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施情感教学策略是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消除消极的情感,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的主渠道。本文重点阐述了英语课堂情感教学的方法策略:移情感染,潜移默化;培养学生学习动机,增强学生学习动力;寓教于乐,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气氛;实施赏识教育,增强学生自信;挖掘教材,情感共鸣。在教学中,必须以情入手、以情换情、以情激情。
【关键词】情感;教学;策略
1引言
情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它具有激智、动力、调节、感染和移情功能。列宁指出:“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这句话,充分地说明了情感在人对真理追求中的作用。美国心理语言学家和教学法教授Krashen曾指出,学习外语要集中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理解输入问题,二是解除心理障碍问题。他认为情感因素起着对输入进行过滤的作用,学习的情感因素会阻碍或加速第二语言的习得。在英语教学中运用情感因素是指教师把对学生的情感转化为满足学生对学习合理要求的行为。具体地说,实施英语课堂情感教学主要有以下方法策略:
2移情感染,潜移默化
教学中的移情,一是教师个体情感对学生的情感施加影响,把教师个人对他人或物的情感迁移到学生的身上,与其产生共鸣,并充分体现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学习英语。二是利用教师的各种情绪来感染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英语。
情感的迁移功能是指一个人对他人的情感会迁移到与他人有关的对象上去的功能。中国有句成语叫“爱屋及乌”便生动而典型地概括了这一独特的情感现象。可见情感迁移功能之威力!所以,教师应不断完善自我、增强自身魅力,重视提高自身素质,仪表端正、师德高尚、知识渊博,有很强的教学能力和积极进取的个性品质,从而感染学生,吸引学生来学习英语。教师要充分发挥移情的作用,让学生喜欢英语老师,喜欢英语学科。教师要用自己的榜样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诱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心理学家阿尔波特(Hehrabian Albert)研究了使用英语的人们中的交往现象后,惊奇地发现:在日常生活中,55%的信息是靠非言语表情传递的,38%的信息是靠言语表情传递的,只有7%的信息才是靠言语传递的。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情绪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应运用不同的语音、语调,不同的手势体态,来增加言语的生动性,激起听者对说话者言语内容的兴趣。教师绘声绘色的描述、抑扬顿挫的谈吐,会使学生兴趣盎然、情趣倍增。
3培养学生学习动机,增强学生学习动力
培养学生学习动机是英语教师的首要任务。缺乏学习动机的学习者缺少前进的推动力,很难取得成功的结果。所以,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内在动机和结果动机。加强目标能够刺激学生积极向上,诱发他们发挥潜能。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是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手段。教师应加强学生的理想教育,帮助学生制定切合个体实际的学习目标。促使学生在目标的推动下学习,培养其学习的结果动机。
教师应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运用具有形象性,生动性,参与性,表现力等初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把音乐、游戏、竞赛、情景表演等带入课堂,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让他们在英语课堂中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体验成功的乐趣。
4寓教于乐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知事物和从事活动的意识倾向。在外语学习中兴趣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推动他们探究和学习、获取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动因。如果学生对英语学习感兴趣,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思维也会活跃开阔,所学知识就容易记。因此,教师应有改进英语教学的愿望,善于运用各种各样能够激活学习兴趣、创造成功的体验和激发学习内在动机的教學手段,使学生享受成功,获得愉快感,保持长久的兴感。寓教于乐,则是保持学生长久兴趣的最佳方法。教师要在教学中操纵各种教学变量,使学生怀着快乐—兴趣的情绪进行学习。也就是说,使教学在学生乐于接受、乐于学习的状态中进行。这条原则与“乐学”的基本精神是相应的。情感心理学实验证实,当一个人处在快乐兴趣情绪状态中时,最能发挥其智能操作水平,因而快乐—兴趣是个体进行智能活动的最佳情绪背景。
5创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气氛
英语教学的情感化,首先应建立一种合作、和谐、互动、融洽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与教师的情感交流,师生关系要以基本的人性理念为前提。十八世纪的卢梭极力强调儿童的自然发展,主张改变教师的地位与作用,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发挥主导作用,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发扬民主教学,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教师应努力与学生建立“良师益友”的关系,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做学生的知己。教师要理解学生,当学生对教师有要求时,教师应设身处地的多为学生考虑。在教学中能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分层教学,分层作业,让每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的掌握知识。理解是师生关系和谐的桥梁,教师要经常与学生交往,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心智水平,鼓励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调整好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角色,努力与学生达成一种“良师益友”的关系。
6实施赏识教育并增强学生自信
“赏识教育”是以欣赏和夸奖为主导的教育方法,它特别适合于青少年教育,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和接受。赏识的目的是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自信。教育中的夸奖是对学生良好行为表现的肯定,通过表扬奖励使学生明白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并使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得以巩固和发扬。夸奖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运用得当,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教师应做到以下两点:
首先,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了解学生的优点,并加以真诚的赞美,使学生有一种被接受、被认同的心理。孩子们一旦得到老师真诚的赞美,就会产生积极向上的力量,因为孩子们都有表现欲,获得的赞美越多,就越希望做得更好。慢慢地,他们的行为习惯、思想表现、知识水平就会越来越接近教师的期望值。总之,一个不会赞美的老师是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的。 其次,夸奖必须做到公正合理,实事求是,恰如其分,不要夸大,也不要缩小。如果夸得不准,学生就会产生疑问,起不到激励作用。其次,夸奖要真实,只有真心真情地夸奖,学生才能给予积极的回应。真诚的夸奖会使学生受到真心的感染,树立“今后我要做得更好”的决心和信心。再则,夸奖要及时,学生学习有了进步就应该及时给予夸奖和鼓励,让他们体验到成就感和荣誉感,进而把今后的事情做得更好。
赏识教育应当是开放性的,如在班级表扬、张榜公布或在大会上颁奖,能够让受表扬者得到最大的心理满足,获得更多的自信。教师面对学生不能一味地去挑剔、埋怨、责备,而应更多地去发现、去欣赏学生的闪光点,欣赏他们的点滴成功,并且让学生学会自我发现、自我欣赏、拥有自信。
7挖掘教材,情感共鸣
教材是情感因素的载体。在实施情感教学时,人们往往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于教师和学生身上,而忽视了开发和利用教材中所含的情感因素,造成情感资源的浪费。认真钻研教材,从心理情感角度分析教材,恰如其分地把握语言材料中的感情意义,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将有助于发挥教材中的情感资源,提高学生的情感水平。
从情感表现的方式来看,教材中有显性情感因素和隐性情感因素。显性情感因素是指在教材中通过语言文字、图片等直观形象的手段使人能直接感受到的情感因素。这一类情感因素往往体现作者错综复杂、纵横交织的情感,是物、景、人、情融为一体的产物,反映了人类对真、善、美不懈追求的高尚情操,具有很強教育导向。
运用发掘情感策略对隐性情感因素的教材内容进行情感性处理是有效的做法。教师应善于发现教材内容背后的情感素材,仔细品味琢磨教材,发现蕴含于课文深处的情感;在备课时通过自己的想象来引发情感,凭借想象可以弥补教材内容中所缺乏的表面情感因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洞察力和想象力;善于运用语言和表情来充分表达这种情感,这是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师生情感共鸣的环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全日制普通初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李德新. 英语教学中心理辅导的操作和实施. 教育实践与研究. 2008 No.9 P.47-48
[4]卢家楣. 情感教学心理学. 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年11月第2版
【关键词】情感;教学;策略
1引言
情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它具有激智、动力、调节、感染和移情功能。列宁指出:“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这句话,充分地说明了情感在人对真理追求中的作用。美国心理语言学家和教学法教授Krashen曾指出,学习外语要集中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理解输入问题,二是解除心理障碍问题。他认为情感因素起着对输入进行过滤的作用,学习的情感因素会阻碍或加速第二语言的习得。在英语教学中运用情感因素是指教师把对学生的情感转化为满足学生对学习合理要求的行为。具体地说,实施英语课堂情感教学主要有以下方法策略:
2移情感染,潜移默化
教学中的移情,一是教师个体情感对学生的情感施加影响,把教师个人对他人或物的情感迁移到学生的身上,与其产生共鸣,并充分体现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学习英语。二是利用教师的各种情绪来感染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英语。
情感的迁移功能是指一个人对他人的情感会迁移到与他人有关的对象上去的功能。中国有句成语叫“爱屋及乌”便生动而典型地概括了这一独特的情感现象。可见情感迁移功能之威力!所以,教师应不断完善自我、增强自身魅力,重视提高自身素质,仪表端正、师德高尚、知识渊博,有很强的教学能力和积极进取的个性品质,从而感染学生,吸引学生来学习英语。教师要充分发挥移情的作用,让学生喜欢英语老师,喜欢英语学科。教师要用自己的榜样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诱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心理学家阿尔波特(Hehrabian Albert)研究了使用英语的人们中的交往现象后,惊奇地发现:在日常生活中,55%的信息是靠非言语表情传递的,38%的信息是靠言语表情传递的,只有7%的信息才是靠言语传递的。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情绪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应运用不同的语音、语调,不同的手势体态,来增加言语的生动性,激起听者对说话者言语内容的兴趣。教师绘声绘色的描述、抑扬顿挫的谈吐,会使学生兴趣盎然、情趣倍增。
3培养学生学习动机,增强学生学习动力
培养学生学习动机是英语教师的首要任务。缺乏学习动机的学习者缺少前进的推动力,很难取得成功的结果。所以,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内在动机和结果动机。加强目标能够刺激学生积极向上,诱发他们发挥潜能。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是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手段。教师应加强学生的理想教育,帮助学生制定切合个体实际的学习目标。促使学生在目标的推动下学习,培养其学习的结果动机。
教师应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运用具有形象性,生动性,参与性,表现力等初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把音乐、游戏、竞赛、情景表演等带入课堂,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让他们在英语课堂中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体验成功的乐趣。
4寓教于乐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知事物和从事活动的意识倾向。在外语学习中兴趣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推动他们探究和学习、获取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动因。如果学生对英语学习感兴趣,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思维也会活跃开阔,所学知识就容易记。因此,教师应有改进英语教学的愿望,善于运用各种各样能够激活学习兴趣、创造成功的体验和激发学习内在动机的教學手段,使学生享受成功,获得愉快感,保持长久的兴感。寓教于乐,则是保持学生长久兴趣的最佳方法。教师要在教学中操纵各种教学变量,使学生怀着快乐—兴趣的情绪进行学习。也就是说,使教学在学生乐于接受、乐于学习的状态中进行。这条原则与“乐学”的基本精神是相应的。情感心理学实验证实,当一个人处在快乐兴趣情绪状态中时,最能发挥其智能操作水平,因而快乐—兴趣是个体进行智能活动的最佳情绪背景。
5创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气氛
英语教学的情感化,首先应建立一种合作、和谐、互动、融洽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与教师的情感交流,师生关系要以基本的人性理念为前提。十八世纪的卢梭极力强调儿童的自然发展,主张改变教师的地位与作用,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发挥主导作用,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发扬民主教学,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教师应努力与学生建立“良师益友”的关系,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做学生的知己。教师要理解学生,当学生对教师有要求时,教师应设身处地的多为学生考虑。在教学中能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分层教学,分层作业,让每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的掌握知识。理解是师生关系和谐的桥梁,教师要经常与学生交往,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心智水平,鼓励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调整好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角色,努力与学生达成一种“良师益友”的关系。
6实施赏识教育并增强学生自信
“赏识教育”是以欣赏和夸奖为主导的教育方法,它特别适合于青少年教育,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和接受。赏识的目的是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自信。教育中的夸奖是对学生良好行为表现的肯定,通过表扬奖励使学生明白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并使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得以巩固和发扬。夸奖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运用得当,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教师应做到以下两点:
首先,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了解学生的优点,并加以真诚的赞美,使学生有一种被接受、被认同的心理。孩子们一旦得到老师真诚的赞美,就会产生积极向上的力量,因为孩子们都有表现欲,获得的赞美越多,就越希望做得更好。慢慢地,他们的行为习惯、思想表现、知识水平就会越来越接近教师的期望值。总之,一个不会赞美的老师是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的。 其次,夸奖必须做到公正合理,实事求是,恰如其分,不要夸大,也不要缩小。如果夸得不准,学生就会产生疑问,起不到激励作用。其次,夸奖要真实,只有真心真情地夸奖,学生才能给予积极的回应。真诚的夸奖会使学生受到真心的感染,树立“今后我要做得更好”的决心和信心。再则,夸奖要及时,学生学习有了进步就应该及时给予夸奖和鼓励,让他们体验到成就感和荣誉感,进而把今后的事情做得更好。
赏识教育应当是开放性的,如在班级表扬、张榜公布或在大会上颁奖,能够让受表扬者得到最大的心理满足,获得更多的自信。教师面对学生不能一味地去挑剔、埋怨、责备,而应更多地去发现、去欣赏学生的闪光点,欣赏他们的点滴成功,并且让学生学会自我发现、自我欣赏、拥有自信。
7挖掘教材,情感共鸣
教材是情感因素的载体。在实施情感教学时,人们往往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于教师和学生身上,而忽视了开发和利用教材中所含的情感因素,造成情感资源的浪费。认真钻研教材,从心理情感角度分析教材,恰如其分地把握语言材料中的感情意义,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将有助于发挥教材中的情感资源,提高学生的情感水平。
从情感表现的方式来看,教材中有显性情感因素和隐性情感因素。显性情感因素是指在教材中通过语言文字、图片等直观形象的手段使人能直接感受到的情感因素。这一类情感因素往往体现作者错综复杂、纵横交织的情感,是物、景、人、情融为一体的产物,反映了人类对真、善、美不懈追求的高尚情操,具有很強教育导向。
运用发掘情感策略对隐性情感因素的教材内容进行情感性处理是有效的做法。教师应善于发现教材内容背后的情感素材,仔细品味琢磨教材,发现蕴含于课文深处的情感;在备课时通过自己的想象来引发情感,凭借想象可以弥补教材内容中所缺乏的表面情感因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洞察力和想象力;善于运用语言和表情来充分表达这种情感,这是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师生情感共鸣的环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全日制普通初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李德新. 英语教学中心理辅导的操作和实施. 教育实践与研究. 2008 No.9 P.47-48
[4]卢家楣. 情感教学心理学. 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年11月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