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密度对太育1号产量及干物质生产的影响

来源 :山西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isnake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用太育1号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密度处理,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太育1号产量及干物质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种植密度为6.00万~9.00万株/hm~2时,太育1号的产量随种植密度的提高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种植密度为8.25万株/hm~2时,达到最高产量;穗长、百粒质量、籽粒干物质和单株玉米干物质的量均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秃尖长是逐渐增加的。说明,在一定的种植密度范围内,随着密度的增加,单株玉米间的竞争加强,籽粒干物质和单株玉米干物质的积累逐渐降低;种植密度群体弥补了籽粒和单株玉米干物质积累量的减少
其他文献
APEO以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EO)居多,占APEO的80%以上,其次是辛基酚聚氧乙烯醚(OPEO),占APEO的15%以上,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DPEO)和二壬基酚聚氧乙烯醚(DN—PEO)各占APEO的1%左右。
研究了一类Duffing-van der Pol系统在谐和与随机噪声联合激励下的主共振响应和稳定性问题.运用多尺度法分离了系统的快慢变量,得到了系统的一阶近似解;运用奇异性理论得到系
学生成长过程中,随着学习中各种矛盾和竞争加剧,学生的心理压力不断增加,导致学生产生了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是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
对于各种应用于纺织材料的粒子、纤维和涂层等来说,“纳”(nano)是一个新的术语。“纳”源于希腊语,意指“侏儒”;在科学领域,它作为前缀表示10^-9,因此1纳米即为10^-9m。
通过红外光谱和DSC分析牛奶蛋白纤维的组成及热性能;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影响阳离子染料染色的主要因素及各工艺参数的范围,并采用正交试验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研究了优化工艺条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工程承包业发展迅速、市场格局多变,亟待探察复杂环境下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结构变化和竞争态势。在此情况下,企业如何把握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以维持竞争优势,
玻璃是建筑保温隔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开发应用新型热工性能更良好的玻璃是建筑节能研究的重要内容。尽管节能潜力有限,但中空玻璃仍是应用最广泛的节能玻璃,若能在其基础上改进,提高其热工性能,同时发挥其技术简易、实用性高等优点,则该种玻璃将对建筑节能非常有帮助。本文围绕华南理工大学孟庆林教授提出的一种新型内置透明薄膜的多腔中空玻璃的热工性能进行研究。本文首先总结了国内外中空玻璃的发展现状和不足之处,根据这
番茄作为全球性重要的作物,产量高,营养价值丰富,深受人们的喜爱。番茄又是典型的呼吸跃变型果实,在果实成熟过程中会出现乙烯高峰,极易促进果实的成熟,不耐贮藏,影响其采后
阐述了紫外线照射技术的特点,紫外线照射技术对纺织材料的作用原理以及紫外线照射技术对高分子纤维材料表面性质改性的方法.研究表明,以照射距离为40mm,照射时间为10 min,照
非适应性群验在DNA序列筛选等方面有许多实际应用.构作容错和纠错能力强的pooling设计是非适应性群验的中心问题之一.利用正交空间上的一类(m,2s,s)型子空间构作了一个dz-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