合创新,引入跨屏互动的方式,将文化进行多元传播,以扩大传统文化影响力。力求与《中国诗词大会》一起担起传承优秀文化、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责,只有这样《中国诗词大会》的一枝早梅,才能迎来祖国大地的满园春色。
参考文献:
[1]张宁.坚定文化自信 创新文化传播——谈《中国诗词大会》的三个“坚持”[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8(05):9-10.
[2]阚兆江.抒时代之豪情 聚筑梦之伟力——从《中国诗词大会》谈文化传播的创新之路[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8(05):10-13.
[3]顾晓.多屏时代传统文化传播的创新路径研究——从《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收视率谈起[J].新闻爱好者,2018(11):91-93.
[4]刘一辰.浅析电视节目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以《中国诗词大会》为例[J].电视指南,2018(14):26.
作者简介:
黎芯,女,贵州黔南人,贵州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关键词】 中国诗词;创新传播;启示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17-0074-02
一、《中国诗词大会》的文化内涵与传播价值
《中国诗词大会》作为一档央视原创文化益智节目,其有着很深的文化内涵,同时也具有极强的传播价值。
(一)《中国诗词大会》蕴含的文化内涵
1.勇挑传统文化的传播大梁,引领文化风向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文化在传播上碰上了前所未有的瓶颈,传统文化从最初的教师传授和学生接收的单一途径到现在的跨屏时代的多元传播和多方式接收,传播和接收的方式发生巨大变化,人们更乐于接收“微小”“简短”的快餐类信息,“快手”“抖音”等软件应运而生,人人都可传播,且软件还会根据个人浏览爱好进行相关推送,这使得文化的特性被快速消解,传统文化在这种情势下难以占得一席之地。面对此类情形,央视作为最主要的电视媒体勇担社会责任,创新传播方式,让文化与娱乐相结合,使得以《中国诗词大会》为主的多个文化类节目呈现在银屏之上为文化传播做出了正确导向。
2.追溯中国历史、弘扬民族精神
《中国诗词大会》中的诗句选材从西周初年的《诗经》一直延续到近现代的毛主席诗词,携着汉魏风骨,唐诗的豪放,宋词的婉约,明清佳句登上文化殿堂。诗句中展现出古代不同时期的历史风貌,例如在第五季第一期的“身临其境”这一环节中,文化嘉宾康震教授带领大家一起走进了大明宫,以西安大明宫宫殿群遗址出题,展现了长安当年的盛况。节目中不仅对古代历史风貌进行展现,其也通过大量毛主席的诗词呈现近代革命历史,例如《西江月·井冈山》,《长征·七律》等,主席借诗歌来讴歌为革命事业做出贡献的所有英雄斗士,叙写出英雄人物的坚韧意志与不屈的革命精神。同时,第五季中国诗词大会以家国情怀为主线,叙述了不同行业的普遍劳动者的百味人生,他们有的是工程师,有的是支教老师,有的是扶贫干部,还有科考员,他们扎根在祖国需要的地方,无不透露出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二、《中国诗词大会》传播价值
(一)浸润国人心灵,传承经典文化
诗词文化从西周时的《诗经》开始,至今都长盛不衰,《诗经》倡导“诗以言志”,唐代文学大家韩愈也早已提倡过“文以载道”,各朝各代都涌现出许许多多杰出的诗人,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内心深处都蕴含诗心和诗情。总书记说过一个民族最深层的自信依然是文化自信,《中国诗词大会》作为一批文化黑马,身穿传承经典文化的铠甲强势来袭,如一阵春风唤醒了国人心中诗意的种子。
(二)展现中国魅力,弘扬中华文化
《中国诗词大会》开播五季以来,不仅俘获了国人的芳心,更是收获了外国友人的青睐,节目通过跨屏传播的方式,中国诗词走向了海外,向世界展现着东方这一古老国度的无穷魅力,在第五季《中国诗词大会》中,节目在“身临其境”这一环节利用绝美的视频展现了祖国的壮美河山、宏伟建筑、国家文物以及名人字画,例如庐山瀑布、大明宫遗址、黄鹤楼、古蜀道、《千秋绝艳图》等等,这些都是中国走向世界的名片,无不向世界展现了中国魅力。
三、《中国诗词大会》热播原因
(一)坚持原创,注重节目品质
为了打造节目特色,提升文化品质,《中国诗词大会》不断精想巧思,每一季都在前一季的基础上有品质上的升级,例如第五季除了有九宫格、12宫格、对号入座、去伪存真的赛制外,还增设了“身临其境”点评专家赋诗词实景处出题这一环节。还将组合飞花令接替了诗词接龙,这样的调整升级使节目更加引人注目,呈现精妙绝伦的场景效果。就以第五季诗词大会的节目舞台为例便能看出其匠心精神,节目舞台以“水润五方”为主题,选手仿佛置身于云水之间携带诗意翱翔,大屏幕还会根据不同的诗境展现出不同主题的配图,仅配图主题就有80多种,无不体现出节目精耕细作的经典品质。
(二)以人民为创作中心,体现人文关怀
第五季《中国诗词大会》的答题选手中包括五岁半的小神童王恒屹,83岁高龄退休教授刘敏华,90岁高龄的曾开高空战机的老英雄刘影,有放弃城市优越条件,选择扎根山區为山区孩子带去曙光的土家族教师张汇林,有常年在孤海上勘探石油的卢中原,有远在非洲中铁二十局工作的李晶,更有“纵放大浪中,无畏亦无惧”的第五季《中国诗词大会》总冠军的彭敏……
除此之外,节目还邀请了各领域专家参与出题,如港珠澳大桥的总设计师林鸣,始终坚守在南极中山站的科学考察队队员粟多武,中国潜水器蛟龙号主驾驶员唐嘉陵……中国诗词大会通过展现平凡岗位上的人民,讴歌他们不平凡的伟大的敬业精神与爱国情怀。第五季《中国诗词大会》还请来了第三季的总冠军外卖小哥雷海为,通过展现一名外卖小哥不断努力转型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经历,传递出知识改变命运的主旋律。 (三)寓教于乐,跨屏互动点燃全民热情
《中国诗词大会》把教育与适度娱乐结合在一起,通过央视这一主流媒体将诗词以接地气的方式传到千家万户,以个人争夺赛、擂主争霸赛、冠军总决赛等竞赛比拼的方式,在九宫格、飞花令、身临其境等环节上展开竞赛,情节跌宕起伏,险象环生,让人心潮澎湃。中国诗词大会还提供了《中国诗词大会》二维码,央视频,微信摇电视等参与手段,使场外观众也能与场内选手同步答题,还能看到自己的排名数,充分调动了全民学诗词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这也是热播的一大主因。
三、《中国诗词大会》对相关文化类节目的传播启示
(一)精耕细作,坚守传统文化本位
同类型的文化节目,应学习《中国诗词大会》的以传统文化为本位的节目创作方式,守住传统文化的初心,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在坚守传统文化阵营的基础上进行融合创新,而非為了一时的经济利益迎合大众口味,粗制滥造,违背文化初心。文化类节目,应勇担社会责任,扛起传播中华文化、弘扬中华文化的大旗,精耕细作,砥砺前进,且歌且行。
(二)教娱结合,顺应时代潮流
现代生活节奏快,“压力山大”已成为青年一代的代名词,茶余饭后,人们追求一丝娱乐用以慰藉自己劳碌疲惫的心,不少娱乐节目如最近热播的《乘风破浪》《中餐厅》等都成了收视宠儿,正是由于其自身所带的娱乐性和专攻网络市场经济的目的性给其带来了热播狂潮。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文化可以顺应时代潮流,适度改变传统的稍显沉闷的教育传播方式,让教育与娱乐相结合,盘活粉丝经济,以此让触不可及的高雅文化有机会飞入寻常百姓家。
(三)跨屏互动,多元传播扩大文化影响力
相关文化类节目可以走跨屏互动的路线,提高全民参与度,使场外观众也能置身其中,进一步提升节目趣味性与感染力。除此之外,节目还应考虑到现代多元化信息接收的时代背景,采用多元传播的方式进行文化传播。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电子产品走进万户千家,全民进入了掌上时代,人们对手机、ipad、电脑爱不释手,全民越加追求快时尚,微视频、微小说层出不穷,大众口味更加偏向“精、小、细”,在此背景下,文化类节目必将考虑将节目经过深加工投放到各大短视频平台,如抖音、快手以及各种自媒体运营平台当中,以此将经典文化精小化渗入大众市场,以此来扩大文化传播效应。
四、结语
《中国诗词大会》作为弘扬传统文化的主流媒介,通过其精心的创作与不忘初心的文化坚守,赢得好评如潮的节目效应。相关文化类节目也应借鉴其成功之处,将传统与现代结合,在坚守传统文化主营地的基础上适度娱乐,融合创新,引入跨屏互动的方式,将文化进行多元传播,以扩大传统文化影响力。力求与《中国诗词大会》一起担起传承优秀文化、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责,只有这样《中国诗词大会》的一枝早梅,才能迎来祖国大地的满园春色。
参考文献:
[1]张宁.坚定文化自信 创新文化传播——谈《中国诗词大会》的三个“坚持”[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8(05):9-10.
[2]阚兆江.抒时代之豪情 聚筑梦之伟力——从《中国诗词大会》谈文化传播的创新之路[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8(05):10-13.
[3]顾晓.多屏时代传统文化传播的创新路径研究——从《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收视率谈起[J].新闻爱好者,2018(11):91-93.
[4]刘一辰.浅析电视节目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以《中国诗词大会》为例[J].电视指南,2018(14):26.
作者简介:
黎芯,女,贵州黔南人,贵州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