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悟千载

来源 :大理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fant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梦呵,如此奇特!
   也许在大理这块和谐养心的沃土上生活久了注定是要滋生奇特之梦的。梦里的我生活在一千多年前的大理,扮演着两个截然不同的角色,无法想象,一个普通人的生活居然也能这么精彩。
  
  了悟洱海
  
   我从未见过大海,因此我对洱海的感情非常深厚,因为我是一个渔民。渔民能生活在洱海上是幸福的,因为洱海的鱼总是多得超乎我的想象,所以打鱼倒成了我的副业。我总喜欢在有月的夜晚划着我的小船泛舟洱海之上,在风不大的日子里我会带上一壶酒,在洱海上漂流独酌。但独酌而无知己,心情不免苦闷,因而我总喜欢在轻风里放歌,其实我知道歌要唱给恋人听,那才有味道。但是像我这样长相丑陋的渔民,是不受人待见的,歌声飘在水面上,很快就被下关风吹远了,月光还为飘远了的歌声笼罩上了一层凄凉。
   其实我多想就这么漂下去,但是人毕竟不是鱼,终究要回到岸上的。岸上的日子是我无法想象的,人与人之间的算计和猜忌总是让人觉得可怕,我一直想待在渔船上。孤独的日子里,我总喜欢和水里的我对话,我总感觉水里的那个我在呼唤我,叫我下去。每当无风的日子,我总感觉船下有声音在呼唤,说,下来吧,多纯净的水啊!世间的污浊或许都会被这水洗涤干净的。有天趁着酒兴,我真的从船头跃进了水里。那一刻,我的身姿肯定比鲤鱼的弧线还要优美,但是清冷的水还是让我清醒了过来,我居然没死!因为我的水性太好了,父亲在我小的时候教我游泳的各种技巧,这应该是一个渔民在洱海里生存的必备条件吧。就像农民要种田就得掌握耕地的各种技巧,虽然我在岸上种地的水平很糟糕,但是这片水域似乎能赋予我这个渔民所有的优秀品质。或许奇人都有异相,我长得丑陋,但是我身体仿佛有鱼身上才有的气泡,我甚至荒唐地想,如果让我当鱼鹰,我肯定是一只出色的鱼鹰,我肯定会捕到更多的鱼,成为鱼鹰之王。但这些仅止于想象,我仍然是人,一个长相丑陋的渔民,我不喜欢和人交谈,自从父母离世后,我就很少和村里人来往了,这也许是他们看不惯我的原因吧!
   有时候,我看到别的渔民出海打鱼,我会觉得异常恼怒。这时候我会拒绝出海,我不是不想和他们争,其实我真要去捕,不会比他们捕得少,然而我总是觉得这洱海是我一个人的,无论何时它只属于我一个人,或许这也是我不受村人欢迎的原因之一吧!我的自私让我对这一片宽阔的洱海心怀愧疚,当然这是我后来才想明白的,人的狭隘或许总是在各种思想的纠结之后才慢慢改变的。有天我和撞到我渔船的渔民打了起来。我恶狠狠地告诉他,这是我的领地,以后少到这来捕鱼!想不到他反唇相讥,说这水上写着你名字啊?看你长得这熊样,也不好好站在船头照照你的那副尊容,这么大的一片洱海你占得完?我长得是丑,但是我最恨别人说我,拿异样的眼光看我,那时候我恶向胆边生,飞扑过去,把他给推到了水里,我俩在洱海里打得浪花飞腾,水里的鱼都被打得飞上了天空,掉到水里的时候发出“啪啪”的响声。
   不知为何我是如此的凶悍张扬,一场恶战打得天昏地暗。最后那个年轻的渔民爬上他的船时,大骂我是疯子。从此之后,他见到我总是躲得远远的。也许多场恶斗之后,我出名了,渔民们只要看到我的船就和我离得远远的。慢慢地,我明白这洱海不是我一个人的,凭我个人的力量也阻止不了他们出来捕捞。当一个好斗的人没了对手,生活显得是多么乏味,我总想把自己结束在这片海上,也许我太孤独了。当一个人孤独到了极点的时候,或许总会想到死吧。但我知道,死在一片纯净的海上是对海的亵渎,所以每当我有这样的冲动,我总会想到水的纯净,寻死的念头也由此淡去。
   有天我躺在船上喝酒,突然间崇圣寺的钟声破空而来,我烦躁的心绪像一块充满皱褶的布被抚得平平整整。钟声居然有这样大的力量,真的让我始料不及。当我在和别人争斗时,我似乎从来没有听到过这样的钟声。或许人在静下来的时候才适合听这回荡在苍洱大地上的暮鼓晨钟。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总会在早晨听到寺里的钟声,晚上再听到鼓声。崇圣寺离我的村子不远,但是据说那是皇家的寺庙。传说,古代就有好几个皇帝剃度到那里,那里的神秘是我这等俗人无法企及的。在我看来,能剃度到那里真是一件无尚光荣的事情。但是我听人说,一个人要想出家为僧,必须灭了欲念,像我这等好斗成性的人,寺院是不会接收我的。
   暮鼓晨钟在我心里掀起了怎样的波澜没人明白,远离了村人,我早就是一个孤家寡人了,我没法和人说我心中的感受。也许只有离开那片海之后,我才能去掉我身上的戾气,但是我又不想突然间从这片海上消失。每天我都陷入痛苦的思索中,我该如何接近那扇佛门。
   思索间,我听见了救命的声音,一个孩子在离我不远处的地方大呼救命,我被酒闹得几乎要发昏的脑子,突然间清醒了起来,凭着我良好的水性,我很快救起了那孩子。孩子父母赶到的时候,我已经离开了,我救他凭的是本能反应,并不是为了得到感激。但是孩子的父母还是跑到我船上拜谢了我,这似乎是我和村人的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我觉察到了他们身上的友善。做完第一件好事似乎就会接着做第二件第三件……
   那天,有个渔民的船舱漏水了,这事如果发生在我身上,断不会有性命之虞。然而看着他的船在我不远处慢慢下沉的时候,我还是听到了他的救命声,我知道他很不情愿,但是在生死关头,他还是本能地喊了救命。有了救孩子的经验,我很快把他救到了我的船上,他照例又是一番感激的话。虽然我不清楚什么“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的道理,但是我觉得救人是我的本分。以后靠着我良好的水性,我又帮了很多人,做了不少好事。村里人不再把我当作一个十恶不赦的人,从一个怪人和恶人到一个好人,这都发生在我身上,越是这样,我就越向往崇圣寺,我真的希望到那里做一名僧人,哪怕是烧火做饭,做一个火头僧我也愿意。我无家室拖累,对那片海也不再像以前那么眷恋了。但是没人引荐我,我是无法进入那神秘之地的。我该怎么办?我开始找机会徘徊在那片妙香之地的墙外。其实我进入崇圣寺还有一层愿望,我想接触王室的成员,探寻他们身上的秘密。作为一个身份卑微的渔民,攀权附贵不是我的本性,然而天生的好奇心总是让我本能地想要知道那些王室成员身上的秘密,也因此,成为一名僧人的强烈愿望时常撞击着我的心灵,让我深陷其中,欲罢不能。
  
  妙香之愿
  
   “灯影照无睡,心清闻妙香。”也许一个人向佛的愿望越来越强烈的时候,他就真能如愿以偿了。
   一天,我终于见到寺院里出外采购的伙房僧人,在我的不断央求下,他终于答应了让我见见方丈。方丈见到我的时候应该是比较失望的,我长得的确不尽人意。他说,一个人是要有慧根方能进入佛门的,我看你眉宇间似乎还带着戾气,不知是你长得难看导致,还是你本身就好斗成性。方丈摇了摇头。那一刻我真的很失望,看来进入崇圣寺是无望了,但是失望中我脑子里突然灵光一现,我告诉方丈,您可以到我村里打听下我的为人,我的确是个好人。方丈语重心长地说,看来你把入佛门想得太简单了。“‘黄金白玉非为贵,唯有袈裟披肩难’,年轻人,要想入我佛门必须有大菩提心,还要有天分。目前看来,天分我想你身上是不具备的,而菩提心你有吗?出家乃大丈夫事也,非王侯将相所能为也!要想出家,先要看看你自己出家的发心,是否具有出离心,认识到了轮回六道的痛苦,想要出离三界六道,更要看是否具有菩提心,即愿意救度一切苦难众生的心,如果具有了菩提心,那么出家以后,有着这种菩提心的支持,你一定能成就道业;相反,你只是为了一段时间的挫折或者情感问题,或者只愿意清静几天,那么贸然来这里,你在这里的日子不会太多。不为自己求安乐,只愿众生得离苦!阿弥陀佛,善哉!善哉!你先到伙房帮忙,看看你和佛的缘分吧!”说完方丈径直走了,老方丈说半天,我就没弄明白,自己出个家还这么麻烦,看来我得到伙房里锻炼试用一段时间了,否则的话我真是没法待下去了。
   后来我才知道,这崇圣寺的确不是一般俗人想进来当和尚就能当的,想我这等相貌丑陋之人若非情词恳切,央求方丈,断无机会在这里落脚。在我到伙房帮忙烧火煮饭干些杂役时,老方丈的确遣人到村里调查了我情况,村人对我的评价倒是蛮高的,甚至没有告诉他我在前为恶洱海的那些事情。我感谢村人的宽容,更感谢方丈的体谅,当钟声响起时,我的心突然间变得宁静起来,无论我在干什么,我总会站起来,恭敬地双手合十,面对大钟闭目行礼,我知道自己还没资格参加寺院里的早课,因为我那时还不识字。
   我是多么向往庄严的大雄宝殿啊!我的举动被方丈看在眼里,他在慢慢的观察中,发现我干活还算勤勉,于是允许了我旁听早课,别人看书的时候,我就默默地记在心里,虽然我不会读经书,但是有些章节在漫长的岁月里我已经烂熟于心。
   在天长日久的省察之中,我心中的妄念与恶念像洱海水般逐日变得明净。过一种警觉的生活,从五更开始到晚上歇息,我无时不让自己的心沉静在一种恬适悠远中。我知道以我的修为,此生成不了一名大德高僧,但是我觉得寺院的生活让我悟出了人生的意义,我也逐步理解了方丈所言,“不为自己求安乐,只愿众生得离苦。”我突然间想到了那些曾经被我欺负过的村里人,他们没有像我一样入佛门,然而他们没有在方丈派去调查我的人跟前说我一句坏话,我一直认为他们狭隘可恶,这是何等的不慈悲。想到这些,我愧疚的泪水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这一切又被方丈看在了眼里,当我把自己的这些想法告诉他之后,他说,村民们虽未入佛门,但是他们心里有善,此善大焉!我还是听不懂方丈的话,但是我知道为佛向善是根本。
   当我站在崇圣寺高塔下遥望洱海时,才发现一轮圆月已经升起,突然间心里一片澄明,前尘往事像烟雾顷刻就消散在了月华里,洱海再大却被月华笼罩;争斗再多却抵不过善念洗涤。雄健的苍山矗立在我身后,如玉的洱海澎湃在我眼前,这是一块多么令人热爱的土地啊!探寻这神秘寺院的愿望在逐渐淡却,也许终我一生也无法明白这皇家寺院的任何一个秘密,然而我无悔来这里修行一生。
  
   这个梦太漫长呵,一夜千余载;这个梦太奇特呵,一宵万事空。大理,如此真实,却被我虚构在一个梦里。穿梭在梦里梦外,我知道,我对大理怀着永生难忘的挚爱。那种爱带着消冰融雪的暖意渗透在我的灵魂深处,常常让我在午夜梦回时热泪盈眶!那种爱燃烧在大理的苍山之巅,仿佛冷月深林里情人朦胧旖旎的身姿,亦真亦幻,但却真实存在!那种爱荡漾在洱海的碧波月影中,恰似女子泛舟月夜时那份纯美,恬静安详,是世人心之所向!大理呵,我所挚爱的大理,我愿永远沉睡在你温暖的臂弯里,再梦千载!
  
  责任编辑 彭琼瑶
其他文献
剑川彝族分布在该县内各乡镇,与丽江市及四川省大、小凉山的彝族同属一个支系,无论是生产、生活方式,还是语言、风俗,均与楚雄彝族自治州等区域的另外支系有着较大的差异。   他们大多居住在高海拔山区半山腰及以上的区域。生产方式以栽种玉米、荞麦、芸豆、马铃薯等作物和放牧牛羊等牲畜为主的传统种植、养殖业。成年妇女也会拉独牛个体耕作,男女老幼各司其职,非常勤快。   他们善于仿效大自然中的动物。比如:他们
期刊
一样是“逃离北上广”,他们没有移民海外,也没有到二三线城市去,而是选择来到一个中国村庄,过着半隐居且自己真正能够“主宰”的生活,只为精神上更富足或与孩子相处时间更多。   一年前,当看到阳光穿透云层,如同聚光灯一般打在海面上时,丁磊的内心掀起从未有过的波澜:就是这里了。   找地、签合同,一个星期内,丁磊完成了36年人生中最富戏剧性的一个角色转换:从上海的一位高级白领变身为洱海边的一位新居民。
期刊
三年的干旱,囚禁了太多春天的心事。   四月如约而来,苍山脚下,洱海边上垂柳柔嫩的枝条在风中飘飘洒洒,像是白族少女初始靧面将发丝飘逸披散;又像是心灵手巧的白族妇女串起的精致珠帘在轻轻摇摆。   这天清晨,我到大理市湾桥镇向阳溪白文学校去采访。   向阳溪村靠近海边的一座古老院落外,最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一树正开得红艳的叶上花。   这繁花突兀地蹿上了大门的飞檐,让我惊讶地呆立了片刻!   跨
期刊
千狮山的古柏     这是一个冬日,踏上千狮山的石阶时,已是下午四点二十分。一路相逢的,都是下山的游客。只有远道而来的我们,此刻上山。   一个陡直的台阶之后,道路变窄,山坡越来越陡,视野所及,除了石阶还是石阶。几个折转后,我们终于到达了主门坊前。好一座石门坊,古朴大气,雕刻精美。坊内一条石板路向松林深处蜿蜒,我被刚才的石阶陡坡来了一个下马威,想进去看看,又有些害怕。来过一次的妻子说:“不怕,
期刊
一直以为   父亲,还是我心中的那尊神   可是,突然发现   父亲,真的老了     花白的头发深凹的眼   伛偻的脊背乌黑的脸   我的挚爱的父亲   突然间就让我看到了沧桑的岁月     曾经,因了父亲   小村的一切是那么鲜活   因了父亲的生机   袅袅的炊烟飘香   潺潺的溪流歌唱   满院总是鸡飞狗跳的热闹场面     父亲老了   却没有老房前屋后的土
期刊
张卫平,男,1967年10月出生于滇西北一个日渐萎缩的高原湖畔。曾从事野外地质、电视传媒及行政管理、市场营销等工作。以诗性作为内心的泉水,在自然与市井中独自进行诗歌、散文、小说、新闻、电视脚本等徘徊于灵性与禁忌之间诸多文体的文字操作。性情亦介于散淡闲适和狂狷的浮隐中。有近百万文字见世,为云南省作家协会及中国地质作家协会会员。     善良人在追求中纵然迷惘,却终将意识到有一条正途。   —
期刊
2012:龙年吉祥     在好莱坞的科幻大片里   2012年,曾令人惊恐地淹没在   世界末日的滔滔洪水里   而在喜马拉雅山脉悄悄崛起的   中国,在它的12生肖里   2012年——   是金龙银龙领舞神州大地的龙年   是大红灯笼点亮中国的龙年   是爆竹礼花笑脸一起开放的龙年   是梦想希望阳光大面积播种和生长的   龙年。千百年来   作为中华民族永恒的象征 
期刊
饮牛于小溪,溪水清清。牛饮水于河,河流脉脉。   乡村的溪流总让人凝静,五步开外,牛搅动的痕迹便荡然无存。牛涉水而过,小河一阵喧响,牛哗哗地踢着水,溅起的水花变成了天空跃动的鸟儿,灵动飞快。牛大饮,便听到咕咕的汲水声音自喉管发出,可以看到牛伸缩的喉咙,如一只抽水的拉龙。这是乡村缩写的符号。   看得久了,总免不了要向水中丢个石头,阻止牛的渴饮。一石激起千层浪,而此时浪是绝不可能出现的,淡淡的波
期刊
站在高山上     如果我依然站在高山上   清脆的牧鞭赶走了黄昏的夕阳   牧归的羊群忘不了回家的路径   我在生活中迷失了自己     隔山远望   远方的亲人就坐在对面的山岗   青草芬芳的气息拂面而来   我是一个习惯醉酒的汉子   跌倒在乡村那道低矮的门槛     如果我依然站在高山上   我会不会为村庄迎娶到一轮明天崭新的太   阳    春天、冬天    
期刊
东莲花,一座马背上驮出来的村庄,一串遗落在恒久历史时空中的古道马铃声,于悠悠流淌的岁月中,拂去云烟,弹尽浮尘,任凭光阴的大手匆匆掠过村庄上空,弥久安然地停靠在巍山九曲十八弯的红河源旁,经年地恪守着那份不事张扬的宁静和安谧。   期遇东莲花是藏匿已久的心思,未曾想乍然一见便已惊鸿。秋水碧荷,袅袅晨烟,葱葱林木,青青稻田,慈祥的老人,头戴白纱的回族少女,青瓦土墙的古民居,停靠路边的小马车,眼前如画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