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国的电网建设不断深入,一些中低压线路逐渐增多,是中低压线路往往存在很高的电力网电能损耗,从而增加了供电企业的生产运输成本,一方面阻碍了供电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不利于国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施行。如何加强电网智能化的中低压线损管理,降低供电企业的生产运输成本,切实施行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略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我国线损管理的现状,阐述了电网智能化以及线损管理的内涵,提高加强智能电网中低压线损管理的相关措施为我国中低压电网线损管理提供指导性建议。
[关键词]企业线损管理;电网智能化;工作流程
中图分类号:U66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39-0062-01
前言
现阶段,城市化的进程在不断的加快,这样人们的生活水平就有了很大的提升,从而就促进了电力事业的蓬勃发展。但是目前电能能源的供求不平衡是最主要的问题,就造成了比较严重的电能损失和消耗,即线损,这是衡量供电企业管理的重要指标。与此同时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造成线损的因素有很多,所以作为电力企必须要确定线损值,并且严格按照有关的规定对其进行考核,从而就可以针对具体的问题找出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就可以减少线损,保证企业的效益。
1 电网智能化
智能电网是和传统电网相对的一个概念。 传统电网是一个刚性系统,电网缺乏动态柔性,不能够构成实时、可配置、能够充足的系统。 智能电网是人们在充分认识到传统电网的缺陷之后提出来的。 由于智能电网概念的产生很晚,所以至今为止学术上还没有对其进行过统一的定义。 比较主流的学术认为,智能电网是以物理电网为基础,并把传感测量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网络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和物理电网深度集成形成的新型电网。 智能电网的目的是能够满足用户对电力的需求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保证电力供应的安全性能,适应电力市场的发展。 智能电网发展目前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各国发展智能电网的驱动力和发展阶段以及发展环境的不同导致不同国家对于智能电网的发思路不尽相同。 美国智能电网更加注重配电领域, 而国家电网则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一的智能电网概念,着重体现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和互动化,认为智能电网应该有:“坚强、自愈、兼容、经济、集成、优化”六大特征。
2 目前我国供电企业线损管理现状
2.1 对降损节能重要性的認识不够
传统的思想认为,线损是供电企业的一项经济技术指标[2],供电企业的相关人员专业和分工不同,对对降损节能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对供电企业线损管理认知度不高,不清楚电力网电能损耗与降损节能之间的关系,一些企业往往追求用电量增加来提高收益,却忽视了降损节能来降低成本。
2.2 电网智能化的中低压线损管理机制不够健全
供电企业的各个部门各自运行,无论是生产、调度以及营销等,均互不联系,对于电网智能化的中低压线损管理机制往往形成为表面,并没有真正的落实,加上各个部门沟通比较少,使得电网智能化的中低压线损管理因为缺乏真正有效的管理机制而没有得到落实。
2.3 电网智能化的中低压线损工作流程不够规范
电网智能化的中低压线损工作流程缺乏统一的执行和管理标准,指标的制定、统计报表以及检查审核等项目工作没有相关的规章制度予以约束和执行,使得电网智能化的中低压线损工作流程过于随意和形式化,很容易造成信息的错误和管理的不到位等情况的发生。
3 加强智能电网中低压线损管理的措施
3.1 降损节能措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降损措施和方案的制定主要是在分析研究现有生产、 管理环节各个要素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制定针对措施的思路主要有:根据电网存在的薄弱环节制定专项措施,进行重点突破、按照电网发展规划要求开展降损计划的制定、按照科学管理的要求,确定管理措施,核定管理目标,制定方案。 降损措施的成功实施是一个封闭的管理过程。
3.2利用“三相就地平衡 ”法 。三相四线供电 ,当三相电压在用户端呈现电压降,由于各项用户分配不均,造成三相电流不均衡,影响配电变压器供电能力。 进行三相电流平衡要从用户端进行测量,争取达到符合均衡。 还要根据配电变压器的出线数量测量各路出线电流,平衡各路负荷,达到配电变压器低压出线端各电路符合和分支末端用户符合的平衡效果,解决三相电流不平衡导致的电能损失。
3.3功率因数和无功补偿的管理 。 及时调整配电电路功率因数,实现电容自动补偿和随机、随器补偿之间的有机结合,提高功率因数,改变电压质量,提高设备变供能力,降低电能损失。 无功补偿需要选择合理位置,确定位置需要经过实际测算和运行,保证补偿的有效性。
3.4用电信息采集的管理 。电能表选择应该尽量选择统一标准,严格确定精确等级,拒绝不合格产品,不定时进行计量装置的检验。 电子式电能表准确度高,防窃电性能优于机械表,但是频繁的停电会导致电子计数器反应缓慢,导致电能损失,一些频繁限电的地区不适于使用。
3.5提高线损率计算精准度。超标工作很繁琐复杂 ,需要大量的人力时间投入。同步超标目前看来还存在一些现实困难,需要进行合理的组织安排,保证良好的效果。 计算线损率准确度的基本是超标的准确度, 所以提高线损率计算精准度需要从超表准确度入手。
3.6从管理方向入手降损。完善线损管理制度,线损分析制度、线损预警通报制度、线损考核制度。对线损管理单位管理全程进行考核,对线损工作实行问责制度,进行实时问责。
3.7建立线损工作机制,加强电能计量管理。 建立非周期轮换和周期轮换计量装置档案,对退役表底度进行核查,开展计量装置典型设计,加强政府、媒体、客户之间的沟通,保证计量装置工作的顺利进行。
3.8加强配网经济运行管理 。开展配电变电观测和符合平衡调整。对配变轻载、空载和过载和三相不平衡现象及时调整。加强客户无功管理,促进客户采用集中和分散补偿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配网经济电镀,通过环网线开闭的调整、电网检测等措施实现配网的经济运行。
3.9同时积极探索线损管理新模式 ,参照代管供电单位管理模式,以绩效为目标,以绩效考核为手段,建立内部经营市场,提高内部管理的内在动力。
4 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电力企业,要想健康稳定的发展就必须建立智能化电网。同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中低压线损会直接影响电力企业的效益,所以电力企业必须要对其进行管理,并且建立线损新模式和机制。
参考文献
[1] 魏雯雯,范吉亮,石慧卿.实时线损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河北电力技术,2012(03).
[2] 钱传曙.供电企业线损管理探析[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4).
[关键词]企业线损管理;电网智能化;工作流程
中图分类号:U66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39-0062-01
前言
现阶段,城市化的进程在不断的加快,这样人们的生活水平就有了很大的提升,从而就促进了电力事业的蓬勃发展。但是目前电能能源的供求不平衡是最主要的问题,就造成了比较严重的电能损失和消耗,即线损,这是衡量供电企业管理的重要指标。与此同时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造成线损的因素有很多,所以作为电力企必须要确定线损值,并且严格按照有关的规定对其进行考核,从而就可以针对具体的问题找出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就可以减少线损,保证企业的效益。
1 电网智能化
智能电网是和传统电网相对的一个概念。 传统电网是一个刚性系统,电网缺乏动态柔性,不能够构成实时、可配置、能够充足的系统。 智能电网是人们在充分认识到传统电网的缺陷之后提出来的。 由于智能电网概念的产生很晚,所以至今为止学术上还没有对其进行过统一的定义。 比较主流的学术认为,智能电网是以物理电网为基础,并把传感测量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网络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和物理电网深度集成形成的新型电网。 智能电网的目的是能够满足用户对电力的需求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保证电力供应的安全性能,适应电力市场的发展。 智能电网发展目前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各国发展智能电网的驱动力和发展阶段以及发展环境的不同导致不同国家对于智能电网的发思路不尽相同。 美国智能电网更加注重配电领域, 而国家电网则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一的智能电网概念,着重体现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和互动化,认为智能电网应该有:“坚强、自愈、兼容、经济、集成、优化”六大特征。
2 目前我国供电企业线损管理现状
2.1 对降损节能重要性的認识不够
传统的思想认为,线损是供电企业的一项经济技术指标[2],供电企业的相关人员专业和分工不同,对对降损节能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对供电企业线损管理认知度不高,不清楚电力网电能损耗与降损节能之间的关系,一些企业往往追求用电量增加来提高收益,却忽视了降损节能来降低成本。
2.2 电网智能化的中低压线损管理机制不够健全
供电企业的各个部门各自运行,无论是生产、调度以及营销等,均互不联系,对于电网智能化的中低压线损管理机制往往形成为表面,并没有真正的落实,加上各个部门沟通比较少,使得电网智能化的中低压线损管理因为缺乏真正有效的管理机制而没有得到落实。
2.3 电网智能化的中低压线损工作流程不够规范
电网智能化的中低压线损工作流程缺乏统一的执行和管理标准,指标的制定、统计报表以及检查审核等项目工作没有相关的规章制度予以约束和执行,使得电网智能化的中低压线损工作流程过于随意和形式化,很容易造成信息的错误和管理的不到位等情况的发生。
3 加强智能电网中低压线损管理的措施
3.1 降损节能措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降损措施和方案的制定主要是在分析研究现有生产、 管理环节各个要素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制定针对措施的思路主要有:根据电网存在的薄弱环节制定专项措施,进行重点突破、按照电网发展规划要求开展降损计划的制定、按照科学管理的要求,确定管理措施,核定管理目标,制定方案。 降损措施的成功实施是一个封闭的管理过程。
3.2利用“三相就地平衡 ”法 。三相四线供电 ,当三相电压在用户端呈现电压降,由于各项用户分配不均,造成三相电流不均衡,影响配电变压器供电能力。 进行三相电流平衡要从用户端进行测量,争取达到符合均衡。 还要根据配电变压器的出线数量测量各路出线电流,平衡各路负荷,达到配电变压器低压出线端各电路符合和分支末端用户符合的平衡效果,解决三相电流不平衡导致的电能损失。
3.3功率因数和无功补偿的管理 。 及时调整配电电路功率因数,实现电容自动补偿和随机、随器补偿之间的有机结合,提高功率因数,改变电压质量,提高设备变供能力,降低电能损失。 无功补偿需要选择合理位置,确定位置需要经过实际测算和运行,保证补偿的有效性。
3.4用电信息采集的管理 。电能表选择应该尽量选择统一标准,严格确定精确等级,拒绝不合格产品,不定时进行计量装置的检验。 电子式电能表准确度高,防窃电性能优于机械表,但是频繁的停电会导致电子计数器反应缓慢,导致电能损失,一些频繁限电的地区不适于使用。
3.5提高线损率计算精准度。超标工作很繁琐复杂 ,需要大量的人力时间投入。同步超标目前看来还存在一些现实困难,需要进行合理的组织安排,保证良好的效果。 计算线损率准确度的基本是超标的准确度, 所以提高线损率计算精准度需要从超表准确度入手。
3.6从管理方向入手降损。完善线损管理制度,线损分析制度、线损预警通报制度、线损考核制度。对线损管理单位管理全程进行考核,对线损工作实行问责制度,进行实时问责。
3.7建立线损工作机制,加强电能计量管理。 建立非周期轮换和周期轮换计量装置档案,对退役表底度进行核查,开展计量装置典型设计,加强政府、媒体、客户之间的沟通,保证计量装置工作的顺利进行。
3.8加强配网经济运行管理 。开展配电变电观测和符合平衡调整。对配变轻载、空载和过载和三相不平衡现象及时调整。加强客户无功管理,促进客户采用集中和分散补偿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配网经济电镀,通过环网线开闭的调整、电网检测等措施实现配网的经济运行。
3.9同时积极探索线损管理新模式 ,参照代管供电单位管理模式,以绩效为目标,以绩效考核为手段,建立内部经营市场,提高内部管理的内在动力。
4 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电力企业,要想健康稳定的发展就必须建立智能化电网。同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中低压线损会直接影响电力企业的效益,所以电力企业必须要对其进行管理,并且建立线损新模式和机制。
参考文献
[1] 魏雯雯,范吉亮,石慧卿.实时线损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河北电力技术,2012(03).
[2] 钱传曙.供电企业线损管理探析[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