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具有导向性。我们必须认真研究近年高考命题特点,以把握其命题趋势,成功备考。结合04—06年文综历史试题特点,我认为2007年高考历史备考应把握以下几个原则、方法。
1、夯实基础,单元复习至关重要。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要明确其内涵。基础知识既包括具体史实,也包括规律性的认识,历史线索和阶段特征也属于这一范畴。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要贯彻“全、准、深、新、细”的原则。“全”即复习要全面,不能漏掉考试大纲的任何知识点,在此基础上才可以强化重点;“准”即对知识的识记、理解、阐释要准确;“深”即对历史现象、内在联系和规律的理解认识要深刻;“新”即对历史知识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来认识和巩固;“细”即注重细节,近几年文科综合试题启发我们必须抓好细节,很多问题并不难,但考察很细致,于细微处方显精神,细节决定成败。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历史学习就是“死去活来”,即先要背死、记全、抓准基础知识,然后才能灵活运用。
2、要注重培养历史学科能力,强化图表解析、材料解析能力训练。现今高考没有偏难偏怪的问题,基本呈现理论性强、能力要求高、重在基础知识应用等特点。审题、分析总结、归纳概括、知识迁移和联系、材料理解、文字表达、答题素养等,这些能力的强弱都将影响历史成绩的高低。因此要精心设计问题,有针对性的培养这些能力,特别要注意搜集历史相关材料、图表,丰富学生的史料知识,强化训练材料和图表解析能力,克服学生薄弱环节。
3、注重主干知识的掌握。所谓主干知识就是反映整个历史发展最主要特征、概貌的基本知识或能够形成专题线索并与现实联系比较密切的知识。在教材中有的内容叙述很突出,容易引起重视,如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对外关系、传统思想和科技文化;中国近代化问题、近代中国人民的屈辱、抗争与探索、国共关系、党史问题;世界近现代史的资产阶级革命、三次科技革命、国际关系格局的嬗变等。但有的讲述并不突出,散见于不同章节,但能构成专题线索并与现实问题联系密切,也是主干知识,不可忽视,如古今中外国家分裂和统一问题、改革与发展问题、几个转折时期中西历史发展的比较及差距等。
4、关注历史周年大事、关注与历史相关的现实问题,关注时政热点问题。近几年高考试题都考查了一些历史周年大事、热点问题及与历史相关的现实问题,如04年的东北振兴问题、05年万隆会议问题、06年的法德关系、铁路建设题及第二次鸦片战争开放的通商口岸问题。所以平时必须加强对这些方面的关注和有意识的积累、渗透,做到有备无患、游刃有余,大大提高复习质量。
5、要深入挖掘教材,巧问激疑,启发思维。今年的历史试题命题角度较为新颖,设问隐蔽迂回。如全国卷Ⅱ对各国工业化的考查并没有着眼于进程、措施、影响等容易被关注的内容,而是考查了资金问题,另辟蹊径,耳目一新。
6、要融会贯通,注重联系比较。近几年高考命题的综合性、灵活性、现实性、人文性越来越强,呈现问答题材料化特点,做到“理在书内,题在书外”,以本为本,灵活多变。这就要求学生对教材要融会贯通,注重联系:①学科纵横联系比较,如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发展等。②学科内中外历史的联系比较,如中国明清时期与世界近代史初期的横向比较、欧洲启蒙思想与中国新文化运动联系比较等。③历史与现实的联系,要注意那些和历史教材内容有密切联系的社会现实问题,很容易成为命题重点,如周年大事、改革创新、国家统一、能源与环境发展、全球化问题、大国关系、科技进步与文明发展等。④史论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即注意探求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规律性的内涵及历史结论,做到史论结合,服务当代,发挥史学的现实功能。⑤树立综合观念,发散思维,要注意文学、史学、地理、政治的综合、联系,从多学科、多角度掌握知识,立足历史学科,注意联系其它学科,注意学科间的交流和渗透,以适应综合考试的需要。
总之,高考历史复习必须以考纲为纲,把握时代脉搏,以本为本,夯实基础;以深化、活化教材为突破口,以挖掘历史现象的本质为核心,以学生的思维训练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实现基础知识、能力培养双过关。要关注近2~3年高考题,分析其命题方式、考查方向及所考查知识点,预测未来命题趋势,对近2~3年已经考过的问题可以从简复习,或变换角度复习,加强备考复习的针对性,提高效率,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审稿:王富友编校:孙卫东)
1、夯实基础,单元复习至关重要。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要明确其内涵。基础知识既包括具体史实,也包括规律性的认识,历史线索和阶段特征也属于这一范畴。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要贯彻“全、准、深、新、细”的原则。“全”即复习要全面,不能漏掉考试大纲的任何知识点,在此基础上才可以强化重点;“准”即对知识的识记、理解、阐释要准确;“深”即对历史现象、内在联系和规律的理解认识要深刻;“新”即对历史知识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来认识和巩固;“细”即注重细节,近几年文科综合试题启发我们必须抓好细节,很多问题并不难,但考察很细致,于细微处方显精神,细节决定成败。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历史学习就是“死去活来”,即先要背死、记全、抓准基础知识,然后才能灵活运用。
2、要注重培养历史学科能力,强化图表解析、材料解析能力训练。现今高考没有偏难偏怪的问题,基本呈现理论性强、能力要求高、重在基础知识应用等特点。审题、分析总结、归纳概括、知识迁移和联系、材料理解、文字表达、答题素养等,这些能力的强弱都将影响历史成绩的高低。因此要精心设计问题,有针对性的培养这些能力,特别要注意搜集历史相关材料、图表,丰富学生的史料知识,强化训练材料和图表解析能力,克服学生薄弱环节。
3、注重主干知识的掌握。所谓主干知识就是反映整个历史发展最主要特征、概貌的基本知识或能够形成专题线索并与现实联系比较密切的知识。在教材中有的内容叙述很突出,容易引起重视,如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对外关系、传统思想和科技文化;中国近代化问题、近代中国人民的屈辱、抗争与探索、国共关系、党史问题;世界近现代史的资产阶级革命、三次科技革命、国际关系格局的嬗变等。但有的讲述并不突出,散见于不同章节,但能构成专题线索并与现实问题联系密切,也是主干知识,不可忽视,如古今中外国家分裂和统一问题、改革与发展问题、几个转折时期中西历史发展的比较及差距等。
4、关注历史周年大事、关注与历史相关的现实问题,关注时政热点问题。近几年高考试题都考查了一些历史周年大事、热点问题及与历史相关的现实问题,如04年的东北振兴问题、05年万隆会议问题、06年的法德关系、铁路建设题及第二次鸦片战争开放的通商口岸问题。所以平时必须加强对这些方面的关注和有意识的积累、渗透,做到有备无患、游刃有余,大大提高复习质量。
5、要深入挖掘教材,巧问激疑,启发思维。今年的历史试题命题角度较为新颖,设问隐蔽迂回。如全国卷Ⅱ对各国工业化的考查并没有着眼于进程、措施、影响等容易被关注的内容,而是考查了资金问题,另辟蹊径,耳目一新。
6、要融会贯通,注重联系比较。近几年高考命题的综合性、灵活性、现实性、人文性越来越强,呈现问答题材料化特点,做到“理在书内,题在书外”,以本为本,灵活多变。这就要求学生对教材要融会贯通,注重联系:①学科纵横联系比较,如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发展等。②学科内中外历史的联系比较,如中国明清时期与世界近代史初期的横向比较、欧洲启蒙思想与中国新文化运动联系比较等。③历史与现实的联系,要注意那些和历史教材内容有密切联系的社会现实问题,很容易成为命题重点,如周年大事、改革创新、国家统一、能源与环境发展、全球化问题、大国关系、科技进步与文明发展等。④史论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即注意探求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规律性的内涵及历史结论,做到史论结合,服务当代,发挥史学的现实功能。⑤树立综合观念,发散思维,要注意文学、史学、地理、政治的综合、联系,从多学科、多角度掌握知识,立足历史学科,注意联系其它学科,注意学科间的交流和渗透,以适应综合考试的需要。
总之,高考历史复习必须以考纲为纲,把握时代脉搏,以本为本,夯实基础;以深化、活化教材为突破口,以挖掘历史现象的本质为核心,以学生的思维训练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实现基础知识、能力培养双过关。要关注近2~3年高考题,分析其命题方式、考查方向及所考查知识点,预测未来命题趋势,对近2~3年已经考过的问题可以从简复习,或变换角度复习,加强备考复习的针对性,提高效率,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审稿:王富友编校:孙卫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