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南极做泥瓦工

来源 :恋爱婚姻家庭·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20881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到泥瓦工,几乎所有人都觉得这是一个难成大器的行当。可是,江苏省宝应县仅有初中学历的泥瓦工崔仑明,却把这一行做到了南极,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到南极做泥瓦工的打工者。他凭一身过硬的本领,不仅圆满地完成了任务,而且还成了众多欧美国家以26万美元年薪争相聘请的对象。
  
  自强不息,常年“洋打工”练就本领
  
  崔仑明是江苏省宝应县泾河镇人。由于家境贫困,他初中毕业后就辍了学,和父母一起种地。3年后,为了多赚点钱,他来到泾河镇展丰对外建筑劳务输出公司,当了一名泥瓦工。
  干了一段时间后,崔仑明觉得当泥瓦工不会有什么出息,连老婆都难讨到,就想改行。可父亲对他说:“世上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做任何事情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关键看你能不能把真正的技术学到手。”为了让他安心工作,父亲还托人给他介绍了一个女朋友。崔仑明和那个女孩处得非常好,两人很快就结婚成了家。
  崔仑明所在的建筑公司挂靠中铁集团,经常有出国务工的机会。1994年3月,公司在坦桑尼亚承接了一项水坝建筑工程。由于坦桑尼亚国家较穷,各方面条件都不好,收入也不高,所以很多人都不愿意去。可崔仑明觉得到国外做泥瓦工能学到新鲜东西,就主动要求去坦桑尼亚,并很快被批准了。
  由于坦桑尼亚的泥瓦工技术很差,崔仑明一到那里,就成了“师傅”。他手把手地教当地工匠,每天都在工地上工作十几个小时。期间他不仅积累了在热带地区施工的经验,还学会了管理涉外建筑施工。慢慢地,他成了泥瓦工中技术过硬、善于管理的人才。此后崔仑明又先后被公司派往以色列、阿尔及利亚、印度、英国、挪威等地做泥瓦工,并因此积累了各地施工的经验。
  2007年9月中旬,我国国家科学考察队计划对南极进行第24次科考,在南极完成一些被列为国家重点工程的项目建设。国家把任务交给中铁集团,中铁集团领导经过慎重考虑,认为只有崔仑明有把握完成这项任务,就让他牵头组成一个包括他自己在内的12人建筑施工队伍。
  接到通知后,崔仑明高兴得差点儿跳起来,因为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国还从来没有派过专门的建筑施工人员去南极。这样一来,他就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吃螃蟹”的泥瓦工。经过精心挑选,崔仑明组织起了12人的施工队,并提前制订了详尽的施工计划。2007年11月3日,崔仑明等12人和科考队的科学家们一起,登上了开往南极的考察船“雪龙号”。
  
  打工极致,在南极做泥瓦工有何不同
  
  2007年12月29日,崔仑明一行刚到南极,当地恶劣的气候就给他们来了个下马威。当时,他们的船停在南极拉斯曼丘陵旁鸳鸯岛附近的海面上。就在大家准备下船时,忽然刮起了10级以上的狂风,万吨巨轮在南极的汪洋上像一片树叶般颠簸了一天一夜,所有的人都吐了个天昏地暗。那天恰好是极昼,24小时都是白天,加上雪的映衬,强烈的紫外线照得人头痛欲裂,非常难受。直到30多个小时后,由于寒冷,船体被冻在了冰面上,情况才好了一些。
  崔仑明一行的主要任务是到位于南极深处的“冰穹A”地区,建设一个集科研办公楼、废物处理中心和污水处理中心等10项后勤保障项目为一体的大型工程。由于“冰穹A”地区科考战略地位特殊,因此成了南极考察4个必争点中仅剩的一个点。美国、德国和法国等国都已明确表现出建站的态势。而根据《国际法》和《南极条约》规定,南极无国界、无主权。也就是说,“谁占谁得”。所以,他们一行必须抢在其他国家的前面。
  风停后,崔仑明带着工人,经过9天的艰难跋涉,终于来到距中山站806公里的“冰穹A”地区。这时他才发现那里看不到一点儿土壤,地面上除了积雪,就是堆积如山的石头。没有土壤就无法打桩,而打桩是施工的第一个步骤。为了顺利地实施计划,崔仑明想了个办法,用于孔钻先在岩石上打洞,再埋入钢筋,最后加灌,制成了经过抗冻处理的混凝土,这才解决了施工难题。
  没想到就在这时,几个美国科考队员走了过来。其中一个美国人说:“你们占了我们的地方,必须赶快撤走,不然的话,我们就到国际法庭控告你们!”原来,根据“谁占谁得”的原则,虽然那些美同人还没来得及在“冰穹A”地区建筑考察站,但他们已经在所有他们认为比较好的地方用石块固定了地方。考虑到国际关系,科考队的领导只得让崔仑明等人暂停施工。
  崔仑明万万没想到在南极这样荒无人烟的地方,竟然还会有“国际争端”。但时间不等人,工期这么短,耽误了时间怎么办?那天晚上,他急得一夜没睡好。快亮的时候,外面忽然又刮起了狂风。天赐良机,正是这阵狂风帮了崔仑明等人的大忙。
  第二天上午风停后,崔仑明到外面一看,只见那几个美国人正慌忙地捡石头重新“摆石圈地”。原来,美国人前几天摆的石头早被头天晚上的狂风刮跑了,他们还想重新占地盘,而崔仑明他们头天在钻孔中埋入的钢筋因为有灌入的混凝土固定而纹丝未动。崔仑明灵机一动,带着两个人,拿着照相机走上前去,“咔嚓咔嚓”一通拍照,然后对美国人说,“我们已经在这里打了桩,刚才还拍了照片。这里已经是我们的地盘了,请你们马上离开,不然我们就会到国际法庭去控告你们!”美国人见状,自知理亏,只得悻悻地走了。
  在南极施工,不能留下任何垃圾,连大小便都必须带回船上,运回国内处理。一次崔仑明到野外勘察地形时,突然内急,不得不在一个塑料袋中小便。由于气候寒冷,他眼看着尿出的小便一离开身体,就很快冻在了一起,等一泡尿撒完,塑料袋已经变成了硬块。尽管困难重重,可崔仑明顾不上了。为了抢时间,他带着工人,每天都工作15个小时以上。由于劳累过度,他的体重骤然减轻了8公斤,脸也被晒成了紫色。
  经过艰苦努力,崔仑明等人终于把地面基础打好了,接下来需要吊装地面上的建筑。建筑物一般有几十吨重,而由于南极的风特别大,被吊车吊起来的建筑在空中直打旋,根本没法套进地面的镙丝孔中。实在没有办法,崔仑明只好钻到建筑物下面,一边手工校正,一边指挥吊车。幸好他胆大心细,指挥准确,否则,万一建筑落下来,他就会被压成肉饼。
  南极的风经常达到20级以上。刮起狂风时,篮球大的石块都会被大风吹得乱飞,根本无法施工,人必须回到室内避风。2008年1月19日,崔仑明带着大家正在施工时,忽然又刮起了狂风。他事先考虑周全,在工地与住处间拉起了一根钢丝绳。大家当即抓着绳子,往住处摸索行进。突然,一块半斤多重的石头猛地击中崔仑明的胸部,疼得他差点松开手中的绳子。他知道如果松开绳子,人就会被风吹走,随时会有生命危险。因此,他咬着牙,仍然紧紧地拉着绳子半个多小时后,他们才艰难地走过那 几十米距离,回到住处。结果,大家都不同程度地受了伤。
  这还不算最险的。几天后的2月1目,崔仑明带着几个人往工地上搬运物资。在路过雪原的时候,他感觉脚下一软,一下子掉进了雪窟里。幸亏反应很快,在掉下去的瞬间,他下意识地伸开了双臂,把身体撑住了。随后赶到的科考队员把崔仑明拉上来后,往雪窟里一看,都吓了一跳。原来,那是一条至少几十公里长、宽1米多的雪缝,深达1000米以上。崔仑明如果不用双臂撑住身体,人就会掉入这“无底洞”,后果不堪设想
  
  扬名南极,泥瓦工成了多国高薪聘请的专家
  
  在南极工作,其实也有很多美好的事情。天气好的时候,南极晴空万里,企鹅、海豹和海象等就好奇地跑到崔仑明等人施工的工地附近,憨态可掬地歪着头看着他们,一点儿也不怕人。
  崔仑明一行最后项,也是最艰巨的任务是改建熊猫码头。熊猫码头是我国南极考察站的专用码头,因年久失修,再加上一些外国考察站的人经常偷偷地利用熊猫码头装卸货物,所以损坏比较严重。那里到处布满了岩石,水面上全是半米厚的冰,而改建熊猫码头需要在狂风暴雪和极度严寒的条件下,在水面上施工,这在世界建筑史上都是史无前例的。
  为了完成任务,崔仑明带头身穿皮裤,跳入零下20多摄氏度的冰水中,用双手推开巨大的冰块,然后把从国内带去的预制件安装在数米深的南极冰水中。由于温度太低,每个人只能在水中坚持七八分钟就得上岸。有一次,崔仑明在冰水中一直坚持了15分钟。上岸后,他在暖室中焐了3个多小时才缓过来。他的身上多处冻伤,手和胳膊被冰块和预制件割得鲜血淋漓。科考队长魏文良心疼地批评崔仑明说-“工作要干,但也不该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崔仑明却笑着说:“我身体结实得很,死不了。”
  见崔仑明有如此丰富的极地施工经验,并敢冒着生命危险在冰冷的南极下到水中工作,附近一些外国科考站的人非常钦佩。一天,几个法国科考队员拦住崔仑明问:“你做这么辛苦的工作,你们国家给你多少报酬?”崔仑明如实回答:“月薪800美元。”法国科考队员不屑地说“如果你为我们做这样的工作,我们可以给你3万美元的月薪,怎么样?”崔仑明马上严肃地说:“我是在为我的祖国工作,即使国家不给我任何报酬,我也愿意干。“那几个人见无法说服他,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历经千难万险之后,2008年2月23日,崔仑明和他的同伴们终于圆满地完成了任务。离开南极前,他恋恋不舍地跟这片神奇的土地挥手告别。在回国途中,“南极大学”举行了结业典礼。科考队负责人魏文良给崔仑明颁发了毕业证书,证书上面写道:崔仑明同志,参加中国南极大学2007~2008年度学习,成绩合格,准予毕业,特发此证。崔仑明说“真没想到,我这个初中文化的泥瓦工还当了一次南极大学生,真是不虚此行啊!”
  崔仑明第一个到南极做泥瓦工的消息传出后,国外很多单位主动想办法联系他,希望他能去帮助他们搞特种施工。加拿大一家公司开出了25万美元的年薪,芬兰伊瓦洛市的一家建筑公司则开出年薪26万美元,还有美国、俄罗斯等国家的几家大公司也竞相提出要高薪请他去工作,但都被崔仑明拒绝了。他还是那句话一“我是在为我的祖国工作,即使国家不给我任何报酬,我也愿意干。”
其他文献
2009年夏,一条消息吸引了全世界人民的眼球:34岁的英国男子本·绍索尔击败近3.5万名对手,获得为期半年的体验大堡礁的“全球最好工作”。  2010年4月12日,本·绍索尔来到了上海世博会,本刊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这位“全球最好工作”的获得者,原来这份“全球最好工作”并不轻松,每天工作长达19小时,而且有生命危险,有几次,他就差点命丧于此地。下面就是他神奇而惊险的护岛经历。    最好的工作也是最
期刊
火鸡的故事    一个人布置了一个捉火鸡的陷阱,他在一个大箱子的里面和外面撒了玉米,大箱子有一道门,门上系了一根绳子,他抓着绳子的另一端躲在一处,只要等到火鸡进入箱子,他就拉扯绳子,把门关上。  一天,有12只火鸡进入箱里,不巧1只溜了出来,他想等箱子里有12只火鸡的时候,就关上门。可是很快又有两只火鸡跑出来了,他想等箱子里再有11只火鸡,就拉绳子,可是在他等待的时候,又有3只火鸡溜出来了,最后,
期刊
■辞职没成,倒看出现在工作的好处  辞职者:赵剑  原职业:某本地广告公司策划部副经理  辞职理由;跳槽去上海  结局:握在手里的才是最好的  最近这几天,王莹一直在心里盘算小九九——现在这份大型国企的秘书工作,事情不多,工资不太高但够花,省着点还能有小积蓄,性价比不错。但是,王莹一直存着辞职的念头,秘书的工作没有成就感,继续做下去前途渺茫。  就在她打定主意年底辞职的时候,金融危机来了。看看电视
期刊
我所在的企业拥有10多名研究生,100多名本科生,200多名专科生,可谓产、供、销、人、发、财各部门皆人才济,特别是开发部门,拥有设计总监3名,副总监4名,每名总监的月薪部不下2万元,人工成本自然相当地高,可是令老总头疼的是,实力雄厚地开发这个龙头却怎么也雄不起来,新款市场接受率并不高,特别是在近年市场疲软的情况下,显得束手无策  一日,我带着问题咨询一位做了十年成本管理的朋友:“你说,像我们这样
期刊
给你的上司“上上彩”    事件:公司的例行早会上,陈婕用一段精彩的文字将工作报告描述得言简意赅,并恰到好处地在报告资料里加上一些有色彩的标记或是注释,结束时,陈婕微笑着说:“这份报告的出台,我们陈经理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我很感谢他!”陈婕在赢得了老板和各部门主管称赞的同时,对此事并未过问的陈经理也喜笑颜开  分析:让你的上司光彩熠熠,是你居于领先地位的好方法,换而言之,上司光彩,你也会跟着沾光。这
期刊
△:你好,我有个问题要咨询一下。  ▲:请说。  △:半年前,我玩劲舞的时候遇到了一个男人,是他先找我的,我们玩得很开心,之后又加了QQ。聊了很久,我发现我渐渐有点离不开他了,每次上网我都会给他打电话,而他也愿意陪我,就这样我发现自己竞喜欢上他了。  ▲:然后呢,你们在一起了吗?  △:不,没有,他在无锡上班,我在上海,不过因为离得不远,所以他说要来上海,我答应了。6月17日晚上,上海下着雨,他说
期刊
刚刚进公司时,主管给我三句话:一、你永远不知道客人在想什么(所以不要花心思去猜);二、你永远不知道自己做的对不对(所以做事情不要缩手缩脚);三、你永远不知道今天的客户,明天会不会成为竞争对手(所以关系再好,有些事情也要保密)。    1、在工厂时,客人抱怨价格太高时,我总是说一分钱一分货,以质量好来回复。进八贸易公司后,才知道价格才是硬道理,特别是大客户,对价格的考虑绝对是高于对质量的考虑的。而且
期刊
前不久,有人在网络上发布了一篇名为“大龄剩女的面相及化解法”的帖子,总结出四大类“大龄剩女”的面相,并逐个分析了她们嫁不出去的原因。真如这篇文章所言,“嫁不出去”和长相有关吗?    吓人的贴子:四大面相使你嫁不出去    “单身终老是人生的一种缺陷,绝大部分人都不希望自己晚年会独自度过。但是,虽然知道姻缘好坏,一半是天意安排,一半是性格使然,如果发现自己有单身终老的面相时,就要及早留意。帖子的开
期刊
SNS好比一部善于制造浪漫的机器,水不停歇地在虚拟社交圈中衍生出无穷无尽的情愫,一动一静,或明或暗,犹如一朵娇艳欲滴的暧昧罂粟,令你疯狂令你沉迷,令你在得到的同时,也在失去。    “我对她说分手吧,我不想做你和他们交流感情的素材。不用解释,我只后悔我是做这个行业的,明白得太多了,这本来就是一个为我们预设的陷阱……”  虚拟世界的配角 叙述者:Elbert J.,30岁,IT工作者  我是做IT运
期刊
一个惊世观点:智能生物在美国宇航员之前到达过月球,而且还留下了遗迹……    自2008年12月19日2时开始,我国嫦娥一号卫星再次实施轨道机动。除了中国,日本和印度也纷纷出台登月计划。而美国宇航局早就宣布,正式启动2020年重返月球计划  人类的共识是,月球上有着丰富的可利用资源。而月球上是否有生命体存在,却各有各的说法。美国人理查德-霍格兰的新书《黑暗任务——揭秘美国航空航天局》更提出一个惊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