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业界最热门的是什么?应该是互联网”大佬”们看上了家装业,不仅是前阵子“炒热”小米家装的“爱空间”,还是最近淘宝“极有家”与《装修情报》的合作的“极致装修30天”,包括前几天新浪网装修工长俱乐部启动,无不反映了互联网对家装行业的重视,据说“马祖师”认为家装业是互联网最后一个风口,那么互联网以后到底能给这个行业带来点什么?作为消费者又有哪些真正的实惠呢?或者说对业界又会造成什么影响呢?其实家装业触网已经有段时日了,只是这次是业外进入这个行业的集中去期,包括如今一直在谈的“互联网+”,不管是“+互联网“还是“互联网+”,我先来说说家装业触网的“前世今生”。
从设计师切磋交流到商业平台的成熟
其实家装行业触网发生在千禧年以后,2002年左右“易居网”下面有一个论坛,很多年轻业主自发的讨论装修,同时也出现了第一批网络装修“意见领袖”,当时我也潜水。最著名的就是网名为“凯文”网友,他把对装修选材的经验以及现场验收的监理知识编撰成一篇篇帖子,给大家作为参考。说实话我也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后期“凯文”为网友进行一些落地的收费监理服务,应该说这是国内最早一个专业的家装触网行为。虽然后期“凯文”成立“凯文监理网”因为种种原因并没有持续下去,但确对行业有着启蒙作用。再接着上海诞生了一个名为“525J”的网站,当初是由几家有着远见的装饰公司共同投入,虽然据说已经如今股份已经转手予人。但这个网站那是也是划时代的,因为是一个专门针对装修以及建材等的行业网站。记得2003年时设计师如果能把自己的设计案例上传到网站上,业主还是会不时上门来咨询的。因为这个网站不仅展示了建材及装饰公司同时还另辟专门的BBS论坛,所以自2003年2005年间还是出了很多如今家装设计界的名人的。如今网络上如雷贯耳的“1917”“D6”等等设计装饰公司的创始人那时都是在论坛中发表自己的作品并相互交流的。应该说开放自由的论坛环境造就了中国业内首批互联网设计师群体。其实前期设计师上网的目的并不是承揽业务而是相互之间的切磋交流。
如果说早期的“凯文网”和“525J”是在网友和设计师自发的环境下形成网络成交设计装修的情况。那么2005年“无忧团购网”(如今篱笆网)是第一个家装类商业平台。 “篱笆”最早为一个自发的论坛,通过团购形式被年轻业主所认识并接受,2005年成立“无忧团购网”依托宜山路建材商圈众多建材商家的支持,成立了业内第一个互联网基因的建材网站。2005年对业内设计师网友开房了论坛形式的店铺,允许设计师以商家形式在论坛上发帖并承接业务。而后逐渐形成了专业网上店铺形式的设计公司及装修公司店铺。应该说“篱笆”最有划时代意义的是把网友自发写就的装修经验日记用于了推广上,成立了一个完整的版块,不仅让网友能在上面学习到装修材料的知识,更能让同小区的业主通过网络相互认识和了解。大家都知道装修过程是不可逆性的,让后续装修业主能继承前人的经验,同时把“口碑”作为考察装修设计公司的参考因素。直到如今,其实很多互联网平台还是在沿用当时“篱笆”的做法。当时的“篱笆”开创了设计师与业主间通过网络相互认识的平台,也是日后很多商业型网络平台的始祖。对于消费者来说,把本不透明的信息变成了对称,对于在线下并没有多大知名度以及宣传预算的商家来说因为有了网络平台通过自身的口碑传播承接到了业务。其实作为其中的一员,我很怀念那时的氛围,因为介于商业和友情之间,除了认识业主同时还能交到很多朋友。当然后期出现了很多类似的商业平台,暂且我们把它们称为“平台”吧,例如“上海团购网”(齐家网)、“西祠论坛“、“杭州19楼”、包括如今各地的地方门户网站都有这样的一些论坛版块也有相应的日记,以及凭借拥有更多楼盘业主论坛而发力的“搜房网”,通过设计作品案例传播的“土巴兔”等。当然这些都因为竞争环境恶劣关系,更趋向于商业化(这其实也无可厚非,平台媒介作用本来就是要收取费用的)。
传统家装公司看中网络宣传途径并以此承接装修业务比较显著地是入住“搜房网”,因为“搜房”当初拥有了几乎所有的楼盘的业主论坛,这针对传统家装公司来说是极好的宣传途径,这里面的种种故事以后有时间再展开吧。应该说这仅仅是一个序幕,只能说是家装业触网而已。
跨行业公司瞄准行业痛点直接“杀人”
当然这几年有所不同,不仅传统的家居电商平台类网站在不断增长,同时以往从事互联网的和电器类、地产业们“大佬”都纷纷瞄准了家装这个市场,先有联手金螳螂、夭猫的“爱蜂潮”启动全国布局,而后有“雷布斯”投资的“爱空间”、海尔的“海尔家居”、淘宝的“极有家”都有具体布局互联网家装。为什么说不同呢?是因为这些都是直接“杀人”传统家装业的公司,而非传统家装业触网。都在号称如何通过互联网改变这个行业,提出的内容都是牢牢抓住了传统家装行业的痛点:冗长的工期、不断超支的预算增项、行业潜规则的主材回扣等等。因此相信又是一个时间节点的产物。
那么对于业主来说会有哪些改变呢?这个如今只能去猜想,因为毕竟行业还在混战中,有些口号只能先听着。家装行业是个劳动高密集的行业,同时又是个非常琐碎的工作。要改变家装业,必然是有代价的。而众多其他行业的知名公司看中互联网家装无非有如下几个目的:
1、原本制造下游相关产品的,需要掌握更多的潜在消费受众,主导自身产品的销售。增加黏性。
2、看中智能家居行业,通过设置自己的家居产业链争夺入口。
3、互联网企业依托原有的网民资源增加平台收入。
4、为自己的上市企业增加更多诱人前景和卖点。
5、通过染指家装业提高面向建材家居行业的产品销售。
虽然这个改造家装业的过程或许有些漫长,但如果真的实现“互联网+”又能带给业主哪些便利和优惠呢?我的猜想是:
1、让信息更对称,网络建材销售渠道打通后,势必建材的售后更透明,服务更细致(毕竟有“好评”、“差评”嘛),同品牌的建材全国市场价格更透明:
2、减少预算与决算间恶意增项的可能。
3、整体装修由于通过整合,让装修工期更缩短。
4、由于标准化的建立,现场施工更规范。
5、由于更多的建材通过互联网渠道销售,与传统装修公司签订的合同金额以及涉及的产品越来越少,相对而言装修公司预算所涉及的水分也越来越少,业主获取装修的成本也更低。
结束语:
作为这个家装行业的从业者,我们都希望这条放进来的“鲶鱼”能搅动传统装修市场这一缸的浑水,让整个行业朝着更积极更健康的方向发展,让我们的业主得到更好的产品以及更高质量的服务。
从设计师切磋交流到商业平台的成熟
其实家装行业触网发生在千禧年以后,2002年左右“易居网”下面有一个论坛,很多年轻业主自发的讨论装修,同时也出现了第一批网络装修“意见领袖”,当时我也潜水。最著名的就是网名为“凯文”网友,他把对装修选材的经验以及现场验收的监理知识编撰成一篇篇帖子,给大家作为参考。说实话我也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后期“凯文”为网友进行一些落地的收费监理服务,应该说这是国内最早一个专业的家装触网行为。虽然后期“凯文”成立“凯文监理网”因为种种原因并没有持续下去,但确对行业有着启蒙作用。再接着上海诞生了一个名为“525J”的网站,当初是由几家有着远见的装饰公司共同投入,虽然据说已经如今股份已经转手予人。但这个网站那是也是划时代的,因为是一个专门针对装修以及建材等的行业网站。记得2003年时设计师如果能把自己的设计案例上传到网站上,业主还是会不时上门来咨询的。因为这个网站不仅展示了建材及装饰公司同时还另辟专门的BBS论坛,所以自2003年2005年间还是出了很多如今家装设计界的名人的。如今网络上如雷贯耳的“1917”“D6”等等设计装饰公司的创始人那时都是在论坛中发表自己的作品并相互交流的。应该说开放自由的论坛环境造就了中国业内首批互联网设计师群体。其实前期设计师上网的目的并不是承揽业务而是相互之间的切磋交流。
如果说早期的“凯文网”和“525J”是在网友和设计师自发的环境下形成网络成交设计装修的情况。那么2005年“无忧团购网”(如今篱笆网)是第一个家装类商业平台。 “篱笆”最早为一个自发的论坛,通过团购形式被年轻业主所认识并接受,2005年成立“无忧团购网”依托宜山路建材商圈众多建材商家的支持,成立了业内第一个互联网基因的建材网站。2005年对业内设计师网友开房了论坛形式的店铺,允许设计师以商家形式在论坛上发帖并承接业务。而后逐渐形成了专业网上店铺形式的设计公司及装修公司店铺。应该说“篱笆”最有划时代意义的是把网友自发写就的装修经验日记用于了推广上,成立了一个完整的版块,不仅让网友能在上面学习到装修材料的知识,更能让同小区的业主通过网络相互认识和了解。大家都知道装修过程是不可逆性的,让后续装修业主能继承前人的经验,同时把“口碑”作为考察装修设计公司的参考因素。直到如今,其实很多互联网平台还是在沿用当时“篱笆”的做法。当时的“篱笆”开创了设计师与业主间通过网络相互认识的平台,也是日后很多商业型网络平台的始祖。对于消费者来说,把本不透明的信息变成了对称,对于在线下并没有多大知名度以及宣传预算的商家来说因为有了网络平台通过自身的口碑传播承接到了业务。其实作为其中的一员,我很怀念那时的氛围,因为介于商业和友情之间,除了认识业主同时还能交到很多朋友。当然后期出现了很多类似的商业平台,暂且我们把它们称为“平台”吧,例如“上海团购网”(齐家网)、“西祠论坛“、“杭州19楼”、包括如今各地的地方门户网站都有这样的一些论坛版块也有相应的日记,以及凭借拥有更多楼盘业主论坛而发力的“搜房网”,通过设计作品案例传播的“土巴兔”等。当然这些都因为竞争环境恶劣关系,更趋向于商业化(这其实也无可厚非,平台媒介作用本来就是要收取费用的)。
传统家装公司看中网络宣传途径并以此承接装修业务比较显著地是入住“搜房网”,因为“搜房”当初拥有了几乎所有的楼盘的业主论坛,这针对传统家装公司来说是极好的宣传途径,这里面的种种故事以后有时间再展开吧。应该说这仅仅是一个序幕,只能说是家装业触网而已。
跨行业公司瞄准行业痛点直接“杀人”
当然这几年有所不同,不仅传统的家居电商平台类网站在不断增长,同时以往从事互联网的和电器类、地产业们“大佬”都纷纷瞄准了家装这个市场,先有联手金螳螂、夭猫的“爱蜂潮”启动全国布局,而后有“雷布斯”投资的“爱空间”、海尔的“海尔家居”、淘宝的“极有家”都有具体布局互联网家装。为什么说不同呢?是因为这些都是直接“杀人”传统家装业的公司,而非传统家装业触网。都在号称如何通过互联网改变这个行业,提出的内容都是牢牢抓住了传统家装行业的痛点:冗长的工期、不断超支的预算增项、行业潜规则的主材回扣等等。因此相信又是一个时间节点的产物。
那么对于业主来说会有哪些改变呢?这个如今只能去猜想,因为毕竟行业还在混战中,有些口号只能先听着。家装行业是个劳动高密集的行业,同时又是个非常琐碎的工作。要改变家装业,必然是有代价的。而众多其他行业的知名公司看中互联网家装无非有如下几个目的:
1、原本制造下游相关产品的,需要掌握更多的潜在消费受众,主导自身产品的销售。增加黏性。
2、看中智能家居行业,通过设置自己的家居产业链争夺入口。
3、互联网企业依托原有的网民资源增加平台收入。
4、为自己的上市企业增加更多诱人前景和卖点。
5、通过染指家装业提高面向建材家居行业的产品销售。
虽然这个改造家装业的过程或许有些漫长,但如果真的实现“互联网+”又能带给业主哪些便利和优惠呢?我的猜想是:
1、让信息更对称,网络建材销售渠道打通后,势必建材的售后更透明,服务更细致(毕竟有“好评”、“差评”嘛),同品牌的建材全国市场价格更透明:
2、减少预算与决算间恶意增项的可能。
3、整体装修由于通过整合,让装修工期更缩短。
4、由于标准化的建立,现场施工更规范。
5、由于更多的建材通过互联网渠道销售,与传统装修公司签订的合同金额以及涉及的产品越来越少,相对而言装修公司预算所涉及的水分也越来越少,业主获取装修的成本也更低。
结束语:
作为这个家装行业的从业者,我们都希望这条放进来的“鲶鱼”能搅动传统装修市场这一缸的浑水,让整个行业朝着更积极更健康的方向发展,让我们的业主得到更好的产品以及更高质量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