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石碾子

来源 :海外文摘·文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72680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小的我,石碾子和老牛的搭档从未消失。
  每年夏季,在乡村的不同场地,我都有幸目睹一对对老牛拉着石碾子在烈日下慢慢悠悠地碾压豆秆或麦穗的场景。牛是庄稼人憨厚的朋友,它们在使牛人的鞭下,十分卖力地拉着笨重的石碾子在场上重复着来去。虽然牛的气力大,但也有偷懒或拉不动的时候,每每这时,总要讨得使牛人的一阵怒骂或是吃上使牛人的一顿鞭打。我们围坐场旁,看着老牛“呼哧、呼哧”地伸长舌头,吐着白沫,吃力地拉着石碾从我们身旁走过,心里就十分的同情,把事先准备好的新鲜豆秆或麦秆递给老牛,算是对老牛的一点儿犒赏。而对于石碾子,哪怕它付出得再多,作出的贡献再大,我们都毫不在乎,甚至还埋怨它为什么这么沉、这么重,全然不懂得感激它、怜惜它。然而,对于一贯沉默的石碾子,我们记住也好,忘记也罢,从不言说的石碾子依然在乡村,默默地发挥着它的作用。
  每日里,我们一群孩童总爱在它身上玩过家家的游戏;月夜里,我们就围坐在它的周围,听大人们讲狐仙鬼怪的故事。石碾子带给我们的不仅有童年的乐趣,更有分担农人劳作的艰辛,乃至为保家园而力挡洪水的气概。
  那年夏季,一场特大洪水肆虐了我们的村庄。眼看洪水就要冲毁村后的大坝,即将毁灭我们的家园。人们惊慌失措,哭喊连天。就在这时,人们忽然想起了被遗弃在大坝上的十多个石碾子。于是,人们如梦初醒,拼命地将这些石碾子一个接一个地滚进漩涡,再填上树枝和土石,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才得以幸免。
  石碾子不仅在农忙季节派上用场,而且在农闲时日,也被村里人用来碾压路基和晾晒杂物,只是随着世事的变化和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石碾子就像退役乡村的老人日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然而,就是这些为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乃至生存付出了代价的石碾子,却被我们遗忘了、冷漠了、抛弃了。虽然它只是一件極其普通的物件,但它对于人们的无私付出又有谁心存感恩?
  责任编辑:黄艳秋
其他文献
仲春四月,和文友们在豫西伏牛山中的南召县采风,不意和一棵正在抽芽的香椿邂逅,顺手采得一把,鲜嫩的香椿在握,那馥郁的清香沁人心脾,勾起我无尽的遐思与无限的怀恋。  我对香椿的最初记忆,源于幼时邻家的郭奶奶。她家的院子里,有棵高大的香椿树。当然,这棵树被视为那个年代的特殊菜蔬,自然也成了郭奶奶的心肝宝贝儿。她常常把针线笸箩挪到树下,一边纳底子缝补衣衫,一边照看这棵香椿树。到了秋天,韭菜开花时候,香椿芽
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买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
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由“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正在成为一个越来越热的词。创新性的产品、想法如今随处可见,可引领生活的创造却似乎并未来到,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似乎有太多创新应该被记住,可似乎又没有多少创新真正被记住。一批批新兴电子企业想抓住全球信息技术革新的浪潮谋求创新,结果不断被曝出炒作、抄袭的丑闻,狼狈收场。在创业的号召下,更是有
1  要等到第二年的二月中旬,段小秋才能明白自己失去了什么。現在,她依然不打算理会父亲打来的电话,任由那一串数字在手机屏幕上声嘶力竭地吼叫。  她拿着画笔,在接近于黑的蓝色里勾画一只白鹤,让那只白鹤站在黑暗的边缘。她在设想画面里还会寥寥出现几枝荷——妖冶的蓝荷。她的左手边有个陶瓷花瓶,里面插着几枝香水百合,前两天小鱼送来的时候还是花蕾,此时,已经开了一桌子的粉。  叮咚一声,小鱼的微信从平板电脑里
草婴去世,不管是媒体说的“秋叶凋零,但大树不倒”,还是他自己说的“不留墓碑,只留书房”,其实都在传达同一个内容:不留恋所谓的名声,而注重内在精神的延续。  “秋叶”是生命,而“大树”是精神;“墓碑”是名声,而“书房”是内在。生命有限而精神无限,生命终会逝去,唯有内在的精神才能一直延续。草婴的遗言让我想到柳永的那一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我想,草婴所希望的与这句词的意思多有相似。不需要太多的人
人之一生,要能经受得清苦和寂寞、忍受得污蔑和凌辱。  ——孙犁  2005年11月中旬的一个上午,笔者来到惠州市惠城区下埔南直街7号富康苑301室采访了青年画家梁力文。三楼整层大约190平方米都摆满了画。这是梁力文的工作室,我们好像来到一个奇妙多姿的字画世界,满屋墨香,那一幅又一幅的大大小小的字画,令人眼花缭乱、满目生辉。没待梁力文招呼我们,我就自顾自地欣赏起来!我这人可以说是“字盲画盲”,说不上
张亚东做梦也没有想到,爹和娘竟然在半年之内前后脚地离开了人世。过去,总听人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他都不以为然,觉得爹娘再活个十年八年,一点儿问题都没有。谁知天不遂人愿,爹突发心梗,娘突发脑溢血,都走得那么快。  爹娘住在城里憋屈得慌啊!他们在乡下生活了一辈子,在山上转转,到地里溜溜,拾掇一下菜园子,扫个院子,择个菜,端着饭碗串串门,东家长西家短地拉拉呱,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这才是他们
傍晚时分,天色渐暗。那个男人下班回家,将车在小区里停好,拎着公文包走进大楼。他走出电梯,打开房门走进居室,在鞋柜旁刚换上拖鞋,包里的手机铃声骤然响起来。妻子坐在客厅沙发上转过头来,露出一张白皙漂亮的脸庞。他从包里掏出手机,看了一眼来电显示,心里咯噔一沉,双眉微蹙,脸色阴沉下来。他迟疑着挂断手机,表面装作若无其事,心里烦躁起来。   他知道妻子已做好晚饭等待自己。他脱下风衣挂在一旁的衣架上,手机铃
巫青三岁时患上小儿麻痹症,成了残疾人。可是,上天好像很公平,夺走了他一条腿,又还给了他一个聪明的大脑。巫青年轻时,特别勤奋好学,也可以说,他是自学成才,曾经做过刻章工人、维修电器师傅、摄影师傅,办过制衣厂,后来做演出服。从1986年开始的二十年间,他为国家交税十多万元。  他说病魔虽然在折磨着他,摧殘着他,他的心里有许多难言的痛苦,但他没有被困难吓倒,他终于战胜了自己,他要自己养活自己,让自己活得
近些年来,一见到昔日的老友,话题总会转到我的脑袋上,有的说我“用脑过度”,有的说我“聪明绝顶”,也有好心的提醒我“注意休息”,每听到此,我总是讪笑道:“一轮明月照九州嘛!”  我上高中时,最喜数学,教我的老师叫孙西伦,听他名字,就比较“洋派”,如果不是薪水少了点,绝对是“高富帅”的代表。他有一个习惯,每当讲课到得意处,必然把他修长的手指,插进茂密的“森林”里,手往后一捋,头往上一耸,突然俯下身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