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经典漫画对学生的价值很高,可以共读分享,可以提升生活情趣,可以依托漫画发展学生创造性的言语能力。扎根实践,提出了开发漫画课程的颇有新意的一些见解和做法。
关键词:阅读经典漫画;漫画的力量;创写童漫作文
一、阅读是一种精神生活
在指导班上孩子阅读新书前,我都要把书买回来,让自家女儿先看。听,房间里传来咯咯的笑声。女儿被什么书逗乐了!我凑近一看,是德国漫画大师卜劳恩的《父与子》!我趴在她身旁,看着看着,自己也被书中父子的真情所感动。我不禁想到:学校里孩子那么喜欢看漫画,我何不把这样优秀的作品推荐给他们,提高他们欣赏漫画的品味呢?
第二天我就布置学生买来了《父与子》。
他们爱看!你听,教室里静悄悄的,偶尔会有抑制不住的笑声飞出来,像微风拂过湖面,荡起一层层细浪。每个孩子的表情是那么丰富,像一幅幅生动的漫画。我也捧着一本,漫步在孩子中间。
“让孩子们每天过一点高尚的精神生活。”通过几年的阅读课程实践,我们老师领悟到阅读的本质:阅读不能走功利化之路,真正的阅读是学生心灵自由的呼吸。它是建立在儿童心理需要的基础上,由指导老师带领着,走在一条认同优秀文化的心路历程上。路上拒绝驱赶、强迫和虚假的引诱,它是自由的、欢欣的。有新知的满足,情感的慰藉;有理智的挑战和优秀文化的吸引。
二、儿童经典漫画的力量
故事一:
小杰父母经营着一家洗车行,爸爸喜欢赌两把,赢了笑嘻嘻,输了回来发脾气,对儿子经常动点粗。最近爸爸对儿子的态度有了改变。小杰妈妈把其中的缘由告诉了我。原来,班级共读《父与子》时,我们建议父亲和孩子一起“亲子阅读”。开始小杰爸爸当任务完成,慢慢地,爷俩待在房间的时间长了,还经常听到他们一起大笑,一起打闹。之后,小杰父亲出去赌博的次数少了,打骂也没有了。平时愿意陪陪小杰,和孩子一起看书,一起玩笑。
有趣的阅读能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情趣、一个家庭的亲密关系乃至生活方式,这是我没有想到的,而这样的故事真的发生了。
故事二:
亲子共读,是学校阅读项目的重要方式。孩子和家长分享阅读的收获和感受,孩子对阅读的喜爱;家长对孩子成长的观察和反思,都折射出阅读项目重要的教育及社会价值。从中选取一些,细细读来,令人回味。
李源琦:我喜欢自由自在的幻想,我喜欢《父与子》。
吴婧仪:看《父与子》的第一印象是幽默,但细细体会,每一个故事都隐藏着“父爱”。父子俩之间的亲情和友谊时而让人开心,时而让人感动。这本没有文字却饱含深情的漫画书深深地把我吸引住了。
肖桢:《父与子》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两代人之间那浓厚的亲情,感受到他们之间的理解、宽容和信任。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只要一家人互相信任、互相扶持,就能挺过难关。
故事三:
早上起来,我看到女儿睡眼惺忪地走出卧室,我脑海里不禁浮现“儿子”的形象。我偷偷溜到卫生间,用妻子的洗面奶抹出泡沫,把眉毛涂白,一本正经地出现在她面前。她看着我的傻样,莞尔一笑……
在学校餐厅吃完午饭,女儿问我有没有带擦嘴的纸,我翻了翻包,用完了。无奈,两个人只能并排往办公室走。无意中我发现女儿正在用舌头舔着嘴唇,我开玩笑地说:“哟,你什么时候带了块‘舌头抹布’了?”女儿被逗得哈哈大笑。
阅读不仅改变了家长、学生,还改变了我——一个语文老师的生存方式。这不是很有趣的事情吗?
三、经典漫画与儿童创写故事
儿童漫画是视觉艺术,它用线条艺术地讲述故事。这就给学生创意表达一个机会,一个发挥的空间——用文字还原漫画的思想和情感。图画符号与文字符号的转化(创写儿童漫画故事),给孩子一个台阶——提供了叙述一个高品位故事的机会。当孩子的心沉浸在美好的故事中,文字就像泉水一样流淌出来;同时,它还给了孩子一个创造的机会——用自己独特的语言去激活一个故事,使得每一个故事就像一朵真善美的花,盛开在儿童纯真的心田里。
创写儿童漫画故事,是一个令人激动的分享之旅——
小蒋在故事的开头,来了一段环境描写:(以下漫画出自《父与子》)
雪停了,到处白茫茫的一片。树上积满了厚厚的白雪,屋顶披上了银装。在白雪皑皑的院子里,孩子杰克兴奋地对爸爸说:“爸爸快来哟!外面好美呀!咱们来堆雪人吧!”(选自蒋昊岳《雪人自卫》)
挺好!这段环境描写既营造了浓浓的故事氛围,还为故事的主要情节——堆雪人作了铺垫。应该发扬光大,呈现给孩子,让他们赏析、琢磨,体会其中的妙处。孩子是有灵性的,他们不满足于模仿,他们会自己创造:你看,故事情节中出现环境描写了,有的是为了推动故事发展,有的是为了刻画人物心里;故事结尾出现环境描写了,有的是借景抒情,有的是寓情于景,开阔故事场景。虽然他们不懂写作理论,但他们却自然地运用这一技巧在表达。
这次是小蒋先发现的环境描写,明天就有了他们的发现:
小安发现刻画人物心理可以用画面中的物品——时针和秒针仿佛在赛跑,滴滴答答,滴滴答答,每一声都敲在父亲的心上。(王安苏《儿子不见了》)
小可发现了悬念式故事结构——《假期第一天》前三幅都在牵着我的期待,到第四幅才揭示真相。这样的故事引人入胜,我也想模仿模仿。(摘自该生日记)
小若发现了提升式结尾——有时候,多思考一下,观察一下,总比盲目地行动好。(尹馨若《救错了人》
……
孩子积累的各种语言模块也被激活了:苏教版分类呈现的成语、歇后语、新词、名言、修辞、典型句式……只要谁第一个运用,在班上他(她)就是发现者、创造者,就拥有班上的“知识产权”。
只有运用,才能体味文字表达的“妥帖”;只有运用,才能实现言语表达的“举一反三”;只有运用,才能享受自主表达中创造的乐趣。
(作者单位 江苏省金坛市河滨小学)
编辑 谢尾合
关键词:阅读经典漫画;漫画的力量;创写童漫作文
一、阅读是一种精神生活
在指导班上孩子阅读新书前,我都要把书买回来,让自家女儿先看。听,房间里传来咯咯的笑声。女儿被什么书逗乐了!我凑近一看,是德国漫画大师卜劳恩的《父与子》!我趴在她身旁,看着看着,自己也被书中父子的真情所感动。我不禁想到:学校里孩子那么喜欢看漫画,我何不把这样优秀的作品推荐给他们,提高他们欣赏漫画的品味呢?
第二天我就布置学生买来了《父与子》。
他们爱看!你听,教室里静悄悄的,偶尔会有抑制不住的笑声飞出来,像微风拂过湖面,荡起一层层细浪。每个孩子的表情是那么丰富,像一幅幅生动的漫画。我也捧着一本,漫步在孩子中间。
“让孩子们每天过一点高尚的精神生活。”通过几年的阅读课程实践,我们老师领悟到阅读的本质:阅读不能走功利化之路,真正的阅读是学生心灵自由的呼吸。它是建立在儿童心理需要的基础上,由指导老师带领着,走在一条认同优秀文化的心路历程上。路上拒绝驱赶、强迫和虚假的引诱,它是自由的、欢欣的。有新知的满足,情感的慰藉;有理智的挑战和优秀文化的吸引。
二、儿童经典漫画的力量
故事一:
小杰父母经营着一家洗车行,爸爸喜欢赌两把,赢了笑嘻嘻,输了回来发脾气,对儿子经常动点粗。最近爸爸对儿子的态度有了改变。小杰妈妈把其中的缘由告诉了我。原来,班级共读《父与子》时,我们建议父亲和孩子一起“亲子阅读”。开始小杰爸爸当任务完成,慢慢地,爷俩待在房间的时间长了,还经常听到他们一起大笑,一起打闹。之后,小杰父亲出去赌博的次数少了,打骂也没有了。平时愿意陪陪小杰,和孩子一起看书,一起玩笑。
有趣的阅读能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情趣、一个家庭的亲密关系乃至生活方式,这是我没有想到的,而这样的故事真的发生了。
故事二:
亲子共读,是学校阅读项目的重要方式。孩子和家长分享阅读的收获和感受,孩子对阅读的喜爱;家长对孩子成长的观察和反思,都折射出阅读项目重要的教育及社会价值。从中选取一些,细细读来,令人回味。
李源琦:我喜欢自由自在的幻想,我喜欢《父与子》。
吴婧仪:看《父与子》的第一印象是幽默,但细细体会,每一个故事都隐藏着“父爱”。父子俩之间的亲情和友谊时而让人开心,时而让人感动。这本没有文字却饱含深情的漫画书深深地把我吸引住了。
肖桢:《父与子》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两代人之间那浓厚的亲情,感受到他们之间的理解、宽容和信任。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只要一家人互相信任、互相扶持,就能挺过难关。
故事三:
早上起来,我看到女儿睡眼惺忪地走出卧室,我脑海里不禁浮现“儿子”的形象。我偷偷溜到卫生间,用妻子的洗面奶抹出泡沫,把眉毛涂白,一本正经地出现在她面前。她看着我的傻样,莞尔一笑……
在学校餐厅吃完午饭,女儿问我有没有带擦嘴的纸,我翻了翻包,用完了。无奈,两个人只能并排往办公室走。无意中我发现女儿正在用舌头舔着嘴唇,我开玩笑地说:“哟,你什么时候带了块‘舌头抹布’了?”女儿被逗得哈哈大笑。
阅读不仅改变了家长、学生,还改变了我——一个语文老师的生存方式。这不是很有趣的事情吗?
三、经典漫画与儿童创写故事
儿童漫画是视觉艺术,它用线条艺术地讲述故事。这就给学生创意表达一个机会,一个发挥的空间——用文字还原漫画的思想和情感。图画符号与文字符号的转化(创写儿童漫画故事),给孩子一个台阶——提供了叙述一个高品位故事的机会。当孩子的心沉浸在美好的故事中,文字就像泉水一样流淌出来;同时,它还给了孩子一个创造的机会——用自己独特的语言去激活一个故事,使得每一个故事就像一朵真善美的花,盛开在儿童纯真的心田里。
创写儿童漫画故事,是一个令人激动的分享之旅——
小蒋在故事的开头,来了一段环境描写:(以下漫画出自《父与子》)
雪停了,到处白茫茫的一片。树上积满了厚厚的白雪,屋顶披上了银装。在白雪皑皑的院子里,孩子杰克兴奋地对爸爸说:“爸爸快来哟!外面好美呀!咱们来堆雪人吧!”(选自蒋昊岳《雪人自卫》)
挺好!这段环境描写既营造了浓浓的故事氛围,还为故事的主要情节——堆雪人作了铺垫。应该发扬光大,呈现给孩子,让他们赏析、琢磨,体会其中的妙处。孩子是有灵性的,他们不满足于模仿,他们会自己创造:你看,故事情节中出现环境描写了,有的是为了推动故事发展,有的是为了刻画人物心里;故事结尾出现环境描写了,有的是借景抒情,有的是寓情于景,开阔故事场景。虽然他们不懂写作理论,但他们却自然地运用这一技巧在表达。
这次是小蒋先发现的环境描写,明天就有了他们的发现:
小安发现刻画人物心理可以用画面中的物品——时针和秒针仿佛在赛跑,滴滴答答,滴滴答答,每一声都敲在父亲的心上。(王安苏《儿子不见了》)
小可发现了悬念式故事结构——《假期第一天》前三幅都在牵着我的期待,到第四幅才揭示真相。这样的故事引人入胜,我也想模仿模仿。(摘自该生日记)
小若发现了提升式结尾——有时候,多思考一下,观察一下,总比盲目地行动好。(尹馨若《救错了人》
……
孩子积累的各种语言模块也被激活了:苏教版分类呈现的成语、歇后语、新词、名言、修辞、典型句式……只要谁第一个运用,在班上他(她)就是发现者、创造者,就拥有班上的“知识产权”。
只有运用,才能体味文字表达的“妥帖”;只有运用,才能实现言语表达的“举一反三”;只有运用,才能享受自主表达中创造的乐趣。
(作者单位 江苏省金坛市河滨小学)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