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5-0041-01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将人类带入到“互联网+”时代,同时也推动了教育领域的新变革。高中政治课具有知识容量大,涉及面广,学科交叉性强,时代感强的学科特点,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必须具备较广的知识面,同时所掌握信息要与时俱进,互联网恰恰能提供丰富的知识和鲜活的信息,因此将互联网应用于政治教学就显得尤为必要且顺理成章。
一、 运用“互联网+”引思明理。
教材中许多内容由于版面的限制未能提供充足材料作为论据,而互联网的运用大大弥补了这一缺陷。例如,在学习文化生活第八课第一框时有一探究活动:辨析流行文化与经典文化哪个更有价值。同学们分成正反两方,上网搜索材料形成论据,在课堂上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以下是我选取了几位同学的发言:
甲1:我认为流行文化价值大于经典文化。所有的经典文化都是曾经的流行文化,所谓的经典也不过是经过了时间筛选的流行,比如,八七版的《红楼梦》,现在它被人们奉为经典中的经典,而在当时,它就是红透大江南北的流行!
乙1:我认为经典文化的价值大于流行文化的价值。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都是经受住了历史和实践的考验,他不仅是一种情感的流露,更是一种历史特殊的反映,这些文化在漫长的岁月中流传至今,而又激励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就是因为它能引起一代代人们情感上的共鸣,并给予他们精神上的力量。而今流行文化更新速度很快,也从侧面反映其内容的肤浅,不足以满足人们精神上的需求。
甲2:我不同意刚才同学的观点,流行文化之所以能够被广泛的接受,就是因为它具有这个时代的特点,能够让人们产生共鸣,可以给予人们更好的精神抚慰,而这所有的一切,都是经典文化所不具有的。
乙2:经典、经典,经受历史考验,创造文学宝典。流行、流行,流动难以前行。拿文学来说,经典文学之所以称为经典,原因有二,一是它的积极方面,影响着后人的文学发展,而且是一个深远持久的历程。二是它的消极方面给予我们教训,克服挫折努力前行。流行文学可能是体现时代元素有所创新的,但是它的创新必定是在经典文学基础上的创新,因为任何时代都不能脱离传统空谈文化创新。所以,没有经典文化的基础,流行文化恐怕是流动难行的。
令人欣慰的是同学们在辩论中灵活运用文化生活所学知识。如,优秀文化能塑造人生,文化对人影响具有深远持久潜移默化的特点以及传统文化对文化创新的意义等。讨论最后笔者做了总结:对新时代的我们来说,经典文化永不过时,我们应该充分挖掘其积极价值;而流行文化作品容易被人接受,尤其是对习惯碎片化阅读的当代青年人来说,阅读传播具有积极向上正能量,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流行文化也是可以提倡的。
二、 运用“互联网+”实现情感认同。
高中阶段的青年学生,是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的重要时期,而在当今这一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他们的思想很容易受到反面事例的不良影响,要想消除其影响,单纯靠语言说教就显得空洞单薄,很难使其信服。在学习《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一框时就存在这一困难,让学生真正认同政府是为人民的政府,是对人民负责的政府是本课的难点。为实现这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笔者设计了三个环节充分运用互联网将大量材料引入课堂。
在创境感悟这一环节,让同学们在一曲歌声中观看三位总理的事迹和言论,使学生初步体悟到我们的总理为了国家和人民的事业兢兢业业,恪尽职守,鞠躬尽瘁,殚精竭虑。之后引导学生一起看温总理的一组图片,边放图片边配以解说:总理就任八年间,他的足迹所至,视线所及,心之所思,都在人民群众上。他忧郁的目光、深鎖的眉宇、紧抿的嘴唇、半白的头发,还有那坚毅前行的步伐,无不让我们看到一位忧国忧民的平民总理的公仆情怀,映照出中国总理的人民情结。一个泱泱大国的总理,总出现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总在最危险和最困难的地方行色匆匆,总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如此种种均缘于我们的总理始终坚信一个真理,那就是“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一切属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归功于人民。”由此自然引出本课课题。
在探究引思这一环节,我引导学生从亲民爱民的温总理到铁面无私的任长霞再到孺子牛一般的牛玉儒,他们之所以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首要的原因便是他们坚持了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社会生活中也存在不和谐的音符,多媒体显示一座酷似白宫的建筑,是安徽阜阳某区的政府办公大楼,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该区的一所学校。该政府没有考虑人民的需要,而是搞了一些“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引导学生探究共享,深入分析“形象工程”的危害,得出政府工作应该“求真”不能“弄虚”,上述材料论证了求真务实的必要。
在体验导行这一环节,我选用了一个非常生活化的事例,请同学们帮他出谋划策,经过充分地合作探究,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提高了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尤其在电子政务一环节,学生登陆政府网站,亲自体验了电子政务的方便快捷。
本课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引用大量图片、音乐、视频等材料,使政府的形象更直观、更鲜活、更立体,使学生从情感上顺利的实现了认同,达到了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的理想效果。
“互联网+”高中政治课堂,实现了互联网和传统教学模式的有效对接,赋予课堂无穷的魅力和强大的吸引力,大大提高了政治课的教学容量和效果,给政治课堂实现高效插上了隐形的翅膀。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将人类带入到“互联网+”时代,同时也推动了教育领域的新变革。高中政治课具有知识容量大,涉及面广,学科交叉性强,时代感强的学科特点,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必须具备较广的知识面,同时所掌握信息要与时俱进,互联网恰恰能提供丰富的知识和鲜活的信息,因此将互联网应用于政治教学就显得尤为必要且顺理成章。
一、 运用“互联网+”引思明理。
教材中许多内容由于版面的限制未能提供充足材料作为论据,而互联网的运用大大弥补了这一缺陷。例如,在学习文化生活第八课第一框时有一探究活动:辨析流行文化与经典文化哪个更有价值。同学们分成正反两方,上网搜索材料形成论据,在课堂上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以下是我选取了几位同学的发言:
甲1:我认为流行文化价值大于经典文化。所有的经典文化都是曾经的流行文化,所谓的经典也不过是经过了时间筛选的流行,比如,八七版的《红楼梦》,现在它被人们奉为经典中的经典,而在当时,它就是红透大江南北的流行!
乙1:我认为经典文化的价值大于流行文化的价值。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都是经受住了历史和实践的考验,他不仅是一种情感的流露,更是一种历史特殊的反映,这些文化在漫长的岁月中流传至今,而又激励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就是因为它能引起一代代人们情感上的共鸣,并给予他们精神上的力量。而今流行文化更新速度很快,也从侧面反映其内容的肤浅,不足以满足人们精神上的需求。
甲2:我不同意刚才同学的观点,流行文化之所以能够被广泛的接受,就是因为它具有这个时代的特点,能够让人们产生共鸣,可以给予人们更好的精神抚慰,而这所有的一切,都是经典文化所不具有的。
乙2:经典、经典,经受历史考验,创造文学宝典。流行、流行,流动难以前行。拿文学来说,经典文学之所以称为经典,原因有二,一是它的积极方面,影响着后人的文学发展,而且是一个深远持久的历程。二是它的消极方面给予我们教训,克服挫折努力前行。流行文学可能是体现时代元素有所创新的,但是它的创新必定是在经典文学基础上的创新,因为任何时代都不能脱离传统空谈文化创新。所以,没有经典文化的基础,流行文化恐怕是流动难行的。
令人欣慰的是同学们在辩论中灵活运用文化生活所学知识。如,优秀文化能塑造人生,文化对人影响具有深远持久潜移默化的特点以及传统文化对文化创新的意义等。讨论最后笔者做了总结:对新时代的我们来说,经典文化永不过时,我们应该充分挖掘其积极价值;而流行文化作品容易被人接受,尤其是对习惯碎片化阅读的当代青年人来说,阅读传播具有积极向上正能量,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流行文化也是可以提倡的。
二、 运用“互联网+”实现情感认同。
高中阶段的青年学生,是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的重要时期,而在当今这一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他们的思想很容易受到反面事例的不良影响,要想消除其影响,单纯靠语言说教就显得空洞单薄,很难使其信服。在学习《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一框时就存在这一困难,让学生真正认同政府是为人民的政府,是对人民负责的政府是本课的难点。为实现这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笔者设计了三个环节充分运用互联网将大量材料引入课堂。
在创境感悟这一环节,让同学们在一曲歌声中观看三位总理的事迹和言论,使学生初步体悟到我们的总理为了国家和人民的事业兢兢业业,恪尽职守,鞠躬尽瘁,殚精竭虑。之后引导学生一起看温总理的一组图片,边放图片边配以解说:总理就任八年间,他的足迹所至,视线所及,心之所思,都在人民群众上。他忧郁的目光、深鎖的眉宇、紧抿的嘴唇、半白的头发,还有那坚毅前行的步伐,无不让我们看到一位忧国忧民的平民总理的公仆情怀,映照出中国总理的人民情结。一个泱泱大国的总理,总出现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总在最危险和最困难的地方行色匆匆,总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如此种种均缘于我们的总理始终坚信一个真理,那就是“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一切属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归功于人民。”由此自然引出本课课题。
在探究引思这一环节,我引导学生从亲民爱民的温总理到铁面无私的任长霞再到孺子牛一般的牛玉儒,他们之所以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首要的原因便是他们坚持了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社会生活中也存在不和谐的音符,多媒体显示一座酷似白宫的建筑,是安徽阜阳某区的政府办公大楼,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该区的一所学校。该政府没有考虑人民的需要,而是搞了一些“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引导学生探究共享,深入分析“形象工程”的危害,得出政府工作应该“求真”不能“弄虚”,上述材料论证了求真务实的必要。
在体验导行这一环节,我选用了一个非常生活化的事例,请同学们帮他出谋划策,经过充分地合作探究,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提高了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尤其在电子政务一环节,学生登陆政府网站,亲自体验了电子政务的方便快捷。
本课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引用大量图片、音乐、视频等材料,使政府的形象更直观、更鲜活、更立体,使学生从情感上顺利的实现了认同,达到了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的理想效果。
“互联网+”高中政治课堂,实现了互联网和传统教学模式的有效对接,赋予课堂无穷的魅力和强大的吸引力,大大提高了政治课的教学容量和效果,给政治课堂实现高效插上了隐形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