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师树立这样的基本理念:“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基本理念是所有数学教师贯穿整个中学阶段的教学指南。如何在这一理念指导下进行我们的日常教学?怎样在课堂上贯彻这一理念,不断提高自己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下的教学能力,大力打造高效课堂?带着这些疑问,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笔者对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初步的探讨,以期能抛砖引玉,与同行们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一、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知识积极主动的学习者,是课堂真正的主人,要高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让每个学生关注课堂,参与学习,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发现新知识,不断质疑,不断释疑,知识、能力、情感都全面提升。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去理解一个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是如何形成的,一个结论是怎样探索和猜测到的,以及这个结论是怎样应用的,使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得到落实。
二、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课堂上教师只做好每个学习环节的组织工作,引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让课堂活起来,发挥班级授课制的优点,让学生兵教兵,兵练兵。发挥集体的智慧,自己解决问题,自己不能解决的组内解决,组内不能解决的班里解决。如果没有问题了,教师乐得休闲,我们的课堂高效,我们的学生研究能力高,教学内容相对容易。如果学生学习中有困难,有他们不能解决的问题,说明就需要专家出山,画龙点睛地进行点拨,学生才能拨开云雾,豁然开朗。必须改变教师以权威的知识传授人的身份,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师一人一言堂,控制了课堂的话语权,把一部分学生讲到睡着,让大部分学生听到想睡,而自己却是“口干舌燥呼不得”,课后又要布置大量的作业进行巩固练习,学生负担很重,学习效率很低,教师还要批阅错误百出的作业,一个个地个别辅导,挤时间抢时间集体辅导,我们师生感觉在这种模式中都无比痛苦和无奈。
三、师生共同明确课堂教学的重点和核心
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和学,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始终是教学重点,“万丈高楼平地而起”“不积步,无以至千里”,我们要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只有基础知识扎实了,教学才对学生有资格能力的发展和创新思维的培养。近几年来,高考命题中强调对基础知识的考查,高考像一个有力的指挥棒,也引导我们的数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提醒每个高中阶段的学生,只有扎实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才能为下一阶段的深造创造条件。
四、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注意的环节
1.研读课程标准,认准目标
新的中学数学课程标准和以前的教学大纲有很大的区别,需要我们数学教师静下心来,坐稳板凳,潜心研读,找出区别,字审句酌,读出精髓,深刻领会,了解中学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明确学生应达到的知识技能目标,明确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要求。
2.精读教材,做到教师心中有底
教师不管自己带哪个年级,带怎样的班级,每学期、每学年领到新教材后,首先要通读教材,从教材前面的说明、写给学生的寄语、课本编排章节看起,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和设计思路,理清教材的知识结构和整体结构,分析每章的主要内容及其在整套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自己首先做到心中有把称,心中有丘壑,提前写好学期、学年教学计划,制定合理的教学进度。
3.重视制定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的制定是备课的重要环节,直接反映教师对一节课的重难点和关键内容的把握,教师一定要结合课标、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不能图省心和省事,拿来教学参考书生硬地照抄一通,只是应付学校的检查。
4.灵活运用各种导入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灵活运用各种导入法,可以设置问题悬念,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从新旧知识的联系出发,引导学生回忆旧知,探索新知;也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呈现学生熟悉的、简明的数学问题。在例题教学中,让学生参与分析题意,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一些数学公式、法则、定理,不要直接得出,让学生知道他们的来龙去脉,经历探索和发现过程。在做练习的过程中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自主独立学习完成作业,也根据练习题的情况安排学生在课堂自觉进行讨论,掌握解题的基本步骤,及时发现并纠正错题,达到辨析概念,剖析思路。
总之,在新一轮课改的要求下,国家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教师一定要努力学习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学无止境,教无定法。在爱岗敬业的道德规范下,我们人人探索,个个上进,全面提升教学水平,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掌握应用能力,使学生的智慧潜能得到开发,使数学课堂效果得到显著提高。
(责任编辑黄晓)
一、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知识积极主动的学习者,是课堂真正的主人,要高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让每个学生关注课堂,参与学习,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发现新知识,不断质疑,不断释疑,知识、能力、情感都全面提升。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去理解一个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是如何形成的,一个结论是怎样探索和猜测到的,以及这个结论是怎样应用的,使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得到落实。
二、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课堂上教师只做好每个学习环节的组织工作,引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让课堂活起来,发挥班级授课制的优点,让学生兵教兵,兵练兵。发挥集体的智慧,自己解决问题,自己不能解决的组内解决,组内不能解决的班里解决。如果没有问题了,教师乐得休闲,我们的课堂高效,我们的学生研究能力高,教学内容相对容易。如果学生学习中有困难,有他们不能解决的问题,说明就需要专家出山,画龙点睛地进行点拨,学生才能拨开云雾,豁然开朗。必须改变教师以权威的知识传授人的身份,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师一人一言堂,控制了课堂的话语权,把一部分学生讲到睡着,让大部分学生听到想睡,而自己却是“口干舌燥呼不得”,课后又要布置大量的作业进行巩固练习,学生负担很重,学习效率很低,教师还要批阅错误百出的作业,一个个地个别辅导,挤时间抢时间集体辅导,我们师生感觉在这种模式中都无比痛苦和无奈。
三、师生共同明确课堂教学的重点和核心
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和学,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始终是教学重点,“万丈高楼平地而起”“不积步,无以至千里”,我们要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只有基础知识扎实了,教学才对学生有资格能力的发展和创新思维的培养。近几年来,高考命题中强调对基础知识的考查,高考像一个有力的指挥棒,也引导我们的数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提醒每个高中阶段的学生,只有扎实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才能为下一阶段的深造创造条件。
四、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注意的环节
1.研读课程标准,认准目标
新的中学数学课程标准和以前的教学大纲有很大的区别,需要我们数学教师静下心来,坐稳板凳,潜心研读,找出区别,字审句酌,读出精髓,深刻领会,了解中学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明确学生应达到的知识技能目标,明确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要求。
2.精读教材,做到教师心中有底
教师不管自己带哪个年级,带怎样的班级,每学期、每学年领到新教材后,首先要通读教材,从教材前面的说明、写给学生的寄语、课本编排章节看起,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和设计思路,理清教材的知识结构和整体结构,分析每章的主要内容及其在整套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自己首先做到心中有把称,心中有丘壑,提前写好学期、学年教学计划,制定合理的教学进度。
3.重视制定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的制定是备课的重要环节,直接反映教师对一节课的重难点和关键内容的把握,教师一定要结合课标、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不能图省心和省事,拿来教学参考书生硬地照抄一通,只是应付学校的检查。
4.灵活运用各种导入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灵活运用各种导入法,可以设置问题悬念,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从新旧知识的联系出发,引导学生回忆旧知,探索新知;也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呈现学生熟悉的、简明的数学问题。在例题教学中,让学生参与分析题意,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一些数学公式、法则、定理,不要直接得出,让学生知道他们的来龙去脉,经历探索和发现过程。在做练习的过程中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自主独立学习完成作业,也根据练习题的情况安排学生在课堂自觉进行讨论,掌握解题的基本步骤,及时发现并纠正错题,达到辨析概念,剖析思路。
总之,在新一轮课改的要求下,国家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教师一定要努力学习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学无止境,教无定法。在爱岗敬业的道德规范下,我们人人探索,个个上进,全面提升教学水平,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掌握应用能力,使学生的智慧潜能得到开发,使数学课堂效果得到显著提高。
(责任编辑黄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