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流沙河当年因为《草木篇》一诗,被高层点名批评,打成右派。晚年的流沙河躺在病床上反思自己一生的创作:“恨平生写尽宣传文学。”作为一个作家,一生的文学生涯不能以艺术追求为目的,而是以“宣传”为目的,到头来挑拣一生的创作,没有一件像样的东西,所以发出这样的感叹。
当然不只是流沙河一人,这是流沙河那一代作家共同的悲哀。文学艺术完全被政治架空,到了没有宣传就没有创作的地步。我们总认为历史是上向前进的,却不知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倒退的步伐如此惊人。我们从文学史看,创作本来就是一种个体劳动,允许个人思想感情的存在和发挥,再专制,也不会无孔不入疏而不漏,总会给予文学创作一定的自由空间。我国最早的文学作品《诗经》,就是自由的,没有官方统一和指定的思想,最初官方收集的“诗经”有三千篇,都是自由的创作,不幸被孔子以一个人的好恶,选定三百篇(305篇),其余的全部毁掉了。屈原的《离骚》更是自由的创作,没有因为不合哪位君王的口味而禁毁。魏晋以前的文学,被李白称赞的“蓬莱文章建安骨”,也都是自由的创作,艺术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发挥。唐诗宋词,更是如此。如果每一个时代全部都是宣传文学,那么中国文学史就是空白。比如李世民,他个人功绩很大,如果他只准诗人们写歌颂他丰功伟绩的文章,只准歌颂和宣传他个人的伟大,那就没有唐代的文学。唐明皇如果只准诗人们歌颂“开元盛世”,那么李白、杜甫那样的伟大诗人就不会存在。封建社会臣民们虽然山呼“万岁”,舆论上把皇帝称之为“圣君”,但直接肉麻歌颂皇帝本人的创作并不多见,宫廷之内虽然会有这样的创作,但绝没有这样的文学运动,把整个文学的使命都集中到歌颂一个人的身上。君主制时代的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并没有完全坏死,有李白那种自由奔放的激情,有杜甫那样直面现实的史诗,还有白居易那样的“暴露文学”。时间跨越到20世纪,反而不如从前了,倒退得令人吃惊。
那个时代的文学是悲哀的,那个时代的作家是不幸的。姚雪银写历史小说,他写的是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在那个时代,不但创作思想没有自由,连题材也没有自由。姚雪银写《李自成》是毛泽东批准的,“让他写下去”,所以他才能写下去。有一位陕西的青年作家长安出游,误打误撞,意外闯入柳青墓地。这位著名作家的墓地,一片荒草。这位青年作家惊奇柳青墓碑上“只字未提他的小说创作”,这是为什么?《创业史》在现代文学史上赫赫有名,在作者的墓碑上为什么不留名?这不知是什么原因,真希望是哪一个人的觉悟。《创业史》应属遵命歌颂“合作化道路”,可惜了这么一位有生活、有才华的作家。“文革”时期,更有一部《艳阳天》加上《金光大道》独占文坛鳌头十年。还有一些作家,像艾青,幸亏被剥掉了创作权,发配到新疆石河子扫厕所,没有留下郭沫若那样的政治诗。
那个时代的作家和作品很少让人神往。改革开放后,中国作家代表团一行远到顿河拜谒肖洛霍夫墓地(肖洛霍夫死后葬在顿河边他们家的房后),肖洛霍夫是真正的作家,留下《静静的顿河》那样的作品。然而,那个时代的众多中国作家由于吃政治饭和吃官饭,养成了思想上的惰性和创作上的僵化,难以产生好作品。
当然不只是流沙河一人,这是流沙河那一代作家共同的悲哀。文学艺术完全被政治架空,到了没有宣传就没有创作的地步。我们总认为历史是上向前进的,却不知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倒退的步伐如此惊人。我们从文学史看,创作本来就是一种个体劳动,允许个人思想感情的存在和发挥,再专制,也不会无孔不入疏而不漏,总会给予文学创作一定的自由空间。我国最早的文学作品《诗经》,就是自由的,没有官方统一和指定的思想,最初官方收集的“诗经”有三千篇,都是自由的创作,不幸被孔子以一个人的好恶,选定三百篇(305篇),其余的全部毁掉了。屈原的《离骚》更是自由的创作,没有因为不合哪位君王的口味而禁毁。魏晋以前的文学,被李白称赞的“蓬莱文章建安骨”,也都是自由的创作,艺术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发挥。唐诗宋词,更是如此。如果每一个时代全部都是宣传文学,那么中国文学史就是空白。比如李世民,他个人功绩很大,如果他只准诗人们写歌颂他丰功伟绩的文章,只准歌颂和宣传他个人的伟大,那就没有唐代的文学。唐明皇如果只准诗人们歌颂“开元盛世”,那么李白、杜甫那样的伟大诗人就不会存在。封建社会臣民们虽然山呼“万岁”,舆论上把皇帝称之为“圣君”,但直接肉麻歌颂皇帝本人的创作并不多见,宫廷之内虽然会有这样的创作,但绝没有这样的文学运动,把整个文学的使命都集中到歌颂一个人的身上。君主制时代的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并没有完全坏死,有李白那种自由奔放的激情,有杜甫那样直面现实的史诗,还有白居易那样的“暴露文学”。时间跨越到20世纪,反而不如从前了,倒退得令人吃惊。
那个时代的文学是悲哀的,那个时代的作家是不幸的。姚雪银写历史小说,他写的是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在那个时代,不但创作思想没有自由,连题材也没有自由。姚雪银写《李自成》是毛泽东批准的,“让他写下去”,所以他才能写下去。有一位陕西的青年作家长安出游,误打误撞,意外闯入柳青墓地。这位著名作家的墓地,一片荒草。这位青年作家惊奇柳青墓碑上“只字未提他的小说创作”,这是为什么?《创业史》在现代文学史上赫赫有名,在作者的墓碑上为什么不留名?这不知是什么原因,真希望是哪一个人的觉悟。《创业史》应属遵命歌颂“合作化道路”,可惜了这么一位有生活、有才华的作家。“文革”时期,更有一部《艳阳天》加上《金光大道》独占文坛鳌头十年。还有一些作家,像艾青,幸亏被剥掉了创作权,发配到新疆石河子扫厕所,没有留下郭沫若那样的政治诗。
那个时代的作家和作品很少让人神往。改革开放后,中国作家代表团一行远到顿河拜谒肖洛霍夫墓地(肖洛霍夫死后葬在顿河边他们家的房后),肖洛霍夫是真正的作家,留下《静静的顿河》那样的作品。然而,那个时代的众多中国作家由于吃政治饭和吃官饭,养成了思想上的惰性和创作上的僵化,难以产生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