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理实践力作为高中地理学科素养之一,是地理理论知识教学的基础。但是由于一直以来对于地理实践力培育缺乏重视,影响了学生地理学习热情,降低了教学质量。因此本文重新探讨了地理实践力教学内容,阐明了地理实践力培养对于高中地理教学重要性。最后从学生兴趣、室外教学、互联网技术等角度探讨了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地理;实践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教育行业也在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变革。《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地理实践能力、人地协调观、地理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区域认知四大核心素养。地理实践能力作为一种重要的思维品质,是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体会人地关系的重要途径,所以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也是教学的重点[1]。一直以来国内高中地理教育深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学生的成绩,忽略了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知识应用能力较弱。因此笔者结合自己教学经验,对高中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进行了探讨。
一、地理实践力的内涵与表现
在课程标准附录1对于地理实践力的概念进行了阐述,地理实践力指的是在地理实践活动中具备的行动能力和意志品质[2]。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点:一是可以通过活动能够收集和处理各种地理信息,实事求是,能够在反思和体验中学习,找到克服困难的方法。二是共同设计地理实践方案,能够独立思考,选择相应的地理工具。三是能够利用调查、实验等方法,具有问题发现、问题解决的能力。所以地理实践力和其他的三大素养是一个整体,是地理教学重要内容。
基于上文的论述可知,地理实践力培养方式主要是地理体验、地理实验、地理观察、野外考察等。地理体验指的是亲身感受和体验地理现象,在实践中把握地理事物或概念的内涵。地理实验指的是通过假设并进行验证的一系列活动。地理观察指的是对于现实世界的地理现象进行观测。野外考察指的是在野外实地观察现实世界的地理现象。除去上述的方法之外,地理演示、绘图等也是培养学生实践力的教学方法。总之培养学生的实践力,不仅仅局限于教学活动,野外考察和观测等都是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重要方式。
二、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策略
(一)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关注学生综合素养能力,加强教材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是实现课程标准教学要求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地理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在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过程中,需要学生具备开放性思维,并形成一定的实践探究能力,并且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所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实践,从而激发学生对于地理学习的兴趣,提升地理实践探索的意愿。从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习兴趣促进实践力的培养。
比如在学习《区域经济联系》时,为了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力,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选择了小组项目式学习,并且以“永州市零陵区地区经济发展情况”作为探究主题,可以通过查询资料、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开展实践活动,并要求学生从真实数据资料、实地考察资料以及小组讨论等方式阐释城市经济发展情况。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比较擅长的研究方法,根据兴趣爱好选择小组合作同伴,并自主选择研究对象。整个实践活动都是以学生兴趣爱好为前提,通过兴趣驱动学生开展实践,从而加深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
(二)丰富室外实践教学资源
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内容一般都是理论知识,并且课堂空间狭小,学生难以接触到现实的地理自然或人文现象,因此丰富室外的教学资源也是培养学生实践力的重要途径。笔者在开展室外教学时,主要是采取了以下2种。一是在室外空间采取野外地理数据资料,并进行整理以及制作图表。然后在室内解决预设问题。二是利用室外空间,组织学生开展野外调查,并收集野外的数据资料,制作地理图表,并在室外空间就解决掉预设的地理问题。在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积极开展实景体验式学习,让学生真实体验真实世界,为学生营造更加丰富、实操性的教学场景。因此笔者认为在高中地理教学培育学生的地理实践力需要建设长效的、深度的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多样的体验空间,从而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提升教学的效率。
(三)借助互联网强化交流互动
随着教育信息化快速推进,互联网成为了地理教学的重要工具。并且互联网可以创设丰富的情境,增强学生的感知,让学生在不同空间尺度下把握地理事物和现象。同时还能够通过图像语言表现地理空间、位置和分布,有利于学生的交互学习。
笔者认为培养学生实践力的过程中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将现实生活以及生态呈现在教学过程中,比如利用计算机、手机和相关软件,即时接收天气云图遥感影像、世界各地地震发生情况、工农业生产活动、交通通行状况、日食或月食、动物迁徙等。组织学生阅读相关的图像信息,提出问题、交流互动,表达思想,反思提高。通过真实的数据影像开展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力的最好途径。
(四)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提升学生地理实践力基础的前提是学生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因此在开展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需要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从而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传统教学由于教学空间有限,在地理实践方面难以开展,学生的地理实践力难以得到培养。但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实践的机会越来越多,笔者认为在开展教学时应当以以扎实的理论基础为依托,以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为手段。
比如在学习“大气环境”时,筆者首先以教材的知识作为教学基础,当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后,再开展实践教学。引导学生使用所学的知识,记录本地区一段时间内大气活动的情况,并制作成记录表。采取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方式,二者之间进行相互印证,有利于提升学生地理实践力。
结语
总而言之,高中地理包含了自然、经济、人文等多个领域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情境,丰富课外教学资源,利用互联网进行互动,强化理论与实践,构建系统的地理实践课程体系,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汪建国.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J].读与写,2017(1):2.
[2]邵俊峰.高中地理课堂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5):3.
[3]侯婧.新课改下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必要性及实践思路解析[J]. 时代教育,2015(23):2.
关键词:高中地理;实践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教育行业也在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变革。《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地理实践能力、人地协调观、地理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区域认知四大核心素养。地理实践能力作为一种重要的思维品质,是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体会人地关系的重要途径,所以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也是教学的重点[1]。一直以来国内高中地理教育深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学生的成绩,忽略了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知识应用能力较弱。因此笔者结合自己教学经验,对高中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进行了探讨。
一、地理实践力的内涵与表现
在课程标准附录1对于地理实践力的概念进行了阐述,地理实践力指的是在地理实践活动中具备的行动能力和意志品质[2]。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点:一是可以通过活动能够收集和处理各种地理信息,实事求是,能够在反思和体验中学习,找到克服困难的方法。二是共同设计地理实践方案,能够独立思考,选择相应的地理工具。三是能够利用调查、实验等方法,具有问题发现、问题解决的能力。所以地理实践力和其他的三大素养是一个整体,是地理教学重要内容。
基于上文的论述可知,地理实践力培养方式主要是地理体验、地理实验、地理观察、野外考察等。地理体验指的是亲身感受和体验地理现象,在实践中把握地理事物或概念的内涵。地理实验指的是通过假设并进行验证的一系列活动。地理观察指的是对于现实世界的地理现象进行观测。野外考察指的是在野外实地观察现实世界的地理现象。除去上述的方法之外,地理演示、绘图等也是培养学生实践力的教学方法。总之培养学生的实践力,不仅仅局限于教学活动,野外考察和观测等都是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重要方式。
二、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策略
(一)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关注学生综合素养能力,加强教材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是实现课程标准教学要求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地理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在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过程中,需要学生具备开放性思维,并形成一定的实践探究能力,并且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所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实践,从而激发学生对于地理学习的兴趣,提升地理实践探索的意愿。从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习兴趣促进实践力的培养。
比如在学习《区域经济联系》时,为了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力,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选择了小组项目式学习,并且以“永州市零陵区地区经济发展情况”作为探究主题,可以通过查询资料、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开展实践活动,并要求学生从真实数据资料、实地考察资料以及小组讨论等方式阐释城市经济发展情况。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比较擅长的研究方法,根据兴趣爱好选择小组合作同伴,并自主选择研究对象。整个实践活动都是以学生兴趣爱好为前提,通过兴趣驱动学生开展实践,从而加深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
(二)丰富室外实践教学资源
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内容一般都是理论知识,并且课堂空间狭小,学生难以接触到现实的地理自然或人文现象,因此丰富室外的教学资源也是培养学生实践力的重要途径。笔者在开展室外教学时,主要是采取了以下2种。一是在室外空间采取野外地理数据资料,并进行整理以及制作图表。然后在室内解决预设问题。二是利用室外空间,组织学生开展野外调查,并收集野外的数据资料,制作地理图表,并在室外空间就解决掉预设的地理问题。在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积极开展实景体验式学习,让学生真实体验真实世界,为学生营造更加丰富、实操性的教学场景。因此笔者认为在高中地理教学培育学生的地理实践力需要建设长效的、深度的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多样的体验空间,从而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提升教学的效率。
(三)借助互联网强化交流互动
随着教育信息化快速推进,互联网成为了地理教学的重要工具。并且互联网可以创设丰富的情境,增强学生的感知,让学生在不同空间尺度下把握地理事物和现象。同时还能够通过图像语言表现地理空间、位置和分布,有利于学生的交互学习。
笔者认为培养学生实践力的过程中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将现实生活以及生态呈现在教学过程中,比如利用计算机、手机和相关软件,即时接收天气云图遥感影像、世界各地地震发生情况、工农业生产活动、交通通行状况、日食或月食、动物迁徙等。组织学生阅读相关的图像信息,提出问题、交流互动,表达思想,反思提高。通过真实的数据影像开展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力的最好途径。
(四)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提升学生地理实践力基础的前提是学生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因此在开展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需要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从而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传统教学由于教学空间有限,在地理实践方面难以开展,学生的地理实践力难以得到培养。但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实践的机会越来越多,笔者认为在开展教学时应当以以扎实的理论基础为依托,以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为手段。
比如在学习“大气环境”时,筆者首先以教材的知识作为教学基础,当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后,再开展实践教学。引导学生使用所学的知识,记录本地区一段时间内大气活动的情况,并制作成记录表。采取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方式,二者之间进行相互印证,有利于提升学生地理实践力。
结语
总而言之,高中地理包含了自然、经济、人文等多个领域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情境,丰富课外教学资源,利用互联网进行互动,强化理论与实践,构建系统的地理实践课程体系,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汪建国.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J].读与写,2017(1):2.
[2]邵俊峰.高中地理课堂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5):3.
[3]侯婧.新课改下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必要性及实践思路解析[J]. 时代教育,2015(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