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十三五”生态保护规划中将生猪禁养问题列入部署,为响应国家政策,保护县内生态环境,江苏省S县于2017年5月实施生猪禁养政策,但是政策落实效果让众多养殖大户不满。因此,本文选取江苏省S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禁养问题进行探析,并对优化S县生猪禁养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对策。
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也进入了新时代。各级政府部门,越来越重视“两山论”新发展理念。生猪养殖前几年市场行情一片大好,在提高农村经济收入水平发挥巨大作用。但是,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生猪养殖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如何落实禁养政策且维护养殖户利益,成为政府当下难题。
一、实施禁养政策的原因
1.生态环境保护
生猪养殖产生的废泄物,对空气、水源和土壤产生重大污染,严重破环了生态环境。笔者走访过的S县42户生猪养殖场,仅有18户养殖场设有沼气池,规模较小的养殖场6设有化粪池,能在场处理好排泄物污染问题,但是,剩余18户养猪场并没有相关化污措施。而是直接把排泄物排放到河流、田间去,污染了水源和空气,导致整个村深受其害。
2.维护市场平衡
近几年,随着生猪市场行情日趋良好,投身生猪养殖的人也越来越多,导致市场生猪供过于求,逐渐处于饱和状态。政府出台生猪禁养政策可以适当缩减生猪养殖规模,维护市场均衡。
二、S县生猪禁养问题
截至2018年年底,S县生猪禁养政策基本完成,累计拆除养猪场249个,猪舍及管理用房65742m2,预计每年减少排泄污染物100000t。但是,依目前禁养政策执行情况来看,养殖户不理解、拒拆,政府“一刀切”、只拆不安置等问题也急需解决。
1.相关部门分工不明确
生猪禁养政策执行涉及农工部、畜牧水产局和环保局等多个部门,由农工部和环保局牵头,其他相关部门配合执行。但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却出现分工不明确、职责错乱、沟通不到位。造成执行过程中出现偏差,执行结果差强人意。据笔者调研的一位姓张的养殖户反映,禁养政策下发时,仅留给养殖户一周时间处理生猪,一周后猪舍里生猪必须全部清空,而期间300头生猪只有50kg左右。尚达不到出栏的斤重,向有关几个部门协商后,希望再延缓一个月拆除,都没有得到有效的受理,最后只能含泪处理。
2.公众参与度不够
纵观S县的生猪政策制定、执行,只有相关部门参与了制定修改,公众完全没有参与,加上后期的宣传力度不够,公众并不了解相关政策,所以很难配合政府部门实施禁养政策。
3.政府补贴较低
生猪禁养政策虽是国家层面上的政策,但是所提供的补贴资金有限,主要还得靠当地财政部门提供资金支持,但是S县的拆除补贴仅100元/m2,远低于禁养户建猪舍所花费的成本。并且政府部门没有考虑到对刚断奶的生猪补贴。禁养户们难免怨声载道。
4.政策执行准备不足
S县生猪禁养政策从制定到执行,只有半个月时间,政策在制定时,相关制定者只借鉴了其他地方出台的政策,并没有考虑到S县的当地实情,对S县进行实地调研与分析,没有进行有效的政策论证,很难保证政策的合理性。
三、优化S县生猪禁养问题的对策建议
1.政府应明确自身定位
作为县级政府,要明确自身定位,组织、协调好各相关部门的工作,为禁养户和工作执行者之间建立桥梁,及时听取禁养户意见,并酌情采纳,使禁养户利益风险最小化。同时,当地政府应对政策执行进行公开化,引起民生关注,让社会群众感觉到禁养工作氛围。
2.提高公众参与度和满意度
当地政府可以通过增设民众参与政策制定的渠道,给予参与者一定的物质奖励。吸引群众积极参与进来,更好的吸收民意,发挥群策作用。在选举民众的同时,应考虑到职业、年龄不同的群众,确保民众代表人选更加具有代表性。同时政府部门应该提高对民众的服务水平,满足民众的诉求,提高民众满意度。
3.增强禁养户就业能力
生猪禁养后,S县大量禁养户处于失业状态,他们大多数都是中年人群及以上,且文化水平偏低,找新工作的话机会比较小。政府应结合禁养户的年龄、受教育程度、技能等情况,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同时,联系当地相关企业,为禁养户牵头搭线,为他们安排工作,给予适当安置补贴、财政补助或者税收减免等方面的优惠。
4.加強政策宣传力度
S县应以政府为主联合一些社会组织,通过视觉媒体、听觉媒体、纸质媒体等形式不断向社会公众宣传生猪禁养政策,广泛宣传生猪禁养政策的意义、要求、补偿、安置等政策信息,积极采用电视、广播、网络、张贴、板报、标语等多形式对具体政策条文向居民反复讲解和宣传,让公共政策本身更加透明,消除禁养户疑惑与顾虑,增强群众参与生猪禁养的信心。
(作者单位:212013江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也进入了新时代。各级政府部门,越来越重视“两山论”新发展理念。生猪养殖前几年市场行情一片大好,在提高农村经济收入水平发挥巨大作用。但是,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生猪养殖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如何落实禁养政策且维护养殖户利益,成为政府当下难题。
一、实施禁养政策的原因
1.生态环境保护
生猪养殖产生的废泄物,对空气、水源和土壤产生重大污染,严重破环了生态环境。笔者走访过的S县42户生猪养殖场,仅有18户养殖场设有沼气池,规模较小的养殖场6设有化粪池,能在场处理好排泄物污染问题,但是,剩余18户养猪场并没有相关化污措施。而是直接把排泄物排放到河流、田间去,污染了水源和空气,导致整个村深受其害。
2.维护市场平衡
近几年,随着生猪市场行情日趋良好,投身生猪养殖的人也越来越多,导致市场生猪供过于求,逐渐处于饱和状态。政府出台生猪禁养政策可以适当缩减生猪养殖规模,维护市场均衡。
二、S县生猪禁养问题
截至2018年年底,S县生猪禁养政策基本完成,累计拆除养猪场249个,猪舍及管理用房65742m2,预计每年减少排泄污染物100000t。但是,依目前禁养政策执行情况来看,养殖户不理解、拒拆,政府“一刀切”、只拆不安置等问题也急需解决。
1.相关部门分工不明确
生猪禁养政策执行涉及农工部、畜牧水产局和环保局等多个部门,由农工部和环保局牵头,其他相关部门配合执行。但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却出现分工不明确、职责错乱、沟通不到位。造成执行过程中出现偏差,执行结果差强人意。据笔者调研的一位姓张的养殖户反映,禁养政策下发时,仅留给养殖户一周时间处理生猪,一周后猪舍里生猪必须全部清空,而期间300头生猪只有50kg左右。尚达不到出栏的斤重,向有关几个部门协商后,希望再延缓一个月拆除,都没有得到有效的受理,最后只能含泪处理。
2.公众参与度不够
纵观S县的生猪政策制定、执行,只有相关部门参与了制定修改,公众完全没有参与,加上后期的宣传力度不够,公众并不了解相关政策,所以很难配合政府部门实施禁养政策。
3.政府补贴较低
生猪禁养政策虽是国家层面上的政策,但是所提供的补贴资金有限,主要还得靠当地财政部门提供资金支持,但是S县的拆除补贴仅100元/m2,远低于禁养户建猪舍所花费的成本。并且政府部门没有考虑到对刚断奶的生猪补贴。禁养户们难免怨声载道。
4.政策执行准备不足
S县生猪禁养政策从制定到执行,只有半个月时间,政策在制定时,相关制定者只借鉴了其他地方出台的政策,并没有考虑到S县的当地实情,对S县进行实地调研与分析,没有进行有效的政策论证,很难保证政策的合理性。
三、优化S县生猪禁养问题的对策建议
1.政府应明确自身定位
作为县级政府,要明确自身定位,组织、协调好各相关部门的工作,为禁养户和工作执行者之间建立桥梁,及时听取禁养户意见,并酌情采纳,使禁养户利益风险最小化。同时,当地政府应对政策执行进行公开化,引起民生关注,让社会群众感觉到禁养工作氛围。
2.提高公众参与度和满意度
当地政府可以通过增设民众参与政策制定的渠道,给予参与者一定的物质奖励。吸引群众积极参与进来,更好的吸收民意,发挥群策作用。在选举民众的同时,应考虑到职业、年龄不同的群众,确保民众代表人选更加具有代表性。同时政府部门应该提高对民众的服务水平,满足民众的诉求,提高民众满意度。
3.增强禁养户就业能力
生猪禁养后,S县大量禁养户处于失业状态,他们大多数都是中年人群及以上,且文化水平偏低,找新工作的话机会比较小。政府应结合禁养户的年龄、受教育程度、技能等情况,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同时,联系当地相关企业,为禁养户牵头搭线,为他们安排工作,给予适当安置补贴、财政补助或者税收减免等方面的优惠。
4.加強政策宣传力度
S县应以政府为主联合一些社会组织,通过视觉媒体、听觉媒体、纸质媒体等形式不断向社会公众宣传生猪禁养政策,广泛宣传生猪禁养政策的意义、要求、补偿、安置等政策信息,积极采用电视、广播、网络、张贴、板报、标语等多形式对具体政策条文向居民反复讲解和宣传,让公共政策本身更加透明,消除禁养户疑惑与顾虑,增强群众参与生猪禁养的信心。
(作者单位:212013江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