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流沙河的君子之交

来源 :文史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vc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11月23日下午3时45分,流沙河与世长辞,享年88岁。
  按道家的规矩,不看生,不看死,没有去参加追悼会,而是照老家的习惯,凡得知至亲好友的噩耗,总要甩碗以表痛悼——由老伴找来一只特大的碗,往地上一摔,摔个粉碎。
  我自迁居成都城南翠云庭后,有时拉着手推车到長寿路菜市场买食品。2019年8月15日(星期四)上午,我买了东西往回走,忽然看到许久未见的流沙河,正坐在长寿南路新开的杏林药房门口一排长椅端头。这不奇怪,他家就在附近的“名仕公馆”里。我高兴地挨着他坐下。他一把抓住我的左腕,紧紧不放,用嘶哑的喉音问候寒暖。我以为他偶感风寒,以致声带受损,便让他不要出声,只听我一人倾诉。流沙河露出快慰的神色,紧抓我手静听我洋洋洒洒地讲述考证《山海经》地理的过程。我先批判当代研究者声称找出了不少能够开发的经中物产,可是产地在如今哪省哪县,却没有个说法,那又有什么实用价值呢?鄙人不才,试图补上这一课……我讲得眉飞色舞,发现他儿媳(或保姆)正推来摩托等待拉他,便扯他起身。他发觉我背部异常佝偻,竟低音关切道:“你背怎么了?”我说在“本命年”,从一个市场的旋转楼梯上“后空翻180度”摔往地上所致。他遂露出惊讶的眼光打量。我则夸他腰杆挺直,定然长寿,继而目送他上车去往医院。殊不知此时他已罹疑似喉癌,而这次相聚正是人生旅程中的永诀!
  开始知晓“流沙河”这个名字,应该在1957年反右运动的报纸上,他的大作《草木篇》被点名为一株“大毒草”,谓“假百花齐放之名,行死鼠乱抛之实”,从此便给扣上“知名右派”的帽子。他后来在所在单位的四川省文联监督劳动。据他说,那时只有小他10岁的川剧团女演员何洁看上了他,送来不少安慰。可是到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1966年,“大批判”开始掀起燎原大火,四川急急跟风,到处寻找“三家村”“四家店”。老右派流沙河再一次“猫吃糍粑——脱不到爪爪”,由民兵押回老家城厢镇(属于金堂县)“劳动改造”,主要项目是拉大锯——将完整的圆木解剖为板材,与一位熟手合作,一人在上,一人在下,不断将锯片啮入,化为木屑纷飞。这全是实实在在的体力活,没有取巧的途径,虽然秋凉,仍然要打赤膊,并不像儿歌“拉锯,扯锯,家婆门前唱大戏”那样轻松。可是三个月后,何洁却跑来看他,提出要和他结婚!他俩背着门外的民兵,到派出所去登记。工作人员虽然知道“流沙河”的反动大名,但一问姓名,女名“何洁”,男名“余勋坦”,便十分麻利地开具“结婚证”,毫无留难。就在1966年农历七月初七中国情人节那天,他们花了10元人民币顺利成婚,老母亲做了红烧肉佐餐,成为6年拉锯生活中的特大喜庆——提起这一过程,流沙河咯咯直笑。
  他有首“怨而不怒”的诗——
  纸窗亮,负儿去工场。/赤脚裸身锯大木,音韵铿锵,节奏悠扬。/爱他铁齿有情,养我一家四口;/恨他铁齿无情,啃我壮年时光。/啃完春,啃完夏,晚归忽闻桂花香。/屈指今夜中秋节,/叫贤妻,快来窗前看月亮。/妻说月色果然好,明晨又该洗衣裳,不如早上床!
  1978年底,四凶既灭,艳春将至,流沙河调回四川省文联,担任《星星》诗刊编辑,与何洁住在东风路文联的一间资料室里。到了科学园林百花齐放的1979年4月,四川科普作家协会在周孟璞等人的倡导下成立,编起《科学文艺》杂志来,八方征稿。流沙河因为夜晚看到了“不明飞行物(UFO)”,就写了一篇《会飞的大铁环》。当时我也凑热闹,按格律体写了《科学幻想诗》6首,登在杂志上。那时写作的人不多,有一天科普作协召集作者们聚会,我和流沙河、刘兴诗、闵蔚儒恰巧同坐一桌,一问年龄,居然发现4人同岁,都是1931年生——属羊,分外高兴。当时闵蔚儒是出版社编审,创办了《文明》杂志,大大咧咧;刘兴诗是地质学院讲师,与童恩正、王晓达、叶永烈号称“四川科普四杰”,自视甚高;只有流沙河和我比较低调,每次开会便更加谈得来。他比我小4个月,常戏称我为“大哥”。
  流沙河对汉字情有独钟,常常冒出一些奇思妙想,进行解读。说老实话,他对汉字结构确实提出不少新见解,完全另辟蹊径,功劳不小;后来还出版《流沙河认字》一书,走的是宋代王安石《字说》的一路,完全不理《说文解字》那一套。我这人思想比较保守,内心并不赞成他走那条路,但并没有对他表白,更多的是钦佩他的新奇头脑。当时,我下功夫研究都江堰史,对于《华阳国志》上描述古都江堰“壅江作堋”疑惑不解,就按“右文说”对这个“堋”字进行考证,最终发现上古都江堰的形状,应该像广西灵渠那样的“飞鸟形人字坝”,蜀语便叫做“堋”,近代英国人称为“迷宫堰”。我把这一发现写出稿本寄给流沙河,他很快就回了信:“蒙赐大作稿本两册,当即放下工作,拜读一遍,较之读诗,收获大多矣。你对‘堋’字的解释,我很赞成,提供一个旁注。”他说英文“bund”(堤岸、码头、江边道路)似乎就是“堋”的音译,“供你一笑。握手并致谢了!”这使我眼界大开,其时当在1984年。
  他的夫人何洁(普照寺居士,法名圆果)经常在都江堰盘桓。那里的市委书记徐振汉主编《青城文荟》双月刊时,延请她担任实质性的“副主编”,于是征稿的担子便压在这位瘦瘦小小的文学女史肩上。1989年9月,流沙河来信替何洁向我约稿:“恳求你写一些水利文化,有关都江堰市的普及之作,知识性与趣味性兼顾的最好,她想同你见面详谈”;还留下电话号码。
  何洁其人极富人情味,不厌爬上狭窄的5楼楼梯来到寒舍,原原本本讲述刊物的稿件要求,还很快与我们一家子亲如家人。后来凡有替流沙河传书带信的任务,都由她上下狭梯出入蜗居。我简直过意不去,跟着让膝下子女代表我到流沙河家去问候、道谢。那时,我赶快写了篇《都江堰之谜》加以应命,10月12日流沙河就来了信:“广宏兄:大作拜读,何洁嘱我代她致谢”,“请勿停笔”;“何洁还说,大作富有智趣与文味,避免了专业性的枯燥与艰深,很好”。这番鼓励使我信心百倍,一口气写了10几篇刊登在《青城文荟》上。徐振汉主编非常高兴,说:“冯广宏的文章看起来不打脑壳!”他还说,文章里有些内容,居然连老灌县人都不十分清楚,“可算及时雨了!”12月何洁来访时又带来口信:流沙河认为“你觉得自己有用,就慢慢地用,不要一下子把它用完”;又说流沙河业已离开《星星》诗刊岗位,在家里翻译《庄子》(早在他拉大锯时已在极力钻研)。后来,流沙河出版了《庄子现代版》一书,赠送了我一本。   令我特别惊讶的是,没过多久,就听说流沙河与何洁“协议离婚”了!这事对我来说犹如晴天霹雳,回头一想,文人的行为与寻常百姓大相径庭,往往有出人意料之举,按谭楷的话来讲:应该属于“一个屋檐下容不得两个天才”。后来何洁与宜宾地区专员周继尧结婚,流沙河也与文化人吴茂华结婚,各自寻求幸福。
  话说回来,我对流沙河的仰慕之情,常常表现为比较欢喜亦步亦趋地模仿他的行动——比如2000年时,流沙河寄来一张与南瓜相伴的照片,题为“我·瓜”(四川话里“瓜”与“傻”同义);我立刻抱着一个大冬瓜拍了张照片来模仿,冬瓜上刻“我是瓜”三字,寄给流沙河,他回信说,这算是“瓜瓜相慰”了;还考证“冬瓜”该写成“董瓜”,因为董是“大”的意思。
  我曾模仿流沙河文风写了首《宽窄巷子吃面》的打油诗——
  饥来驱我去,欲觅苍蝇馆,怀揣五元钱,原无豹子胆。行行至斯巷,每生怀旧感,眼前咖啡厅,蟹文横作榜,叩门欲参观,小姐花枝挡,先生不消费,进门可不敢!缩肩再前行,觉巷真不短,街尾有露台,台边喇叭响:全市最低价,七元面饱管。赧颜进杯葛,愿作七折讲,主人慨然诺,端是好老板!坐陪闲聊天,记者昨曾访,经商不言利,文士交游广,知君亦老九,相见颇恨晚。须臾小面来,味拟八珍爽,感子升斗惠,助我稻粱养,掩此阮囊虚,恭奉五元款,老板一笑收,取走桌上碗。
  我将诗拿给流沙河看,他扭头笑道:你是个教授,何至于一寒如此!其实我不过是调侃自家,借己讽人而已!本来我想听听他评价这诗的质量,他倒没说一句,难道是“自郐无讥”?随后我看到成都市美轩饭馆1995年流沙河的题壁:
  民以食为天,食以民为铨,百姓所称赞,物美且价廉。白肉拌齑蒜,腰花炒猪肝,落座便可啖,爽口即为鲜。鸡丁说宫保,豆腐说淮南,锅巴烩肉片,炸响满堂欢,嗟彼千金宴,凤牝配龙鞭,宴毕犹未饱,花些冤枉钱。惟食可忘忧,惟肉可延年,能吃你不吃,齿落吃铲铲!我来市美轩,青春想从前,幸哉胃口好,饕餮喜有缘。——市美轩题壁,乙亥腊月流沙河
  对比一下,觉得他的打油作品活泼多了。
  2005年前后,我专门研究巴蜀文字(或称图语),写了不少文章,每每都寄给流沙河看。2005年3月11日,他写给我一封信:“广宏兄:久疏音问,恭颂笔健”,你“释S形符号为‘寿’字,深获我心,此即耕畴之畴,象形,以音借作寿也”。有个类似钟形的字,他说是个“皂”字,“义为栎实,俗呼青子,象形,其外有壳带刺如栗房。皂即造也,以音借也。你專攻巴蜀古字,所见藏品多,判断比外人准确。我见识少,妄说供一笑耳。”随后,他又来信详谈他的见解,对我把“双蝌蚪文”解释为“仁”很不赞成:“巴蜀文明远逊齐鲁,动辄打打杀杀,怎能孳育出‘仁’的观念来呀。谨陈管见如上,亦愚者一得耳。兄之训练有素,头脑精密,立论又踏实,于古蜀文字之研究定有大成。”这些见解和鼓励对我帮助极大。
  流沙河的知识面相当广博,懂得的东西很多。有一回,他在电话里说:“你把蜀王杜宇的图腾定为鹰鹃不妥”,因为鹰鹃不叫,叫三声者称为“李桂阳”,即子规,可能更接近事实;盖“子”字古音为“倪”,与“李”音近,“规”字则为“鹃”字音转也;叫“快快快谷”四声者,称为布谷鸟,而小杜鹃只叫二声,即鹁鸪。
  有段时间,流沙河的书法忽然受到大众欢迎,请他写字的人越来越多,“润笔标准”也日益上抬。有人对我说:你和流沙河耍得那么好,赶快去找他写一幅字吧,恐怕过两年他不得给你写了!我觉得有理,赶快打电话去请他写字,声称“足下书法我想收藏”!他飞快地给我写了一副对联托人送来,大出我的意料之外。想送点礼,但又害怕“太俗”,正好2007年出版家吴鸿欲出《成都诗览》一书,让我找几个朋友进行编纂,要求收集齐全,不留漏网之鱼。我便约流沙河给《成都诗览》作序,趁机送去1000块钱稿费,借花献佛。
  隔了不少时光,就到了2016年,流沙河在电话里告诉我说,他的上牙都是假牙,腰亦不太好,但如果人家邀请他讲课,他倒毫不犹豫,特别是讲诗。我回答“八旬开外的人,还是以休养生息为要,高兴就讲,不高兴就不讲,千万别勉强!”他好像哼了两声,也不知道同意不同意。
  此后,我们的交往便越来越少——现在想想,更加深了无穷无尽的怀念。
  记得流沙河评价我写的文章,总是夸我“出自性灵”,“举重若轻”;可是我写这篇怀念他的小文时,却感到有千钧之重,根本就轻不下来,写了三四个月,一直无法搁笔。
  沙河兄——劳碌一生,总该安息了吧!?
  (题图:流沙河在成都图书馆讲《诗经》 邓风/摄)
  作者: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资深馆员
其他文献
摘 要:人寿保险是以人的生命为标的的商业保险,于19世纪40年代由英商引入上海。近代上海的华商寿险公司诞生于20世纪初,并主要通过报刊吸引客户。他们宣传寿险公司的民族担当、强调寿险保障家庭以及具有节俭储蓄的效用,以此呼吁民众投保寿险。寿险公司的这些宣传对民众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也促进了民族寿险业的发展。  关键词:寿险;民族;家庭;储蓄  常言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生寿命的长短不定,
期刊
题一:《印唐存稿》首阅  欣然逢岁日,馆里叩书关。  四海初方始,全家独未闲。  稿存彰俊彦,典隐识高山。  放眼前征路,和风引胜还。  题二:智谷云廊行观  智谷引人前,云廊接踏肩。  官槐思沛雨,冻柳枕寒烟。  惊看林中鸟,喜言天上鸢。  何堪追去日,民乐即芳年。  题三:鹿溪河畔野趣  溪畔清新远,偕游肺气苏。  句吟堪拾贝,回抱尚盈珠。  破雾中休意,垂风小隐图。  暖阳初岁始,俚语笑村姑
期刊
初雪临蓉冻九天,早梅花劲拥新年。  诗成岁月无涯客,笔走江湖自遣贤。  且喜疏林归落雁,莫嫌小院起寒烟。  元元献寿人皆乐,驱疫吞牛万象妍。  雾縠廊桥逐鹭飞,寒波放棹见人稀。  梅香百顷云生彩,竹韵连山翠入晖。  欲使蓬壶吞日色,只教银汉护天威。  逢君酌饮诗情妙,共享丰祥乐事围。  细雨吟窗自在鸣,征帆玉海竞寒晶。  少年幸识天骄客,游宦惟应制锦城。  梅瘦含香争得意,菊黄拂槛透豪情。  盈虚
期刊
这是一部视角独特的欣赏之著,也是一部穿越和创新之著。  最近阅读青年艺术家田海稣精心编著的《穿越美的世界历程》(四川美术出版社2019年版),沉甸甸的一部大著,不仅厚重精美,图文并茂,赏心悦目;而且视角独特,论述精确,给人以清新之感,真的是可喜可贺。我觉得该书主要有以下一些鲜明特点。  首先是内容广博与丰厚。众所周知,世界美术的发展波澜壮阔。人类的绘画创作从遠古时期就开始了,在文明发展的漫长进程中
期刊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圣人这个称呼是对人至高的评价,主要是指知行完备、至善至美之人,是有限世界中的无限存在。所谓“圣”者,看其繁体写法“聖”,从耳从呈,耳聪口敏,通达事理也,可以看作是一个人的耳、口,皆在王之上。总的来说,“才德全尽谓之圣人”。五代十国时期,政局混乱,政权林立。中原北方有梁、唐、晋、汉、周相继更替,南方则有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九国的峙立,再加上一个北方
期刊
青崖冬日满櫼栌,寂寞灵祠秀影姝。  松柏方贞召墨客,寒泉潏荡化方壶。  追思孔圣途虽远,却信犨賢道不孤。  一叶开缄千里目,万微入梦点醍醐。  游广灵水神堂  山光摇落点秋残,水作琴声画里看。  飞塔龙移成化笔,楼台鹊起上云端。  湖泉只为清音赏,云树方知燕子寒。  明月行人来复去,幽人独倚玉阑干。  游蒙山大佛  蒙山垂晋土,登望八方雄。  云踏昙摩影,山排岚色空。  寒鸦惊宿雪,枯木唤新风。 
期刊
司马相如(前176—前117)[1],字长卿,生于蜀郡安汉(今四川蓬安),长于成都,西汉文学家,汉赋奠基人;汉景帝时举为郎,任武骑常侍,旋即游梁而作宾客;武帝时复入宫,历任郎、中郎将、孝文园令。述其生平,经世不特安边西南之功,逸才无愧“辞宗”[2]“赋圣”[3]之名,至情多有淡泊率真之举。  一、事功贵维新而守道  “盖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4]。欲立非常事
期刊
汉代兴起章句注疏,《论语》也不例外,自此,后人即难以摆脱章句注疏的范式,从而将《论语》看成零星散乱的语录缀合。《论语》各篇看似漫无次序,好似杂乱无章毫无规律的语录排列,但是我们若抽离注疏,仔细推敲玩味原始文本,而不以章句观之,我们发现二十篇内部其实潜藏着若隐若现却又实实在在支撑着全书思想结构的内在线索。笔者拟采用整体关照与文本综览的解读方法,试图解析《论语》二十篇的篇章结构以及篇章之间的内在衔接与
期刊
三、李化楠、李调元父子与《醒园录》  李调元的父亲李化楠(1713—1769)字廷节,号石亭,生前撰写了一部食谱《醒园录》。其事首见于李调元《童山文集》卷十八《行述·诰封奉政大夫同知顺天府北路事石亭府君行述》:石亭先生“所著有《醒园录》,人皆传抄”;次见于李调元撰《罗江县志》卷九《人物》所录吴省钦撰《李化楠传》言:“著有《万善堂稿》《石亭集》《醒园录》。”  李化楠《醒园录》成书于何时?有三条旁证
期刊
四川省文联主持编纂《四川民间文化大典》(四川辞书出版社2020年7月出版),是四川传承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次具体实践,也是一项具有开创性、系统性的文化工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四川民间文化大典》的编纂出版,彰显了四川民间文化丰厚深沉的底蕴,充分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