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水土是生态环境的重要元素,通过水土保持的有效方法,可以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因此为相应国家环境保护的号召,人们一定要重视水土保持的价值。本文将基于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联性,讨论水土保持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具体体现。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关联
1 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联性
生态环境建设中,水土保持是不同忽视的一个方面,如果护士水土保持工作,很容易影响生态环境建设进程的推进。水土保持的重点工作,就是通过植被的栽植,避免产生水土流失等生态乱象,同时辅以各项管理对策、兴建工程等方式,提高有关工作的综合性,从而将生态视为一种重要资源,开发出更多生态产品。另外,土地在生态中的价值不言而喻,因此水土保持也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工作。
2 水土保持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具体体现
2.1 林业建设
如果单从概念出发,水土保持和林业建设,两者似乎在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向上有一定差异,但其实两者内在是有一定关联的,水土保持将成为林业建设工程游离的推动力。另外,尽管两种工作内涵不同,但是最终目标都是指向环境保护与生态资源保护。林业建设可以对当前水土流失问题,起到一定抑制和预防作用,究其原因,主要和林业建设方式有较大关联。林业建设就是在适合栽种植被的土地上建设森林,森林不仅可以减少地面径流,而且还会避免土地直接受到雨水冲刷。除此之外,由于树木根系复杂庞大,会在土壤中形成即为复杂的网络,促进土壤孔隙度的增加,令雨水向地下渗入量进一步增加,进而使地表的保水能力得以提升,达到稳固土地的效果,达到理想的水土保持功能。最后,林业建设可促进森林覆盖率的提升,当林中风速较大时,枝叶可以起到阻挡风沙的作用,达到防风固沙的效果。
2.2 恢復荒草植被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程度较高,高原地区和戈壁地区,因其含水量较低,因此难以支持高大乔木的生长,形成了面积广大的荒漠和草原景观,生态系统也相对独特,在亚洲中部的生态系统中并不鲜见。但是人类活动的过度开发,极大程度破坏了荒漠草原的生态系统,进而出现了干旱现象,导致一些区域呈现盐碱化和沙漠化的趋势。水土保持的另一有效方法,就是恢复荒草植被类型,通过当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达到良性循环的效果,从而达到保持水土的效果。
具体说来,荒草植被的恢复,主要以围栏封育、人为施肥、设置灌木条带、草种包衣等方式。相关资料显示,在恢复荒草植被之后,地表径流量相较于天然草地,降低幅度超过了30%。由此可以看出,恢复荒草植被直接提高了植被覆盖率,令地表粗糙度得以提升,减少了地表径流,可以将荒草植被的恢复,作为水土保持的一种工作方向。
2.3 治理江河水患
之所以会发生江河水患,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流入江河中的水太多,来到汛期之后,就很容易爆发水患。历史上的黄河多次决堤,就和黄河两岸水土流失严重的现象息息相关。因此,江河水患的治理,仍然要求诸于水土保持,这也是达到较好治理效果的基础性工作。究其原因,是因为兴建的各类工程,可以对地表径流起到较好的拦截效果,防止泥沙流入江河中。相关资料也显示,兴建各类水土保持工程之后,洪水输沙量以及洪水径流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对各种自然灾害,例如风灾、涝灾的减少,均起到了明显效果,减少了江河洪水对周边居民的生活威胁。
2.4 水资源保护
尽管我国水资源相对丰富,但是因为人口较多,在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上,和世界平均水平相比难以望其项背。同时,水资源分布极其不均衡,很多水资源都分布在长江流域,但是其他区域不仅没有丰沛的降雨量,大江大河也较少,尤其是我国西北部的省份,水土流失较为严重。这就需要通过兴建水土保持工程,达到保护水资源的目的,从而满足当地居民正常用水需求。
水土保持工程的建设,不但可以拦下水中的泥沙以及地表径流,还可以对汛期洪峰进行控制。通常情况下,水土保持工程因其功能差异,可分为拦蓄型与滞蓄型,如果是拦蓄型,则可以起到理想的拦蓄泥沙的效果,有效控制水土流失问题,使水环境更加理想。如果是滞蓄型,则可以有效改善土壤条件,加强土地蓄水与渗水能力。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水土保持工程也属于人为对生态环境干预的一种方式,产生的负面影响同样不容忽视。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水土保持工程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水循环过程造成较大影响,令地表径流减少。除此之外,如果采用森林建设的方式维持水土量,除了增大了森林覆盖率,还会因为林木的蒸腾作用,令土地干燥程度加剧。由此可以看出,如果水资源保护措施不够科学,结果也有可能适得其反。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有极大关联的。相关单位应重视水土保持工程的建设,从而增加森林覆盖率,恢复荒草植被,治理江河水患,达到保护水资源的效果,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曹丽军.城市水土保持与生态文明建设若干问题的探讨[J].浙江水利科技,2014,42(2):38-40.
[2]张殿君,张学霞,武鹏飞.黄土高原典型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蒸散发影响研究[J].干旱区地理,2011(3):400-408.
[3]姚文艺.新时代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发展机遇与科学定位[J].人民黄河,2019,41(12):1-7.
[4]张殿君,张学霞,武鹏飞.黄土高原典型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蒸散发影响研究[J].干旱区地理,2011(3):400-408.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关联
1 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联性
生态环境建设中,水土保持是不同忽视的一个方面,如果护士水土保持工作,很容易影响生态环境建设进程的推进。水土保持的重点工作,就是通过植被的栽植,避免产生水土流失等生态乱象,同时辅以各项管理对策、兴建工程等方式,提高有关工作的综合性,从而将生态视为一种重要资源,开发出更多生态产品。另外,土地在生态中的价值不言而喻,因此水土保持也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工作。
2 水土保持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具体体现
2.1 林业建设
如果单从概念出发,水土保持和林业建设,两者似乎在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向上有一定差异,但其实两者内在是有一定关联的,水土保持将成为林业建设工程游离的推动力。另外,尽管两种工作内涵不同,但是最终目标都是指向环境保护与生态资源保护。林业建设可以对当前水土流失问题,起到一定抑制和预防作用,究其原因,主要和林业建设方式有较大关联。林业建设就是在适合栽种植被的土地上建设森林,森林不仅可以减少地面径流,而且还会避免土地直接受到雨水冲刷。除此之外,由于树木根系复杂庞大,会在土壤中形成即为复杂的网络,促进土壤孔隙度的增加,令雨水向地下渗入量进一步增加,进而使地表的保水能力得以提升,达到稳固土地的效果,达到理想的水土保持功能。最后,林业建设可促进森林覆盖率的提升,当林中风速较大时,枝叶可以起到阻挡风沙的作用,达到防风固沙的效果。
2.2 恢復荒草植被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程度较高,高原地区和戈壁地区,因其含水量较低,因此难以支持高大乔木的生长,形成了面积广大的荒漠和草原景观,生态系统也相对独特,在亚洲中部的生态系统中并不鲜见。但是人类活动的过度开发,极大程度破坏了荒漠草原的生态系统,进而出现了干旱现象,导致一些区域呈现盐碱化和沙漠化的趋势。水土保持的另一有效方法,就是恢复荒草植被类型,通过当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达到良性循环的效果,从而达到保持水土的效果。
具体说来,荒草植被的恢复,主要以围栏封育、人为施肥、设置灌木条带、草种包衣等方式。相关资料显示,在恢复荒草植被之后,地表径流量相较于天然草地,降低幅度超过了30%。由此可以看出,恢复荒草植被直接提高了植被覆盖率,令地表粗糙度得以提升,减少了地表径流,可以将荒草植被的恢复,作为水土保持的一种工作方向。
2.3 治理江河水患
之所以会发生江河水患,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流入江河中的水太多,来到汛期之后,就很容易爆发水患。历史上的黄河多次决堤,就和黄河两岸水土流失严重的现象息息相关。因此,江河水患的治理,仍然要求诸于水土保持,这也是达到较好治理效果的基础性工作。究其原因,是因为兴建的各类工程,可以对地表径流起到较好的拦截效果,防止泥沙流入江河中。相关资料也显示,兴建各类水土保持工程之后,洪水输沙量以及洪水径流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对各种自然灾害,例如风灾、涝灾的减少,均起到了明显效果,减少了江河洪水对周边居民的生活威胁。
2.4 水资源保护
尽管我国水资源相对丰富,但是因为人口较多,在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上,和世界平均水平相比难以望其项背。同时,水资源分布极其不均衡,很多水资源都分布在长江流域,但是其他区域不仅没有丰沛的降雨量,大江大河也较少,尤其是我国西北部的省份,水土流失较为严重。这就需要通过兴建水土保持工程,达到保护水资源的目的,从而满足当地居民正常用水需求。
水土保持工程的建设,不但可以拦下水中的泥沙以及地表径流,还可以对汛期洪峰进行控制。通常情况下,水土保持工程因其功能差异,可分为拦蓄型与滞蓄型,如果是拦蓄型,则可以起到理想的拦蓄泥沙的效果,有效控制水土流失问题,使水环境更加理想。如果是滞蓄型,则可以有效改善土壤条件,加强土地蓄水与渗水能力。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水土保持工程也属于人为对生态环境干预的一种方式,产生的负面影响同样不容忽视。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水土保持工程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水循环过程造成较大影响,令地表径流减少。除此之外,如果采用森林建设的方式维持水土量,除了增大了森林覆盖率,还会因为林木的蒸腾作用,令土地干燥程度加剧。由此可以看出,如果水资源保护措施不够科学,结果也有可能适得其反。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有极大关联的。相关单位应重视水土保持工程的建设,从而增加森林覆盖率,恢复荒草植被,治理江河水患,达到保护水资源的效果,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曹丽军.城市水土保持与生态文明建设若干问题的探讨[J].浙江水利科技,2014,42(2):38-40.
[2]张殿君,张学霞,武鹏飞.黄土高原典型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蒸散发影响研究[J].干旱区地理,2011(3):400-408.
[3]姚文艺.新时代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发展机遇与科学定位[J].人民黄河,2019,41(12):1-7.
[4]张殿君,张学霞,武鹏飞.黄土高原典型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蒸散发影响研究[J].干旱区地理,2011(3):40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