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悉,国家发改委日前就民间资本进入铁路行业进行了一次规模调研,并已形成调研报告和相关政策建议,拟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铁路项目。由此,一直“国”字当头的铁路投资大潮里,始终望洋兴叹的民间资本似乎又炸开了锅。
疑难复诊
从媒体渠道发布的消息来看,发改委的这份调研报告主要就如何增加铁路投资清算体制的公开透明度、如何扩大铁路运输中企业的定价权、以及如何利用金融工具扩大民间融资渠道等方面作出了指导。
众所周知,铁路投资行业正以火车头的速度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2009年6000亿元的铁路投资计划,在今年前6 个月已经完成2319.64 亿元,同比增长123.4%。同时,开工建设的新线里程目前也已达到3万公里,投资总规模达2万亿元。
而毋庸置疑,在市场化进程的大潮里,“国”字当头一股独大的铁路投资格局必须改变,相应政府投资比重在控制中也将逐步下降,民间资本的进入势在必然。
发改委此次重新强调的这些焦点,正是困扰民间资本进入铁路投资行业多年的顽固疾症,对于长期受阻和徘徊在铁路投资大门之外的民间资本来说,此次调研犹如一个重症患者对专家联合会诊的结果一样,充满期待。
“‘清算体制的公开透明’是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铁路投资的关键所在,而在此的前提又是必须做到‘政企分开’。这两点,决定着中国的铁路投资改革能否成功,否则,一切口号都只能落空。”对此,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交通运输规划室副主任刘斌博士接受《中国联合商报》记者采访表示。
一针见血
刘斌一针见血地指出,按照目前铁道部一股独大的局面,无论在运营组织还是生产经营上全是“大一统”,尤其清算的价格体系和标准都没有市场化,都由铁道部来统一核定,透明度相当有限。这样,投资者很难知道其中的运营成本、运营收益,很难参与核心经营,不能形成自己的产权,也压根没有‘话语权’。这样的投资即使先不论阻力,也是很难有吸引力的。
“需要战略层面的改革——‘政企分开’”,刘斌对《中国联合商报》记者深入分析地指出,“无论清算机制的不透明,还是企业定价权的不够,都源于现在既得利益者政企合一的管理局面,容易产生‘路径依赖’,改革动力不大。只有通过政企分开,对经营职能进行剥离,改变铁道部的职能,才可以从根本上消除矛盾,减少改革的阻力。具体可以参照民航、港口政企分开的成功经验。”
而对于如何透明清算体制,刘斌给出的建议是:制度的形成首先要从程序上透明,要让各利益相关的投资人同时参与协商制定,要遵循市场化原则,要有恰当的监管方式和体系,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有关清算的机构和方式——可以采取分散核算、分散谈判的方法,明晰产权,取代大一统。刘斌强调,这些都完全不是技术难题。
曾被誉为民间投资铁路“破冰之举”的衢常铁路,在众目期盼又自我无奈之中,最终以股权的转让宣告失败,对此,刘斌对《中国联合商报》记者分析,关键还是在于没有建立一个适应社会资本进入的模式,短期利益的交换和长期的投资收益很难匹配,民资“逐利”的根本属性、对赢利的要求与国家及铁道部之间有距离。
“因此,从这个层面讲,铁路投资不能完全依靠民间资本,不可能完全市场化,譬如青藏铁路等这样的边缘线路,需要国家大量补贴,不适合商业化运营,只能国家主导,因为它有着民资无法承担的政治使命和社会责任。”刘斌说。
投资看点
按照铁道部公布的投资计划,近3年铁路建设投资将超过3.5万亿。作为最适合中国经济地理特征和人们收入水平的区域骨干运输方式,铁路投资前景自然非常广大。那么,这么一块大蛋糕,民间资本的翘首以盼能不能换来实际效益?
“从铁路运营投资来说,依然很难。”刘斌认为,“在‘政企’分开和‘清算’透明之前,没有新的商业模式,民间资本很难实际进入。”
“而铁路基础设施和铁路设备投资上,虽然有空间,但问题仍然严峻。”东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铁路行业研究员王万金对《中国联合商报》记者同样分析指出。
“‘铁路基建’对企业的投资资质有要求,限制很大,竞争很强,一般只有国企有分量,有资质的民间资本通常也需要和国企联合投标,才能有机会。而‘设备’方面,‘重大装备’受资本、技术的限制,民间资本几乎没有投资能力,只能从‘配件’入手。”王万金对记者详细解读。
王万金谈到,铁路货运的效益一般都好于客运,尤其是高速重载的“煤炭运输线路”,譬如大秦铁路,但也正是因为效益好,很难竞争,同时还涉及政府关系和银行贷款等问题,民间资本要想进入,依然一个字——难。
“但不管怎样,‘客运专线’是未来几年投资的重点方向,包括新修线路以及在原有铁路线上的更新升级,尽管改革制约民间资本的投资瓶颈不能一蹴而就,一些有实力、有资质的民营资本依然可以从长远考虑进入。”王万金说。
王万金同时建议,国家可以设立专门针对民间的铁路投资基金,让民间资本可以通过抱团、联合的方式来实际地竞争参与到铁路投资的大潮里。(目前中国政府有铁路建设基金,但不对民资开放。)同时,希望中国政府可以出台详细的、有针对性的鼓励细则,对民资的进入给予税收、沿线土地开发等实际的政策优惠。
疑难复诊
从媒体渠道发布的消息来看,发改委的这份调研报告主要就如何增加铁路投资清算体制的公开透明度、如何扩大铁路运输中企业的定价权、以及如何利用金融工具扩大民间融资渠道等方面作出了指导。
众所周知,铁路投资行业正以火车头的速度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2009年6000亿元的铁路投资计划,在今年前6 个月已经完成2319.64 亿元,同比增长123.4%。同时,开工建设的新线里程目前也已达到3万公里,投资总规模达2万亿元。
而毋庸置疑,在市场化进程的大潮里,“国”字当头一股独大的铁路投资格局必须改变,相应政府投资比重在控制中也将逐步下降,民间资本的进入势在必然。
发改委此次重新强调的这些焦点,正是困扰民间资本进入铁路投资行业多年的顽固疾症,对于长期受阻和徘徊在铁路投资大门之外的民间资本来说,此次调研犹如一个重症患者对专家联合会诊的结果一样,充满期待。
“‘清算体制的公开透明’是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铁路投资的关键所在,而在此的前提又是必须做到‘政企分开’。这两点,决定着中国的铁路投资改革能否成功,否则,一切口号都只能落空。”对此,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交通运输规划室副主任刘斌博士接受《中国联合商报》记者采访表示。
一针见血
刘斌一针见血地指出,按照目前铁道部一股独大的局面,无论在运营组织还是生产经营上全是“大一统”,尤其清算的价格体系和标准都没有市场化,都由铁道部来统一核定,透明度相当有限。这样,投资者很难知道其中的运营成本、运营收益,很难参与核心经营,不能形成自己的产权,也压根没有‘话语权’。这样的投资即使先不论阻力,也是很难有吸引力的。
“需要战略层面的改革——‘政企分开’”,刘斌对《中国联合商报》记者深入分析地指出,“无论清算机制的不透明,还是企业定价权的不够,都源于现在既得利益者政企合一的管理局面,容易产生‘路径依赖’,改革动力不大。只有通过政企分开,对经营职能进行剥离,改变铁道部的职能,才可以从根本上消除矛盾,减少改革的阻力。具体可以参照民航、港口政企分开的成功经验。”
而对于如何透明清算体制,刘斌给出的建议是:制度的形成首先要从程序上透明,要让各利益相关的投资人同时参与协商制定,要遵循市场化原则,要有恰当的监管方式和体系,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有关清算的机构和方式——可以采取分散核算、分散谈判的方法,明晰产权,取代大一统。刘斌强调,这些都完全不是技术难题。
曾被誉为民间投资铁路“破冰之举”的衢常铁路,在众目期盼又自我无奈之中,最终以股权的转让宣告失败,对此,刘斌对《中国联合商报》记者分析,关键还是在于没有建立一个适应社会资本进入的模式,短期利益的交换和长期的投资收益很难匹配,民资“逐利”的根本属性、对赢利的要求与国家及铁道部之间有距离。
“因此,从这个层面讲,铁路投资不能完全依靠民间资本,不可能完全市场化,譬如青藏铁路等这样的边缘线路,需要国家大量补贴,不适合商业化运营,只能国家主导,因为它有着民资无法承担的政治使命和社会责任。”刘斌说。
投资看点
按照铁道部公布的投资计划,近3年铁路建设投资将超过3.5万亿。作为最适合中国经济地理特征和人们收入水平的区域骨干运输方式,铁路投资前景自然非常广大。那么,这么一块大蛋糕,民间资本的翘首以盼能不能换来实际效益?
“从铁路运营投资来说,依然很难。”刘斌认为,“在‘政企’分开和‘清算’透明之前,没有新的商业模式,民间资本很难实际进入。”
“而铁路基础设施和铁路设备投资上,虽然有空间,但问题仍然严峻。”东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铁路行业研究员王万金对《中国联合商报》记者同样分析指出。
“‘铁路基建’对企业的投资资质有要求,限制很大,竞争很强,一般只有国企有分量,有资质的民间资本通常也需要和国企联合投标,才能有机会。而‘设备’方面,‘重大装备’受资本、技术的限制,民间资本几乎没有投资能力,只能从‘配件’入手。”王万金对记者详细解读。
王万金谈到,铁路货运的效益一般都好于客运,尤其是高速重载的“煤炭运输线路”,譬如大秦铁路,但也正是因为效益好,很难竞争,同时还涉及政府关系和银行贷款等问题,民间资本要想进入,依然一个字——难。
“但不管怎样,‘客运专线’是未来几年投资的重点方向,包括新修线路以及在原有铁路线上的更新升级,尽管改革制约民间资本的投资瓶颈不能一蹴而就,一些有实力、有资质的民营资本依然可以从长远考虑进入。”王万金说。
王万金同时建议,国家可以设立专门针对民间的铁路投资基金,让民间资本可以通过抱团、联合的方式来实际地竞争参与到铁路投资的大潮里。(目前中国政府有铁路建设基金,但不对民资开放。)同时,希望中国政府可以出台详细的、有针对性的鼓励细则,对民资的进入给予税收、沿线土地开发等实际的政策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