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教书育人,是教会学生自己学习,鉴于目前中学数学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学生很多缺少阅读数学课本的能力和习惯。数学课本或题目没有真正使学生读好、读懂、读透,因此如果不改变这种状况,不重视对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加以培养,数学就不能适应形式及时代发展的要求。对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助于个别化学习,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符合现代“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教育思想。
【关键词】数学语言;数学阅读;数学阅读能力;自学能力;数学学习效率
在高中阶段,只能选择那些能为学生所接受的最基本的理论作为教学内容,而学生将来步入社会从事工作所学的知识,大都是走出学校后大量的阅读获得的。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该重视数学阅读的教学,充分利用阅读的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对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意义
(一)中、高考数学学科考核目标和要求
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和陕西省考试管理中心所颁布的《考试说明》中对中、高考数学提出的明确要求:高考数学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的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与科学技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联系,关注数学知识在现代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新生,并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
高考数学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要求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应用某种能力处理或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因而高考对考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的考查渗透在以上各种能力的考查中。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数学新教材对课堂教学所提出的要求
1.数学新教材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2.在新课标理念下,要求课堂教学过程既是师生互动过程,又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
3.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应依据新课标注重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和整合,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具有“社会性、生活性、时代性和综合性”。
4.数学新教材的复习课堂教学,要求教师重视基础知识、主干知识的教学和知识体系的整体构建,培养学生的五种能力和科学素养,摆脱机械训练、题海战术的现状,从而真正实现减负增效,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仔细研究这些材料的积极特征,从中、高考命题来看“学与教”及“教与学”的辩证关系,都对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阅读能力的提升有明确的指导作用,从学生的个人发展来看,新课程标准对中学生数学能力的个人持续性发展做出了明确的指引,对数学常规教学的基础规范作用以及新课程下的数学课堂教学的导向作用都有十分大的启示。因此,我们担负中学教育教学的教师就应该认真重视和发展对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已达到全民族数学素养的进一步提高!
增强数学阅读有助于数学教科书作用的充分发挥。注重数学阅读,培养阅读能力,有助于个别化学习,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自身的努力达到各自能达到的水平,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研究表明,构成一些学生学习数学感到困难的因素之一,是他们的阅读能力差。国内一些较为成功的教学改革经验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如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卢仲衡先生的“自学辅导教学法”,天津开发区国际学校的“自主发展教学法”,上海育才中学的“读读、议议、讲讲、练练”教学法等,都得益于课堂阅读教学环节,促进了学生自学习惯和自学自信心的养成。
二、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一般理论
当学生通过对数学问题的认识、叙述、分析、联想,实现由感知数学问题阶段进入形成数学问题阶段;然后再通过阅读理解进行分析、联想、顿悟水平的发展,进入解决数学问题阶段。
第一阶段,要激发学生看书的欲望,通过阅读能力的测试,使学生了解阅读能力的原始水平。
第二阶段,要从数学学科特点出发,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教师编写阅读提纲,让学生“按图索骥”。
第三阶段,学生找寻阅读问题,归纳整理阅读要点,交流阅读体会,了解自己阅读能力的原始水平,完成阅读任务。
三、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
在中学生数学教材中,编入了一些阅读材料,在开发智力,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主要内容可分为:1.介绍知识,开阔视野(如弧度制的由来);2.激发心趣,发展思维(如向量的三种类型); 3.培养爱国主义思想,增强民族自豪感(如长度、面积与体积);4.加强知识和技能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函数的应用举例)。
众所周知,近几年高考数学试卷出现了一种新题型——数学阅读理解题。数学阅读理解题的一个体现是信息阅读题。它要求考生在短时间内读懂并理解一个陌生数学问题的情景,然后运用所学知识和已掌握的解题技能灵活地进行解题。
四、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一般策略
学生不会阅读数学课本,对数学知识只是被动接受,不能通过阅读认真钻研、反复思考掌握所学知识。要达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是一个艰苦而漫长的工作。需要我们认真、细致的逐步培养。经过认真调研分析,我现提出以下几点解决问题的思路,仅供后来人参考:
①继续鼓励学生阅读课本内容,组内交流,组间质疑
在正式讲课前,布置好课前预习,我们根据教材拟出相应的数学问题,指出阅读重点,要求学生复习相关的知识,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课本,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学生在似乎理解的状态下阅读教材,可使理解逐渐深化。
②继续引导学生阅读课堂练习,表达思维过程与结果
在数学概念的教学中,我们必须“咬文嚼字”,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搞清定理、法则、公式的成立条件和适用范围。在教学过程中,先对“发现”的数学知识有一个大概、整体的认识,然后才用定义的方式逐渐地把它们完善成严密的数学知识体系。要注意“暴露”思维过程,加强对概念误区的教学,使学生避免犯同类错误。即:突出概念“是什么”和“如何说”。
③启发学生阅读课后习题,充分利用自习时间
我们根据教材实际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明确地给学生以阅读方法的示范,按照前面所述的数学阅读方法,指导学生注意阅读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进行模拟训练,如学习数学概念就可以按如下六个步骤进行:通读全文——勾画重难点——质问疑点——联想类比——批阅注释。进而体会概念在解题、课堂提问、同学交流和作业书写中的作用。
④利用班会、听先进事迹报告、开展向优秀人物学习等活动。激发学生的上进之心,从而逐步达到提高学习主动性的目的
由此可见,数学课堂和数学问题的形式千变万化,听讲的学生或阅读者能否根据阅读材料提供的信息进行语意转换和语句解析,这是数学阅读理解的关键,也是数学阅读能力的标志。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会读;读懂,读透;自由地驾驭阅读方法,自主地掌握数学知识,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新课改理科)》 教育部考试中心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
[2]李夏彬.张韧. 《2010年新课程高考备考指导意见》 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7.
[3]《语感教学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 张爱芬
[4]《教育大辞典》第一卷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1年出版
[5]Kaplan,L 《Foundations of human Behavior》(人类行为的基础)1965年出版
[6]《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李爱民 《考试周刊》2008年13期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东方中学)
【关键词】数学语言;数学阅读;数学阅读能力;自学能力;数学学习效率
在高中阶段,只能选择那些能为学生所接受的最基本的理论作为教学内容,而学生将来步入社会从事工作所学的知识,大都是走出学校后大量的阅读获得的。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该重视数学阅读的教学,充分利用阅读的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对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意义
(一)中、高考数学学科考核目标和要求
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和陕西省考试管理中心所颁布的《考试说明》中对中、高考数学提出的明确要求:高考数学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的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与科学技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联系,关注数学知识在现代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新生,并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
高考数学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要求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应用某种能力处理或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因而高考对考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的考查渗透在以上各种能力的考查中。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数学新教材对课堂教学所提出的要求
1.数学新教材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2.在新课标理念下,要求课堂教学过程既是师生互动过程,又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
3.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应依据新课标注重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和整合,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具有“社会性、生活性、时代性和综合性”。
4.数学新教材的复习课堂教学,要求教师重视基础知识、主干知识的教学和知识体系的整体构建,培养学生的五种能力和科学素养,摆脱机械训练、题海战术的现状,从而真正实现减负增效,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仔细研究这些材料的积极特征,从中、高考命题来看“学与教”及“教与学”的辩证关系,都对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阅读能力的提升有明确的指导作用,从学生的个人发展来看,新课程标准对中学生数学能力的个人持续性发展做出了明确的指引,对数学常规教学的基础规范作用以及新课程下的数学课堂教学的导向作用都有十分大的启示。因此,我们担负中学教育教学的教师就应该认真重视和发展对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已达到全民族数学素养的进一步提高!
增强数学阅读有助于数学教科书作用的充分发挥。注重数学阅读,培养阅读能力,有助于个别化学习,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自身的努力达到各自能达到的水平,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研究表明,构成一些学生学习数学感到困难的因素之一,是他们的阅读能力差。国内一些较为成功的教学改革经验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如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卢仲衡先生的“自学辅导教学法”,天津开发区国际学校的“自主发展教学法”,上海育才中学的“读读、议议、讲讲、练练”教学法等,都得益于课堂阅读教学环节,促进了学生自学习惯和自学自信心的养成。
二、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一般理论
当学生通过对数学问题的认识、叙述、分析、联想,实现由感知数学问题阶段进入形成数学问题阶段;然后再通过阅读理解进行分析、联想、顿悟水平的发展,进入解决数学问题阶段。
第一阶段,要激发学生看书的欲望,通过阅读能力的测试,使学生了解阅读能力的原始水平。
第二阶段,要从数学学科特点出发,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教师编写阅读提纲,让学生“按图索骥”。
第三阶段,学生找寻阅读问题,归纳整理阅读要点,交流阅读体会,了解自己阅读能力的原始水平,完成阅读任务。
三、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
在中学生数学教材中,编入了一些阅读材料,在开发智力,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主要内容可分为:1.介绍知识,开阔视野(如弧度制的由来);2.激发心趣,发展思维(如向量的三种类型); 3.培养爱国主义思想,增强民族自豪感(如长度、面积与体积);4.加强知识和技能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函数的应用举例)。
众所周知,近几年高考数学试卷出现了一种新题型——数学阅读理解题。数学阅读理解题的一个体现是信息阅读题。它要求考生在短时间内读懂并理解一个陌生数学问题的情景,然后运用所学知识和已掌握的解题技能灵活地进行解题。
四、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一般策略
学生不会阅读数学课本,对数学知识只是被动接受,不能通过阅读认真钻研、反复思考掌握所学知识。要达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是一个艰苦而漫长的工作。需要我们认真、细致的逐步培养。经过认真调研分析,我现提出以下几点解决问题的思路,仅供后来人参考:
①继续鼓励学生阅读课本内容,组内交流,组间质疑
在正式讲课前,布置好课前预习,我们根据教材拟出相应的数学问题,指出阅读重点,要求学生复习相关的知识,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课本,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学生在似乎理解的状态下阅读教材,可使理解逐渐深化。
②继续引导学生阅读课堂练习,表达思维过程与结果
在数学概念的教学中,我们必须“咬文嚼字”,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搞清定理、法则、公式的成立条件和适用范围。在教学过程中,先对“发现”的数学知识有一个大概、整体的认识,然后才用定义的方式逐渐地把它们完善成严密的数学知识体系。要注意“暴露”思维过程,加强对概念误区的教学,使学生避免犯同类错误。即:突出概念“是什么”和“如何说”。
③启发学生阅读课后习题,充分利用自习时间
我们根据教材实际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明确地给学生以阅读方法的示范,按照前面所述的数学阅读方法,指导学生注意阅读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进行模拟训练,如学习数学概念就可以按如下六个步骤进行:通读全文——勾画重难点——质问疑点——联想类比——批阅注释。进而体会概念在解题、课堂提问、同学交流和作业书写中的作用。
④利用班会、听先进事迹报告、开展向优秀人物学习等活动。激发学生的上进之心,从而逐步达到提高学习主动性的目的
由此可见,数学课堂和数学问题的形式千变万化,听讲的学生或阅读者能否根据阅读材料提供的信息进行语意转换和语句解析,这是数学阅读理解的关键,也是数学阅读能力的标志。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会读;读懂,读透;自由地驾驭阅读方法,自主地掌握数学知识,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新课改理科)》 教育部考试中心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
[2]李夏彬.张韧. 《2010年新课程高考备考指导意见》 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7.
[3]《语感教学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 张爱芬
[4]《教育大辞典》第一卷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1年出版
[5]Kaplan,L 《Foundations of human Behavior》(人类行为的基础)1965年出版
[6]《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李爱民 《考试周刊》2008年13期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东方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