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家实施的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使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成为每个法学院校系的任务。河北工业大学法学专业是全国法学教育中的新兵,一直致力于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坚持采取有教无类;构建理论、实践和创新三者有机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体系;开展实践教学一体化建设;实施本导师制等办学思路,通过四个方面十个具体切入点,构建多个保障组织机构,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养进行全方位的培养。
关键词:卓越;法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4-0044-02
教育部为培养高素质的法律人才,提出了“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该计划的启动,对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示范引导作用,将培养造就一大批高质量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
一、关于卓越法律人才的理解
关于“卓越法律人才计划”,狭义的讲是一个政府行为,是教育部继“卓越工程师计划”之后又一个旨在通过以点带面方式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一般而言,一旦列入“卓越计划”,就会有具体的资助,也就是说,是否实施“卓越计划”要看是否被政府列为计划。但是,如果广义的理解,实施“卓越计划”也可以是一个个体行为,既然此计划能够带动教育质量的提高,那么即使没被纳入政府卓越资助计划,也应该积极实施“卓越培养计划”。
二、开展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总的思路
1.构建适合的培养机制,实施开放办学。无论是哪位同学,只要愿意,都可以进入“卓越计划”,如列示出一套具体培养目标或指标,为目标或指标的实现制定保证措施。总体而言,进入“卓越计划”会更辛苦,但也能享受到更好的师资以及活动经费、基础设施、活动参与资格等方面的保障。
2.优化理论课程体系,加强课程改革,探索理论课程教学与实践课程教学的结合以及实践课程教学与学生社团活动的结合,形成理论、实践和创新三者有机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根据培养实践性、复合型应用卓越法律人才的总目标,要培养卓越法律人才,首先要从法学教学改革抓起,卓越法律人才与传统法律人才的区别在于“复合”,即不同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与渗透[1]。按照通过课程“学分减肥”的方法降低总学分,修订培养方案,为特色性教育、实践性教育和复合性教育创造学分空间。通过开展课程评估活动,对每门课进行规范性建设和特色建设。通过考核机制创新,加强学生课外自主学习培养,发挥学生在社团活动中的实践创新积极性,进而探索理论课程教学、实践课程教学和学生社团活动创新三者有机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3.开展实践教学一体化建设,加强学生法律实践意识、能力和素养的培育,促进法律诊所课程、高级法治调查、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四个大的实践教学方面的有机结合。以要求加入“卓越计划”的学生发表一篇3000—5000字的文章为例,把学生在法律诊所中遇到的具体案件引发出问题作为题目、切入点或者主题,开始相关问题的调查,完成高级法治调查中的集中实践部分,以此为基础,要求学生在毕业实习中继续沿着这个方向或围绕这个问题收集案例或进行其他材料搜索工作,到毕业论文时,就以此为题,撰写论文,即实现法律教育课程—高级法治调查—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四门事件课程“直通车”。
4.实施“本导师”制,进行个性化培养。所谓“本导师”制,就是在本科阶段为学生安排导师,如同研究生导师一样,本导师要对学生负责,具体指导某一个学生的成长,包括做人、做事、做学问(学习)。这样就可以解决教师与学生距离太远的问题。
三、培养内容、具体指标和切入点
(一)培养内容
1.知识上,外语好,学好专业课。外语不仅成绩好,而且要善于表达,前一个是济学深造和持续发展的需要,后一个是进入实践阶段具有竞争力和展示机会的需要。要通过各种方式鼓励、帮助和督促学生学好外语,支持鼓励举办赛事或其他方式的活动,如举办法律英语演讲大赛、成立其他相关促进外语学习的社团组织等。
2.能力上,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包括语言、文字和行为三个方面。语言上敢说、会说、能说;行动上善于观察和发现,善于组织,善于行动,不仅会策划办事方案,也要具有很强的执行力;文字上能写,学术规范意识强。检验标准是:具体发表论文1—2篇;组织一个活动;参加3—5次演讲或辩论赛。
3.素养上。通过交流、活动和办事掌握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律,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检验标准是:处理好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处理好干群关系;通过办事(办一个案子)处理好与客户的关系。
(二)具体培养目标
各个学校都要开展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至少应该在研究生阶段。因为本科生通识课程较多,身心成长任务重,以职业精英教育为目标的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效率不高,故更可能的是研究生阶段,很多学校采取本硕连读或者经管法外联合培养等方式,目标也在研究生阶段。在本科生阶段的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中,按照未来能够从事知识性强、业务复杂、需要特别能力的高端业务,继续获得深造的卓越人才要求,需要达到以下六项指标:(1)外语方面。如英语要过四、六级并且听说能力强。(2)司法考试方面。要积极准备、参与,争取通过或者获得好成绩。(3)继续深造报考国内研究生(或国内保送研究生)或者出国留学深造方面。要积极准备参加考研,倡导每位学生参加一次国内研究生的报送选拔或者考试选拔。(4)学术文章方面。发表1—2篇,只要公开发表即可,无论刊物种类水平高低,在达到一定要求的内部报刊或者电子媒体上发表也可以。(5)专业。就某一方向与本导师探讨交流,最终成果是写一篇完整、专业的毕业论文。(6)活动。实践方面,担任班干部或者社团组织的领导,或者某一实践活动的组织者,或者课代表。
(三)四个方面十个切入点
要完成上述培养内容和具体培养目标,具体从以下四个方面和十个切入点入手:(1)理论学习“三个国考”,即通过司法考试、考上研究生、或者考上公务员,这主要是对理论学习上的高要求。(2)实践活动“三个一”,即要求每个学生四年大学中都要至少组织一个活动、参加一个社团、做过一任班干部或者课程代表,这三个一是对实践能力的要求,要求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教学、学会策划和组织活动、具有参与配合的团队精神、要有很强的执行力等。(3)科研引导“三个一”,即要联系一个导师、发表一篇文章、选一个研究方向,这三个一是对科研能力的要求。(4)扎实地参加全套“七类九门”实践教学课程。做到上述四个方面十点,就具备了成为一个卓越法律人才的基础。
关键词:卓越;法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4-0044-02
教育部为培养高素质的法律人才,提出了“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该计划的启动,对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示范引导作用,将培养造就一大批高质量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
一、关于卓越法律人才的理解
关于“卓越法律人才计划”,狭义的讲是一个政府行为,是教育部继“卓越工程师计划”之后又一个旨在通过以点带面方式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一般而言,一旦列入“卓越计划”,就会有具体的资助,也就是说,是否实施“卓越计划”要看是否被政府列为计划。但是,如果广义的理解,实施“卓越计划”也可以是一个个体行为,既然此计划能够带动教育质量的提高,那么即使没被纳入政府卓越资助计划,也应该积极实施“卓越培养计划”。
二、开展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总的思路
1.构建适合的培养机制,实施开放办学。无论是哪位同学,只要愿意,都可以进入“卓越计划”,如列示出一套具体培养目标或指标,为目标或指标的实现制定保证措施。总体而言,进入“卓越计划”会更辛苦,但也能享受到更好的师资以及活动经费、基础设施、活动参与资格等方面的保障。
2.优化理论课程体系,加强课程改革,探索理论课程教学与实践课程教学的结合以及实践课程教学与学生社团活动的结合,形成理论、实践和创新三者有机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根据培养实践性、复合型应用卓越法律人才的总目标,要培养卓越法律人才,首先要从法学教学改革抓起,卓越法律人才与传统法律人才的区别在于“复合”,即不同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与渗透[1]。按照通过课程“学分减肥”的方法降低总学分,修订培养方案,为特色性教育、实践性教育和复合性教育创造学分空间。通过开展课程评估活动,对每门课进行规范性建设和特色建设。通过考核机制创新,加强学生课外自主学习培养,发挥学生在社团活动中的实践创新积极性,进而探索理论课程教学、实践课程教学和学生社团活动创新三者有机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3.开展实践教学一体化建设,加强学生法律实践意识、能力和素养的培育,促进法律诊所课程、高级法治调查、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四个大的实践教学方面的有机结合。以要求加入“卓越计划”的学生发表一篇3000—5000字的文章为例,把学生在法律诊所中遇到的具体案件引发出问题作为题目、切入点或者主题,开始相关问题的调查,完成高级法治调查中的集中实践部分,以此为基础,要求学生在毕业实习中继续沿着这个方向或围绕这个问题收集案例或进行其他材料搜索工作,到毕业论文时,就以此为题,撰写论文,即实现法律教育课程—高级法治调查—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四门事件课程“直通车”。
4.实施“本导师”制,进行个性化培养。所谓“本导师”制,就是在本科阶段为学生安排导师,如同研究生导师一样,本导师要对学生负责,具体指导某一个学生的成长,包括做人、做事、做学问(学习)。这样就可以解决教师与学生距离太远的问题。
三、培养内容、具体指标和切入点
(一)培养内容
1.知识上,外语好,学好专业课。外语不仅成绩好,而且要善于表达,前一个是济学深造和持续发展的需要,后一个是进入实践阶段具有竞争力和展示机会的需要。要通过各种方式鼓励、帮助和督促学生学好外语,支持鼓励举办赛事或其他方式的活动,如举办法律英语演讲大赛、成立其他相关促进外语学习的社团组织等。
2.能力上,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包括语言、文字和行为三个方面。语言上敢说、会说、能说;行动上善于观察和发现,善于组织,善于行动,不仅会策划办事方案,也要具有很强的执行力;文字上能写,学术规范意识强。检验标准是:具体发表论文1—2篇;组织一个活动;参加3—5次演讲或辩论赛。
3.素养上。通过交流、活动和办事掌握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律,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检验标准是:处理好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处理好干群关系;通过办事(办一个案子)处理好与客户的关系。
(二)具体培养目标
各个学校都要开展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至少应该在研究生阶段。因为本科生通识课程较多,身心成长任务重,以职业精英教育为目标的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效率不高,故更可能的是研究生阶段,很多学校采取本硕连读或者经管法外联合培养等方式,目标也在研究生阶段。在本科生阶段的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中,按照未来能够从事知识性强、业务复杂、需要特别能力的高端业务,继续获得深造的卓越人才要求,需要达到以下六项指标:(1)外语方面。如英语要过四、六级并且听说能力强。(2)司法考试方面。要积极准备、参与,争取通过或者获得好成绩。(3)继续深造报考国内研究生(或国内保送研究生)或者出国留学深造方面。要积极准备参加考研,倡导每位学生参加一次国内研究生的报送选拔或者考试选拔。(4)学术文章方面。发表1—2篇,只要公开发表即可,无论刊物种类水平高低,在达到一定要求的内部报刊或者电子媒体上发表也可以。(5)专业。就某一方向与本导师探讨交流,最终成果是写一篇完整、专业的毕业论文。(6)活动。实践方面,担任班干部或者社团组织的领导,或者某一实践活动的组织者,或者课代表。
(三)四个方面十个切入点
要完成上述培养内容和具体培养目标,具体从以下四个方面和十个切入点入手:(1)理论学习“三个国考”,即通过司法考试、考上研究生、或者考上公务员,这主要是对理论学习上的高要求。(2)实践活动“三个一”,即要求每个学生四年大学中都要至少组织一个活动、参加一个社团、做过一任班干部或者课程代表,这三个一是对实践能力的要求,要求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教学、学会策划和组织活动、具有参与配合的团队精神、要有很强的执行力等。(3)科研引导“三个一”,即要联系一个导师、发表一篇文章、选一个研究方向,这三个一是对科研能力的要求。(4)扎实地参加全套“七类九门”实践教学课程。做到上述四个方面十点,就具备了成为一个卓越法律人才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