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通过对嫩江流域少数民族村集体经济的现状和特点的分析,以及新的形势下,如何正确认识集体经济对稳定农村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大局的重要作用,积极探索嫩江流域少数民族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促使嫩江流域少数民族村集体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维护农村社会长期稳定,以期为进一步发展嫩江流域少数民族农民专业合作社这种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提供理论支撑。
在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我国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等各个领域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突出表现在社会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日趋明显。为了实现国家富强的目标,必然要大力发展国内经济,因此,如何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发展嫩江流域少数民族村集体经济,探析其发展模式便成为当前的重要研究课题。
关键词:少数民族;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02002301
1嫩江流域少数民族村集体经济模式现状研究
1.1集体经济模式发展的历史沿革
嫩江流域少数民族村屯集体经济模式发展大致经历了人民公社时期的农村合作化和改革开放后的经济要素合作两个历史阶段。嫩江流域少数民族村屯在人民公社时期,民族村集体经济繁荣和发展是嫩江流域民族村集体经济的振兴期。
1.2集体经济模式是农村公共产品投资的载体
嫩江流域“三农”问题突出的表现是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产品短缺。家庭承包责任制实行以后,特别是少数民族村税费改革以及取消农业税以后,民族村中用于公用事业的费用严重不足。大部分民族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受到严重的制约。而在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地方,其公用事业和公共服务水平不仅没有降低,而且还有新的提高。
2嫩江流域传统农村集体经济的特点
2.1嫩江流域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多样化
在打破人民公社体制、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广大农民群众在自愿、互利基础上实行劳动、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的联合,组成专业合作社以及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的集体经济实体。嫩江流域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呈现多样化特征。
2.2嫩江流域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这种不平衡性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在集体经济内部,家庭分散经营层与集体统一经营层发展的不平衡,主要表现为家庭分散经营层的绝对强势和集体统一经营层的弱化。从村组集体经营收入、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在农村经济总收入、农户人均纯收入中的比例可看到村级集体经济内部发展的这种不平衡性。
第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体现在以村为单位的农民人均收入水平的阶梯性差距。并且,这种差距和分层并不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暂时现象。
3新形势下的主要发展模式
3.1资源开发模式
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采取村集体单独或吸收其他资金参股联合的方式对村域内的山林、水面、矿产和“四荒”等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为了不与论述的“土地营运模式”重叠,这里的资源一般不包括土地资源。
3.2资产盘活模式
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将集体所有的办公用房、厂房、机器设备等闲置资产,以股份合作、使用权有偿转让、租赁、公开招投标等形式,变“包袱”为财富,变存量为增量,实现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采取这种模式关键是要坚持市场化运作,以公开招投标方式对资产进行处理,实现收益最大化,提高存量资产的利用效益。
3.3土地营运模式
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将土地作为村集体最重要的资源,走以地为媒、以地生财的路子。实践中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通过成立土地存贷合作社,将农户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然后再统一出租,获得存贷利差收益。二是将土地作价入股到其他企业,参与分红。
3.4实体带动模式
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通过企业发展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增长。一般而言,可以分成两种:一是依托其他大中型企业,村集体配套兴办小型加工企业和服务企业,构建村企互动、产业带动格局。二是走工业强村之路,自主创办企业,大力发展工业,为村级经济发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实体带动一旦形成规模、形成气候就升级为产业带动,产业带动是实体带动的高级阶段。
由此可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模式除了客观自然条件之外,还取决于具体的社会条件,包括村庄原有的产业结构、经济基础、村庄开放度、村级管理者的能力等。总之,要在综合分析各种因素的基础上,理性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
通过对嫩江流域少数民族村集体经济的现状和特点的分析,以及新的形势下,如何正确认识集体经济对稳定农村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大局的重要作用,积极探索嫩江流域少数民族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促使嫩江流域少数民族村集体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维护农村社会长期稳定,以期为进一步发展嫩江流域少数民族农民专业合作社这种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提供理论支撑。
在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我国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等各个领域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突出表现在社会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日趋明显。为了实现国家富强的目标,必然要大力发展国内经济,因此,如何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发展嫩江流域少数民族村集体经济,探析其发展模式便成为当前的重要研究课题。
关键词:少数民族;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02002301
1嫩江流域少数民族村集体经济模式现状研究
1.1集体经济模式发展的历史沿革
嫩江流域少数民族村屯集体经济模式发展大致经历了人民公社时期的农村合作化和改革开放后的经济要素合作两个历史阶段。嫩江流域少数民族村屯在人民公社时期,民族村集体经济繁荣和发展是嫩江流域民族村集体经济的振兴期。
1.2集体经济模式是农村公共产品投资的载体
嫩江流域“三农”问题突出的表现是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产品短缺。家庭承包责任制实行以后,特别是少数民族村税费改革以及取消农业税以后,民族村中用于公用事业的费用严重不足。大部分民族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受到严重的制约。而在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地方,其公用事业和公共服务水平不仅没有降低,而且还有新的提高。
2嫩江流域传统农村集体经济的特点
2.1嫩江流域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多样化
在打破人民公社体制、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广大农民群众在自愿、互利基础上实行劳动、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的联合,组成专业合作社以及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的集体经济实体。嫩江流域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呈现多样化特征。
2.2嫩江流域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这种不平衡性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在集体经济内部,家庭分散经营层与集体统一经营层发展的不平衡,主要表现为家庭分散经营层的绝对强势和集体统一经营层的弱化。从村组集体经营收入、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在农村经济总收入、农户人均纯收入中的比例可看到村级集体经济内部发展的这种不平衡性。
第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体现在以村为单位的农民人均收入水平的阶梯性差距。并且,这种差距和分层并不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暂时现象。
3新形势下的主要发展模式
3.1资源开发模式
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采取村集体单独或吸收其他资金参股联合的方式对村域内的山林、水面、矿产和“四荒”等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为了不与论述的“土地营运模式”重叠,这里的资源一般不包括土地资源。
3.2资产盘活模式
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将集体所有的办公用房、厂房、机器设备等闲置资产,以股份合作、使用权有偿转让、租赁、公开招投标等形式,变“包袱”为财富,变存量为增量,实现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采取这种模式关键是要坚持市场化运作,以公开招投标方式对资产进行处理,实现收益最大化,提高存量资产的利用效益。
3.3土地营运模式
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将土地作为村集体最重要的资源,走以地为媒、以地生财的路子。实践中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通过成立土地存贷合作社,将农户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然后再统一出租,获得存贷利差收益。二是将土地作价入股到其他企业,参与分红。
3.4实体带动模式
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通过企业发展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增长。一般而言,可以分成两种:一是依托其他大中型企业,村集体配套兴办小型加工企业和服务企业,构建村企互动、产业带动格局。二是走工业强村之路,自主创办企业,大力发展工业,为村级经济发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实体带动一旦形成规模、形成气候就升级为产业带动,产业带动是实体带动的高级阶段。
由此可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模式除了客观自然条件之外,还取决于具体的社会条件,包括村庄原有的产业结构、经济基础、村庄开放度、村级管理者的能力等。总之,要在综合分析各种因素的基础上,理性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