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支撑,对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总结江苏省丹阳市前巷村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助力乡村振兴主要做法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探讨了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助推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农村精神文明;乡村振兴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而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十四五”时期我国的社会文明程度要得到新提高,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中,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要达到新高度,这对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来说无疑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
1.1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
乡村振兴的的核心是人的振兴,一方面只有调动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主动性和热情,使每一个生活在农村的人都能意识到自己的重要性,团结一致、凝聚合力,才能促进乡村的不断发展。另一方面,农村中普遍存在着农民文化素质不高,思想不够解放的现象,从而阻碍了乡村的振兴,因此,不断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拓展农民的文化素养,已成为乡村振兴的关键。
1.2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乡村振兴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乡村振兴的前提是乡风文明,在农村发展的过程中只有具有良好的社会风气才能营造出更好的社会环境。因此对于精神和信仰的建设,大力培育文明乡风是乡村建设的关键。虽然现在很多乡村人居环境得到改善,生活条件逐渐提高,但农民精神上的贫穷很大程度上依然存在,成为阻碍乡村振兴的主要因素。
1.3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使乡村振兴成果更好地惠及全体农民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农村也由解决温饱向着走向富裕在迈进,广大农民也已不再满足于吃饱穿暖,而是追求更高层次的生活。让全体农民经济更加富裕、精神更加富足,是乡村振兴成果惠及全面农民的最直接体现,只有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才有可能满足广大农民的这一迫切愿望。
2.江苏省丹阳市前巷村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主要做法
江苏省丹阳市丹北镇前巷村于2015年成功创成“全国文明村”,围绕着“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现代化新农村目标,树立文明风尚,营造文明乡风,以文明之花孕育出振兴之果,有力推动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落地生根。
2.1以人居环境整治为契机,谱写一首美丽前巷的幸福诗篇
生态宜居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环节,是提高广大农村居民生活福祉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我国“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中,“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就被明确提了出来。立足于此,前巷村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续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着眼于为村民打造一个更加美丽的生活家园,先后投资数百万元完成了对万家港清淤、石驳及河道两侧的亮化、美化、绿化工作,并对全村破损的水泥路进行了黑色化改造,实现了由传统农村向“村中有景、环境优美、生态协调、田园风光”新农村的转变。
2.2以提高百姓幸福指数为目的,绘就一张共同富裕的惠民画卷
十九大报告曾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權性质的试金石。”五中全会再一次回答了这个问题,指出“十四五”时期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前巷村始终秉持这样的理念,把村民的利益摆在第一位,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村民,朝着实现全体村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在文明村镇创建的过程中,不断加大民生投入,针对不同群体给予各种福利。利用村企共建的优势资源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全体村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努力推进全体村民共同富裕。
2.3以弘扬文明乡风为载体,编织一道和谐向善的美丽风景
良好的乡风能够浸润心灵、引导向善,规范言行、凝聚力量,抓乡风文明是新时代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软件基础,更是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措施。因此前巷村一直致力于开展各类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为村民送文艺、送理论、送科技、送普法、送健康,为创建文明村镇增强文明向心力;组织书法家,开展“文明前巷”书法笔会,进一步宣扬文明实践理念;建设高标准的朱熹文化研究馆,通过文明实践载体建设,推动前巷特色朱子文化的普及和发展;结合《朱子家训》内容,在村民家门悬挂“家风家训”牌,勉励村民传习好家训、培养好家风,达到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效果。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在村民、企业中树立起了“做文明有礼前巷人,建和谐乡风前巷村”的思想理念,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力地促进了前巷村精神文明建设。
3.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助推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
3.1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文明乡风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适应乡村振兴的需要,就必须对农民的思想及行为进行正确引导,而提升其思想认识的重要途径就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挖掘先进事迹,用身边的典型案例,用接地气的方式方法,促成文明乡风,润物细无声地使核心价值融入农民生活中,使农民互相帮助、尊老爱幼、勤俭持家、感恩报恩。
3.2加强村规民约建设,培育良好家风
村规民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乡村秩序,传承乡村文化具有重要作用。虽然村规民约规范的都是一些看似简单的小事,但其实它是村民自治的有效途径,能够凝聚起村民共同的价值观,形成具有约束力的道德行为准则。同时培育良好家风,传承优良家训,能够使村民自觉遵守村规民约,维护公序良俗,树立文明新风,这就是推进移风易俗,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举措。
3.3激发主体活力,建设和谐民风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乡村振兴汇聚了力量,农民作为建设主体,必须要树立团结奋斗,共同繁荣的信念,积极向先进看齐,向榜样学习,努力进行自我培育,同时致力于不断提高农民的知识及文化水平,建设新时代高素质农民。
参考文献:
【1】徐毅.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广西法治日报.2020-11-24(B03)
【2】刘玉萍.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助推乡村振兴战略.楚雄日报.2019-10-30(003)
【3】尹润雨.聚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充分释放乡村发展活力.2019-7-10(006)
【4】黄国杰.培育文明乡风 推动乡村振兴.张掖日报.2018-11-29(003)
【5】朱琳.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精神文明振兴研究.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14):207-208
中共句容市委党校 江苏 212400
关键词:农村精神文明;乡村振兴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而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十四五”时期我国的社会文明程度要得到新提高,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中,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要达到新高度,这对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来说无疑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
1.1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
乡村振兴的的核心是人的振兴,一方面只有调动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主动性和热情,使每一个生活在农村的人都能意识到自己的重要性,团结一致、凝聚合力,才能促进乡村的不断发展。另一方面,农村中普遍存在着农民文化素质不高,思想不够解放的现象,从而阻碍了乡村的振兴,因此,不断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拓展农民的文化素养,已成为乡村振兴的关键。
1.2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乡村振兴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乡村振兴的前提是乡风文明,在农村发展的过程中只有具有良好的社会风气才能营造出更好的社会环境。因此对于精神和信仰的建设,大力培育文明乡风是乡村建设的关键。虽然现在很多乡村人居环境得到改善,生活条件逐渐提高,但农民精神上的贫穷很大程度上依然存在,成为阻碍乡村振兴的主要因素。
1.3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使乡村振兴成果更好地惠及全体农民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农村也由解决温饱向着走向富裕在迈进,广大农民也已不再满足于吃饱穿暖,而是追求更高层次的生活。让全体农民经济更加富裕、精神更加富足,是乡村振兴成果惠及全面农民的最直接体现,只有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才有可能满足广大农民的这一迫切愿望。
2.江苏省丹阳市前巷村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主要做法
江苏省丹阳市丹北镇前巷村于2015年成功创成“全国文明村”,围绕着“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现代化新农村目标,树立文明风尚,营造文明乡风,以文明之花孕育出振兴之果,有力推动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落地生根。
2.1以人居环境整治为契机,谱写一首美丽前巷的幸福诗篇
生态宜居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环节,是提高广大农村居民生活福祉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我国“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中,“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就被明确提了出来。立足于此,前巷村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续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着眼于为村民打造一个更加美丽的生活家园,先后投资数百万元完成了对万家港清淤、石驳及河道两侧的亮化、美化、绿化工作,并对全村破损的水泥路进行了黑色化改造,实现了由传统农村向“村中有景、环境优美、生态协调、田园风光”新农村的转变。
2.2以提高百姓幸福指数为目的,绘就一张共同富裕的惠民画卷
十九大报告曾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權性质的试金石。”五中全会再一次回答了这个问题,指出“十四五”时期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前巷村始终秉持这样的理念,把村民的利益摆在第一位,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村民,朝着实现全体村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在文明村镇创建的过程中,不断加大民生投入,针对不同群体给予各种福利。利用村企共建的优势资源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全体村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努力推进全体村民共同富裕。
2.3以弘扬文明乡风为载体,编织一道和谐向善的美丽风景
良好的乡风能够浸润心灵、引导向善,规范言行、凝聚力量,抓乡风文明是新时代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软件基础,更是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措施。因此前巷村一直致力于开展各类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为村民送文艺、送理论、送科技、送普法、送健康,为创建文明村镇增强文明向心力;组织书法家,开展“文明前巷”书法笔会,进一步宣扬文明实践理念;建设高标准的朱熹文化研究馆,通过文明实践载体建设,推动前巷特色朱子文化的普及和发展;结合《朱子家训》内容,在村民家门悬挂“家风家训”牌,勉励村民传习好家训、培养好家风,达到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效果。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在村民、企业中树立起了“做文明有礼前巷人,建和谐乡风前巷村”的思想理念,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力地促进了前巷村精神文明建设。
3.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助推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
3.1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文明乡风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适应乡村振兴的需要,就必须对农民的思想及行为进行正确引导,而提升其思想认识的重要途径就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挖掘先进事迹,用身边的典型案例,用接地气的方式方法,促成文明乡风,润物细无声地使核心价值融入农民生活中,使农民互相帮助、尊老爱幼、勤俭持家、感恩报恩。
3.2加强村规民约建设,培育良好家风
村规民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乡村秩序,传承乡村文化具有重要作用。虽然村规民约规范的都是一些看似简单的小事,但其实它是村民自治的有效途径,能够凝聚起村民共同的价值观,形成具有约束力的道德行为准则。同时培育良好家风,传承优良家训,能够使村民自觉遵守村规民约,维护公序良俗,树立文明新风,这就是推进移风易俗,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举措。
3.3激发主体活力,建设和谐民风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乡村振兴汇聚了力量,农民作为建设主体,必须要树立团结奋斗,共同繁荣的信念,积极向先进看齐,向榜样学习,努力进行自我培育,同时致力于不断提高农民的知识及文化水平,建设新时代高素质农民。
参考文献:
【1】徐毅.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广西法治日报.2020-11-24(B03)
【2】刘玉萍.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助推乡村振兴战略.楚雄日报.2019-10-30(003)
【3】尹润雨.聚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充分释放乡村发展活力.2019-7-10(006)
【4】黄国杰.培育文明乡风 推动乡村振兴.张掖日报.2018-11-29(003)
【5】朱琳.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精神文明振兴研究.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14):207-208
中共句容市委党校 江苏 21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