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墓前,那个红衣少女(外二篇)

来源 :海外文摘·文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5307985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过战场的人,他的梦里永远都不会缺少硝烟或死亡的画面,即使他在明亮的阳光下沉思的时候,这些画面也会占据太多的记忆空问,使得他常常陷入一片痛苦黑暗之中。
  在上世纪80年代于西南边境的红土地上发生自卫反击战,我才刚刚从军校毕业,堑壕上空横飞的弹片和猫耳洞里弥漫的血腥,都让我这个23岁的青年激情燃烧、热血沸腾!采访、拍照、为受伤的战友写家信、在“百米生死线”随军工队员穿过刺耳的炮声、在一次战斗前亲历即将冲向死亡的突击队员干完一杯壮行酒的豪迈……
  每年的12月15日,我都在凌晨3点起床,然后走进寒冷黑夜,那是当年出发的时辰。我要去的,是一个生长死亡的战场,一个从此让梦不再安宁的地方……
  那年,我所在的那支部队终于结束了在云南前线的作战任务,在边境的一个小镇休整一段时间后准备撤回内地。那天下午,收拾完第二天出发的行装,我走出帐篷,这才发现天上飘起了毛毛细雨。望着远处在雨雾中隐现的老山主峰,我的心隐隐地感到了一种悲壮的滋味。弹雨,硝烟,血,死亡……这种经历并不是每人都能遇到的,当后方人正为金钱和富足的生活奔忙时,我和众多的同龄人却在战场上迎接随时而来的生与死的考验。点燃一颗大重九香烟,沿着一条泥泞的小道,我默默地登上了一道山梁,当我把视线从远方收回时,我的眼睛突然出现了一片灰白色的整齐的方阵!那是千余座在冲锋路上倒下去的战友们的墓碑,一层层,一排排,依山而立,像一个个挺起的身躯,随时接受进攻的命令。我的心不由得一紧,明天我们就要凯旋回到家乡,而他们却要长眠在这南疆的红土地里。
  我又一次走进战友们用血与肉铸就的碑林。
  整个烈士陵园静悄悄的,笼罩在一片茫茫细雨中,墓碑上刻着一个个陌生而鲜活的名字,而生命却永远凝固在十八九岁的年轮上。炮声永远离他们远去,他们就这样默默地望着北方,望着家乡。站立良久,我仿佛感到了我和他们的呼吸又融在了一起。这时,我好像听到一阵女人的哭泣声,抬头向山坡望去,在一座墓碑前,有一个跪着的身影,红色的上衣在雨中特别醒目。在一座肃穆的陵园里出现一个女性,自然引起了我的好奇,虽然有些紧张,可我还是轻轻地走了过去,只见那个女人双手捂着脸,瘦弱的双肩因哭泣而一阵阵颤抖着。墓碑前放了一瓶五粮液酒,还有几支点燃了的香烟。透过缓缓飘浮的烟雾和细细的雨丝,我仔细看着墓碑上刻着战友的生平,王某平,19岁,四川乐山人,某年某月在自卫反击战中牺牲。我的泪不知什么时候也流下来了,他们是兄妹还是一对恋人?死者带走了遗憾,不幸和痛苦却要永远陪着活着的人。我在心里默默地安慰眼前这个陷入悲痛的女人,你哭吧,你应该自豪,你的亲人,是为祖国荣誉而死的。
  这时雨突然大了起来,好几根正燃烧的香烟被浇湿熄灭了,沉浸在一片悲痛中的她一点儿也没有感觉到,我想提醒她,却又怕打扰她的思绪。正在一筹莫展时,不知为何我竟然自然地做出了脱下军装的动作,然后小心翼翼地用双手托起在她的头顶遮起一个雨棚,她几乎一直没有停止哭泣,急一阵缓一阵的哭声融进浓密的雨池中。我的心也一阵阵跟着难受,一阵风吹来,上身只穿着背心的我冷得浑身打冷战,可我怕惊动了她,仍然咬牙坚持着。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她的哭声渐渐小了,她用双手把散落在眼前的长发向后拢起,这才感觉到身上并没有在大雨中湿透。当她回头发现一个陌生的军人在一直为她遮风挡雨时,吃惊地瞪大了双眼,她缓缓地站起来,凝视着我,泪水又一次涌了出来,但她只说了一声谢谢,便回过头又一次望了望墓碑,然后向山下走去。
  那个红色的背影渐渐隐没在雨中。
  我回过头,抚摸着冰凉的墓碑,心中升腾起那种神圣而悲哀的东西顶在嗓子眼儿上,让我好长时间喘不过气来,难受至极,在那个墓碑前,对着那个红色的背影,我庄严地行了一个军礼。
  军人的裸体
  很多年前的一个“八一”之夜,我到云南前线靠近前沿阵地的一个军工连采访。酷热难耐之时,我偷偷地脱光衣服下河洗澡,突然传来了一阵粗犷的被撕裂般的男人的歌声。我的第一个反应是连队有紧急任务,但当我发疯般从路边的小河沟蹿上战士们集合的空地时,我才发现,赤條条的我正用呼呼的喘气声,加入战友们的大合唱中。在连长的简短动员里,我得知军工连刚刚接到任务,要立即向主攻阵地运送弹药。军工连驻地距离前沿虽然不到4公里的路程,但都是崎岖泥泞的山路,只容下两行脚印的小路旁遍布无数的地雷,而且还有一段暴露在敌军视野下的百米生死线。谁都知道,夜行军之后,也许有人会永远留在路上。所以,战前动员的歌声显得那样悲壮,战士们几乎是扯着嗓子在喊,男人的身体里的血正在燃烧,战士的生命此刻正喷射着炽热的岩浆。
  对于突然从黑暗中闪出的一道白光,战友们并没有对我的裸体感到有多好奇,他们继续吼着,即使在夜幕下,我也能看到他们眼神里的紧张和兴奋。完成任务的第二天,连长告诉我,他们的这个连队住在前沿,非常危险,所以对战士的要求也严格得多,比如即使在40多度的高温下,也不许有人到驻地旁的小河沟洗澡。但有时总有几个胆大的战士冒违纪受处分的危险,偷偷下河过过瘾,大多时连长发现了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一次,连里突然执行向前沿阵地运送弹药的任务,紧急哨声一响,黑暗中竟然突然冒出三个白花花的裸体,偷偷下河洗澡的战士,听到命令来不及穿衣就冲到队伍中来了。连长说,军人的条件反射比普通人要快多了。我当时是从后方机关驻地到这个连队采访的,夜幕降临时才可以听到炮声的驻地,晚上上床一个多小时也没能睡着,因为边疆的夜晚超高气温差不多能闷死你,所以酷热难耐之时,我便大胆地下到河沟野浴,没想到我给战士的见面礼却是我那单薄的裸体。
  那天晚上军工连的任务完成得非常圆满,全连人没有一个掉队的。事后连长告诉我,战士们在私下议论我时,评价不错,大概的意思是,一个机关戴眼镜的人在洗澡时听到行动的信号,还能顾不上裸体冲到队伍中来,说明这军人素质还可以。
  一位战士告诉我,我们军工连毕竟离敌人阵地有一段距离,晚上睡觉好赖还有一张床,但是前沿的战友都住在猫耳洞里,由于气温太高加上潮湿,大多数人都患上了严重的皮肤病,两裆之间溃烂直流脓水,为了不影响战斗,战友们干脆裸体上阵。战士的话一点儿也没有夸张,后来我曾冒险随军工连登上前沿阵地,当时由于没有战事,前沿阵地的战士或趴在弹药箱上给家人写信,或正在认真擦枪,有一位战士正吹着口琴,虽然不太熟练,但是从旋律上可以听得出是《十五的月亮》。让我吃惊的并不是这些,而是他们个个都以裸体示人,吹口琴的那个战士,全身皮肤有好几处都溃烂流水。阵地战士大多都烂裆,但我绝对想不到,这位战士烂裆可以烂到让下体坠到20多厘米的距离……
其他文献
1  要等到第二年的二月中旬,段小秋才能明白自己失去了什么。現在,她依然不打算理会父亲打来的电话,任由那一串数字在手机屏幕上声嘶力竭地吼叫。  她拿着画笔,在接近于黑的蓝色里勾画一只白鹤,让那只白鹤站在黑暗的边缘。她在设想画面里还会寥寥出现几枝荷——妖冶的蓝荷。她的左手边有个陶瓷花瓶,里面插着几枝香水百合,前两天小鱼送来的时候还是花蕾,此时,已经开了一桌子的粉。  叮咚一声,小鱼的微信从平板电脑里
草婴去世,不管是媒体说的“秋叶凋零,但大树不倒”,还是他自己说的“不留墓碑,只留书房”,其实都在传达同一个内容:不留恋所谓的名声,而注重内在精神的延续。  “秋叶”是生命,而“大树”是精神;“墓碑”是名声,而“书房”是内在。生命有限而精神无限,生命终会逝去,唯有内在的精神才能一直延续。草婴的遗言让我想到柳永的那一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我想,草婴所希望的与这句词的意思多有相似。不需要太多的人
人之一生,要能经受得清苦和寂寞、忍受得污蔑和凌辱。  ——孙犁  2005年11月中旬的一个上午,笔者来到惠州市惠城区下埔南直街7号富康苑301室采访了青年画家梁力文。三楼整层大约190平方米都摆满了画。这是梁力文的工作室,我们好像来到一个奇妙多姿的字画世界,满屋墨香,那一幅又一幅的大大小小的字画,令人眼花缭乱、满目生辉。没待梁力文招呼我们,我就自顾自地欣赏起来!我这人可以说是“字盲画盲”,说不上
张亚东做梦也没有想到,爹和娘竟然在半年之内前后脚地离开了人世。过去,总听人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他都不以为然,觉得爹娘再活个十年八年,一点儿问题都没有。谁知天不遂人愿,爹突发心梗,娘突发脑溢血,都走得那么快。  爹娘住在城里憋屈得慌啊!他们在乡下生活了一辈子,在山上转转,到地里溜溜,拾掇一下菜园子,扫个院子,择个菜,端着饭碗串串门,东家长西家短地拉拉呱,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这才是他们
傍晚时分,天色渐暗。那个男人下班回家,将车在小区里停好,拎着公文包走进大楼。他走出电梯,打开房门走进居室,在鞋柜旁刚换上拖鞋,包里的手机铃声骤然响起来。妻子坐在客厅沙发上转过头来,露出一张白皙漂亮的脸庞。他从包里掏出手机,看了一眼来电显示,心里咯噔一沉,双眉微蹙,脸色阴沉下来。他迟疑着挂断手机,表面装作若无其事,心里烦躁起来。   他知道妻子已做好晚饭等待自己。他脱下风衣挂在一旁的衣架上,手机铃
巫青三岁时患上小儿麻痹症,成了残疾人。可是,上天好像很公平,夺走了他一条腿,又还给了他一个聪明的大脑。巫青年轻时,特别勤奋好学,也可以说,他是自学成才,曾经做过刻章工人、维修电器师傅、摄影师傅,办过制衣厂,后来做演出服。从1986年开始的二十年间,他为国家交税十多万元。  他说病魔虽然在折磨着他,摧殘着他,他的心里有许多难言的痛苦,但他没有被困难吓倒,他终于战胜了自己,他要自己养活自己,让自己活得
近些年来,一见到昔日的老友,话题总会转到我的脑袋上,有的说我“用脑过度”,有的说我“聪明绝顶”,也有好心的提醒我“注意休息”,每听到此,我总是讪笑道:“一轮明月照九州嘛!”  我上高中时,最喜数学,教我的老师叫孙西伦,听他名字,就比较“洋派”,如果不是薪水少了点,绝对是“高富帅”的代表。他有一个习惯,每当讲课到得意处,必然把他修长的手指,插进茂密的“森林”里,手往后一捋,头往上一耸,突然俯下身来,
幼小的我,石碾子和老牛的搭档从未消失。  每年夏季,在乡村的不同场地,我都有幸目睹一对对老牛拉着石碾子在烈日下慢慢悠悠地碾压豆秆或麦穗的场景。牛是庄稼人憨厚的朋友,它们在使牛人的鞭下,十分卖力地拉着笨重的石碾子在场上重复着来去。虽然牛的气力大,但也有偷懒或拉不动的时候,每每这时,总要讨得使牛人的一阵怒骂或是吃上使牛人的一顿鞭打。我们围坐场旁,看着老牛“呼哧、呼哧”地伸长舌头,吐着白沫,吃力地拉着石
二月七日  一九九七年。午时。  阿朵在十字路口附近踢弹球,他玩得非常投入,头都不抬一下。山羊在巷道里滚铁环,来来回回地跑。我长长地打了一个哈欠后,头顶上方的几只麻雀却叫得更欢了。天阴得很重,似乎又要下雪的样子。刚入冬时,雪花总能叫人欢喜的,不过,一到隆冬,断断续续地下了几个月,又令人生出了几分厌倦。  “范小东,你是要把树杈坐坏掉吗?”  我扶着桐树朝下看,见山羊手里提着铁环,定定地看着我。  
番薯生命力强。   在翻藤时,看到有些番薯单棵藤过长过多,父母把其中的一条藤摘下来,一是减轻番薯负担,让番薯块茎长得更大;二是番薯藤带回家,叶子是属于猪的。番薯烧粉干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道菜,或者说是小吃。在上世纪80年代,粉干属于经济消耗物,需要用人民币换的,能吃上不容易。在村民们口里,番薯的单位不是“棵”,而是“藤”。在路上遇见,往往会说:“你家今年种植了多少藤?”勤劳些的,一家能种植一万“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