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台湾特有种》
作者:公共电视《台湾特有种》制作团队
绘者:傅兆祺
出版方:木马文化
出版时间:2020年4月/8月
2019年第54届台湾金钟奖颁奖典礼上,由公共电视制播的少儿节目《台湾特有种》打败了其余制作精良的入围节目,一举夺得了“节目创新奖”。
作为一档以少儿群体为受众的节目,能够获得以拍摄技术为评选标准的奖项,可见制作团队的良苦用心。《台湾特有种》是电视史上首次结合VR技术拍摄的生态节目,节目分为“微视界”及“微人物”两大单元,前者采用最新的VR拍摄技术,用3D立体影像、微观以及蚁人视角,为观众捕捉属于台湾特有生物的生活环境和习性;后者则为观众介绍热爱生态保育的青年,透过他们的故事,了解台湾生态面临的问题及生态教育的议题。
如此兼具关注度和话题性的电视节目,自然也吸引了出版界的注意。木马文化副总编辑陈怡璇在这档深受青少年及儿童观众欢迎的电视节目上,捕捉到了出版的好素材。“影像的魅力很动人,但作为长期编辑出版童书的出版人,也发现节目中的人物故事和物种生态,若能重新编辑为图文书,将能更深刻普及于少儿读者。好的内容以文字和图文漫画的方式出版,希望影响更多人,领略阅读的美好。”
经过精心的策划、编辑,木马文化的童书品牌“小木马”将《台湾特有种》从屏幕搬到了书本上。《台湾特有种》系列作品共有四册,于2020年4月及8月各出版两册。内容以电视节目为基础,呈现了一群具有行动力的青少年—为环境生态及特殊物种痴迷并采取行动的青少年;书中他们化身为生态导览员,为读者介绍台湾这块岛屿上的特殊物种。
Interview 书香X陈怡璇
《台湾特有种》这部作品有哪些特色?
台湾目前施行的新课纲,强调跨领域的知识整合与展现具体行动解决问题的能力,此能力被视为重要的学习历程。这套书不仅使读者通过有趣的漫画认识特有生物,而书中人物的故事更會带给读者启发,是以我们对这套书有个批注—“最酷的学习历程,献给孩子的行动之书”。
有别于坊间大量的科普外版书,《台湾特有种》是集台湾少儿界最优秀的影像企划制作(熟悉儿童语言与发展的企编/影像拍摄与后制/专家学者的参与及审定)与童书制作(资深童书编辑/童书美术设计/漫画家/专家学者的参与及审定)的人才之大成,我们很骄傲,能够说自己的故事,做自己的书。
因为面向的读者群体是青少年,有没有针对性的编辑或设计?
电视节目中大哥哥大姐姐的故事,我们在书中以文字娓娓道来,并加入许多生物及科普知识,透过阅读人物故事,读者会感受“有为者亦若是”,并从中认识相应的知识。
为了更普及以及吸引孩子的目光,我们将生物介绍以漫画的形式呈现,在编辑上下了不少图文整合工夫,推出后受到许多小读者的喜爱。同时书本还设计了“特有种任务”,让孩子在游戏中反刍。
成书的过程中,会与电视节目的制作团队沟通吗?将电视节目做成图书,这一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是什么?
我们在企划前端就跟节目团队(本书作者)充分沟通,编辑过程也让作者了解编务状况并讨论推广方式。将电视节目做成图书,最关键的环节还是必须以图书出版的思维去编辑、呈现,回到童书出版的初衷—好的素材如何表现与传达给读者。
《台湾特有种》是在电视节目的基础上整理出版的,因为是不同的呈现方式(从视频到图书),在编辑的过程中有哪些特别的做法或内容上的补充吗?
影像的呈现务求流畅,但文字阅读可以增加更多的知识和设计更多有趣的桥段,例如书中讲到热爱观察竹节虫的男孩,家中有许多自制的观察箱,在书中我们就能加入自制观察箱的方法;又比如提到有人戮力消除外来种,书中就增加知识,告诉读者什么是外来种,杜绝外来种的重要性。这些小知识在四本书中增加了不下40则。
图文漫画的部分是一个极大的编务挑战,平面影像和电视影像的转换,有不少技术性问题需要克服。所幸我们的编辑和画者,因着对生物的热爱,编写和绘制出有趣的脚本;同时在漫画中加入更多的知识,比如提到台湾长鬃山羊的生活方式,便在漫画中加入物种的食性,务求书本的阅读更全面丰富。
你们对这套书的定位单纯是科普吗?是否有更深刻的人文内涵?
这本书有好多科普知识,但想要传递出的一个深刻的人文精神:科学/生物研究是一棒接一棒的,现有的知识是前人的努力,未来知识的发展要靠行动!就像书中的青少年一样,从行动中带来力量。
虽然面向的读者群体是少儿,但写书、做书的都是成年人。在成书的过程中,如何才能做到摒弃大人的固有观念,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身为童书编辑,必须时时保有孩子般好奇的心,并能用孩子的眼光去看事物,因而了解少儿心理发展,理解并时刻跟进教育现场与教育趋势,是必要的职能,在生活中创造和享受与不同的孩子与家长相处交流的时光,也很有帮助。
在具体编务上,童书在企划和制作方面,以及目标读者利用试读等方式交流,都是重要的过程。少儿类的自然图书,内容上必须有趣,必须让孩子有阅读的动机,在快乐阅读中得到收获。孩子如同海绵般渴求着知识,科普童书传递的知识必须正确又不枯燥。
据你观察,什么样的自然主题类图书比较受少儿读者喜爱?
台湾童书出版市场的自然主题类图书大多仍聚焦在中性的科学普及知识,例如图鉴或自然现象的内容,像是什么是火山爆发、太阳系的行程之类的题材。另有以故事阅读要求为主的科学家的故事,这些书大多是国外出版,台湾翻译推出的。
台湾在这一主题上的出版品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
近年来渐渐有作者和出版社努力耕耘,将在地的科学研究和生态介绍给孩子,这些作品如《台湾特有种》,因为和在地联结,所以可以看到深刻的人文色彩,也符合现今跨领域知识整合的趋势。自制原创的科普图书需要极大的投资,小木马怀着使命,也在朝这个方向努力。 未来会持续关注自然主题类的作品吗?
小木马会秉持我们的理念,出版符合孩子成长所需的科普童书,2020年所出版的《孩子的第一套STEAM绘游书》,即是看准全球STEAM教育的思潮所制作;2021年除了《台湾特有种》,亦有《超级工程MIT》系列;另外我们也将儿童自然文学经典之作《森林报》重新绘制插图,介绍给读者。我们会持续带给孩子美好的科普阅读经验。
追鸟成痴的男孩
赏鸟到喜欢鸟
“我常幻想自己是一只鸟,尤其是过境鸟,可以自由自在的飞翔,想去哪里就去哪里,看看不同的世界。”我会这么说,才不是因为贪玩,而是追鸟十年的一些心得。小学三年级之前的我,绝对没办法想象,我现在对鸟这么的熟识。从前,我只是很单纯喜欢跑到大自然里玩,对于动物并没有特别的兴趣。
那我是如何爱上赏鸟的呢?我只能说,这一切都是缘分,就在你没有任何防备的时候,它误打误撞地闯进生命里。
命中注定爱上鸟的那天,是爸爸收到鸟会的传单,心血来潮约我去赏鸟。我也没多想,只觉得又能往外跑,当然不能错过。当我看到山谷里,一群一群的老鹰随着气流上升,一起飞向南方,我就被眼前的画面所感动了。没错,从那天起,我就和鸟结下了不解之缘,踏上追鸟的旅途。
追鸟的疯狂日子
掐指数一数,我爱上赏鸟、喜欢鸟十年了,换句话说,截至目前,这些鸟事已经占据我一半的生命记忆耶!三千多的日子并非模糊不清、看不清样貌,而是一桩桩为了追鸟、赏鸟迭加起来的疯狂事,无论何时追鸟的疯狂日子回忆,都是如此令人印象深刻。
举例来说,我曾经在段考前一星期请假,为的不是待在家复习功课,而是跑出去看鸟了。注意喔,是跑出去,不是溜出去。这两者的差异在于,我是被允许、光明正大出门的。或许你会很好奇,我爱鸟成痴到这种程度,难道爸妈不会反对吗?
其实,我爸也是“共犯”。不过,我承认在段考前去赏鸟,我和爸爸都很犹豫,一边是考试,一边是鸟,偏偏这些鸟儿只在特定季节出现,如果因为考试就放弃看它们的机会,真的太可惜了。是不是很羡慕我能有爸妈的支持呢?
台湾目前六百多种鸟类,我已经观察超过一半了,不过,我想赏鸟带给我的,不只是看到鸟儿时,心里会涌出一股热热暖暖、难以言喻的感动。更多的是,我跟随鸟儿的足迹到过许多地方,深刻的认识台湾这块土地了。
爸爸是赏鸟神队友
很开心爸妈支持我,我得以踏实走在赏鸟的道路上。喜欢做一件事,被支持是一回事,如果还有人陪伴同行,那真的是可遇不可求呢!
爸爸是我的赏鸟好伙伴,除了是“怂恿”我考前逃跑的“共犯”,也约我天南地北地跑,到处看鸟。这么说或许有点老派,但这是真的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爸爸刚好就是三个人的其中一个。
他对植物还蛮有研究的,就像是一本行走的植物百科。每次出去的时候,他只要看到什么植物,我就可以知道这边有什么鸟出没;或者,相反的,我发现什么鸟,他也能以此判断,这边会有哪些植物生长。我们就是如此合作无间。
镜头里看到危机
一路赏鸟的过程,我从单纯的喜欢赏鸟,到现在喜欢拿着相机拍下鸟,就是希望能透过摄影,记录下这些鸟类美丽的身影。
关于拍鸟,我又有故事可以说了。刚开始,我的摄影装备没有很厉害,不是用俗称“大炮”的专业望远镜头拍摄。可是,问题来啦,人通常和鸟都会相隔一大段距离,没有专业镜头,要怎么拍鸟?
我采用“傻瓜式”拍法,用的是傻瓜相机,镜头前接着望远镜,这种拍摄方式难度非常高,也非常的克难。但只要能拍到鸟,我什么都愿意尝试。
拍鸟,从傻瓜相机到大炮,不仅仅是设备的进化,也让我从镜头里,看到了鸟类面临的一些问题。像是垃圾、外来种,还有人为的破坏,造成栖地缩减,这些都严重影响鸟类的生存。
为保护鸟类行动
从镜头看到鸟世界的问题后,我也经常思考,可以做点什么事呢?我开始付诸行动。
举例来说,前两年知本湿地被划设为光电厂的预定地。我一想到将近两百种的鸟儿,它们的家园危在旦夕,就让人感到非常气愤,而我也为此走上街头抗议。
很多人觉得,这跟我平常暖男的形象差很多。说出来你或许不相信,小时候的我,比较内向也不太敢讲话,但是为了鸟,我改变很多。没办法,我和知本湿地的感情实在太深厚了,它就像是我心头上的一块肉,无法割舍。
除了走上街头,我也号召大家净滩护鸟。虽然我不知道湿地什么时候会变成光电厂,但我觉得这边的垃圾少一天,鸟类的安全就会多一天。
我也举办了一个摄影展,透过照片、展场的布置,希望把我從镜头里观察到的事,让大家看到,知道鸟类所面临的危机,以及鸟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作者:公共电视《台湾特有种》制作团队
绘者:傅兆祺
出版方:木马文化
出版时间:2020年4月/8月
2019年第54届台湾金钟奖颁奖典礼上,由公共电视制播的少儿节目《台湾特有种》打败了其余制作精良的入围节目,一举夺得了“节目创新奖”。
作为一档以少儿群体为受众的节目,能够获得以拍摄技术为评选标准的奖项,可见制作团队的良苦用心。《台湾特有种》是电视史上首次结合VR技术拍摄的生态节目,节目分为“微视界”及“微人物”两大单元,前者采用最新的VR拍摄技术,用3D立体影像、微观以及蚁人视角,为观众捕捉属于台湾特有生物的生活环境和习性;后者则为观众介绍热爱生态保育的青年,透过他们的故事,了解台湾生态面临的问题及生态教育的议题。
如此兼具关注度和话题性的电视节目,自然也吸引了出版界的注意。木马文化副总编辑陈怡璇在这档深受青少年及儿童观众欢迎的电视节目上,捕捉到了出版的好素材。“影像的魅力很动人,但作为长期编辑出版童书的出版人,也发现节目中的人物故事和物种生态,若能重新编辑为图文书,将能更深刻普及于少儿读者。好的内容以文字和图文漫画的方式出版,希望影响更多人,领略阅读的美好。”
经过精心的策划、编辑,木马文化的童书品牌“小木马”将《台湾特有种》从屏幕搬到了书本上。《台湾特有种》系列作品共有四册,于2020年4月及8月各出版两册。内容以电视节目为基础,呈现了一群具有行动力的青少年—为环境生态及特殊物种痴迷并采取行动的青少年;书中他们化身为生态导览员,为读者介绍台湾这块岛屿上的特殊物种。
Interview 书香X陈怡璇
《台湾特有种》这部作品有哪些特色?
台湾目前施行的新课纲,强调跨领域的知识整合与展现具体行动解决问题的能力,此能力被视为重要的学习历程。这套书不仅使读者通过有趣的漫画认识特有生物,而书中人物的故事更會带给读者启发,是以我们对这套书有个批注—“最酷的学习历程,献给孩子的行动之书”。
有别于坊间大量的科普外版书,《台湾特有种》是集台湾少儿界最优秀的影像企划制作(熟悉儿童语言与发展的企编/影像拍摄与后制/专家学者的参与及审定)与童书制作(资深童书编辑/童书美术设计/漫画家/专家学者的参与及审定)的人才之大成,我们很骄傲,能够说自己的故事,做自己的书。
因为面向的读者群体是青少年,有没有针对性的编辑或设计?
电视节目中大哥哥大姐姐的故事,我们在书中以文字娓娓道来,并加入许多生物及科普知识,透过阅读人物故事,读者会感受“有为者亦若是”,并从中认识相应的知识。
为了更普及以及吸引孩子的目光,我们将生物介绍以漫画的形式呈现,在编辑上下了不少图文整合工夫,推出后受到许多小读者的喜爱。同时书本还设计了“特有种任务”,让孩子在游戏中反刍。
成书的过程中,会与电视节目的制作团队沟通吗?将电视节目做成图书,这一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是什么?
我们在企划前端就跟节目团队(本书作者)充分沟通,编辑过程也让作者了解编务状况并讨论推广方式。将电视节目做成图书,最关键的环节还是必须以图书出版的思维去编辑、呈现,回到童书出版的初衷—好的素材如何表现与传达给读者。
《台湾特有种》是在电视节目的基础上整理出版的,因为是不同的呈现方式(从视频到图书),在编辑的过程中有哪些特别的做法或内容上的补充吗?
影像的呈现务求流畅,但文字阅读可以增加更多的知识和设计更多有趣的桥段,例如书中讲到热爱观察竹节虫的男孩,家中有许多自制的观察箱,在书中我们就能加入自制观察箱的方法;又比如提到有人戮力消除外来种,书中就增加知识,告诉读者什么是外来种,杜绝外来种的重要性。这些小知识在四本书中增加了不下40则。
图文漫画的部分是一个极大的编务挑战,平面影像和电视影像的转换,有不少技术性问题需要克服。所幸我们的编辑和画者,因着对生物的热爱,编写和绘制出有趣的脚本;同时在漫画中加入更多的知识,比如提到台湾长鬃山羊的生活方式,便在漫画中加入物种的食性,务求书本的阅读更全面丰富。
你们对这套书的定位单纯是科普吗?是否有更深刻的人文内涵?
这本书有好多科普知识,但想要传递出的一个深刻的人文精神:科学/生物研究是一棒接一棒的,现有的知识是前人的努力,未来知识的发展要靠行动!就像书中的青少年一样,从行动中带来力量。
虽然面向的读者群体是少儿,但写书、做书的都是成年人。在成书的过程中,如何才能做到摒弃大人的固有观念,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身为童书编辑,必须时时保有孩子般好奇的心,并能用孩子的眼光去看事物,因而了解少儿心理发展,理解并时刻跟进教育现场与教育趋势,是必要的职能,在生活中创造和享受与不同的孩子与家长相处交流的时光,也很有帮助。
在具体编务上,童书在企划和制作方面,以及目标读者利用试读等方式交流,都是重要的过程。少儿类的自然图书,内容上必须有趣,必须让孩子有阅读的动机,在快乐阅读中得到收获。孩子如同海绵般渴求着知识,科普童书传递的知识必须正确又不枯燥。
据你观察,什么样的自然主题类图书比较受少儿读者喜爱?
台湾童书出版市场的自然主题类图书大多仍聚焦在中性的科学普及知识,例如图鉴或自然现象的内容,像是什么是火山爆发、太阳系的行程之类的题材。另有以故事阅读要求为主的科学家的故事,这些书大多是国外出版,台湾翻译推出的。
台湾在这一主题上的出版品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
近年来渐渐有作者和出版社努力耕耘,将在地的科学研究和生态介绍给孩子,这些作品如《台湾特有种》,因为和在地联结,所以可以看到深刻的人文色彩,也符合现今跨领域知识整合的趋势。自制原创的科普图书需要极大的投资,小木马怀着使命,也在朝这个方向努力。 未来会持续关注自然主题类的作品吗?
小木马会秉持我们的理念,出版符合孩子成长所需的科普童书,2020年所出版的《孩子的第一套STEAM绘游书》,即是看准全球STEAM教育的思潮所制作;2021年除了《台湾特有种》,亦有《超级工程MIT》系列;另外我们也将儿童自然文学经典之作《森林报》重新绘制插图,介绍给读者。我们会持续带给孩子美好的科普阅读经验。
追鸟成痴的男孩
赏鸟到喜欢鸟
“我常幻想自己是一只鸟,尤其是过境鸟,可以自由自在的飞翔,想去哪里就去哪里,看看不同的世界。”我会这么说,才不是因为贪玩,而是追鸟十年的一些心得。小学三年级之前的我,绝对没办法想象,我现在对鸟这么的熟识。从前,我只是很单纯喜欢跑到大自然里玩,对于动物并没有特别的兴趣。
那我是如何爱上赏鸟的呢?我只能说,这一切都是缘分,就在你没有任何防备的时候,它误打误撞地闯进生命里。
命中注定爱上鸟的那天,是爸爸收到鸟会的传单,心血来潮约我去赏鸟。我也没多想,只觉得又能往外跑,当然不能错过。当我看到山谷里,一群一群的老鹰随着气流上升,一起飞向南方,我就被眼前的画面所感动了。没错,从那天起,我就和鸟结下了不解之缘,踏上追鸟的旅途。
追鸟的疯狂日子
掐指数一数,我爱上赏鸟、喜欢鸟十年了,换句话说,截至目前,这些鸟事已经占据我一半的生命记忆耶!三千多的日子并非模糊不清、看不清样貌,而是一桩桩为了追鸟、赏鸟迭加起来的疯狂事,无论何时追鸟的疯狂日子回忆,都是如此令人印象深刻。
举例来说,我曾经在段考前一星期请假,为的不是待在家复习功课,而是跑出去看鸟了。注意喔,是跑出去,不是溜出去。这两者的差异在于,我是被允许、光明正大出门的。或许你会很好奇,我爱鸟成痴到这种程度,难道爸妈不会反对吗?
其实,我爸也是“共犯”。不过,我承认在段考前去赏鸟,我和爸爸都很犹豫,一边是考试,一边是鸟,偏偏这些鸟儿只在特定季节出现,如果因为考试就放弃看它们的机会,真的太可惜了。是不是很羡慕我能有爸妈的支持呢?
台湾目前六百多种鸟类,我已经观察超过一半了,不过,我想赏鸟带给我的,不只是看到鸟儿时,心里会涌出一股热热暖暖、难以言喻的感动。更多的是,我跟随鸟儿的足迹到过许多地方,深刻的认识台湾这块土地了。
爸爸是赏鸟神队友
很开心爸妈支持我,我得以踏实走在赏鸟的道路上。喜欢做一件事,被支持是一回事,如果还有人陪伴同行,那真的是可遇不可求呢!
爸爸是我的赏鸟好伙伴,除了是“怂恿”我考前逃跑的“共犯”,也约我天南地北地跑,到处看鸟。这么说或许有点老派,但这是真的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爸爸刚好就是三个人的其中一个。
他对植物还蛮有研究的,就像是一本行走的植物百科。每次出去的时候,他只要看到什么植物,我就可以知道这边有什么鸟出没;或者,相反的,我发现什么鸟,他也能以此判断,这边会有哪些植物生长。我们就是如此合作无间。
镜头里看到危机
一路赏鸟的过程,我从单纯的喜欢赏鸟,到现在喜欢拿着相机拍下鸟,就是希望能透过摄影,记录下这些鸟类美丽的身影。
关于拍鸟,我又有故事可以说了。刚开始,我的摄影装备没有很厉害,不是用俗称“大炮”的专业望远镜头拍摄。可是,问题来啦,人通常和鸟都会相隔一大段距离,没有专业镜头,要怎么拍鸟?
我采用“傻瓜式”拍法,用的是傻瓜相机,镜头前接着望远镜,这种拍摄方式难度非常高,也非常的克难。但只要能拍到鸟,我什么都愿意尝试。
拍鸟,从傻瓜相机到大炮,不仅仅是设备的进化,也让我从镜头里,看到了鸟类面临的一些问题。像是垃圾、外来种,还有人为的破坏,造成栖地缩减,这些都严重影响鸟类的生存。
为保护鸟类行动
从镜头看到鸟世界的问题后,我也经常思考,可以做点什么事呢?我开始付诸行动。
举例来说,前两年知本湿地被划设为光电厂的预定地。我一想到将近两百种的鸟儿,它们的家园危在旦夕,就让人感到非常气愤,而我也为此走上街头抗议。
很多人觉得,这跟我平常暖男的形象差很多。说出来你或许不相信,小时候的我,比较内向也不太敢讲话,但是为了鸟,我改变很多。没办法,我和知本湿地的感情实在太深厚了,它就像是我心头上的一块肉,无法割舍。
除了走上街头,我也号召大家净滩护鸟。虽然我不知道湿地什么时候会变成光电厂,但我觉得这边的垃圾少一天,鸟类的安全就会多一天。
我也举办了一个摄影展,透过照片、展场的布置,希望把我從镜头里观察到的事,让大家看到,知道鸟类所面临的危机,以及鸟与环境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