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贵刊2010年第6期上一篇题为《几何题的“如图”之我见》的文章,仔细拜读后,很有感触:一方面折服于李老师对数学命题(尤其是中考数学试题)的深入研究,另一方面本人也想借乘着“对此类问题的补充与更正”的东风呼吁一下数学命题的严密与谨慎。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贵刊2010年第6期上一篇题为《几何题的“如图”之我见》的文章,仔细拜读后,很有感触:一方面折服于李老师对数学命题(尤其是中考数学试题)的深入研究,另一方面本人也想借乘着“对此类问题的补充与更正”的东风呼吁一下数学命题的严密与谨慎。
其他文献
何谓一堂数学好课,虽然没有确切定义,但有学者与同行提出了许多自己的见解.像安淑华、吴仲和根据美国多种评价数学课的方法,得出应从相关性、联系性、平衡性、有序性、多元性、评价性、创新性、互动性、反思性、公平性、责任性和有效性等12个方面综合评价一堂数学课是否为好课.费玉林认为一堂好课应具有的四个特征:好课有德,好课有效,好课民主和好课求真[1].李宜华在《坚持“六度”标准,构筑理想课堂》一文中指出,构
教学内容: 浙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第七章课题学习:《怎样选择较优方案》. 内容简析: 《怎样选择较优方案》是一次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应用,是学生在学习了方程不等式、一次函数、一次函数的图像、一次函数的简单应用后,在学生获得了一定探究方法的基础上,利用已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一种尝试.对学生以后步入社会,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生活生产的实际问题无疑是一种很好的锻炼
题型 在△ABC中,CP交AB于P. ①当∠1=∠B,△ACP ∽ △ABC;②当∠2=∠ACB时,△ACP ∽ △ABC;③当AC2=AB · AP时,△ACP ∽ △ABC. 证明 ①在△ABC和△APC中, 因为∠1=∠B,∠A是公共角,所以△ACP ∽ △ABC. ②在△ABC和△APC中, 因为∠2=∠ACB,∠A是公共角,所以△ACP ∽ △ABC. ③在△ABC和△APC中
网格型中考试题,具有直观性、可操作性强等特点.中考试卷中常以网格为背景来考查圆、三角函数、勾股定理、图形的对称、作图等内容. 锐角三角函数是中考试卷中的必考内容,题型多以填空、选择、作图和中档题为主,主要考查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求三角函数值.当网格遇上三角函数,又会迸发出怎样的智慧火花呢? 1 直接型 评析 上述两道三角函数 题都可以直接利用网格提供的直角得到直角三角形,进而得出答案,此类
解分式方程一般都要通过去分母,将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来求解,但在去分母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繁难的计算,给解题过程带来一些麻烦。对于某一些具有共同特征的分式方程,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它们的结构特征,分析数字之间的相关关系,往往是能够找到突破口,从而得到较为简捷的解题方法的。下面我们对一类分式方程求解过程进行分析,从而探求出这类分式方程一个求根公式。
2010年中考如期落幕,细研武汉市中考数学第24题,回味无穷。
有人说:“上一代人不敢思考,这一代人不会思考,也不愿思考.”面对不会或不愿思考的一代,向数学课堂45分钟要效益相对较难,尤其是面对思维相对滞后的学生群体,更是难上添难.若能采取“四读”教学(慢读、审读、品读、悟读)策略,则可以让学生积极投入思考,变“不想思考”为“不得不思考”、“不会思考”为“会思考”,进而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慢读能让思维找准落脚点,学生有效获取题干信息,理顺已知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有对一些简单的无理数如
一元一次方程是初中学段方程的开端,它立足小学的方程初步,是有待完善之方程体系的起始,其教学关乎着整个方程体系的构建,方程的通用基础知识在此集中体现,是对方程具有统帅作用的章节.它既有技能性的解方程,也有实践性的用方程,更有统摄性的方程观念的涵养.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编好本部分教材是对一线教师最权威性的引领,因为教材的变化调适着价值的取向,牵动着我们的教学规划、教学思路.因此,深入研究教材的变化,
为了提高我县中学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吸收新的教育理念,转变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大力提倡以学生为本的先进教育理念,2010年3月14日我们有幸邀请到山东省聊城市杜郎口中学数学组的刘卫修老师为我县所有中学数学老师进行了一次生动的“高效课堂”观摩展示课. 这堂课的教学性质属于概念的教学,刘老师把它组织为从概念到概念应用的下位学习过程,从生活情境到数学模式的探究过程,本节课展示的内容是分式的意义,刘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