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的摄影书·摄影书中的非洲

来源 :中国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ijiren_rub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洲”这个复杂的范畴落到图像层面,自然存在对多元视角和相对客观性讲述的必要需求,这种必要性不止体现在本专题前面展示的非洲摄影者观照、呈现自己形象的倾向和方式,也表现为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的摄影实践者和学者主动以更冷静、合理的策略介入对非洲的观看和讨论中;而基于此形成的诸多非洲摄影出版物, 能够帮助我们(重新)相对完整地认识、理解非洲和非洲摄影。本文从摄影史论、杂志及展览出版物、摄影作品集三个方面为读者挑选、介绍了一些国外1960年代以后出版的相关书籍。青年译者皮昊结合国外相关资料,经过筛选,整理出这份书单,希望为读者深入了解非洲摄影提供参考。当然,囿于个人经验,书单难免存在疏漏,亦无法面面俱到。读者可将本文视为索引,展开针对非洲摄影大量相关文本的自我梳理与探索。
  摄影史论
  摄影与非洲 Photography and Africa
  作者:艾琳·哈妮(Erin Haney)
  Reaktion Books(英国)出版,2010
  如果你想更详细系统地了解非洲摄影的发展脉络,这本书绝对绕不开,它涉及非洲摄影的各个方面,涵盖了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的摄影作品。哈妮在书中采用了主题式的叙述,划出了特定的分类,例如旅行摄影、战地摄影、宫廷摄影,甚或特殊的创作方式和“迁徙的摄影师”等。这些分类规避了以欧美观看者为主体的、出于猎奇而被狭窄定义的非洲摄影。
  正文之前,哈妮先带着读者略览了非洲摄影庞杂的历史,其中一个问题一遍又一遍被提起:是什么构成了“非洲”和“非洲性”?这个问题也许是每一本使用“非洲”这个词的出版物都在思考的。在简要审视了过往对于非洲摄影的研究成果后,哈妮强调了这本书叙述对象的范畴:她选择将包括“出生在或曾在这片大陆上居住过的人,这片大陆的拜访者,流离失所的移民”等身份的摄影师或艺术家的作品都列入自己的研究之中。
  这本书的第一章和最后一章分别关注了非洲早期和最近的摄影发展,在这首尾之间,哈妮讨论了肖像摄影、与殖民相关的摄影,以及摄影、印刷和绘画的关系。她提醒读者,自己对于这些话题的呈现和论证更像是为观众递上一张“关于摄影的发展和历程更为深远思考的请帖”,而不仅仅是单纯点对点的、死板的作品分析。
  非洲的肖像与摄影 Portraiture and Photography in Africa
  编者:约翰·M·佩费尔(John M Peffer)、伊丽莎白·林恩·卡梅隆(Elisabeth Lynn Cameron)Indiana University Press(美国)出版,2013
  这本书为肖像摄影在非洲摄影史上扮演的历史角色提供了新的解释。从19世纪的棚拍肖像,到当今世界对非洲肖像的新关注,12位学者纵览摄影史,撰写的文章涉及“是什么定义了一个群体的摄影文化”,“肖像的后期制作对社会和政治的改变”,“个人肖像在历史文化中的持续性影响”等话题。结合非洲摄影史去思考这些话题,我们也许终将被带到肖像摄影之外,更广泛地去触碰升华于地理名词之上的“非洲”和摄影的多种关系。
  摄影决断:当代非洲摄影的新状况
  Snap Judgments: New Positions in Contemporary African Photography
  编者:奥奎·恩威佐(Okwui Enwezor)
  Steidl(德国)出版,2006
  本书是2017年度国际富克旺根奖得主奥奎·恩威佐2006年在纽约国际摄影中心(ICP)策划的同名展览的配套出版物,包含了30位非洲摄影师的250余幅作品。对非洲国家经济、社会和文化领域前所未有的变化,这些艺术家做出了高度个性化的回应。《摄影决断》将当代非洲摄影的面向分成了四个主要话题:风景、城市形态、身体和身份、历史和再现。本书除恩威佐的文章外,还包括一篇由艺术史学家科林·理查德(Colin Richard)撰写的附加文章,参展艺术家的个人介绍,以及一份参考书目等。
  图像与进步:早期摄影与非裔美国人的身份制造
  Pictures and Progress: Early Photography and the Making of African American Identity
  编者:莫里斯·O·华莱士(Maurice O. Wallace)、肖恩·米歇尔·史密斯(Shawn Michelle Smith)
  Duke University Press(美国)出版,2012
  本书介绍了19世纪至20世纪初非裔美国人为建立自身身份和种族形象做出的努力。当时一部分精英的非裔美国人认识到摄影在上述方面的重要价值,他们在宣扬社会和政治正义的同时,也利用摄影这种自我表现作为赋权的手段。书中主要展示并分析了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Frederick Douglass)、伊达·B·威尔斯(Ida B. Wells)等早期非裔美國摄影师的理论与实践。
  杂志及展览出版物
  最近的历史:沃尔特收藏的当代非洲摄影及视频艺术
  Recent Histories: Contemporary African Photography and Video Art from the Walther Collection
  编者:达尼埃拉·鲍曼(Daniela Baumann)、约书亚·庄(Joshua Chuang)、欧鲁雷米·C·欧那巴乔(Oluremi C. Onabanjo)
  Steidl(德国)、Walther Collection(美国)出版,2017
  本书的出版方之一沃尔特收藏馆是当代非洲摄影和录像收藏最重要的资料馆之一。本书为同名展览的配套出版物,展览展出了14位1970年代出生的具有非洲血统的艺术家的作品,他们关注着非洲人的身份归属、移民、族系,以及殖民主义的遗存等问题。   过去的二十年里,“非洲”在地缘政治上的概念变得更加复杂和多样。基于此,《最近的历史》展示了两条线程:
  其一为“解构空间,记忆调查”。这个版块集合了一系列关于身份和记忆的作品,其中包括摄影及大型装置艺术。艺术家要么以抽象的目光审视特定的景观和建筑环境,要么拒绝此类方式,转而寻求更为精神化、本质层面的摄影呈现。第二个版块“社会生活,情绪化的地图学”则描绘了身处不同社会空间时个人身份的变化。这一部分呈现的肖像摄影展示了黑人群体在社会生活中的丰富样态。摄影作为调查和存档的手段,被这些艺术家赋予了人道主义的情怀。
  尼日利亚策展人、艺术史研究学者奥奎·恩威佐(Okwui Enwezor)在介绍这本书时说:“历史往往会相互覆盖、交织、分叉,向不同的方向前进。当代艺术和当代非洲艺术(尤其是摄影和录像)的发展,同样遵循着一种非编年史的、非线性的模式。就像任何一个研究领域一样,新出现的想法和新的研究照亮了我们的信息断层,激发起了新的阅读、思考和修正。”
  平台非洲(《光圈》杂志第227期) Platform Africa(Aperture 227)
  编者:迈克尔·法米盖蒂(Michael Famighetti)
  Aperture(美国)出版,2017
  非洲摄影的平台是什么?《光圈》的执行编辑布伦丹·瓦滕伯格(Brendan Wattenberg)认为,教育平台和国际展览及摄影节这两类平台,对非洲当代摄影的发展至关重要。《平台非洲》作为一本小结式的出版物,呈现了过去25年来非洲摄影界的动态,介绍了来自非洲多地的摄影师和艺术机构。
  新一代摄影师和摄影策展人在非洲大陆逐渐成长,从尼日利亚到南非,从苏丹到摩洛哥,建起了一座座新的摄影培训中心和展览场馆。这种情况是可喜的。这20多年一个显著的变化是,越来越多的青年摄影者倾向于从个人经验出发寻找他们认为有价值的摄影体验,而不是依然努力纠正西方世界对非洲长久以来的固有印象。Facebook、Instagram和Twitter这样的数字平台影响了他们的视觉经验,也引导了他们对图像的经营和展示方式。而科学技术的提升,教育工作坊、双年展和更具实验性的艺术空间影响力的扩大,也助推着新一代非洲摄影艺术家的创作态度和风格的升级。
  有益之梦:非洲摄影1960-2010 A Useful Dream: African Photography 1960-2010
  编者:西蒙·恩加米(Simon Njami)
  Silvana(意大利)出版, 2010
  1960年至今的非洲,摄影不仅记录下了动荡的时代风貌,也在重建着这片大陆当下的真正面容,为非洲国家树立自身形象上发挥着重要的职能。2010年,比利时布鲁塞尔美艺厅(Palais des Beaux-Arts in Brussels)以非洲后殖民主义摄影为主题,举办了名为《有益之梦:1960-2010 纪念非洲摄影五十周年》的回顾性展览,本书展示了全部34位参展非洲摄影艺术家的作品,他们包括鲁伊·阿苏布吉(Rui Assubuji)、那比尔·布特罗斯(Nabil Boutros)、萨缪尔·福索(Samuel Fosso)、大卫·戈德布拉特(David Goldblatt)、皮耶罗特·门(Pierrot Men)、茨维勒图·姆特图瓦(Zwelethu Mtethwa)等。这本图录包含了策展人西蒙·恩加米对展览的介绍文章,以及一篇由根特大学教授弗兰克·范哈耶克(Frank Vanhaecke)撰写的文章。
  人物和故事:当代南非摄影 Figures & Fictions: Contemporary South African Photography
  作者:塔瑪·加布(Tamar Garb)、马丁·巴恩斯(Martin Barnes)
  Steidl(德国)出版,2011
  伦敦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为同名展览出版了这本图录,它精选了17位南非摄影师在2000年至2010年间拍摄的作品。这十年,后民主(post-democratic)时代的狂喜开始消退,而尽管“黑与白”这一禁锢南非多年的区隔名义上不复存在,但这个国家并没有被一个由公民组成的理想的“彩虹国度”取代。在这个充满忧患和挑战的背景下,新一代的摄影师延续了南非摄影的优良传统,继续为一个至少在图像层面更为“真实”的南非努力着。
  摄影作品集
  我的马赛 My Maasai
  作者:扬·霍伊克(Jan Hoek)、卡兰加·恩齐萨(Karanja Nzisa)、萨拉·瓦伊思瓦(Sarah Waiswa)、乔尔·卢克霍威(Joel Lukhovi)等
  APE(比利时)出版,2017
  在所有对非洲大陆的刻板印象中,坦桑尼亚和肯尼亚的马赛人无疑是被外来目光审视最多的之一,这种印象建立在无数照片和电影构建起的蜃景上,内容通常是一些人身着色彩鲜明的传统服饰,手持长矛,在尘土飞扬的草野上腾空而起,舞蹈歌唱。这类强调异国风情的影像作为一种征服工具,奠定了以西方世界为主的旅游摄影的基本风貌。
  《我的马赛》由荷兰摄影师扬·霍伊克(Jan Hoek),常驻肯尼亚的作家卡兰加·恩齐萨(Karanja Nzisa),以及20位东非摄影师共同完成。这些摄影师呈现出的20种各异视角,将观众带入了现代马赛人的真实生活。来自苏丹、肯尼亚和坦桑尼亚的摄影师和艺术家在本国的摄影和艺术领域都占有一席之地,他们选择了自己独特的视觉语言来描绘马赛人当下的面貌。照片之外,他们还为自己的摄影作品提供了文字注释,解释自己为何要以这种方式来表现。
  非洲的闪光!来自西非的摄影 Flash Afrique! Photography from West Africa   作者:托马斯·密斯冈(Thomas Miessgang)、杰拉德·马特(Gerald Matt)等
  Steidl(奥地利)出版,2002
  尽管许多出版物都在赞颂今日非洲的蜕变和与时俱进,但这里真的就成为了时尚的大陆吗?旧日殖民的阴影真的散去了吗?带着这些问题,这本书呈现了一个挣扎于梦和现实之间的西非:书中的一部分图片是精心布置并拍下来的室内肖像,展示了西非人观看自己的态度和方式;另一些照片则是纪实摄影,拍摄的是城市因人口过多而产生的种种窘状。从这两个角度出发的摄影师们与这片土地的对话,能够帮助我们开启对于西非的新思考吗?
  另一个非洲:罗伯特·莱昂斯的摄影 Another Africa: Photographs by Robert Lyons
  作者:罗伯特·莱昂斯(Robert Lyons)、奇诺瓦·阿切比(Chinua Achebe)
  Doubleday/Anchor Books(美国)出版,1998
  《另一个非洲》结合了美国摄影师罗伯特·莱昂斯的彩色摄影与尼日利亚著名作家奇诺瓦·阿切比(Chinua Achebe)的散文和诗歌,图像和文本并列且相互補充。尽管来自与非洲隔海相望的美国,但莱昂斯执着地试图在书本这一有限的空间里揭穿外人眼里关于非洲的流行神话,这一神话可以追溯到约瑟夫·康拉德(Joseph Conrad)1902年的小说《黑暗的心》(Heart of Darkness)中将非洲大陆神秘化,并称之为“黑暗的中心”。这种的黑暗在莱昂斯和奇诺比更为温和,更为平静的观察和叙述视角下被取代了。
  奴役之屋 House of Bondage
  作者:欧内斯特·科尔(Ernest Cole)
  Random House(美国)出版,1967第一版
  1967年,《奴役之屋》于美国出版,次年在英国出版。这本书甫一问世,便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震动。摄影师欧内斯特·科尔完成书中照片之时年仅26岁,在这185张照片中,科尔从受压迫者的角度揭示了种族隔离制度是如何规训和控制大多数黑人的生活的。迄今,这本书已成为非洲纪实摄影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今日再回顾书中的照片,依旧能够感受到它们在50年前的力量以及对受压迫者和观看者的煽动性。
其他文献
自飞机诞生之日起,其就被人们认为是工业美学的杰出代表。在很多经典影视作品中,仅仅一个俯冲镜头,飞机之美便让人惊叹不已。事实上,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航空摄影是推动航空文化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因素。  由于种种限制,航空摄影近几十年来在我国一直属于小众爱好,能够近距离展现“飞机之美”的航空摄影师以及相关作品并不多见,有机会走进大众视野的则更是少之又少。  幸运的是,作为一名摄影人,我赶上了我国改革开放、经
期刊
1985年,美国摄影家安塞尔·亚当斯成功地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个人展览,人们在赞叹声中领略到了曝光分区控制法的魅力,而当时年少懵懂的我并不曾想过这位大师对于我未来人生的意义。1995年,我留学来到了美国西海岸旧金山,同年第一次来到了著名的优胜美地国家森林公园(Yosemite National Park)。当我走进安塞尔·亚当斯画廊(Ansel Adams Gallery)的那一刻起,艺术风光摄影承
期刊
大卫·戈德布拉特终其一生以摄影观照着被种族隔离铁幕深深碾压过的南非,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他目睹并记录下了后殖民时代的南非青年们在一尊雕像“覆灭”的前后,展现出的对种族主义新的激进态度。另一位同时在场的年轻女艺术家赛西贝尔·梅塞桑尼则通过表演和自拍,表达了对种族隔离语境下另一批弱势群体—女性的关注和激励。无论是戈德布拉特对事件、人群和痕迹的记录,还是梅塞桑尼将自身投射于事件发生现场,都埋藏着他们对“南
期刊
亚里士多德说:“艺术模仿的对象是实实在在的现实世界,艺术不仅反映事物的外观形态,而且反映事物的内在规律和本质,艺术创作靠模仿能力,而模仿能力是人从孩提时代就有的天性和本能”。我要自述的就是怎样利用双机摄影来模仿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动感世界,增添动感摄影的艺术性。  快门按动时,相机所拍摄的世界,是否就是我们感受到的世界?摄影,是从流动的时间与空间之中撷取的一格,那些“决定性”或“非决定性”的瞬间,是将
期刊
以前在广告公司工作的的时候,最欣赏的一句话就是:没有烂的脚本,只有烂的导演。执行的好坏,决定了创意的生死。要想追求高品质,可能唯有鸡蛋里面挑骨头,不断挑战。  我,曾经就是一个在鸡蛋里面挑骨头的创意总监。十几年前,误打误撞,转型做了个摄影师。刚成立工作室的时候,什么都不懂,就只有满满的热爱和对制作Big Idea(大创意)的憧憬。后来,我有机会拍摄一些商业作品,逐渐地进入到广告摄影师的行列。当然一
期刊
上世纪80年代初,我意外地与摄影结缘,此后二十余年,我的镜头一直面对着人类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是她,伴我成长,使我羽翼丰硕,最终让我步入了艺术殿堂。  摄影艺术创作是“道”。古人云:“道在太极之上而不算高,在六极之下而不算深”,可谓道无止境。曾几何时,有业内人士谓之石窟摄影不成其为艺术,只不过是翻拍记录;也有人士认为其不过是一切业务的附庸,一时间似乎失去了它独立存在的价值。其实,这对我来说并不重
期刊
人像摄影作品和其他艺术门类一样,反映社会生活与自然现象,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只不过是以人为主要的表现载体。人本身所具有的一切特点的认识程度,往往决定了被摄者在我们的作品中是否具有一定的形式表现力和审美内涵,这两者我简单概括为“形”与“神”。  要表现出作品中形的部分,就需要我们熟练的掌握各种操作技能;对冲印时化学药品化学性能的了解,可以使我们改变不同的配方取得不同的效果;拍摄时候和顾客的沟通,需要我
期刊
阿尔金山是遥远的,即便是从乌鲁木齐出发,也要再驱车1500公里,才可到达位于新疆东南部的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这里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四周高山环绕,深壑阻隔,拥有世界上最高的广袤沙漠。高寒、干旱、飓风、缺氧等严酷的自然条件使这里被形容为“不毛之地”,直到19世纪末,才有第一批探险者来到这里。  阿尔金山是美丽的,在保护区内可见数量众多的冰川,河流蜿蜒清澈,湖泊星罗棋布。成群的野牦牛、藏野驴、藏羚
期刊
重视与忽视  中国摄影金像奖(后简称金像奖)作为业界最高荣誉的摄影奖项,其地位及影响力,已被广泛认可而成为共识,这是从本届金像奖中得到的第一印象。也正是由此,作为评委,我在备感荣幸的同时,也深深感到了一种巨大的压力和沉重的责任。  在业内,金像奖的很多申报者无论是影响力、知名度,还是专业成就方面,都可以说是响当当的“大腕”、“大咖”级人物。这一奖项对于摄影领域每一位有志的从业者,当然有着重要的意义
期刊
任何形式的艺术评选,都存在一个明确的目的:奖掖先进,树立典范;同时也会产生两个确定性的客观效果,一是对业界现状予以评估并发现存在的问题,二是评选结果对艺术发展在未来的方向施加影响。  第12届金像奖评选,我忝列评委,参与了对艺术类获奖者的评选。深感其过程,“三公”原则遵循之严格,认真的态度坚持之细密。于我个人而言,一方面借此对中国摄影的现状有了某种程度的真切体悟,另一方面又对金像奖的评选在未来中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