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日系家电集体出现亏损的局面,并频频退出中国市场。文章首先分析日系家电企业的现状,发现日系家电企业全线处于亏损状态,并且大部分家电企业撤离中国。其次分析日系家电企业撤离中国的原因,内因方面表现在:产业及人口结构不合理、供应链模式僵化、战略方向出现偏差;外因方面表现在:中韩家电企业的崛起、互联网企业兴起带来的压力等。最后分析日系家电撤离中国给企业的启示,即家电企业要紧跟互联网思维的变化,进行创新和转型,对小家电战略进行调整。通过以上分析,揭示家电企业要紧跟互联网变化,及时发现消费者需求,不断进行新的战略布局。
[关键词]日系家电;撤离;互联网;创新
[DOI]1013939/jcnkizgsc201650214
1日系家电企业的现状分析
11日系家电全线亏损
据相关报道,2012年年报显示:索尼亏损2223亿日元,这是索尼连续第四年亏损;夏普净亏损2900亿日元;松下更是出现了7800亿日元的巨亏。2014财年,日系家电几大巨头都全线出现亏损状态。索尼亏损2300亿日元,夏普亏损300亿日元,松下亏损304亿日元。包括东芝、NEC、富士通等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
作为战后日本经济快速崛起和电子工业鼎盛的标志,在最近几年却频频从家电王国的位子上跌落。
12日系家电撤离彩电业务
随着松下于2015年1月底关闭一家位于山东济南、主要生产液晶电视的合资工厂,加上前几年松下关闭在中国的等离子电视工厂,这意味着在剧烈的彩电市场竞争的冲突下,松下已全面退出中国生产,而谋求以订单外包方式继续参与中国市场的竞争。曾经被称为“液晶电视之父”的夏普也正在收缩电视业务,据有关消息报道,台湾鸿海集团正与夏普频繁接触,考虑收购事宜。三洋电视品牌使用权卖给了国美,而先前在领先的等离子市场走红的先峰在2010年将电视品牌授权给了苏宁。
2日系家电撤离中国的原因分析
21内在原因
(1)产业结构不合理。松下、索尼,夏普、日立都將主要业务集中在彩电这一版块上,对于一个行业来说,是资源的集中,但在日本家电产业战略上却是资源的重叠。而白电方面,近年来进入了“中韩时代”,但日本企业在这方面却是很少有所作为。如海尔收购了三洋,更加剧了三洋在白电方面的空白。
(2)人口结构不合理。“二战”后,日本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人口老龄化影响了企业的用工环境,同时日本人口老龄化使得企业的创新能力不足。另外,老年人受消费观念的影响,对电器的需求程度没有年轻人那么高,所以无法刺激企业对新产品创新研发热情。
(3)供应链模式僵化。日本家电供应链模式是“垂直内包式”,即从核心零部件的设计、制造,最终产品的组装,其供应链都尽可能控制在企业内部,而对于全球工业生产复杂化和寿命缩短的趋势,日本家电对此却略显颓势。
(4)战略方向出现偏差。当平板时代来临时,日本企业还在坚守原来的企业战略,如松下大笔押宝等离子彩电。2011年,松下投资2100亿日元、开工仅一年半的尼崎等离子工厂被迫停产。索尼则对液晶举棋不定,由此丧失了大部分市场。夏普虽然后来押宝液晶面板,但是液晶电视市场的饱和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还是给了步履蹒跚的日系家电致命的一击。
22外部原因
(1)中韩家电的崛起。近年来,韩国三星、LG等家电企业凭借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独特的产品设计能力,推出了大画面的OLED电视,紧紧抓住了消费者的心。而中国家电企业则凭借低成本优势和技术创新不断占领国内和国际市场。据数据统计,2014年,全球液晶电视出货量为215亿台,韩系品牌市场占有率达40%,中国品牌占有率达26%,日系品牌整体份额不足25%。而在同期排名前十名的全球十大液晶电视品牌销售榜单中,除了三星、LG外,TCL、海信、创维、康佳、长虹、海尔等悉数在列,日系松下、东芝等都被淘汰出局。
(2)互联网电视企业兴起带来的压力。互联网的发展,让更多的企业参与其中,而互联网电视企业及内容跨界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以互联网流派代表乐视、爱奇艺、小米为例,互联网电视企业不仅能以OEM完成对电视整机的设计与制造,还能运用丰富的内容推送服务体验等鲜活的元素吸引用户的眼球。这些互联网电视企业以内容和服务为依托,以电商渠道为着力点,通过生态协同抢走了不少市场份额。如今彩电市场早已饱和,企业对市场的争夺是用户换机带来的机会,这一部分互联网电视企业牢牢掌握了消费者的需求,并且快速反应去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日系家电却在互联网大潮中显得黯然失色。
3日本家电企业撤离中国的启示
31互联网思维的变化
日系家电产业的整体下滑,主要还是由于日本家电企业错过了以互联网为核心的变革,其弱点表现在重硬轻软。在技术急剧变革的时期,在需要发展全新技术、产品和服务的时候,日本企业长期满足于原有的封闭的产业环境,它们反应就比较迟钝,不能引领潮流,而只能做追随者。目前日本企业仍保持优势的数字影像和家庭娱乐领域,如果不能积极迎接变革,也将遭遇严峻的挑战。
32创新和转型
目前,中国市场日企家电已成颓势,于是这些企业纷纷进军新业务领域和转型,寻求更好的出路。松下的业务组合中,汽车电子、住宅和B2B业务占了销售总和的57%,车载导航、智能家居和太阳能电池已成了松下市场的主打产品。松下也将向美国福特汽车等供应高性能车载导航仪,目标是把美国的汽车业务扩大20%以上。
由于日企家电企业的退出,中国家电企业虽有暂时的优势,但如果不及时跟进国际市场,不了解用户的需求和变化,那还是一样会被市场无情淘汰。所以中国家电企业应紧跟市场动态,及时创新,研发新产品,不断满足用户的需求。
33小家电战略调整
日本小家电凭借先进的技术和过硬的质量,受到中国游客和消费者的青睐。如日本生产的电饭煲和马桶盖,吹风机和剃须刀等小家电,不管是在卖场内还是在网购上都非常受欢迎。特别是日本的电吹风,消费者反映使用后效果非常不错,头发水润,这是国产吹风机所做不到的。2015年春节期间,中国游客在日本抢购电饭煲成为媒体热议的话题。财经作家吴晓波的《去日本买只马桶盖》更是引爆了一波国人赴日采购小家电的狂潮。
34经济环境好转是前提
第一,从产业前景看,一个产业的发展需要找到合适的土壤。日本本土怕是早已不适合家电企业的发展,产业转移也许是另一条出路。从历史上看,欧洲家电以成本为导向的转移是从日本再到中韩再到东南亚,不断选择适合的更廉价的生产基地。而如今,中韩家电的崛起,欧美家电的智能化,东南亚地区的发展,都对日系家电造成很大的威胁。
第二,从竞争环境看,日本家电有松下、索尼、东芝、夏普、三洋、日立等品牌,但在竞争方面却像松开的五指,多而散,而韩国家电是三星与LG,却更像是一只握紧的拳头,铿锵有力。因为韩国阵地的全力支持,打造出的品牌当然后盾更硬。中国家电背靠巨大的市场,同时又有合适的土壤,加之中国近几年经济的发展,为家电企业崛起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欧美系品牌有其强大的技术及创新作为后盾,如德系冰洗品牌的崛起,为不少中国市民所青睐。
第三,从日本本土环境看,首先日本是个高度依赖资源进口的国家,资源枯竭是其难隐之痛;其次日本又是一个高负债的国家,政府对企业的支持有心无力;最后日本人口老龄化严重,企业员工成本上升,且年轻人缺乏,没有新鲜血液的输入,导致企业的创新能力不足。所以,企业发展必须有政府强有力的支持,但是日本政府却无能为力。
综上所述,日本家电企业在世界的竞争中从中国市场的全面撤退,有其自身的原因,也有外在的各种原因。但是不管怎么样,市场还得继续,竞争不可避免,家电企业只有紧跟市场,紧跟互联网,及时发现消费者需求,不断创新,开拓前进,才能不被市场所淘汰。
参考文献:
[1]杨娟娟日系家电陷困境与日本企业文化之关联[J].经济师,2013(8)
[2]黄燕日系家电:被动撤退还是主动转型[J].商周刊,2015(7)
[关键词]日系家电;撤离;互联网;创新
[DOI]1013939/jcnkizgsc201650214
1日系家电企业的现状分析
11日系家电全线亏损
据相关报道,2012年年报显示:索尼亏损2223亿日元,这是索尼连续第四年亏损;夏普净亏损2900亿日元;松下更是出现了7800亿日元的巨亏。2014财年,日系家电几大巨头都全线出现亏损状态。索尼亏损2300亿日元,夏普亏损300亿日元,松下亏损304亿日元。包括东芝、NEC、富士通等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
作为战后日本经济快速崛起和电子工业鼎盛的标志,在最近几年却频频从家电王国的位子上跌落。
12日系家电撤离彩电业务
随着松下于2015年1月底关闭一家位于山东济南、主要生产液晶电视的合资工厂,加上前几年松下关闭在中国的等离子电视工厂,这意味着在剧烈的彩电市场竞争的冲突下,松下已全面退出中国生产,而谋求以订单外包方式继续参与中国市场的竞争。曾经被称为“液晶电视之父”的夏普也正在收缩电视业务,据有关消息报道,台湾鸿海集团正与夏普频繁接触,考虑收购事宜。三洋电视品牌使用权卖给了国美,而先前在领先的等离子市场走红的先峰在2010年将电视品牌授权给了苏宁。
2日系家电撤离中国的原因分析
21内在原因
(1)产业结构不合理。松下、索尼,夏普、日立都將主要业务集中在彩电这一版块上,对于一个行业来说,是资源的集中,但在日本家电产业战略上却是资源的重叠。而白电方面,近年来进入了“中韩时代”,但日本企业在这方面却是很少有所作为。如海尔收购了三洋,更加剧了三洋在白电方面的空白。
(2)人口结构不合理。“二战”后,日本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人口老龄化影响了企业的用工环境,同时日本人口老龄化使得企业的创新能力不足。另外,老年人受消费观念的影响,对电器的需求程度没有年轻人那么高,所以无法刺激企业对新产品创新研发热情。
(3)供应链模式僵化。日本家电供应链模式是“垂直内包式”,即从核心零部件的设计、制造,最终产品的组装,其供应链都尽可能控制在企业内部,而对于全球工业生产复杂化和寿命缩短的趋势,日本家电对此却略显颓势。
(4)战略方向出现偏差。当平板时代来临时,日本企业还在坚守原来的企业战略,如松下大笔押宝等离子彩电。2011年,松下投资2100亿日元、开工仅一年半的尼崎等离子工厂被迫停产。索尼则对液晶举棋不定,由此丧失了大部分市场。夏普虽然后来押宝液晶面板,但是液晶电视市场的饱和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还是给了步履蹒跚的日系家电致命的一击。
22外部原因
(1)中韩家电的崛起。近年来,韩国三星、LG等家电企业凭借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独特的产品设计能力,推出了大画面的OLED电视,紧紧抓住了消费者的心。而中国家电企业则凭借低成本优势和技术创新不断占领国内和国际市场。据数据统计,2014年,全球液晶电视出货量为215亿台,韩系品牌市场占有率达40%,中国品牌占有率达26%,日系品牌整体份额不足25%。而在同期排名前十名的全球十大液晶电视品牌销售榜单中,除了三星、LG外,TCL、海信、创维、康佳、长虹、海尔等悉数在列,日系松下、东芝等都被淘汰出局。
(2)互联网电视企业兴起带来的压力。互联网的发展,让更多的企业参与其中,而互联网电视企业及内容跨界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以互联网流派代表乐视、爱奇艺、小米为例,互联网电视企业不仅能以OEM完成对电视整机的设计与制造,还能运用丰富的内容推送服务体验等鲜活的元素吸引用户的眼球。这些互联网电视企业以内容和服务为依托,以电商渠道为着力点,通过生态协同抢走了不少市场份额。如今彩电市场早已饱和,企业对市场的争夺是用户换机带来的机会,这一部分互联网电视企业牢牢掌握了消费者的需求,并且快速反应去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日系家电却在互联网大潮中显得黯然失色。
3日本家电企业撤离中国的启示
31互联网思维的变化
日系家电产业的整体下滑,主要还是由于日本家电企业错过了以互联网为核心的变革,其弱点表现在重硬轻软。在技术急剧变革的时期,在需要发展全新技术、产品和服务的时候,日本企业长期满足于原有的封闭的产业环境,它们反应就比较迟钝,不能引领潮流,而只能做追随者。目前日本企业仍保持优势的数字影像和家庭娱乐领域,如果不能积极迎接变革,也将遭遇严峻的挑战。
32创新和转型
目前,中国市场日企家电已成颓势,于是这些企业纷纷进军新业务领域和转型,寻求更好的出路。松下的业务组合中,汽车电子、住宅和B2B业务占了销售总和的57%,车载导航、智能家居和太阳能电池已成了松下市场的主打产品。松下也将向美国福特汽车等供应高性能车载导航仪,目标是把美国的汽车业务扩大20%以上。
由于日企家电企业的退出,中国家电企业虽有暂时的优势,但如果不及时跟进国际市场,不了解用户的需求和变化,那还是一样会被市场无情淘汰。所以中国家电企业应紧跟市场动态,及时创新,研发新产品,不断满足用户的需求。
33小家电战略调整
日本小家电凭借先进的技术和过硬的质量,受到中国游客和消费者的青睐。如日本生产的电饭煲和马桶盖,吹风机和剃须刀等小家电,不管是在卖场内还是在网购上都非常受欢迎。特别是日本的电吹风,消费者反映使用后效果非常不错,头发水润,这是国产吹风机所做不到的。2015年春节期间,中国游客在日本抢购电饭煲成为媒体热议的话题。财经作家吴晓波的《去日本买只马桶盖》更是引爆了一波国人赴日采购小家电的狂潮。
34经济环境好转是前提
第一,从产业前景看,一个产业的发展需要找到合适的土壤。日本本土怕是早已不适合家电企业的发展,产业转移也许是另一条出路。从历史上看,欧洲家电以成本为导向的转移是从日本再到中韩再到东南亚,不断选择适合的更廉价的生产基地。而如今,中韩家电的崛起,欧美家电的智能化,东南亚地区的发展,都对日系家电造成很大的威胁。
第二,从竞争环境看,日本家电有松下、索尼、东芝、夏普、三洋、日立等品牌,但在竞争方面却像松开的五指,多而散,而韩国家电是三星与LG,却更像是一只握紧的拳头,铿锵有力。因为韩国阵地的全力支持,打造出的品牌当然后盾更硬。中国家电背靠巨大的市场,同时又有合适的土壤,加之中国近几年经济的发展,为家电企业崛起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欧美系品牌有其强大的技术及创新作为后盾,如德系冰洗品牌的崛起,为不少中国市民所青睐。
第三,从日本本土环境看,首先日本是个高度依赖资源进口的国家,资源枯竭是其难隐之痛;其次日本又是一个高负债的国家,政府对企业的支持有心无力;最后日本人口老龄化严重,企业员工成本上升,且年轻人缺乏,没有新鲜血液的输入,导致企业的创新能力不足。所以,企业发展必须有政府强有力的支持,但是日本政府却无能为力。
综上所述,日本家电企业在世界的竞争中从中国市场的全面撤退,有其自身的原因,也有外在的各种原因。但是不管怎么样,市场还得继续,竞争不可避免,家电企业只有紧跟市场,紧跟互联网,及时发现消费者需求,不断创新,开拓前进,才能不被市场所淘汰。
参考文献:
[1]杨娟娟日系家电陷困境与日本企业文化之关联[J].经济师,2013(8)
[2]黄燕日系家电:被动撤退还是主动转型[J].商周刊,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