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阅读教学的重头戏是文本解读。新课改以来,文本解读成为教学中热点探讨的内容之一。但,在教学实践中,文本解读的教学成效不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文本解读?本文将就阅读教学中文本解读的意义、原则及方法作相关的思考。
关键词:文本 ;解读 ;原则 ; 方法
文本解读是语文阅读教学首要解决的任务。新课改以来成为热点探讨的内容之一。那何谓文本解读?文本解读是一种读者与文本对话交流的活动。读者通过对文本的解读,读出作者的创作意图,读出文本的丰富内涵,读出文本的时代精神。正确解读文学作品,就犹如握着一把钥匙,轻轻松松地找准切入口,进而获得更新更深的文本意义,获得独特的阅读感受。
一、文本解读的意义
文本是一种静态的语言符号系统。现代读解理论认为:文本在解读之前,意义处于未决状态,是潜在的、模糊的或不确定的。而人们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把外在的客体文化内化为自己,从自己的视野出发加以重构。经过这样的解读,文本进入鲜活的生命形态,具有了创新性。
二、文本解读的原则
文本是阅读教学中的重要载体。解读文本首先就要立足文本,不脱离文本。阅读教学以文本为基础,因人而异。同一部文学作品,不同的读者可从中读出不同的意义。但无论如何解读,都不能脱离文本。
其次凸显建构性。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教师、学生通过师生的共同活动,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领悟文学作品的魅力,准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在此,解读主体拥有的文化积淀得以强化,在文化认同中建构了个体的精神世界与自身的价值取向。
三、文本解读的方法
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对话的过程,是教师、学生运用自我期待同文本撞击的过程。”而要与文本深入的对话,把握文本的内涵,悟出文本的精髓则需要正确地掌握文本解读的方法。
(一)创设情境,构建和谐的氛围
吕淑湘先生曾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他把课教‘活’了,把课教‘活’的关键就是要在课堂上创设一种令学生置身其中,流连忘返的情境,使学生的情感在不知不觉中随课文内容的波澜起伏而流动,产生一种欲罢不能的浓郁兴致。”教学中,教师对文本进行解读时应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情绪区”, 引导学生展开联想,让学生借助文字联想画面,借助作品品味人生。教师在构建和谐、融洽、激励、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充分引导学生和文本对话,充分调动学生解读文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而让学生在文本解读中完成自我的心灵感悟,获得文化的熏陶。
(二)真诚对话,读出文本的内涵
朱光潜在《谈美》一书中倡导“慢慢走,欣赏啊!”文本解读也需要如此,慢慢地读,慢慢地品,慢慢地赏。此时,你与文本真诚地对话。当你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中,你就与文本、作者进行思维的碰撞,达到心灵的融合。
课堂教学中,与文本真诚对话,学生则以自己的心灵叩问作者的心灵,体验作者情感,最终获得新的发现与新的理解。
(三)立足文本,解读应富有创意
文本是水之源、木之本,是阅读的根基。在新课程背景下的阅读教学倡导“关注学生阅读中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语文新课标也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而,文本解读应立足文本,倡导个性化解读,也就是说解读文本应富有创意,应读出属于自己的独特体验,应读出时代精神。正如我们日常所认同的,“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唯有立足文本,引导学生个性化解读文本,方能寻幽探秘,领悟文学作品的神韵美和魅力。
文本解读是一种读者与文本对话交流的活动。唯有创设和谐的氛围,真诚地与文本对话,在解读时又富有创意,我们的文本解读教学才能开创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文化自觉与语文文本解读》 冯为民 《中国教育学刊》 2010.6.36-38
[2]《立足文本,找准切入口》 张丽琼 《教学月刊》 2010.7.40-41
关键词:文本 ;解读 ;原则 ; 方法
文本解读是语文阅读教学首要解决的任务。新课改以来成为热点探讨的内容之一。那何谓文本解读?文本解读是一种读者与文本对话交流的活动。读者通过对文本的解读,读出作者的创作意图,读出文本的丰富内涵,读出文本的时代精神。正确解读文学作品,就犹如握着一把钥匙,轻轻松松地找准切入口,进而获得更新更深的文本意义,获得独特的阅读感受。
一、文本解读的意义
文本是一种静态的语言符号系统。现代读解理论认为:文本在解读之前,意义处于未决状态,是潜在的、模糊的或不确定的。而人们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把外在的客体文化内化为自己,从自己的视野出发加以重构。经过这样的解读,文本进入鲜活的生命形态,具有了创新性。
二、文本解读的原则
文本是阅读教学中的重要载体。解读文本首先就要立足文本,不脱离文本。阅读教学以文本为基础,因人而异。同一部文学作品,不同的读者可从中读出不同的意义。但无论如何解读,都不能脱离文本。
其次凸显建构性。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教师、学生通过师生的共同活动,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领悟文学作品的魅力,准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在此,解读主体拥有的文化积淀得以强化,在文化认同中建构了个体的精神世界与自身的价值取向。
三、文本解读的方法
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对话的过程,是教师、学生运用自我期待同文本撞击的过程。”而要与文本深入的对话,把握文本的内涵,悟出文本的精髓则需要正确地掌握文本解读的方法。
(一)创设情境,构建和谐的氛围
吕淑湘先生曾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他把课教‘活’了,把课教‘活’的关键就是要在课堂上创设一种令学生置身其中,流连忘返的情境,使学生的情感在不知不觉中随课文内容的波澜起伏而流动,产生一种欲罢不能的浓郁兴致。”教学中,教师对文本进行解读时应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情绪区”, 引导学生展开联想,让学生借助文字联想画面,借助作品品味人生。教师在构建和谐、融洽、激励、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充分引导学生和文本对话,充分调动学生解读文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而让学生在文本解读中完成自我的心灵感悟,获得文化的熏陶。
(二)真诚对话,读出文本的内涵
朱光潜在《谈美》一书中倡导“慢慢走,欣赏啊!”文本解读也需要如此,慢慢地读,慢慢地品,慢慢地赏。此时,你与文本真诚地对话。当你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中,你就与文本、作者进行思维的碰撞,达到心灵的融合。
课堂教学中,与文本真诚对话,学生则以自己的心灵叩问作者的心灵,体验作者情感,最终获得新的发现与新的理解。
(三)立足文本,解读应富有创意
文本是水之源、木之本,是阅读的根基。在新课程背景下的阅读教学倡导“关注学生阅读中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语文新课标也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而,文本解读应立足文本,倡导个性化解读,也就是说解读文本应富有创意,应读出属于自己的独特体验,应读出时代精神。正如我们日常所认同的,“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唯有立足文本,引导学生个性化解读文本,方能寻幽探秘,领悟文学作品的神韵美和魅力。
文本解读是一种读者与文本对话交流的活动。唯有创设和谐的氛围,真诚地与文本对话,在解读时又富有创意,我们的文本解读教学才能开创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文化自觉与语文文本解读》 冯为民 《中国教育学刊》 2010.6.36-38
[2]《立足文本,找准切入口》 张丽琼 《教学月刊》 2010.7.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