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改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倡导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自主学习活动,老师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是指导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本文结合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谈谈在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关键词:物理;教学;方法
新课程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过程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培养各种能力、完善人格的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所起的作用应该是指导学生如何学习,教学质量能否得到提高,关键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因此,研究学生的学法,探索出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法是我们教师教学中的重点内容,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对学生学习方法指导的体会。
一、利用短语,加强物理概念的记忆
初中物理上有很多概念,它们是学好物理的基础,因此,对概念的识记是必要的,在传统的教学中,很多老师习惯用灌输的方法,将这些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法记住物理概念,消耗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记住概念后也不知道其本质,长期下去,学生感到物理难学,最终使很多学生讨厌物理,放弃对物理的学习。
物理概念是需要记忆的,但不能用机械的、死记的方法,我们老师可以用短语的方法辅助学生记忆,这样能让学生学的轻松、愉快,收效还明显,短语的表现力强,言简意赅,它是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表现形式,深受学生的喜爱,在物理教学中,巧用短语或口诀,能将抽象的物理概念、枯燥的物理定律变的生动、有趣,不仅能活跃课堂的学习气氛,还能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比如,在学习光的反射规律时,可以将光的反射定律概括成“三线共面,分居两边,两角相等”,这样的短语,朗朗上口,学生记忆起来轻松多了,还如,在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时候,可以帮助学生概括为“物近像远,像变大;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来帮助学生记忆。
二、利用类比,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
物理上有很多概念不容易理解,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将此与学生的生活或者跟学生熟悉的现象进行类比,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它,比如,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由导体自身的因素决定,主要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这好比马路对车辆的阻力,同样长的马路,柏油路面的阻力肯定比沙石路面小,这好比电阻与导体的材料有关一样;假如是同样的路面,行驶的距离越长需要动力做功越多一样,这好比电阻与导体长度成正比一样;路面越宽,车子走起来方便,就好比导体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的道理差不多,通过这样的类比,学生能很好的理解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三、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传统的教学是老师将课本知识原原本本的传授给学生,这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具体的教学中,老师若能把启发引导学生探索的问题,预先计划一下,使这些思考的问题更加有层次,把前一个问题与后一个问题联系起来,组成一个系统性的问题,使学生逐步深入的思考,就能有效的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有这样的一个问题:一条挖泥船在一个池塘里挖泥,并将挖出的泥土放进船仓里,请你思考一下,池塘中的水面是上升了还是下降了?对于这个综合的问题,学生思考起来比较困难,老师可以这样诱导学生思考:判断水面是否上升或下降,关键是判断什么量?将泥土从河里挖出,不放进船里,水面如何变化?把泥土放进船仓里,水面是上升了还是下降了呢?如何比较泥土的体积与它在船仓里排开的水的体积大小呢?我们可以看出,每一问题好像是思维过程的路标,引导着学生进行合乎逻辑的思考,这样就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不断反思,总结规律
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能力,常常搞题海战术,还冠冕堂皇的说是巩固练习,新课程物理教学,也需要进行习题教学,欲使学生真正的跳出题海的怪圈,需要老师不断的思考方法,引导学生反思解题思路,总结解题规律与技巧,这样不仅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还能提高教学效果,比如,一个电铃它内部的电阻是6欧姆,正常工作需要的电压为6V,现在手边又9V的电源,欲使电铃利用这个电源进行正常工作,应该在这个电路上串联一个多少阻值的电阻?欲解决这个实际问题,首先要引导学生画电路图,在图上标明已知量,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根据欧姆定律,欲求出串联的电阻,需要知道哪些物理量(电流、电压)?电流从何而来(它等于电铃正常工作的电流)?电压从何而来(它与电铃电压、电源电压的关系)?可见,解决串、并联电路问题的时候,不仅要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还要时刻应用欧姆定律分析电路,从整体上把握电路特点。
五、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能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初中学生的实践能力比较弱,欲顺利的完成各种实践活动,离不开教师的指导,老师在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时候,需要掌握火候,不能越俎代庖,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比如,用电磁炉煮饺子,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用物理知识进行解释,(1)将水通电加热,观察水在沸腾前后所发生的现象;(2)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沸腾前后的温度,总结出液体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规律;(3)停止对沸腾后水的加热,观察水面上方空气的变化与气泡上升过程中的变化;(4)再次加热沸腾,并将饺子放人沸水中,水是否还在沸腾?观察饺子的沉浮情况以及体积变化情况?(5)饺子为什么能浮起?为什么要不断的加些凉水?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既要有分工,又要开展合作,对于难以解释的问题,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这样能使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科学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
总之,新课程物理教学的主体是学生,知识的获得与能力的发展都应该围绕学生这个主体,如果离开了主体参与,再好看的教学过程都是花架子,不实用的,教师应该多了解学生的情况,设计符合学生学习的方案,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后,充分的自主学习,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许国梁.物理学习指导用书.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
关键词:物理;教学;方法
新课程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过程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培养各种能力、完善人格的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所起的作用应该是指导学生如何学习,教学质量能否得到提高,关键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因此,研究学生的学法,探索出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法是我们教师教学中的重点内容,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对学生学习方法指导的体会。
一、利用短语,加强物理概念的记忆
初中物理上有很多概念,它们是学好物理的基础,因此,对概念的识记是必要的,在传统的教学中,很多老师习惯用灌输的方法,将这些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法记住物理概念,消耗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记住概念后也不知道其本质,长期下去,学生感到物理难学,最终使很多学生讨厌物理,放弃对物理的学习。
物理概念是需要记忆的,但不能用机械的、死记的方法,我们老师可以用短语的方法辅助学生记忆,这样能让学生学的轻松、愉快,收效还明显,短语的表现力强,言简意赅,它是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表现形式,深受学生的喜爱,在物理教学中,巧用短语或口诀,能将抽象的物理概念、枯燥的物理定律变的生动、有趣,不仅能活跃课堂的学习气氛,还能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比如,在学习光的反射规律时,可以将光的反射定律概括成“三线共面,分居两边,两角相等”,这样的短语,朗朗上口,学生记忆起来轻松多了,还如,在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时候,可以帮助学生概括为“物近像远,像变大;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来帮助学生记忆。
二、利用类比,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
物理上有很多概念不容易理解,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将此与学生的生活或者跟学生熟悉的现象进行类比,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它,比如,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由导体自身的因素决定,主要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这好比马路对车辆的阻力,同样长的马路,柏油路面的阻力肯定比沙石路面小,这好比电阻与导体的材料有关一样;假如是同样的路面,行驶的距离越长需要动力做功越多一样,这好比电阻与导体长度成正比一样;路面越宽,车子走起来方便,就好比导体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的道理差不多,通过这样的类比,学生能很好的理解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三、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传统的教学是老师将课本知识原原本本的传授给学生,这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具体的教学中,老师若能把启发引导学生探索的问题,预先计划一下,使这些思考的问题更加有层次,把前一个问题与后一个问题联系起来,组成一个系统性的问题,使学生逐步深入的思考,就能有效的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有这样的一个问题:一条挖泥船在一个池塘里挖泥,并将挖出的泥土放进船仓里,请你思考一下,池塘中的水面是上升了还是下降了?对于这个综合的问题,学生思考起来比较困难,老师可以这样诱导学生思考:判断水面是否上升或下降,关键是判断什么量?将泥土从河里挖出,不放进船里,水面如何变化?把泥土放进船仓里,水面是上升了还是下降了呢?如何比较泥土的体积与它在船仓里排开的水的体积大小呢?我们可以看出,每一问题好像是思维过程的路标,引导着学生进行合乎逻辑的思考,这样就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不断反思,总结规律
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能力,常常搞题海战术,还冠冕堂皇的说是巩固练习,新课程物理教学,也需要进行习题教学,欲使学生真正的跳出题海的怪圈,需要老师不断的思考方法,引导学生反思解题思路,总结解题规律与技巧,这样不仅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还能提高教学效果,比如,一个电铃它内部的电阻是6欧姆,正常工作需要的电压为6V,现在手边又9V的电源,欲使电铃利用这个电源进行正常工作,应该在这个电路上串联一个多少阻值的电阻?欲解决这个实际问题,首先要引导学生画电路图,在图上标明已知量,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根据欧姆定律,欲求出串联的电阻,需要知道哪些物理量(电流、电压)?电流从何而来(它等于电铃正常工作的电流)?电压从何而来(它与电铃电压、电源电压的关系)?可见,解决串、并联电路问题的时候,不仅要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还要时刻应用欧姆定律分析电路,从整体上把握电路特点。
五、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能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初中学生的实践能力比较弱,欲顺利的完成各种实践活动,离不开教师的指导,老师在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时候,需要掌握火候,不能越俎代庖,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比如,用电磁炉煮饺子,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用物理知识进行解释,(1)将水通电加热,观察水在沸腾前后所发生的现象;(2)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沸腾前后的温度,总结出液体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规律;(3)停止对沸腾后水的加热,观察水面上方空气的变化与气泡上升过程中的变化;(4)再次加热沸腾,并将饺子放人沸水中,水是否还在沸腾?观察饺子的沉浮情况以及体积变化情况?(5)饺子为什么能浮起?为什么要不断的加些凉水?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既要有分工,又要开展合作,对于难以解释的问题,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这样能使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科学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
总之,新课程物理教学的主体是学生,知识的获得与能力的发展都应该围绕学生这个主体,如果离开了主体参与,再好看的教学过程都是花架子,不实用的,教师应该多了解学生的情况,设计符合学生学习的方案,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后,充分的自主学习,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许国梁.物理学习指导用书.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