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适应职中教育的发展趋势及就业需求,我们需要对建筑材料课程教学进行改革。笔者认为以实验任务为驱动的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改革切实可行。
一、《建筑材料》课程的特征
《建筑材料》课程是一门主要的基础专业课程,理论性、实践性、综合性很强,是一门重要的应用技术。学生通过学习,可以了解和掌握建筑材料及其制品的技术性能、建筑材料的保管知识和使用方法及建筑材料的检测方法,具有合理选用建筑材料和对常用建筑材料进行检验的能力。其目的是为学习建筑施工、建筑结构和建筑预算等专业课程提供建筑材料方面的基本知识,为从事工程实践奠定基础。
二、职中学生的特征及传统教学的弊端
1、职中学生的特征。
(1)职中学生年纪轻,再加上文化基础比较差,心理和思想的成熟还很不完善,自控能力、自学能力差。许多学生学不得法,按照常规的教学方法难以奏效。
(2)学习上普遍较懒,图安逸缺乏吃苦精神,喜欢直观的东西,不爱动脑钻研。针对职中学生的知识基础稍薄弱,在教学时要考虑到教学的内容方法都能让职中生接受和理解,并能掌握了所教知识。
2、传统教学的弊端。
传统教学仅用粉笔加黑板的方式授课,只能局限于对材料的产品性能的介绍等,难以使学生直观地认识材料,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严重影响了课程的教学效果。而实验不但可以强化所学的理论知识,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
传统的教育思想是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验教学,将实验教学从属于理论教学,认为实验教学仅仅是为巩固理论知识服务的,授课教师也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理论课的教学上,而轻视了实验环节。这是不符合当今人才培养要求的。
三、《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1、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
要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职中所要培养的人才是动手能力较强的能满足工地建设需要的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我们应该从建筑材料课程的特點来进行分析,由于建筑材料课程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如果光学习一堆理论,而缺乏实际的操作经验,那学习效果就要大打折扣。因此,我们在进行材料教学时要切实处理好理论与应用的关系,应该重点突出应用的教学,拿出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去操作、实验、去实践,训练他们的基本技能。
2、编制特色教材,加大综合性、创造性实验的比重。
职业中学要以国家建筑行业的大发展为契机,组建优秀的教师团体编写适应建筑类岗位任职需要的教材。依据建筑施工专业的职业性、应用性、岗位性、实用性来编写教材,以现代应用广泛的材料检测技术和现代新型材料作为主要内容,摒除一些不和时代的陈旧的知识。理论知识应少而精,以够用为原则,以实践和实验任务为主导,加大综合性、创造性实验的比重,加强技能性内容。能够培养学生正确及合理使用材料的能力、材料质量鉴定能力、材料技术性能检测能力,使学生符合试验检测岗位的要求,实现零距离就业,使学生出去工作能跟的上时代的发展。
3、以实训和实验动手为主导教学过程的改革。
建筑材料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课程,实验教学是该课程极其重要的教学环节。在实验室,实验能对所学的材料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边学边做,将形象思维转化为直观认识。
(1)以实验动手为主导,组成实验小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团队精神。实验中,要求实验小组明确实验目的、实验过程,并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充分利用、合理安排实验时间和协调实验内容,统筹协作。这样,实验准备和实验后期工作都由学生自己完成,也增加了学生学习和锻炼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对学生的问题,启发引导式教学法,由于建筑材料在教材和教学中的叙述性很强,为了增加趣味性,应注重应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帮助学生获得信息,掌握学习要点,培养学生的兴趣,将学生从被动教育中解脱出来,促使其在教学活动中主动探索。这种综合性实验对他们综合的能力进行了培养,在实验进行中,只有具备了多种能力,才能在短时间内把实验高质量地完成。
(2)重视实验过程,强调学生的实验组织能力。在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基础上,可尝试将单项实验内容设计为多方案实验。如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将普通混凝土性质的单项实验设计为多方案实验,将每班学生分成几个实验小组,各小组可采用不同的粗细骨料,不同品种、强度等级的水泥,各组学生根据要求测定各组成材料的性能,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并按自己设计的配合比配制混凝土。学生人均实验内容增加了,实验目的是一样的,但过程各不相同,考虑的因素也不一样,避免了千篇一律的答案。
教师在辅导方法上也进行了改进,突出学生是学习主体,由学生自己来讲实验内容、步骤、方法等。这样学生的兴趣大大提高,注意力明显集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认真准备积极回答问题。教师既检查了学生的实验准备情况,也了解了学生在实验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做到指导实验心中有数。
4、及时进行信息反馈,让学生全体参与教学过程。
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并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但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理解水平以及接受能力不同,所以学习效果存在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学习的状况和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信息反馈,有效地调整教学内容,控制教学进程。心理学实践表明,反馈的及时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巩固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必要的实践活动。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程度,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设计多层次的课堂练习,让优等生吃得饱,让学困生吃得了。并加强对这一环节的指导力度。教师要帮助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扫清障碍,避免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造成负面效应,把面向全体学生落到实处。
实验教学是职中教育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为了完成职中教育培养目标,我们要加大力度进一步进行实验教学改革,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培养出来的人才在知识结构和创新能力上都具有较高的素质。
一、《建筑材料》课程的特征
《建筑材料》课程是一门主要的基础专业课程,理论性、实践性、综合性很强,是一门重要的应用技术。学生通过学习,可以了解和掌握建筑材料及其制品的技术性能、建筑材料的保管知识和使用方法及建筑材料的检测方法,具有合理选用建筑材料和对常用建筑材料进行检验的能力。其目的是为学习建筑施工、建筑结构和建筑预算等专业课程提供建筑材料方面的基本知识,为从事工程实践奠定基础。
二、职中学生的特征及传统教学的弊端
1、职中学生的特征。
(1)职中学生年纪轻,再加上文化基础比较差,心理和思想的成熟还很不完善,自控能力、自学能力差。许多学生学不得法,按照常规的教学方法难以奏效。
(2)学习上普遍较懒,图安逸缺乏吃苦精神,喜欢直观的东西,不爱动脑钻研。针对职中学生的知识基础稍薄弱,在教学时要考虑到教学的内容方法都能让职中生接受和理解,并能掌握了所教知识。
2、传统教学的弊端。
传统教学仅用粉笔加黑板的方式授课,只能局限于对材料的产品性能的介绍等,难以使学生直观地认识材料,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严重影响了课程的教学效果。而实验不但可以强化所学的理论知识,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
传统的教育思想是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验教学,将实验教学从属于理论教学,认为实验教学仅仅是为巩固理论知识服务的,授课教师也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理论课的教学上,而轻视了实验环节。这是不符合当今人才培养要求的。
三、《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1、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
要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职中所要培养的人才是动手能力较强的能满足工地建设需要的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我们应该从建筑材料课程的特點来进行分析,由于建筑材料课程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如果光学习一堆理论,而缺乏实际的操作经验,那学习效果就要大打折扣。因此,我们在进行材料教学时要切实处理好理论与应用的关系,应该重点突出应用的教学,拿出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去操作、实验、去实践,训练他们的基本技能。
2、编制特色教材,加大综合性、创造性实验的比重。
职业中学要以国家建筑行业的大发展为契机,组建优秀的教师团体编写适应建筑类岗位任职需要的教材。依据建筑施工专业的职业性、应用性、岗位性、实用性来编写教材,以现代应用广泛的材料检测技术和现代新型材料作为主要内容,摒除一些不和时代的陈旧的知识。理论知识应少而精,以够用为原则,以实践和实验任务为主导,加大综合性、创造性实验的比重,加强技能性内容。能够培养学生正确及合理使用材料的能力、材料质量鉴定能力、材料技术性能检测能力,使学生符合试验检测岗位的要求,实现零距离就业,使学生出去工作能跟的上时代的发展。
3、以实训和实验动手为主导教学过程的改革。
建筑材料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课程,实验教学是该课程极其重要的教学环节。在实验室,实验能对所学的材料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边学边做,将形象思维转化为直观认识。
(1)以实验动手为主导,组成实验小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团队精神。实验中,要求实验小组明确实验目的、实验过程,并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充分利用、合理安排实验时间和协调实验内容,统筹协作。这样,实验准备和实验后期工作都由学生自己完成,也增加了学生学习和锻炼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对学生的问题,启发引导式教学法,由于建筑材料在教材和教学中的叙述性很强,为了增加趣味性,应注重应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帮助学生获得信息,掌握学习要点,培养学生的兴趣,将学生从被动教育中解脱出来,促使其在教学活动中主动探索。这种综合性实验对他们综合的能力进行了培养,在实验进行中,只有具备了多种能力,才能在短时间内把实验高质量地完成。
(2)重视实验过程,强调学生的实验组织能力。在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基础上,可尝试将单项实验内容设计为多方案实验。如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将普通混凝土性质的单项实验设计为多方案实验,将每班学生分成几个实验小组,各小组可采用不同的粗细骨料,不同品种、强度等级的水泥,各组学生根据要求测定各组成材料的性能,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并按自己设计的配合比配制混凝土。学生人均实验内容增加了,实验目的是一样的,但过程各不相同,考虑的因素也不一样,避免了千篇一律的答案。
教师在辅导方法上也进行了改进,突出学生是学习主体,由学生自己来讲实验内容、步骤、方法等。这样学生的兴趣大大提高,注意力明显集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认真准备积极回答问题。教师既检查了学生的实验准备情况,也了解了学生在实验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做到指导实验心中有数。
4、及时进行信息反馈,让学生全体参与教学过程。
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并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但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理解水平以及接受能力不同,所以学习效果存在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学习的状况和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信息反馈,有效地调整教学内容,控制教学进程。心理学实践表明,反馈的及时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巩固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必要的实践活动。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程度,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设计多层次的课堂练习,让优等生吃得饱,让学困生吃得了。并加强对这一环节的指导力度。教师要帮助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扫清障碍,避免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造成负面效应,把面向全体学生落到实处。
实验教学是职中教育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为了完成职中教育培养目标,我们要加大力度进一步进行实验教学改革,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培养出来的人才在知识结构和创新能力上都具有较高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