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究微量泵输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遴选2016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给予微量泵术中胰岛素治疗的为观察组(20例),给予皮下注射胰岛素的为对照组(20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所需胰岛素的使用剂量、血糖恢复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期间使用的胰岛素剂量、治疗后FPG和2hPG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发生低血糖的几率比较P>0.05,无明显差异。结论 微量泵输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效果确切,能有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在基层医院的抢救治疗中值得推荐。
【关键词】微量泵;胰岛素;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患者因胰岛素分泌分泌相对或绝对不足导致代谢长期紊乱的内分泌系统疾病,患者主要表现出高血糖。糖尿病具有终身性,且容易对心血管、肾脏、视网膜及远端末梢神经造成损伤。研究指出,糖尿病并发症是造成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因素[1]。微量泵具有注射均匀,注射时间与剂量控制精准等优势,在临床治疗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中的运用广泛。本文对我院既往行微量泵输注胰岛素治疗的20例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常规静脉输注胰岛素的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旨在为患者选择更快、更安全、更有效的救治方案,现将其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遴选2016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给予微量泵术中胰岛素治疗的为观察组(20例)。对照组男13例,女7例;年龄65-88岁,平均(70.5±4.8)岁;病程7~18年,平均(8.5±4.5)年;其中酮症酸中毒18例,高渗性昏迷2例。观察组男11例,女9例;年龄66-85岁,平均(69.3±5.2)岁;病程6~16年,平均(8.3±4.7)年;其中酮症酸中毒17例,高渗性昏迷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比、年龄、病程、急性并发症比较上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积极控制血糖,同时给予消除诱因、纠正电解质平稳紊乱、抗炎、补液等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小剂量静脉持续注射胰岛素,并每1~2h对血糖进行一次监测,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调节胰岛素剂量。观察组患者给予微量泵输注胰岛素治疗,首先对患者建立2条静脉通路,其中一条用于小剂量胰岛素持续泵注,速度为0.1μ/kg,同时每1~2h对血糖进行一次监测,将血糖下降速度控制在3~5mmol/L·h,若不達该水平,可稍微加快微量泵的速度,持续治疗至患者的尿酮体小时,可正常饮食后改为常规皮下注射。另一条通路则用于其他对症治疗。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所使用的胰岛素剂量,治疗后的FPG(空腹血糖)、2hPG(餐后2h血糖);同时统计治疗期间发生低血糖的几率[2]。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其中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检验,计量资料以(χ±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2.1两组治疗后血糖、HbAlc及并发症比较
三、讨论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主要为高血糖高渗和酮症酸中毒,临床特点为起病急、病情重、且患者病情变化迅速。高血糖高渗状态是由于血糖严重增高后,血浆发生渗透和脱水的现象,虽然不会表现出酮症酸中毒症状,但常合并不同程度的意识昏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因胰岛素分泌紊乱后,造成体内蛋白质与脂肪加速分解,酮体大量堆积在体内引发的高血糖与酮症酸中毒症状[3]。
采用胰岛素对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患者的病情进行纠正是目前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常规的输液器行静脉注射或皮下注射对急性并发症患者的抢救时间、抢救速度与抢救剂量上控制不够精准,无法快速有效的控制血糖。微量输液泵则能弥补常规输液器的不足,不仅能保证胰岛素均匀的浓度,同时能确保精准的泵注时间与泵注剂量,让血糖平稳的下降[4]。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治疗期间使用的胰岛素剂量、治疗后FPG和2hPG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发生低血糖的几率比较P>0.05,无明显差异。
综上所述,微量泵输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效果确切,能有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在基层医院的抢救治疗中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刘翠琴.不同血糖控制方案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血糖变异性的影响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3):103-104,109.
[2]刘璟,曹平.胰岛素泵联合微量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27):77-78.
【关键词】微量泵;胰岛素;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患者因胰岛素分泌分泌相对或绝对不足导致代谢长期紊乱的内分泌系统疾病,患者主要表现出高血糖。糖尿病具有终身性,且容易对心血管、肾脏、视网膜及远端末梢神经造成损伤。研究指出,糖尿病并发症是造成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因素[1]。微量泵具有注射均匀,注射时间与剂量控制精准等优势,在临床治疗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中的运用广泛。本文对我院既往行微量泵输注胰岛素治疗的20例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常规静脉输注胰岛素的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旨在为患者选择更快、更安全、更有效的救治方案,现将其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遴选2016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给予微量泵术中胰岛素治疗的为观察组(20例)。对照组男13例,女7例;年龄65-88岁,平均(70.5±4.8)岁;病程7~18年,平均(8.5±4.5)年;其中酮症酸中毒18例,高渗性昏迷2例。观察组男11例,女9例;年龄66-85岁,平均(69.3±5.2)岁;病程6~16年,平均(8.3±4.7)年;其中酮症酸中毒17例,高渗性昏迷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比、年龄、病程、急性并发症比较上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积极控制血糖,同时给予消除诱因、纠正电解质平稳紊乱、抗炎、补液等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小剂量静脉持续注射胰岛素,并每1~2h对血糖进行一次监测,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调节胰岛素剂量。观察组患者给予微量泵输注胰岛素治疗,首先对患者建立2条静脉通路,其中一条用于小剂量胰岛素持续泵注,速度为0.1μ/kg,同时每1~2h对血糖进行一次监测,将血糖下降速度控制在3~5mmol/L·h,若不達该水平,可稍微加快微量泵的速度,持续治疗至患者的尿酮体小时,可正常饮食后改为常规皮下注射。另一条通路则用于其他对症治疗。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所使用的胰岛素剂量,治疗后的FPG(空腹血糖)、2hPG(餐后2h血糖);同时统计治疗期间发生低血糖的几率[2]。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其中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检验,计量资料以(χ±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2.1两组治疗后血糖、HbAlc及并发症比较
三、讨论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主要为高血糖高渗和酮症酸中毒,临床特点为起病急、病情重、且患者病情变化迅速。高血糖高渗状态是由于血糖严重增高后,血浆发生渗透和脱水的现象,虽然不会表现出酮症酸中毒症状,但常合并不同程度的意识昏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因胰岛素分泌紊乱后,造成体内蛋白质与脂肪加速分解,酮体大量堆积在体内引发的高血糖与酮症酸中毒症状[3]。
采用胰岛素对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患者的病情进行纠正是目前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常规的输液器行静脉注射或皮下注射对急性并发症患者的抢救时间、抢救速度与抢救剂量上控制不够精准,无法快速有效的控制血糖。微量输液泵则能弥补常规输液器的不足,不仅能保证胰岛素均匀的浓度,同时能确保精准的泵注时间与泵注剂量,让血糖平稳的下降[4]。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治疗期间使用的胰岛素剂量、治疗后FPG和2hPG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发生低血糖的几率比较P>0.05,无明显差异。
综上所述,微量泵输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效果确切,能有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在基层医院的抢救治疗中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刘翠琴.不同血糖控制方案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血糖变异性的影响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3):103-104,109.
[2]刘璟,曹平.胰岛素泵联合微量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27):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