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书籍装帧设计教学应满足三个梯度:第一,学生的设计能力基本达到出版行业设计标准;第二学生了解出版行业及印刷行业的相关知识;第三,学生在新媒体背景下对图书进行创新设计。
关键词:书籍装帧设计;出版规范;图书出版
书籍装帧设计服务于出版行业,出版行业有自己的出版流程、出版要求和出版术语。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书籍装帧设计(以下简称书装)课程,应以使学生能满足社会工作需求为基本目标,并使学生了解出版行业和印刷行业的相关知识, 然后再结合新媒体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书籍的未来走向。作者以自身的出版行业经历为背景,结合近几年的书装教学体会,整理出教学的三个梯度。
一、书籍装帧设计课程中学生需要达到的基本能力
(一)深入了解并掌握书籍各个部分的专业名称
在书装课程之初学生需要先认识图书。图书的各个部分有自己的专业名词,比如四封(封面、封底、封二、封三)、书脊、扉页、版权页、版心、页眉、页脚、天头、地脚、订口、切口等。还有一些与书相关的专业术语,如码洋(即书的价格,在出版行业称为码洋)、书号、过脊设计等都需要使学生知道其称呼和意义。笔者发现这些术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不予以重视,授课时一笔带过,使得学生在日后接触书的时候概念早已模糊不清,就可能被专业人士笑话了。
(二)书籍设计要符合印刷及出版规范
1.内文设计
学生需深刻理解版心的概念,知道版心在整个书籍设计中的地位,学会根据图书的内容正确设置版心,并在内文排版中严格执行版心规范。比如:小说类、财经类图书,版心设置可以相对紧密;诗歌、散文类图书版心设置可以相对松散。学生往往不能够迅速理解版心的含义,这就需要讲练结合,经过实践后教师再次对学生进行辅导。
2.封面设计
首先了解封面、封底、书脊的设计要素。封面设计要素:书名、作者、出版社名称、个别摘要(起到广告和诠释图书的作用,根据图书具体情况可有可无)。封底设计要素:条码、定价、书号、上架建议、责任编辑、美术编辑。如果是丛书,一般在封底会展示出整套丛书,可以只是书名,也可以是封面加书名。在设计书脊时,书脊的厚度由页码数量和纸张克数决定。书脊设计要素是书名、作者、出版社名称。另外要注意的是“过脊”设计,书在装订过程中,书脊的厚度其实是有1~2毫米误差的,书脊设计过程中要注意避开图书转折处,甚至可以利用这个转折,设计成过脊(图1)。
3.掌握书籍设计独特的设计语言
优秀的图书设计作品通过综合运用图形、色彩、材质等元素,巧妙地表达图书的内容。值得注意的是,书籍设计虽然对图书有促销作用,但不同于广告设计。教师应通过大量成熟案例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到书籍装帧设计,尤其是图书封面设计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法,把封面设计与广告招贴设计做比较,让学生理解两者在视觉表达方式上的区别。
第一梯度的学习,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即让学生设计的书像“书”,使学生具备适应社会、服务出版行业的能力。切不可跳过这个环节,盲目追求新颖与改革。
二、书籍装帧设计课程中应该涉及到的相关知识
(一)图书出版流程
图书设计师在出版社被称为美术编辑,书籍装帧设计其实是从属于整个庞大的出版流程工作的一部分,也是图书出版人各种角色分工之一。因此,如果想从事书籍装帧设计,就必须了解图书的出版流程,尤其是与自己上下衔接的工作环节。图书大致出版流程如图2所示。
从图2可以看出,美术编辑,上与编辑沟通,下与印刷厂沟通。美术编辑从编辑处拿到图书封面上要呈现的所有文字内容,了解图书的基本内容、出版意图、出版方对书籍装帧设计的期望和要求。印刷厂是最终把设计付诸现实的机构,也是对设计的延续。负责任的设计师会对自己的设计“跟踪”到底,尽最大力量让自己的想法得到最好的呈现。
(二)印刷知识
印刷知识包含纸张、印刷机、特殊印刷工艺。纸张是比较常用的传统媒介,在未来的一段时间,仍然不可能完全被网络替代。要想培养视觉传达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印刷知识必不可少,它是衡量设计师资深度的标准之一。
但是,高校视觉传达专业大多没有专门设置关于印刷工艺的课程,笔者认为把印刷工艺的知识植入书籍装帧设计课程是最合适不过的。
了解印刷知识,一是认识纸张,包括纸张的尺寸标准、开本、克数,认识特种纸等。二是了解常用的印刷机的型号,如海德堡四色印刷机、六色印刷机等。了解印刷机的工作原理,尤其是分色原理。三是了解对付印的电子文件的要求,比如要求文件是四色格式,要有出血,重视文件的CMYK数值,注意单色黑和四色黑的区别。四是图书的装订原理,比如什么是印张,什么是折手,怎么拼版,图书常见的装订方法,自动装订机的工作流程等。五是了解特殊的印刷工艺,如激凸、UV、烫金烫银、烫电化铝以及特殊形状的闷切,并关注不断出现的新型印刷工艺。
(三)专业排版软件的使用(InDesign)
对于书籍装帧设计,封面建议使用Illustrator软件,内文则建议使用专业排版软件InDesign。使用InDesign软件时,需要规范设置版心、分栏、栏间距,合理地设置页码、编辑页码、章节。锻炼处理大量文字的能力,精准了解字号的大小,能很好地设置行距,知道一级标题、二级标题等。因大多高校专门开设了InDesign课程,在此就不再详述。
(四)校对知识
书籍出版过程中经历三次校对,即所谓的一校、二校、三校,美术编辑一般参与二校和三校,所以能看懂并正确使用校对符号,是應用型人才的必修课。
第二个梯度的学习应以实践教学为主,建议带领学生实地考察印刷厂、出版社、书店,使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实地考察、实践这三个环节巩固所学知识。 三、新媒体时代下,书籍装帧设计的创新思路
(一)书籍装帧要结合互联网技术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书籍设计的概念应该更广阔,要引导学生关注网络电子书的发展状态,掌握网络阅读的特性,把网络阅读方式也纳入到书籍装帧课程探讨的范围内。
(二)幼儿少儿书籍的多样化
幼儿少儿书籍是图书的一块大市场,在网络发达的今天,成人书籍可以很轻松地被电子产品替代,但是幼儿少儿不宜多接触电脑,因此纸质的书籍不可替代。
针对幼儿少儿的年龄特点,对书籍就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一是立体书籍,结构设计独特,在阅读时立体书籍每一页打开的瞬间,都是一次奇妙的立体世界之旅,它能给读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二是异形书籍,突破了传统的方方正正的形状,要么在书的外形上有所变化,要么在图书内页进行异形的镂空,这些形状往往与书的内容巧妙结合,富有创意和想象力。三是多种材料在图书里的运用,尤其是针对低幼儿童,布书、塑料书有着不易被撕烂的优点,或者光滑,或者毛绒,或者闪亮,各种材料所带来的质感,都可以给小读者带来丰富的阅读体验。
以上这些都是需要在书籍装帧课程上好好探讨的问题,可以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学生从中得到的体验,未来不仅仅会应用在书籍设计上面,更可以扩展到诸多的应用和创业层面。
(三)多感官化的图书设计
吕敬人先生曾提出:书籍装帧设计是一个集五感为一体的设计。所谓五感即为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未来是讲究用户体验的时代,书籍阅读不应该是单一的视觉阅读,应为一场融合五感的立体阅读盛宴。相关调查显示,在五感中,视觉感受约为37%,位居第一,我们可以通过色彩构成、造型构成、空间构成来实现;听觉即为人们对声音的体验,常见的听觉形式有配有朗读的图书,根据图书内容搭配背景音乐等,现在借助网络很容易实现;触觉是在零距离情况下产生的,与网络相比,这是书籍所独具的魅力,因此我们要充分挖掘书籍的这份“潜能”,深入研究图书的纸张材质、纸张重量、书籍开本、制作工藝等,力求给读者带来舒适难忘的阅读感受;说到味觉,则是把真实的味觉感受与书籍内容结合,日本的一家面食店大胆创新,曾推出一本可以食用的经书叫做《法灯》,它把经文写在宽宽的面条上,在水煮之后也不会消失,让读者同时获得了阅读加美食的体验;嗅觉则是五感中最为敏感的,有研究表明,嗅觉影响人们情绪的程度要快于其它四种感觉, 因此如能把嗅觉体验融合到书籍设计当中一定会为读者提供更为丰富的阅读体验。
我们身处一个新旧并行的时代,新媒体的优势日益凸显,传统图书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仍然存在。有的教师在书装课程上一味强调改革,强调适应新媒体,但基本的出版知识和印刷知识却被忽略,这不是本末倒置吗?因此,作者本着培养新时代的应用型人才的理念,重新梳理书装课程的来龙去脉,让书装教学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钟灵.浅析书籍装帧设计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美术教育研究,2016(9):112-113.
[2]赵曦.基于多感官体验的书籍装帧设计方法探析[J].出版发行研究,2018(9):103-104.
[3]李娟娟.符号学视野下的书籍味觉再阐释[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2(9):57-59.
作者单位:
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
关键词:书籍装帧设计;出版规范;图书出版
书籍装帧设计服务于出版行业,出版行业有自己的出版流程、出版要求和出版术语。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书籍装帧设计(以下简称书装)课程,应以使学生能满足社会工作需求为基本目标,并使学生了解出版行业和印刷行业的相关知识, 然后再结合新媒体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书籍的未来走向。作者以自身的出版行业经历为背景,结合近几年的书装教学体会,整理出教学的三个梯度。
一、书籍装帧设计课程中学生需要达到的基本能力
(一)深入了解并掌握书籍各个部分的专业名称
在书装课程之初学生需要先认识图书。图书的各个部分有自己的专业名词,比如四封(封面、封底、封二、封三)、书脊、扉页、版权页、版心、页眉、页脚、天头、地脚、订口、切口等。还有一些与书相关的专业术语,如码洋(即书的价格,在出版行业称为码洋)、书号、过脊设计等都需要使学生知道其称呼和意义。笔者发现这些术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不予以重视,授课时一笔带过,使得学生在日后接触书的时候概念早已模糊不清,就可能被专业人士笑话了。
(二)书籍设计要符合印刷及出版规范
1.内文设计
学生需深刻理解版心的概念,知道版心在整个书籍设计中的地位,学会根据图书的内容正确设置版心,并在内文排版中严格执行版心规范。比如:小说类、财经类图书,版心设置可以相对紧密;诗歌、散文类图书版心设置可以相对松散。学生往往不能够迅速理解版心的含义,这就需要讲练结合,经过实践后教师再次对学生进行辅导。
2.封面设计
首先了解封面、封底、书脊的设计要素。封面设计要素:书名、作者、出版社名称、个别摘要(起到广告和诠释图书的作用,根据图书具体情况可有可无)。封底设计要素:条码、定价、书号、上架建议、责任编辑、美术编辑。如果是丛书,一般在封底会展示出整套丛书,可以只是书名,也可以是封面加书名。在设计书脊时,书脊的厚度由页码数量和纸张克数决定。书脊设计要素是书名、作者、出版社名称。另外要注意的是“过脊”设计,书在装订过程中,书脊的厚度其实是有1~2毫米误差的,书脊设计过程中要注意避开图书转折处,甚至可以利用这个转折,设计成过脊(图1)。
3.掌握书籍设计独特的设计语言
优秀的图书设计作品通过综合运用图形、色彩、材质等元素,巧妙地表达图书的内容。值得注意的是,书籍设计虽然对图书有促销作用,但不同于广告设计。教师应通过大量成熟案例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到书籍装帧设计,尤其是图书封面设计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法,把封面设计与广告招贴设计做比较,让学生理解两者在视觉表达方式上的区别。
第一梯度的学习,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即让学生设计的书像“书”,使学生具备适应社会、服务出版行业的能力。切不可跳过这个环节,盲目追求新颖与改革。
二、书籍装帧设计课程中应该涉及到的相关知识
(一)图书出版流程
图书设计师在出版社被称为美术编辑,书籍装帧设计其实是从属于整个庞大的出版流程工作的一部分,也是图书出版人各种角色分工之一。因此,如果想从事书籍装帧设计,就必须了解图书的出版流程,尤其是与自己上下衔接的工作环节。图书大致出版流程如图2所示。
从图2可以看出,美术编辑,上与编辑沟通,下与印刷厂沟通。美术编辑从编辑处拿到图书封面上要呈现的所有文字内容,了解图书的基本内容、出版意图、出版方对书籍装帧设计的期望和要求。印刷厂是最终把设计付诸现实的机构,也是对设计的延续。负责任的设计师会对自己的设计“跟踪”到底,尽最大力量让自己的想法得到最好的呈现。
(二)印刷知识
印刷知识包含纸张、印刷机、特殊印刷工艺。纸张是比较常用的传统媒介,在未来的一段时间,仍然不可能完全被网络替代。要想培养视觉传达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印刷知识必不可少,它是衡量设计师资深度的标准之一。
但是,高校视觉传达专业大多没有专门设置关于印刷工艺的课程,笔者认为把印刷工艺的知识植入书籍装帧设计课程是最合适不过的。
了解印刷知识,一是认识纸张,包括纸张的尺寸标准、开本、克数,认识特种纸等。二是了解常用的印刷机的型号,如海德堡四色印刷机、六色印刷机等。了解印刷机的工作原理,尤其是分色原理。三是了解对付印的电子文件的要求,比如要求文件是四色格式,要有出血,重视文件的CMYK数值,注意单色黑和四色黑的区别。四是图书的装订原理,比如什么是印张,什么是折手,怎么拼版,图书常见的装订方法,自动装订机的工作流程等。五是了解特殊的印刷工艺,如激凸、UV、烫金烫银、烫电化铝以及特殊形状的闷切,并关注不断出现的新型印刷工艺。
(三)专业排版软件的使用(InDesign)
对于书籍装帧设计,封面建议使用Illustrator软件,内文则建议使用专业排版软件InDesign。使用InDesign软件时,需要规范设置版心、分栏、栏间距,合理地设置页码、编辑页码、章节。锻炼处理大量文字的能力,精准了解字号的大小,能很好地设置行距,知道一级标题、二级标题等。因大多高校专门开设了InDesign课程,在此就不再详述。
(四)校对知识
书籍出版过程中经历三次校对,即所谓的一校、二校、三校,美术编辑一般参与二校和三校,所以能看懂并正确使用校对符号,是應用型人才的必修课。
第二个梯度的学习应以实践教学为主,建议带领学生实地考察印刷厂、出版社、书店,使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实地考察、实践这三个环节巩固所学知识。 三、新媒体时代下,书籍装帧设计的创新思路
(一)书籍装帧要结合互联网技术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书籍设计的概念应该更广阔,要引导学生关注网络电子书的发展状态,掌握网络阅读的特性,把网络阅读方式也纳入到书籍装帧课程探讨的范围内。
(二)幼儿少儿书籍的多样化
幼儿少儿书籍是图书的一块大市场,在网络发达的今天,成人书籍可以很轻松地被电子产品替代,但是幼儿少儿不宜多接触电脑,因此纸质的书籍不可替代。
针对幼儿少儿的年龄特点,对书籍就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一是立体书籍,结构设计独特,在阅读时立体书籍每一页打开的瞬间,都是一次奇妙的立体世界之旅,它能给读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二是异形书籍,突破了传统的方方正正的形状,要么在书的外形上有所变化,要么在图书内页进行异形的镂空,这些形状往往与书的内容巧妙结合,富有创意和想象力。三是多种材料在图书里的运用,尤其是针对低幼儿童,布书、塑料书有着不易被撕烂的优点,或者光滑,或者毛绒,或者闪亮,各种材料所带来的质感,都可以给小读者带来丰富的阅读体验。
以上这些都是需要在书籍装帧课程上好好探讨的问题,可以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学生从中得到的体验,未来不仅仅会应用在书籍设计上面,更可以扩展到诸多的应用和创业层面。
(三)多感官化的图书设计
吕敬人先生曾提出:书籍装帧设计是一个集五感为一体的设计。所谓五感即为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未来是讲究用户体验的时代,书籍阅读不应该是单一的视觉阅读,应为一场融合五感的立体阅读盛宴。相关调查显示,在五感中,视觉感受约为37%,位居第一,我们可以通过色彩构成、造型构成、空间构成来实现;听觉即为人们对声音的体验,常见的听觉形式有配有朗读的图书,根据图书内容搭配背景音乐等,现在借助网络很容易实现;触觉是在零距离情况下产生的,与网络相比,这是书籍所独具的魅力,因此我们要充分挖掘书籍的这份“潜能”,深入研究图书的纸张材质、纸张重量、书籍开本、制作工藝等,力求给读者带来舒适难忘的阅读感受;说到味觉,则是把真实的味觉感受与书籍内容结合,日本的一家面食店大胆创新,曾推出一本可以食用的经书叫做《法灯》,它把经文写在宽宽的面条上,在水煮之后也不会消失,让读者同时获得了阅读加美食的体验;嗅觉则是五感中最为敏感的,有研究表明,嗅觉影响人们情绪的程度要快于其它四种感觉, 因此如能把嗅觉体验融合到书籍设计当中一定会为读者提供更为丰富的阅读体验。
我们身处一个新旧并行的时代,新媒体的优势日益凸显,传统图书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仍然存在。有的教师在书装课程上一味强调改革,强调适应新媒体,但基本的出版知识和印刷知识却被忽略,这不是本末倒置吗?因此,作者本着培养新时代的应用型人才的理念,重新梳理书装课程的来龙去脉,让书装教学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钟灵.浅析书籍装帧设计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美术教育研究,2016(9):112-113.
[2]赵曦.基于多感官体验的书籍装帧设计方法探析[J].出版发行研究,2018(9):103-104.
[3]李娟娟.符号学视野下的书籍味觉再阐释[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2(9):57-59.
作者单位:
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