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只要错位发展,把2万吨级以下船舶作为主要产品开发生产,发挥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的优势,做出自己的特色和品牌,九江制船业就能寻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
江西九江市曾是长江流域三大造船基地之一,但是船舶出口历来由外省市代理,形成“九江造船、外地出口”的尴尬局面。
近日,九江银星造船有限公司为希腊建造的一艘1.65万吨“厄休拉”号化学品船顺利下水。此前,位于九江瑞昌的江州联合造船有限公司为德国建造的“伏蒂费克逊”号1.2万吨多用途散货船也成功下水,这是九江船舶首次出口,结束了由外省代理出口的历史。
今年初,九江市政府提出把九江打造成新型工业重镇的目标,造船业已成为九江市沿江开发的重要板块。
通江达海奠定基础
位于长江沿岸的九江市是江西重要的沿江重镇,地处长江“黄金水道”中下游与京九铁路大动脉交汇处,水路上可通武汉达重庆,下可接南京达上海,是江西唯一通江达海的港口城市。据了解,九江市长江岸线长150多公里,常年可供5000吨级海轮航行和停泊,九江有6个县濒临鄱阳湖,可与省内五条主河流长年通航。
九江是赣、鄂、湘、皖四省交界处,自古以来就是舟车辐辏、商贾云集的通都大邑。历史上,九江又是长江中游重要的物资集散地,曾是中国的“四大米市”、“三大茶市”之一。
正是看到九江良好的区位优势,1992年国务院批准九江成为长江沿岸开放城市。
优越的地理位置,也为九江发展船舶制造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九江市曾是长江流域三大造船基地之一,九江化工厂、江州造船厂、九江仪表厂等以前均是国家大型企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造船人才。江西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麻智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九江的船舶制造业在解放之前就已经开始,拥有良好的造船基础,同时也培养了一大批产业工人,这是九江发展船舶制造业的关键。
近来,江西有关部门提出让九江率先崛起,集中力量培植和壮大石油化工、冶金建材、汽车、船舶、纺织服装等五大支柱产业,使其成为工业发展的主要带动点。据统计,一季度该市工业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同比增长29.64%,五大支柱产业一季度完成主营业务收入78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的73%。九江市打造新型工业重镇迈开了有力步伐,五大支柱产业齐头并进,厚实的工业基础,使得各产业之间优势互补。其中,船舶产业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居五大支柱产业之首。
2007年6月,九江市成立了船舶行业协会,为船舶工业的大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领导和组织保证。除了船舶制造企业之外,九江已有造船配套企业和科研院所9家,配套产品有导航、消防和特种装备等,规模以上船台15座,舾装码头10座,已形成了包括科研、生产、配套在内的相对健全的船舶产业体系。
另外, 国际船舶市场走好,船舶产品的需求日趋旺盛,中国船舶工业继续保持了高速增长的态势,这也为九江市发展船舶制造业提供了发展机遇。
民资注入添动力
国企改革是个老话题,近段时间关于九江招商引资的捷报频传,同时九江的民营企业也拥有相当的规模,造船企业也各具特色,在市场上均占有一席之地,造船配套产品很多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有的还被作为国家或行业标准。
浙江游资一直在寻找合适的投资项目。眼下,凭借敏锐的嗅觉,大量的浙江民资快速进驻,新建或收购了一批九江船厂,抢占了市场先机。记者从九江银星造船有限公司了解到,该公司是由原江西省交通厅下属的船厂改制后组建的股份制现代造船企业,台州客商买下造船厂,创建九江银星造船有限公司。目前,公司具有设计、制造各类2万吨以内船舶的能力和资质,今年计划交3艘8900吨、2艘1.2万吨成品油船,1艘1.65万吨化学品船。
与此同时,九江的民营资本也不甘落后,纷纷进驻造船业。九江老牌的造船企业——江州造船厂在2005年实现破产法律终结后,职工自己接盘,组建了江西江州联合造船有限公司。该公司造船订单已到2010年,订单总额达32亿元,今年计划再交付3艘1.2万吨多用途船。2008年前,公司还计划投资3亿元,建两座2万吨级船台。
在浙江民资瞄准九江造船业同时,清华同方集团也进入九江船业,整体收购位于湖口县境内的江新造船厂,成立同方造船有限公司。清华同方集团以提供IT产品和服务而闻名,此次收购是集团首次涉足造船业。公司总经理祝建华认为:“公司除生产原有的几千吨的高附加小型船舶外,新建船台还将生产1~2万吨的船舶。”
麻智辉指出,资本的涌入,使九江的造船能力迅速提升,造船业产值、销售收入快速增长,同时解决了大批劳动力就业。
据悉,受世界造船业兴旺的带动,九江市造船企业出口船舶订单大幅增长。今年上半年,仅同方江新造船公司就新签了5500HP拖轮和出口新加坡海上供应平台船舶多艘,合同额为2.6亿元。“十一五”期间,同方江新规划生产经营规模将再上新台阶,2010年左右实现年产值10个亿,造船产量达10万吨,计划新签合同20亿元以上。祝建华表示,公司的订单已经排到2010年,造船订单达14艘,产品供不应求。
据记者了解,到目前为止,九江市共有成规模造船企业10家以上,万吨级以上船坞(台)4座,在建8座,船舶企业在建船舶43艘,船舶企业承接的船舶订单已达到52艘39.5万吨,船舶制造业逐渐成为九江新的经济增长点。
错位发展稳中求胜
由于国际船舶市场走好,为此,全国不少具备造船条件的沿江沿海城市,都积极发展船舶制造业,船舶企业竞争日趋激烈。
沿海的江苏、浙江一带造船业很发达,历史悠久,生产船型多为十几万吨或几十万吨大型船舶,这是九江船企面临的一个巨大竞争。此外,来自近邻重庆和武汉的“边缘压力”也正在形成。位于长江上游的重庆力图打造长江上游航运中心,提出到2010年,造船工业及其关联产品实现销售产值300亿元。长江中游的武汉也胸有成竹地宣称,“十一五”期间,湖北致力将船舶工业打造成为华中地区最大的特种船舶制造出口基地和全国最大的船用产品配套和人才培训基地。
江州、江新、银星--目前九江造船业的“三巨头”深感压力,如何在市场激烈竞争中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土壤,正是九江造船发展的关键。
九江市经贸委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九江造船企业与沿海的省份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应该把2万吨级以下船舶作为主要产品开发生产,与大型船厂错位发展,形成互补,培育一批具有集聚效应和“专、精、特、新”特色的中小船舶及配套品牌产品,使九江成为长江流域重要的中小型船舶造船基地。
祝建华也认为,只有错位发展,接那种大厂不愿造、小厂造不了的船舶订单,发挥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的优势,生产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船舶,做出自己的特色和品牌,九江制船业才能在市场激烈竞争中寻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一艘普通的中小型船舶的配套件近千种,九江市要把船舶制造业作为支柱产业发展,不要把眼光只盯在造船上,其实配套和造船同样重要,切莫把“造船”变成“造壳”。
“还要扶持和发展船舶配套企业及船舶交易市场,尽快建立船舶出口代理担保体系,扩大船舶出口,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制约船舶出口的瓶颈问题。”麻智辉强调。
记者了解到,很多九江船企的订单远远高于企业的资产,合同量往往是生产量的3倍,因此仅仅依靠企业自身是不能完全解决资金问题的。银星造船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叶国义特别关注出口船的信用担保问题,他希望能成立一家担保公司,或者将船企联合起来成立集团,来集体解决融资问题。除了资金外,麻智辉表示,高、精、尖船舶设计人才也是发展中的关键问题,九江船企业要注重吸引人才,提高技术含量,增强国际竞争力。
江西九江市曾是长江流域三大造船基地之一,但是船舶出口历来由外省市代理,形成“九江造船、外地出口”的尴尬局面。
近日,九江银星造船有限公司为希腊建造的一艘1.65万吨“厄休拉”号化学品船顺利下水。此前,位于九江瑞昌的江州联合造船有限公司为德国建造的“伏蒂费克逊”号1.2万吨多用途散货船也成功下水,这是九江船舶首次出口,结束了由外省代理出口的历史。
今年初,九江市政府提出把九江打造成新型工业重镇的目标,造船业已成为九江市沿江开发的重要板块。
通江达海奠定基础
位于长江沿岸的九江市是江西重要的沿江重镇,地处长江“黄金水道”中下游与京九铁路大动脉交汇处,水路上可通武汉达重庆,下可接南京达上海,是江西唯一通江达海的港口城市。据了解,九江市长江岸线长150多公里,常年可供5000吨级海轮航行和停泊,九江有6个县濒临鄱阳湖,可与省内五条主河流长年通航。
九江是赣、鄂、湘、皖四省交界处,自古以来就是舟车辐辏、商贾云集的通都大邑。历史上,九江又是长江中游重要的物资集散地,曾是中国的“四大米市”、“三大茶市”之一。
正是看到九江良好的区位优势,1992年国务院批准九江成为长江沿岸开放城市。
优越的地理位置,也为九江发展船舶制造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九江市曾是长江流域三大造船基地之一,九江化工厂、江州造船厂、九江仪表厂等以前均是国家大型企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造船人才。江西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麻智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九江的船舶制造业在解放之前就已经开始,拥有良好的造船基础,同时也培养了一大批产业工人,这是九江发展船舶制造业的关键。
近来,江西有关部门提出让九江率先崛起,集中力量培植和壮大石油化工、冶金建材、汽车、船舶、纺织服装等五大支柱产业,使其成为工业发展的主要带动点。据统计,一季度该市工业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同比增长29.64%,五大支柱产业一季度完成主营业务收入78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的73%。九江市打造新型工业重镇迈开了有力步伐,五大支柱产业齐头并进,厚实的工业基础,使得各产业之间优势互补。其中,船舶产业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居五大支柱产业之首。
2007年6月,九江市成立了船舶行业协会,为船舶工业的大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领导和组织保证。除了船舶制造企业之外,九江已有造船配套企业和科研院所9家,配套产品有导航、消防和特种装备等,规模以上船台15座,舾装码头10座,已形成了包括科研、生产、配套在内的相对健全的船舶产业体系。
另外, 国际船舶市场走好,船舶产品的需求日趋旺盛,中国船舶工业继续保持了高速增长的态势,这也为九江市发展船舶制造业提供了发展机遇。
民资注入添动力
国企改革是个老话题,近段时间关于九江招商引资的捷报频传,同时九江的民营企业也拥有相当的规模,造船企业也各具特色,在市场上均占有一席之地,造船配套产品很多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有的还被作为国家或行业标准。
浙江游资一直在寻找合适的投资项目。眼下,凭借敏锐的嗅觉,大量的浙江民资快速进驻,新建或收购了一批九江船厂,抢占了市场先机。记者从九江银星造船有限公司了解到,该公司是由原江西省交通厅下属的船厂改制后组建的股份制现代造船企业,台州客商买下造船厂,创建九江银星造船有限公司。目前,公司具有设计、制造各类2万吨以内船舶的能力和资质,今年计划交3艘8900吨、2艘1.2万吨成品油船,1艘1.65万吨化学品船。
与此同时,九江的民营资本也不甘落后,纷纷进驻造船业。九江老牌的造船企业——江州造船厂在2005年实现破产法律终结后,职工自己接盘,组建了江西江州联合造船有限公司。该公司造船订单已到2010年,订单总额达32亿元,今年计划再交付3艘1.2万吨多用途船。2008年前,公司还计划投资3亿元,建两座2万吨级船台。
在浙江民资瞄准九江造船业同时,清华同方集团也进入九江船业,整体收购位于湖口县境内的江新造船厂,成立同方造船有限公司。清华同方集团以提供IT产品和服务而闻名,此次收购是集团首次涉足造船业。公司总经理祝建华认为:“公司除生产原有的几千吨的高附加小型船舶外,新建船台还将生产1~2万吨的船舶。”
麻智辉指出,资本的涌入,使九江的造船能力迅速提升,造船业产值、销售收入快速增长,同时解决了大批劳动力就业。
据悉,受世界造船业兴旺的带动,九江市造船企业出口船舶订单大幅增长。今年上半年,仅同方江新造船公司就新签了5500HP拖轮和出口新加坡海上供应平台船舶多艘,合同额为2.6亿元。“十一五”期间,同方江新规划生产经营规模将再上新台阶,2010年左右实现年产值10个亿,造船产量达10万吨,计划新签合同20亿元以上。祝建华表示,公司的订单已经排到2010年,造船订单达14艘,产品供不应求。
据记者了解,到目前为止,九江市共有成规模造船企业10家以上,万吨级以上船坞(台)4座,在建8座,船舶企业在建船舶43艘,船舶企业承接的船舶订单已达到52艘39.5万吨,船舶制造业逐渐成为九江新的经济增长点。
错位发展稳中求胜
由于国际船舶市场走好,为此,全国不少具备造船条件的沿江沿海城市,都积极发展船舶制造业,船舶企业竞争日趋激烈。
沿海的江苏、浙江一带造船业很发达,历史悠久,生产船型多为十几万吨或几十万吨大型船舶,这是九江船企面临的一个巨大竞争。此外,来自近邻重庆和武汉的“边缘压力”也正在形成。位于长江上游的重庆力图打造长江上游航运中心,提出到2010年,造船工业及其关联产品实现销售产值300亿元。长江中游的武汉也胸有成竹地宣称,“十一五”期间,湖北致力将船舶工业打造成为华中地区最大的特种船舶制造出口基地和全国最大的船用产品配套和人才培训基地。
江州、江新、银星--目前九江造船业的“三巨头”深感压力,如何在市场激烈竞争中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土壤,正是九江造船发展的关键。
九江市经贸委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九江造船企业与沿海的省份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应该把2万吨级以下船舶作为主要产品开发生产,与大型船厂错位发展,形成互补,培育一批具有集聚效应和“专、精、特、新”特色的中小船舶及配套品牌产品,使九江成为长江流域重要的中小型船舶造船基地。
祝建华也认为,只有错位发展,接那种大厂不愿造、小厂造不了的船舶订单,发挥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的优势,生产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船舶,做出自己的特色和品牌,九江制船业才能在市场激烈竞争中寻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一艘普通的中小型船舶的配套件近千种,九江市要把船舶制造业作为支柱产业发展,不要把眼光只盯在造船上,其实配套和造船同样重要,切莫把“造船”变成“造壳”。
“还要扶持和发展船舶配套企业及船舶交易市场,尽快建立船舶出口代理担保体系,扩大船舶出口,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制约船舶出口的瓶颈问题。”麻智辉强调。
记者了解到,很多九江船企的订单远远高于企业的资产,合同量往往是生产量的3倍,因此仅仅依靠企业自身是不能完全解决资金问题的。银星造船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叶国义特别关注出口船的信用担保问题,他希望能成立一家担保公司,或者将船企联合起来成立集团,来集体解决融资问题。除了资金外,麻智辉表示,高、精、尖船舶设计人才也是发展中的关键问题,九江船企业要注重吸引人才,提高技术含量,增强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