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心输出量参数对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诊断价值

来源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epseaxing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无创心输出量参数心脏指数(cardiac index,CI)和射血分钟距离(minute distance,MD)诊断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的价值,并确定CI和MD的界值。

方法

收集本院2015年1月至6月收治的98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根据生后3 d内超声检查结果和是否需要使用药物关闭动脉导管,分为PDA处理组(30例)、PDA未处理组(28例)和正常早产儿组(40例)。生后3 d内,每天测量心输出量参数。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和SNK-q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CI和MD对临床需处理PDA的诊断价值。

结果

通过ROC曲线初步分析发现,CI和MD对临床需处理PDA的诊断意义最具有代表性,故选择这2项参数进行研究。PDA处理组主动脉与肺动脉CI和MD明显高于PDA未处理组和正常早产儿组(P值均<0.05);PDA未处理组与正常早产儿组主动脉与肺动脉CI、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主动脉CI的最佳诊断界值为2.95 L/(min·m2),MD为21.50 m/min;肺动脉CI的最佳诊断界值为4.55 L/(min·m2),MD为26.50 m/min。主动脉CI和MD联合应用,对临床需处理PDA的预测敏感性为0.90,特异性为0.82;肺动脉CI和MD联合应用,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87和0.82;主、肺动脉的CI和MD联合应用,预测临床需处理PD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80和0.88。

结论

无创心输出量参数主动脉及肺动脉CI、MD对临床需处理PDA有较好的诊断价值,联合应用能够提高特异性,对于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早期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当主动脉CI≥2.95 L/(min·m2)、MD≥21.50 m/min时,可初步判断早产儿存在临床需处理PDA;如同时肺动脉CI≥4.55 L/(min·m2)、MD≥26.50 m/min时,需及时采取关闭动脉导管治疗。

其他文献
目的评估利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在心外膜标测指导下,施行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室壁瘤相关室性心律失常的安全性、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9月至2014年12月33例患者心肌梗死后并发室壁瘤,且术前24 h动态心电图显示室性心律失常超过3 000次。按照患者家属是否同意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分为两组:射频组15例,行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室壁瘤成形术联合双极射频消融术;非
三维(3D)打印技术在心血管疾病诊治方面已被用于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术前评估、临床新技术的综合评估、外科术后并发症的处理和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教学与培训。国内医院自2014年起陆续引入心血管3D打印技术,初步的临床应用表明心脏3D打印技术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但也存在价格昂贵、图像信息丢失等问题。学界应持开放但批判的态度,积极尝试并改进这项技术,相信其未来可能成为现有常规影像学手段的良好补充。
期刊
目的了解影响我国三级医院医护人员职业满意度及身心健康状况的关键因素。方法从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36所医院抽取17 945名医生和18 872名护士,采取手机问答的方式,就工作负荷和身心健康、执业环境和待遇、职业操守、职业认同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护人员中有50.8%认为工作负荷过重,46.7%认为身心健康状况良好;21.6%的医生对薪酬满意,超过90%的医护人员认为自己遵守了职业操
期刊
期刊
总结了《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中各地医院在"合理调配诊疗资源、满足患者就医需求"方面的主要做法或经验,主要包括统筹资源调配加强急诊救助力量、引进新兴技术改进流程服务、推行日间手术或日间病房服务、创新资源共享方式等,并提出进一步合理调配医疗资源的建议。
目的探讨检测胎盘组织中脂联素的表达水平与观察脐动脉超声血流指数对重度子痫前期围产儿结局的预测作用。方法收集2014年2月至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住院分娩的50例正常足月妊娠孕妇(对照组)和50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重度子痫前期组)的胎盘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法检测2组胎盘组织中脂联素mRNA的相对表达量和蛋白定位、表达强度;同时
期刊
期刊
介绍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通过智慧化医疗服务、推行日间手术、实施急慢性病分治、畅通急诊绿色通道、构建院内应急救治系统、科学管理住院床位等举措,合理调配诊疗资源的做法,指出要进一步全面贯彻落实《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提高医疗资源的有效使用率,实现群众满意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