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啜红茶三日夸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shasim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得小时候晚上家里吃完涮羊肉,必然给我沏红茶喝。说是喝了红茶,不会“撑着”。至长大离家工作,仍习惯于此。并由于儿时对红茶的良好印象,不但在家中喝红茶,而且就是在与朋友聚会的茶馆酒楼,也坚持与众不同地喝红茶。这在北方人聚集的大环境中,颇受“卓尔不群”的非议。虽然如此,可能还是我喝红茶的执著的影响力影响了周围的朋友,抑或是红茶本身的品质。和我一起嗜茶多年的朋友们,由起初的不喝红茶,现在也与我一般同好。
  原先我问嗜茶的朋友们,你们为什么不喝红茶?有的说,喝红茶“上火”。我问你什么时候喝红茶“上火”的?他答,我并没喝红茶,只是听别人这样说,所以就不喝了。多有意思,原来是道听途说的。
  要说我对这些朋友们的影响力很简单,“要让他们知道梨子的滋味,给他们梨子吃。”嗜茶朋友如果到我家来,就只给他们喝价高质优的红茶。虽然我也不是一年四季喝红茶,可其他茶我是不“供应”的。他们只要是喝了我的红茶,就得接受我的询问,老自来喝茶,我问,这红茶好喝吗?他嘴里红茶的香甜还未散尽,就匆忙回道,还是不如花茶好喝。而喝了我红茶的老白,背地里,却连着几天地跟茶圈内的朋友们说,咱们也喝点红茶吧,我觉得红茶挺好喝的,回口的甜像蜜味,似果香,又似兰花香。老自如实地夸奖红茶,真是“茶人”品格。朋友们听完老白所语,马上打电话给我,约定也要喝老白喝过的红茶。由此,我留给自己喝的上好红茶,“贡献”得所剩无几了。
  北方人喝花茶的习惯,可以说是“世袭”已久,平时谁也不会无缘无故地去买红茶喝的。喜欢喝茶的人的圈子中没有人喝红茶,再说也没有能很方便地就能喝到红茶的地方。
  一天,我下午去南市“红楼茶社”,看北方曲艺名家演出。朋友们平日面前杯子里的茶,都变成了一水的红,我一时惊呆了,因为事先并未约定今天喝什么茶呀!怎么连平日笑话我喝红茶的老白,沏的也是红茶呢?
  原来那天白派京韵大鼓传人阎秋霞演唱《红楼梦》的段子“探晴雯”。我和这些朋友们在一起时曾说过,宝玉探晴雯时,晴雯最后要喝茶。宝玉如果当时要是给晴雯喝“红茶”,那结果可能会是另外一种了!
  怎么今天“晴雯”没喝上红茶,你们几位却喝上了?真是我说者无意,听者反而有心了。熟识我的老者,指着这情景说:“‘红’楼茶社听唱‘红’楼段子,罕见喝茶人都喝‘红’茶。”每句的重音都在“红”字上,像是对子的上联。老者得意地说,我这是“绝对”。
  我偏好“吃肉”,属于“宁可居无竹,不可食无肉”的“食肉动物”类,但无肥胖之虞,身材匀称,体重标准。这对于身体“发福”的朋友们是个不小的“诱惑”。他们研究我,结果发现是由于我嗜茶、尤其是嗜红茶的结果。这无疑也影响着我那些想要身材曼妙的朋友们。
  现在我周围的嗜茶朋友们,知道了喝红茶的好处,也有了喝红茶的习惯。在这个过程中,起作用的当然还是红茶本身的红艳的汤色、滋味的鲜醇、回味的隽永、香味的高雅,似蜜香中又蕴含着兰花的幽香的优良美好品质。至于,您是不是也需要喝点红茶呢?我只好要以“一啜红茶三日夸”来相告了。
其他文献
茶余饭后,这是习用成语。中国人重视吃喝,见面问候喜欢说:“吃了吗?”这种说法总被人讥笑,似乎是太俗气,太形而下,不如英语的“Hi”或者“How are you”、“How do you do”更文明优雅。我却不这么妄自菲薄,理由很简单,人生在世,吃饭是头等大事,华夏祖祖辈辈都懂得这一道理,所以,在与人见面时先问吃了没有,实在是一种关心与礼貌。尤其是在家待客,如果客人还没吃,那主人是绝对要饭菜款待的
期刊
今年的普洱春茶已经上市了,如今的茶市可谓鱼龙混杂,消费者如果仅听从推销员居心叵测的推销而没有一点自己的判断力,就极有可能把便宜的夏茶当成较贵的春茶买回家去。所以我们不如花点时间研究一下四个季节中,茶的不同特色,不仅有趣,也能避免被人忽悠,也算是一件一举两得的乐事吧。春茶的外形:条索紧结,色泽油润嫩绿,茶叶肥壮重实,有较多白毫。    春    春茶的内质:开汤后,春茶的香气馥郁且浓烈持久,滋味醇厚
期刊
人们常常把喝茶叫做“吃茶”,仔细想来,这也许不单是巧合,个中玄机似乎正是为了证明茶叶是可以入膳的。茶膳其实自古就有,中医讲究药食同源,茶膳正是古代的食疗方式。茶叶蛋、樟茶虾、熟茶煮饭、凉拌鲜茶、抹茶布丁等是我们耳熟能详又简单易做的家常美味。但随着人们对茶膳的认识和追捧,这些点心已经渐渐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于是促使了茶宴大餐的诞生,除了用叶底,尝试用茶汤和鲜叶来做茶膳,也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今天,就
期刊
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办了一届博览会。茶界称之为“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中国有不少茶叶在赛会上获得金奖,成了世界名茶。在这之前,中国茶在国际上并没有太好的印象,当时“奸商以染色及泡过茶叶混销,屡被海关驳回,华茶处于名誉坠地之逆境”。太平猴魁茶在安徽茶叶协会应征下参加了这次博览会,此次会展,太平猴魁茶人施展猴魁茶道,获得金奖一枚。从此使太平猴魁为主的中国茶开始真正步入世界名茶之列,重塑了华茶形象
期刊
晋至南北朝的三百余年既是我国饮茶史也是茶具史发展的重要时期。西晋词人左思作《娇女诗》云:“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皙,……心为荼荈剧,吹嘘对鼎。”表明茶已从宫廷流布民间,茗香泽被普罗大众,饮茶不仅成为上流社会重要的交际方式,也开始有市井平民(包括妇女)参与茶事活动。由于茶树种植在江南推广,茶叶成为习见之物。《世说新语》等书记载,此时江南一带,客来敬茶已成礼仪——“坐客竞下饮”。到了南北朝,有皇帝甚至规
期刊
澳门篇    5月,迎着从南海吹来的季风,初夏的澳门显得有些潮湿和闷热。  到澳门时正值当午,湿热的气候让初来乍道的我们有些不太习惯,但刚到澳门的新鲜感却很快让这点不适烟消云散。那透着浓浓的葡式风格的古老建筑,极富南欧特色的碎石子路面,金碧辉煌、极尽奢华的娱乐场所……真实的澳门在一次次地挑战着我们之前对澳门的所有想象。  此次来澳门是为了参加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举办的2008中国(澳门)国际茶业博览
期刊
喜好茶文化活动已经20多年了,一开始就把自己定位在“我是一片茶叶上”上,因为一壶一碗一杯的茶水,是许许多多茶叶的共同奉献。每一片茶叶都是平等的,茶人们也无民族、国家、男女、尊卑、长幼之分。鉴于此,20多年来,我注意收集世界各国茶人们的题词、签名,已经有10本大册页,超过1000多位的各界人士在上面题词留名。其中也有不少文学家、书画家,因为我们在一起喝过茶;也有不少茶农,因为他们辛勤地种出做出很好的
期刊
接到老友电话时我正在独饮,说起约了几次的茶会,才想起好久没聚聚了,选日不如撞日子,正当端午,何不茶聚一水间?于是各自分头去采蕉叶、觅艾草、备香茶、洗樱桃。  午后,门铃声此起彼伏,散落在城市各个角落的老友们陆续到了,一水间的古琴曲早换了“斜风细雨不须归”的“绿蓑衣”。    瓷壶一会    数日前枝红与我各得一壶,今日借端午清韵,正好瓷壶相会。  藤篮既开,才发现两壶大小有别。枝红的壶略大,绘的是
期刊
高建中,1964年生,工艺美术师,青年陶艺家,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紫砂艺术学会会员,中国工艺设计学会会员。曾师承紫砂著名工艺师顾绍培、江建翔、鲍利安,并深造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从事紫砂生涯已二十多个春秋,逐渐形成独特的壶艺风格。  没见到高建中前,有人告诉我,他是一个忠于自己感情的人,他所创作的紫砂作品都带着自己的性格。艺术家向来情感丰富,但是他们的情感从来不任由自己表达,就像舞台上的人,或许心
期刊
台湾是一个很特别的地方,别的地方有的,台湾都有,别的地方没有的,台湾也有。就拿茶叶来说,中国的茶叶分为六大类:绿茶、白茶、黄茶、青茶、红茶、黑茶,这些种类的茶,台湾样样都有。台湾的茶叶沿袭于我国福建、广东一带的制法,其中赫赫有名的台湾乌龙茶是发源于福建省,早在19世纪末时,就已经蜚声国际,成为世界名茶。而台湾也有别的地方所没有的包种茶、泡沫红茶、珍珠奶茶等,也已蜚声国际。  所谓名茶,是指有一定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