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10月30日,2010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深圳论坛在深圳举行,前美国《科学》杂志主编、现任纽约科学院院长鲁宾斯坦出席论坛后接受了本刊记者的独家专访。
《国际人才交流》:我们知道纽约科学院至今已经有193年的历史了。2001年11月起,您开始担任纽约科学院的院长。可以请您为我们的读者更详细地介绍一下纽约科学院吗?
鲁宾斯坦:当然可以。首先,由于一些原因,我们的科学院与世界各地其他的学术机构截然不同,原因之一是,我们的学院是唯一不授予荣誉的学府。纽约科学院是8个博士于1817年开办的,他们希望学院成为一个开放的学术组织,而不是只有名声在外的资深的科学家才能加入的组织。因此,从一开始,只要想加入我们学院的人,都可以加入——我们是唯一——家这样做的。其次,正因为我们的独特性,我们这里有很多年轻的科学家,而不是上岁数的人。现在,学院里就有8000个博士生和博士后成员。第三个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学院自成立之后,国际化的进程非常迅速。1818年,我们已经有了lO名来自欧洲的成员。也就是说,从一开始,很多最著名的科学家,甚至来自欧洲的科学家,加入了我们学院,比如著名的查尔斯·达尔文和来自法国的路易·巴斯德。此外,我告诉你—个非比寻常的事实,所有伟大的科学家都是我们的成员。他们之所以选择这里,正是因为纽约科学院—直是一座桥梁,在不同领域的人们,比如在不同科学领域进行研究的人们,或在不同学院、不同产业工作的人们,平常几乎不怎么说话,但纽约科学院将他们连接起来。我们学院是唯一每年举办100场会议的学术组织。我们拥有两种引以为豪的宣传途径:其中之一是我们的出版物《年报》;此外,我们还有非常独特的被称为“电子简报”的宣传方式。科学领域的记者每年要参与50个活动,听各种发言^的演讲。当记者离开后,可以得到完整的ppt发言稿和发言人的视频,有了这些必要的材料,你就能很快领会学术会议的精髓,提高参加活动的效率。可见,我们学院有许多与众不同的特点。
《国际人才交流》:我们知道,您上任之后实行了一系列标新立异的举措使得这个有193年历史的机构重现生机。比如,“纽约研究生与博士后科学联盟”体现储多大学和医学学术中心的前所未有的紧密的合作关系,他们共同为超过5000名年轻研究者提供就业指导。“科学活动前沿”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了最热门的科学领域的领跑者们的“科学沙龙”。是什么原因促使您做出这一系列变革的呢?
鲁宾斯坦:我们认为,纽约市是全世界最差的科学中心之一,这_点是可悲的。因为相比于与不同城镇的人打交道,科学家们更倾向于与另外一个国家的人合作。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在非常热门的领域成立了25个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由来自4到5所大学的最好的科学家们组成,他们必须在一起工作,在科技信息出版前先让年轻的科学家们充分表述自己的观点。我们的努力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在,纽约已经变成一个在各个领域都能相互促进的城市,各个领域融合的力量远远大于每个零散的部分。你以想象吗?仅在纽约一个城市,我们就迎接了1.5万名科学家前来参加我们的活动。当得知我们的活动后,来自伦敦、上海、北京的人们都非常认可这种方式,他们想邀请我们过去,因为他们面对着同样的问题,也就是不能将他们的大学联合起来共事。比如说在北京,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学者们很少在一起工作——他们更喜欢竞争。再比如说,在上海,复旦大学和交通大学之间同样更倾向于竞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会以中立者的身份出现。我们组织各种活动,鼓励充满活力的年轻科学家和带头科学家在热门的领域开展合作。你可以看出,这其实是一个新的概念;在世界其他地方并不存在,仅仅在波士顿才刚刚开始出现。现在,我们甚至接到来自伦敦的邀请,他们希望我们把剑桥、牛津、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和伦敦大学学院的学者召集在一起共事,通力合作。
这样行动的同时,我们就创造了第二座桥梁。首先,这是一座学术界、科学家和大学之间的桥梁,当我们付诸行动的时候,一些公司就会说:“哦,我们用不着从各个大学里寻找人才了我们可以从纽约、伦敦或巴塞罗那各个城市集中地寻找最好的人才。”所以现在我们创造了一条学术界和相关产业之间的桥梁,每年我们都会与60或70家公司共同做项目。
《国际人才交流》:都有什么样的公司与纽约科学院合作?双方合作的项目是什么?
鲁宾斯坦:例如,当我们选择了一个新的战略性科技领域,对相关领域感兴趣的公司就会选派他们最好的科学家来加入项目委员会,与这些年轻人见面,他们也会举办招聘会。百事的案例非常有趣:他们试图改变整个公司,在仍然赢利的基础上把它改造成—个健康的产业。他们需要的是通常不为食品公司工作的优秀的年轻科学家。他们让我们组织一场辩论,于是我们给出这样的情景——“如今,一家食品公司正面临一个生死攸关的时刻,全球有30亿人需要你的帮助。”然后学生们就陆陆续续发来了他们的简历,百事公司从其中挑选最优秀的100名进行面试。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除此之外,我们还有很多不同的项目。例如,墨西哥市的市长要建造一个大型生物园区,他管这个叫做健康城市,而且已经为此投资了几十亿美元。但他深知,如果他不能将优秀人才吸引到园区中来,就不能吸引更多的公司。因此他—方面让我们召集最优秀的年轻科学家,另—方面吸引公司将其研究和实验室建造在健康园区内。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桥梁”的例子。
《国际人才交流》:可见,不仅仅是大学等学术机构想寻找资源,公司也是如此。全球范围的人才争夺战似乎日渐升级。
鲁宾斯坦:绝对是。人才永远是关键因素。通过我们全世界范围的观察,我们得知很多地方都有很多有创造性和远见的市场从业人员以及政府人员,但他们经常犯一个致命的错误:他们可以在很高级的研究实验室的帮助下建造宏伟的摩天大楼,但无法改变其城市内年轻人的文化和思维模式。可见21世纪的最大问题是,科学家们必须合作解决不同领域,跨学术与产业间的问题,但在大学里没有人教这些年轻科学家应该这么做。教授们只是想制造出他们自己的复制版。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试图为年轻科学家提供指导,告诉他们新领域都有哪些,为什么在一个公司里工作是有意思的,如何将一个新的想法运用到商业公司中,以及如何成立自己的公司,如何成为一名商人。如此之外,我们还鼓励市长和其他政府工作人员寻找—种方式去发现最好的年轻科学家,创造可以使年轻人学习的“活动生态圈”,以创造我们所谓的“知识群”供他们学习和成长。
《国际人才交流》:我们知道纽约科学院至今已经有193年的历史了。2001年11月起,您开始担任纽约科学院的院长。可以请您为我们的读者更详细地介绍一下纽约科学院吗?
鲁宾斯坦:当然可以。首先,由于一些原因,我们的科学院与世界各地其他的学术机构截然不同,原因之一是,我们的学院是唯一不授予荣誉的学府。纽约科学院是8个博士于1817年开办的,他们希望学院成为一个开放的学术组织,而不是只有名声在外的资深的科学家才能加入的组织。因此,从一开始,只要想加入我们学院的人,都可以加入——我们是唯一——家这样做的。其次,正因为我们的独特性,我们这里有很多年轻的科学家,而不是上岁数的人。现在,学院里就有8000个博士生和博士后成员。第三个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学院自成立之后,国际化的进程非常迅速。1818年,我们已经有了lO名来自欧洲的成员。也就是说,从一开始,很多最著名的科学家,甚至来自欧洲的科学家,加入了我们学院,比如著名的查尔斯·达尔文和来自法国的路易·巴斯德。此外,我告诉你—个非比寻常的事实,所有伟大的科学家都是我们的成员。他们之所以选择这里,正是因为纽约科学院—直是一座桥梁,在不同领域的人们,比如在不同科学领域进行研究的人们,或在不同学院、不同产业工作的人们,平常几乎不怎么说话,但纽约科学院将他们连接起来。我们学院是唯一每年举办100场会议的学术组织。我们拥有两种引以为豪的宣传途径:其中之一是我们的出版物《年报》;此外,我们还有非常独特的被称为“电子简报”的宣传方式。科学领域的记者每年要参与50个活动,听各种发言^的演讲。当记者离开后,可以得到完整的ppt发言稿和发言人的视频,有了这些必要的材料,你就能很快领会学术会议的精髓,提高参加活动的效率。可见,我们学院有许多与众不同的特点。
《国际人才交流》:我们知道,您上任之后实行了一系列标新立异的举措使得这个有193年历史的机构重现生机。比如,“纽约研究生与博士后科学联盟”体现储多大学和医学学术中心的前所未有的紧密的合作关系,他们共同为超过5000名年轻研究者提供就业指导。“科学活动前沿”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了最热门的科学领域的领跑者们的“科学沙龙”。是什么原因促使您做出这一系列变革的呢?
鲁宾斯坦:我们认为,纽约市是全世界最差的科学中心之一,这_点是可悲的。因为相比于与不同城镇的人打交道,科学家们更倾向于与另外一个国家的人合作。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在非常热门的领域成立了25个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由来自4到5所大学的最好的科学家们组成,他们必须在一起工作,在科技信息出版前先让年轻的科学家们充分表述自己的观点。我们的努力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在,纽约已经变成一个在各个领域都能相互促进的城市,各个领域融合的力量远远大于每个零散的部分。你以想象吗?仅在纽约一个城市,我们就迎接了1.5万名科学家前来参加我们的活动。当得知我们的活动后,来自伦敦、上海、北京的人们都非常认可这种方式,他们想邀请我们过去,因为他们面对着同样的问题,也就是不能将他们的大学联合起来共事。比如说在北京,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学者们很少在一起工作——他们更喜欢竞争。再比如说,在上海,复旦大学和交通大学之间同样更倾向于竞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会以中立者的身份出现。我们组织各种活动,鼓励充满活力的年轻科学家和带头科学家在热门的领域开展合作。你可以看出,这其实是一个新的概念;在世界其他地方并不存在,仅仅在波士顿才刚刚开始出现。现在,我们甚至接到来自伦敦的邀请,他们希望我们把剑桥、牛津、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和伦敦大学学院的学者召集在一起共事,通力合作。
这样行动的同时,我们就创造了第二座桥梁。首先,这是一座学术界、科学家和大学之间的桥梁,当我们付诸行动的时候,一些公司就会说:“哦,我们用不着从各个大学里寻找人才了我们可以从纽约、伦敦或巴塞罗那各个城市集中地寻找最好的人才。”所以现在我们创造了一条学术界和相关产业之间的桥梁,每年我们都会与60或70家公司共同做项目。
《国际人才交流》:都有什么样的公司与纽约科学院合作?双方合作的项目是什么?
鲁宾斯坦:例如,当我们选择了一个新的战略性科技领域,对相关领域感兴趣的公司就会选派他们最好的科学家来加入项目委员会,与这些年轻人见面,他们也会举办招聘会。百事的案例非常有趣:他们试图改变整个公司,在仍然赢利的基础上把它改造成—个健康的产业。他们需要的是通常不为食品公司工作的优秀的年轻科学家。他们让我们组织一场辩论,于是我们给出这样的情景——“如今,一家食品公司正面临一个生死攸关的时刻,全球有30亿人需要你的帮助。”然后学生们就陆陆续续发来了他们的简历,百事公司从其中挑选最优秀的100名进行面试。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除此之外,我们还有很多不同的项目。例如,墨西哥市的市长要建造一个大型生物园区,他管这个叫做健康城市,而且已经为此投资了几十亿美元。但他深知,如果他不能将优秀人才吸引到园区中来,就不能吸引更多的公司。因此他—方面让我们召集最优秀的年轻科学家,另—方面吸引公司将其研究和实验室建造在健康园区内。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桥梁”的例子。
《国际人才交流》:可见,不仅仅是大学等学术机构想寻找资源,公司也是如此。全球范围的人才争夺战似乎日渐升级。
鲁宾斯坦:绝对是。人才永远是关键因素。通过我们全世界范围的观察,我们得知很多地方都有很多有创造性和远见的市场从业人员以及政府人员,但他们经常犯一个致命的错误:他们可以在很高级的研究实验室的帮助下建造宏伟的摩天大楼,但无法改变其城市内年轻人的文化和思维模式。可见21世纪的最大问题是,科学家们必须合作解决不同领域,跨学术与产业间的问题,但在大学里没有人教这些年轻科学家应该这么做。教授们只是想制造出他们自己的复制版。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试图为年轻科学家提供指导,告诉他们新领域都有哪些,为什么在一个公司里工作是有意思的,如何将一个新的想法运用到商业公司中,以及如何成立自己的公司,如何成为一名商人。如此之外,我们还鼓励市长和其他政府工作人员寻找—种方式去发现最好的年轻科学家,创造可以使年轻人学习的“活动生态圈”,以创造我们所谓的“知识群”供他们学习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