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物理是一门逻辑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基础课程,而深度学习是基于深度理解侧重提高学生高阶思维为目标的学习方式,有利于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物理核心素养。因此,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创设深度学习的情境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开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度获取和加工、任务驱动学习促进学生高阶思维发展、依托思维导图构建知识体系、基于生活实际提升学生的迁移应用能力、重视持续性评价促进学生深度思考六方面探讨深度学习视域下高中物理教学策略。
关键词:深度学习;高中物理;教学策略;高阶思维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深度学习的内涵和教学特征
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理解的学习,指学习者以高阶思维的发展和实际问题的解决为目标,以整合的知识为内容,积极主动地、批判地学习新知识和思想,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且能将已有的知識迁移到新的情境中的学习 [1]。与浅层学习相比,深度学习具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理解与批判、重视知识的迁移与应用、获得发展的有意义学习过程等特征。深度学习与浅层学习的区别如表1所示。
二、高中物理教学开展深度学习的必要性
1.深度学习是促进学生物理核心素养发展的有效途径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习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学科核心素养表明物理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基础物理知识,更要注重体现物理学科的本质,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等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2]。而提升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需要教师优化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思维。在深度学习过程中,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教师通过精心设计为创设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善于实验、勤于思考的学习情境,能够促进学生获得物理核心知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物理学科本质和高阶思维的发展,从而发展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由此可见,深度学习是促进学生物理核心素养发展的有效途径。
2.深度学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高中物理是一门逻辑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基础课程。许多学生在学习高中物理有这样的体会:上课能听懂,但课后不会做题。归其原因,是因为课堂讲解过于肤浅,课堂学习停留在浅层学习层面,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没有真正理解,形成的是断裂和脱离生活情境的知识片段,难于运用所学知识举一反三解决新的问题。教学不仅是让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是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深度学习是基于深度理解以解决实际问题和发展高阶思维为目标的学习方式,为了提高教学有效性,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基于深度学习的教学活动,增强课堂趣味性,善于激发学生思考,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并获得学习思维的发展,由此可见,深度学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三、深度学习视域下高中物理的教学策略
1.创设深度学习的情境,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
物理概念的建立需要创设情境,物理规律的探究需要创设问题情境,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具体问题应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境[2]。真实情境的创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内在学习动力,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例如,在 “自感”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千人震”实验。将一节电动势为1.5V的新干电池、镇流器和开关串联成一个回路,请几位学生手拉手连成一排后与镇流器并联,当开关由闭合到断开时,连成一排的学生因触电全身抖动一下。创设真实的体验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断电自感,从而使学生对自感有深刻的理解。
2.开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度获取和加工
(1)合作学习:合作式学习是深度学习提倡的学习方式。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专长承担不同的任务。这样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沟通交流和团队协作能力。学生在交流过程中经过思维的碰撞和思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实验探究。实验探究式学习,一方面可以通过实验把抽象的物理概念和规律生动形象呈现出来;另一方面学生亲身经历实验的探究过程,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能力得以提升。例如,楞次定律是一个非常抽象难懂的概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验楞次定律的探究过程,从而使学生深刻理解楞次定律。
(3)混合式学习。混合式学习是在线学习和面对面学习的混合。现代科技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不仅克服了空间上与时间上对开展深度学习活动的限制,还能够实现传统实验室条件下无法完成的实验教学过程,为深度学习提供了更高效的学习方式。例如,光电效应实验规律和遏止电压概念十分抽象难懂,又无法在传统实验室中通过实验探究,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教师可以借助NB物理实验室,引导学生一起探究光电效应规律和遏止电压。NB物理实验室,既可以放慢实验过程,保留实验现象,也可以将看不见摸不着的物理微观实验可视化和数据化,有助于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帮助学生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理解光电效应规律和遏止电压概念,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度掌握。
3.任务驱动学习,促进学生高阶思维发展
任务驱动式学习强调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真实的任务情境,围绕学习内容精心设计一系列有层次和有挑战性的任务,让学生有解决实际问题的体验[3]。例如,在“楞次定律”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给每个学习小组提供实验器材:干电池、电流计、螺线管和条形磁铁各一个,导线若干。然后提出学习任务“如何理解楞次定律?”并把学习任务分成一系列子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学习任务深刻地理解楞次定律。
任务1:通过观察条形磁铁插入和拔出螺线管时电流计的偏转方向,小组讨论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有哪些。
任务2:怎样设计实验探究这些因素与感应电流方向的关系,小组协作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