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对现行企业生产经营现状的分析,找出目前企业经营活动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加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分析的对策,达到及时发现和纠正企业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使企业生产经营正常平稳地进行,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
关键词:生产经营;活动分析;分析形式;分析方法;对策
工业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商品生产和经营单位。它根据市场需求,加工生产出工业产品或提供劳务,完成自己的生产经营任务,并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所以,工业企业的生产过程,既反映创造产品使用价值的过程,也反映产品价值的形成过程,既反映物质产品不断运动的过程,也反映资金不断运动的过程,这就是工业企业生产经营运行的实质。
生产经营活动分析强调全员参与,期望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运行过程的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全过程的控制,达到对全系统投入产出效益最大化和管理效益最大化。就整个过程而言,生产经营活动分析不仅控制了企业的物流和资金流,而且能够有效地促进人力资源、管理目标的有效实现,并由此增进资本运营效益,促进企业改进生产、技术和管理,推动企业整体的全面发展。
一、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分析概述
要搞好企业的管理工作,必须要抓住企业经济运行规律这个链条,这势必要对企业经济运行情况的规律和特点有足够的认识和掌握。而企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则是认识和掌握企业经济运行情况规律和特点的重要手段之一。所谓生产经营活动分析,就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规律性进行客观的分析,实事求是地总结过去,科学地预测未来,严密地控制现在,充分调动和发挥人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可能性变为现实性,达到预期的管理效果。所以,生产经营活动分析是有效地管理企业的一种方法,也是当前深化企业改革、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手段。通过分析,认识企业经济活动的规律性,使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更加符合实际,减少盲目性,争取主动性。
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分析的现状
当前,许多企业定期进行经营运行分析流于形式的多,付诸行动的少;思想认识轻;运行分析能力差;分析工作基础依然十分薄弱;分析的程序不規范,重点不突出。每次的分析会从班组、车间到厂部分析的内容都是一样的,好像是一个固定的格式,只要根据不同的单位、不同的时期将数据进行替换就是一篇分析报告。分析更多的是在报告上做文章,为分析而分析,而没有真正地从生产组织、指标优化等方面寻找问题。分析没有侧重点,对指标体系只进行基本的数量分析,未经过周密详细的调查研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提高到理论的高度去认识。因此,企业必须善于利用指标数据的增减变化,进行对比分析,在对比中可以认识到:未被利用的劳动、物质资源;利用不当的部分;进一步提高的可能性。找出什么地方还不合理,什么地方还有潜力可挖。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分析就是解矛盾、找差距、提措施、挖潜力、促转化的重要方法。因此,企业运行情况分析是企业生产经营正常进行的“参谋”,关键在于确定分析的目标,目标一旦确定,分析方法就是必要的手段,制定对策是达到目标的保障。
三、生产经营活动分析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1.活动分析重视不够,分析目标不明确
企业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大多数忙于生产组织、技术改造等等,在思维中认为日常的经营分析不会带来效益,尽管在日常工作中提倡管理出效益,但也都是抓一些能够立竿见影的管理工作,而忽视了生产经营的分析对企业效益增长的作用,对生产经营活动的分析不太重视。
当前,我们上下都在抓经济活动分析,从班组开始进行经济活动分析,但目前的状况是活动流于形式,且不说分析取得的效果,我们的统计人员、班组成员能够真正懂得经济活动分析的都不多,大多数都是把财务的数据进行一个简单的汇总,完成上级布置的工作任务而已,由于分析人员知识和技能的缺乏,导致到底要分析什么没有明确的目标。
2.分析的形式和方法单一化
目前,生产经营活动分析方法运用最多的就是计划与实际完成的对比分析,是对一个时点的分析,很少利用指数、因素和动态分析方法。在分析中罗列现象多,缺乏深度的定性分析,分析报告面面俱到,轻描淡写,抓不到痛处,眉毛胡子一把抓。堆砌了一大堆数据,看似每个方面都很重要,没有找出影响生产经营运行效果的关键因素。所以,分析形式和方法的单一化不能做到综合分析影响企业生产经营运行的因素,不能综合评价企业生产经营运行的效果。
3.分析的内容缺乏针对性
每次的分析均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指标完成情况、经济技术指标完成情况等的分析,而不是针对在某些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地剖析,使分析大而全、小而全,缺乏针对性,使分析产生一个误区,只要一说分析就是要全面地进行分析,大多数的做法是各个方面都要进行分析,面面俱到,从最终的分析效果看,各个方面都没有进行认真的分析,没有从深层次发掘问题产生的根源,所以也就没有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只能从表面上泛泛而谈,这就是分析专题定的太多造成的。
4.个体意识和群团意识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每一位职工不论处在企业的什么位置,总是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有着方方面面的联系,总牵涉到一个效益和效果的问题。但目前多数职工认为,班组、个人就是干活的,企业的生产运行分析与他们无关,只要今天把工作完成了就万事大吉,至于企业在生产经营运行中会存在什么问题那是领导的事。这样就会给分析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往往会使分析出现闭门造车的情况,使制定的措施缺乏可操作性。
四、加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分析的对策
鉴于上述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提出如下对策并加以落实,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分析达到最终目的。
1.认真确定生产经营活动分析的内容,使分析目标明确 作为厂领导在思想意识中要高度重视生产经营活动分析,把分析工作纳入到企业的重要的议事日程中来。生产经营活动分析主要是根据企业生产特点,针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进行分析,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生产计划执行情况分析
针对物流公司的企业性质,主要分析各项运输、货代、仓储任务是否按照日历进度完成。通过分析找出影响任务完成的各方面因素,在下一个运行周期可以针对原因合理组织生产,调整运营方向,拓展各项业务。
(2)物资消耗情况分析
主要分析定额限额材料消耗是否超标,引起材料消耗的主要原因和环节有哪些,材料本身的质量问题是否是影响材料超耗的原因,职工的岗位操作水平是否存在问题,材料发放过程中是否坚持按定额发料等。通过以上分析,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降低材料消耗:一是采用消耗低、功能高的新型产品;二是加强材料采购、保管工作的管理,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3)设备运行情况分析
主要分析生产过程中设备的运行情况是否良好,日常维护与保养情况是否及时,设备的完好率和可开动率是否在计划指标之内,设备运行不正常的原因有哪些,是否是设备自身存在质量问题还是岗位职工操作不当。找出影响设备运行情况的原因后,在日常工作中要更加重视设备管理,加强岗位职工对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意识等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岗位职工设备保养意识和简单处理设备故障的能力,提高工人操作技能和水平,最大限度减少非正常的停工损失,提高设备可开动率和设备有效利用率。
(4)能源消耗情况分析
主要分析万元产值能耗是否在计划之内,单位产品能耗是否超出定额。能源消耗增加的原因很多,如设备空转、工艺技术条件控制不当,季节的变化会增加蒸汽的使用等。抓住关键问题后,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降低能源消耗:一是严格按工艺要求和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减少返工次数,降低能耗;二是定期对全厂管网进行检修,减少跑冒滴漏损失;三是及时关闭长明灯、长流水,抓好设备的满负荷运转,坚决避免设备空载现象的发生。
(5)劳动生产率情况分析
劳动生产率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经济效益的高低,重点分析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原因,设备设施效能是否正常发挥,生产组织是否合理,岗位操作是否精心。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是加强岗位职工专业技术培训,提高技术操作水平和岗位责任心,提高产品一次合格率和产品产量;二是采用激励机制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缩短工时;三是通过采用新的技术成果,改进产品质量,促进产品升级换代;四是增强设备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减轻人力负担。
(6)管理情况分析
提高管理工作水平,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的能力。主要分析人力资源是否得到充分利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是否健全,制度落实是否到位,政令是否畅通,机构设置是否合理,程序是否规范,职能划分是否明确合理,业务分工、职责是否明确等等。通过这些分析,找出存在的、缺失的、不合理的因素,提高管理工作水平。
2.生产经营活动分析的形式和方法要灵活多样
(1)年度分析。作为制定下一年度各项计划的主要依据。
(2)季度分析。在于深入地进行重点分析,及时发现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关键问题,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一般在厂一级进行。
(3)月度分析。由于时间短,情况明,针对性强,因而是厂、车间、班组三级经济活动分析的主要形式。
(4)每旬、每周或不定期的分析。一般应多在车间、班组进行,针对本班组本岗位具体经济技术指标的完成情况和动向,抓住关键问题,利用班前班后会、班组学习会等,通过“一事、一议、一分析”的方法,组织员工进行具体分析,从而找出问题,提出措施。
(5)全面综合分析。通过全面综合分析,着重研究各项经济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查明各环节之间的协调配合情况,分析生产经营管理中具有普遍性的问题,以便统管全局,做出决策。
(6)专业分析。是各专业管理部门,根据自己分管的专门业务而组织的分析。通过分析,可以评价计划的完成情况,衡量各方面工作取得的经济效果,提高管理部门的管理水平。
(7)专题分析。针对某一專门问题进行深入具体的分析。一般是根据不同时期企业的中心工作或生产经营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确定分析的内容,明确分析的要求,进行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改进企业经营管理。
(8)事前预测分析。进行预测分析,要根据经济活动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估计今后可能变化的各个因素对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判断计划完成的可能性,为选定经济合理的方案提供依据。
(9)事后分析。主要对各项经济活动结束以后,检查各项经济技术指标的完成情况,总结经验,提出措施,改进工作。
根据生产经营活动分析的内容和具体的要求可以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传统的分析方法有:对比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结构分析法、动态分析法、平衡分析法。数学方法有图示法、相关分析法、线性规划法、矩阵分析法。在实际工作中,通常采取的是对比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分析时,可先将各项经济指标与计划指标和上年同期指标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比,找出差距后再对可能影响指标的因素进行分析。一些综合性经济指标的变动,往往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有些因素起积极作用,有些因素起消极作用,而起相同作用的因素中,又有主次之分和影响程度的不同。必须追本溯源,寻根究底,把构成综合性指标的各种原始因素进行分解,测定这些因素变动的影响程度,以便查明原因,明确责任,提出措施,改进工作。
3.生产经营活动分析要结合企业特点,确定分析专题,使分析具有较强针对性
(1)收集资料要尽可能全面、详实,整理要有序规范 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分析时,必须先收集内容真实、数据准确的资料。资料应是多方面的,不仅要收集各种核算的实际资料,还要收集有关的计划、定额资料;不仅要收集有关的数据资料,还要收集会议记录、决议、纪要、报告等文字资料;不仅要收集日常活动的资料,还要收集专门调查的专题资料;不仅要收集数据、文字资料,还要收集活动情况资料。对收集到的资料要根据分析的需要进行归类、整合、统计等各个环节的整理,使资料的使用得心应手,为下一步的对比分析做好充分的准备。
(2)对比分析要尽可能周到,发现的问题要有代表性
主要运用对比的方法,发现出现偏差的环节和偏差程度的大小,存在的问题有哪些,严重程度有多深。因为只有通过对比,才能找出差距,分清先进与落后、成绩与不足、节约与浪费等等。在实际工作中应经常进行如下的对比:①实际与计划指标的对比,说明计划完成的程度,揭示脱离计划的偏差,为进一步综合分析提供方向。②同种指标在不同时间内对比,可以观察事物发展变化的方向和趋势。③同种指标在不同条件下对比,便于发现薄弱环节,促进事物向有利方面转化。④有关指标相互对比,研究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深入认识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平衡关系,探求事物发展变化的实质。
(3)分析原因要追根溯源
通过对比,揭露矛盾,只能看出数量上、现象上的差异,不能说明差异的实质,因此,还必须深入进行综合研究,根据存在的问题,找出造成这些结果的原因,对原因的追查要一查到底,对多种原因要跟踪追查。在实际分析时,首先要从差距上着手,按其发生的时间、地点,研究这些结果形成的过程。其次,进行因果分析,在因果分析中要找出造成结果的各方面原因。再次,将有关因素加以分类,衡量诸因素对计划完成结果的影响程度,在相互联系中找出起决定作用的主要因素。最后,全面地综合分析各方面因素对计划完成的影响程度及其方向,真正抓住问题的关键。
(4)提出具体措施,改进工作方式
揭露矛盾,分析矛盾,是为了解决矛盾。分析工作的最后阶段,应根据分析的结果,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发扬成绩,克服缺点,提出措施,挖掘潜力,改进工作,提高企业的经营效果。措施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因此,必须经常检查措施的实施情况,持续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分析工作,不断地解决出现的新问题和新矛盾,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4.明确分析的职责,解决个体和群体的分析意识问题
每次进行经济活动情况分析,厂部、车间、班组每个层次要有明确的分析职责。厂部的分析会要充分发挥职能部室的作用,深入调查研究,抓住关键问题,主要是企业生产经营战略与目标的实施分析。车间段队应从加强生产组织,提高生产效率,优化经济技术指标等方面入手,以月度分析为主,解决好生产过程中的各种难题。班组要结合每位职工的岗位特点,认真分析如何通过自己操作技能的提高达到增产降耗、增收节支的目的。这样做就会使分析有明确的责任和方向,可充分发挥好个体和群体的作用,使分析达到预期的效果。
五、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分析应注意的问题
1.生产经营活动分析要防止流于形式
生产经营活动分析是一项细致具体的科学分析方法,有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广大员工的正确认识,定期进行此项工作是可行的。但随着企业的发展,生产任务的提高,劳动强度的加大,分析工作的质量很有可能缩水,分析工作也会流于形式。因此,生产经营活动分析是一项长期的、经常性的工作,要始终如一地按照规范的程序定期召开,使之形成为一项制度。
2.分析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生产经营活动分析必须讲究实效,反对形式主义。在生产经营活动分析报告中,反对堆砌数字,罗列现象,缺乏生动具体的分析。在分析中要善于发现问题,多分析主观上存在的问题,少一些客观理由。要一分为二,不能以“仲裁者”自居,专门挑人家的毛病。分析的结论一定要有说服力,建议采取的各项措施,要切实贯彻执行,组织实施。
3.运用多种分析形式,提高全体员工的参与性
生产经营活动分析并非管理者一人要做的事,既要靠技术人员专门去做,也要依靠全体员工去分析,做到人人参与生产经营活动分析;既要进行定期分析,也要做到因事因时分析;可利用班前会采用一事一议的办法开展分析。还可以结合分析的内容范围不同,采用分析报告、资料汇编、经验交流、宣传报道等形式,建立群众性的分析网。总之,要人人重视,全员参与。
4.采取循序渐进、稳步提高的方法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分析
開展生产经营活动分析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不能强求一律。对于基础较差、经验较少的单位,可以从局部的、简单的分析开始,由浅入深,逐步发展到全面的、深入的分析,同时向开展较好的单位学习;对于基础较好、已有经验的单位,要注意不断地总结分析工作的经验,力求提高分析工作的实效,使生产经营活动分析真正成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锐利武器。通过生产经营活动分析,可以循序渐进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能依靠一次分析解决所有问题。有能力时大规模开展,没能力时小范围开展,通过逐步开展,使人们的认识提高,观念转变,方法增多,效益增强。
生产经营活动分析是企业查找原因、规范经营、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的行之有效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在做好其他工作的同时,抓好成本管理,认真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分析,可以使每个人清楚生产经营运行变动的情况和原因,在实践活动中能够更加自觉地进行运行控制,在各自的岗位尽职尽责,齐心协力,努力降低产品成本,使企业更加具备应对市场竞争的能力,从而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刘文祥,主编.新编工业会计.山西经济出版社,2003.
[2]穆庆贵,陈文安,主编.新编工业企业管理.立信会计出版社,2002.
[3]贾华章,宫俊卿,主编.现代管理方法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科学普及出版社,2001.
[4]詹银水,主编.冶金工业企业管理.冶金工业出版社,2003.
[5]王又庄,编著.工业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2001.
关键词:生产经营;活动分析;分析形式;分析方法;对策
工业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商品生产和经营单位。它根据市场需求,加工生产出工业产品或提供劳务,完成自己的生产经营任务,并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所以,工业企业的生产过程,既反映创造产品使用价值的过程,也反映产品价值的形成过程,既反映物质产品不断运动的过程,也反映资金不断运动的过程,这就是工业企业生产经营运行的实质。
生产经营活动分析强调全员参与,期望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运行过程的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全过程的控制,达到对全系统投入产出效益最大化和管理效益最大化。就整个过程而言,生产经营活动分析不仅控制了企业的物流和资金流,而且能够有效地促进人力资源、管理目标的有效实现,并由此增进资本运营效益,促进企业改进生产、技术和管理,推动企业整体的全面发展。
一、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分析概述
要搞好企业的管理工作,必须要抓住企业经济运行规律这个链条,这势必要对企业经济运行情况的规律和特点有足够的认识和掌握。而企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则是认识和掌握企业经济运行情况规律和特点的重要手段之一。所谓生产经营活动分析,就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规律性进行客观的分析,实事求是地总结过去,科学地预测未来,严密地控制现在,充分调动和发挥人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可能性变为现实性,达到预期的管理效果。所以,生产经营活动分析是有效地管理企业的一种方法,也是当前深化企业改革、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手段。通过分析,认识企业经济活动的规律性,使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更加符合实际,减少盲目性,争取主动性。
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分析的现状
当前,许多企业定期进行经营运行分析流于形式的多,付诸行动的少;思想认识轻;运行分析能力差;分析工作基础依然十分薄弱;分析的程序不規范,重点不突出。每次的分析会从班组、车间到厂部分析的内容都是一样的,好像是一个固定的格式,只要根据不同的单位、不同的时期将数据进行替换就是一篇分析报告。分析更多的是在报告上做文章,为分析而分析,而没有真正地从生产组织、指标优化等方面寻找问题。分析没有侧重点,对指标体系只进行基本的数量分析,未经过周密详细的调查研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提高到理论的高度去认识。因此,企业必须善于利用指标数据的增减变化,进行对比分析,在对比中可以认识到:未被利用的劳动、物质资源;利用不当的部分;进一步提高的可能性。找出什么地方还不合理,什么地方还有潜力可挖。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分析就是解矛盾、找差距、提措施、挖潜力、促转化的重要方法。因此,企业运行情况分析是企业生产经营正常进行的“参谋”,关键在于确定分析的目标,目标一旦确定,分析方法就是必要的手段,制定对策是达到目标的保障。
三、生产经营活动分析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1.活动分析重视不够,分析目标不明确
企业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大多数忙于生产组织、技术改造等等,在思维中认为日常的经营分析不会带来效益,尽管在日常工作中提倡管理出效益,但也都是抓一些能够立竿见影的管理工作,而忽视了生产经营的分析对企业效益增长的作用,对生产经营活动的分析不太重视。
当前,我们上下都在抓经济活动分析,从班组开始进行经济活动分析,但目前的状况是活动流于形式,且不说分析取得的效果,我们的统计人员、班组成员能够真正懂得经济活动分析的都不多,大多数都是把财务的数据进行一个简单的汇总,完成上级布置的工作任务而已,由于分析人员知识和技能的缺乏,导致到底要分析什么没有明确的目标。
2.分析的形式和方法单一化
目前,生产经营活动分析方法运用最多的就是计划与实际完成的对比分析,是对一个时点的分析,很少利用指数、因素和动态分析方法。在分析中罗列现象多,缺乏深度的定性分析,分析报告面面俱到,轻描淡写,抓不到痛处,眉毛胡子一把抓。堆砌了一大堆数据,看似每个方面都很重要,没有找出影响生产经营运行效果的关键因素。所以,分析形式和方法的单一化不能做到综合分析影响企业生产经营运行的因素,不能综合评价企业生产经营运行的效果。
3.分析的内容缺乏针对性
每次的分析均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指标完成情况、经济技术指标完成情况等的分析,而不是针对在某些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地剖析,使分析大而全、小而全,缺乏针对性,使分析产生一个误区,只要一说分析就是要全面地进行分析,大多数的做法是各个方面都要进行分析,面面俱到,从最终的分析效果看,各个方面都没有进行认真的分析,没有从深层次发掘问题产生的根源,所以也就没有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只能从表面上泛泛而谈,这就是分析专题定的太多造成的。
4.个体意识和群团意识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每一位职工不论处在企业的什么位置,总是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有着方方面面的联系,总牵涉到一个效益和效果的问题。但目前多数职工认为,班组、个人就是干活的,企业的生产运行分析与他们无关,只要今天把工作完成了就万事大吉,至于企业在生产经营运行中会存在什么问题那是领导的事。这样就会给分析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往往会使分析出现闭门造车的情况,使制定的措施缺乏可操作性。
四、加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分析的对策
鉴于上述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提出如下对策并加以落实,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分析达到最终目的。
1.认真确定生产经营活动分析的内容,使分析目标明确 作为厂领导在思想意识中要高度重视生产经营活动分析,把分析工作纳入到企业的重要的议事日程中来。生产经营活动分析主要是根据企业生产特点,针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进行分析,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生产计划执行情况分析
针对物流公司的企业性质,主要分析各项运输、货代、仓储任务是否按照日历进度完成。通过分析找出影响任务完成的各方面因素,在下一个运行周期可以针对原因合理组织生产,调整运营方向,拓展各项业务。
(2)物资消耗情况分析
主要分析定额限额材料消耗是否超标,引起材料消耗的主要原因和环节有哪些,材料本身的质量问题是否是影响材料超耗的原因,职工的岗位操作水平是否存在问题,材料发放过程中是否坚持按定额发料等。通过以上分析,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降低材料消耗:一是采用消耗低、功能高的新型产品;二是加强材料采购、保管工作的管理,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3)设备运行情况分析
主要分析生产过程中设备的运行情况是否良好,日常维护与保养情况是否及时,设备的完好率和可开动率是否在计划指标之内,设备运行不正常的原因有哪些,是否是设备自身存在质量问题还是岗位职工操作不当。找出影响设备运行情况的原因后,在日常工作中要更加重视设备管理,加强岗位职工对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意识等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岗位职工设备保养意识和简单处理设备故障的能力,提高工人操作技能和水平,最大限度减少非正常的停工损失,提高设备可开动率和设备有效利用率。
(4)能源消耗情况分析
主要分析万元产值能耗是否在计划之内,单位产品能耗是否超出定额。能源消耗增加的原因很多,如设备空转、工艺技术条件控制不当,季节的变化会增加蒸汽的使用等。抓住关键问题后,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降低能源消耗:一是严格按工艺要求和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减少返工次数,降低能耗;二是定期对全厂管网进行检修,减少跑冒滴漏损失;三是及时关闭长明灯、长流水,抓好设备的满负荷运转,坚决避免设备空载现象的发生。
(5)劳动生产率情况分析
劳动生产率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经济效益的高低,重点分析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原因,设备设施效能是否正常发挥,生产组织是否合理,岗位操作是否精心。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是加强岗位职工专业技术培训,提高技术操作水平和岗位责任心,提高产品一次合格率和产品产量;二是采用激励机制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缩短工时;三是通过采用新的技术成果,改进产品质量,促进产品升级换代;四是增强设备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减轻人力负担。
(6)管理情况分析
提高管理工作水平,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的能力。主要分析人力资源是否得到充分利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是否健全,制度落实是否到位,政令是否畅通,机构设置是否合理,程序是否规范,职能划分是否明确合理,业务分工、职责是否明确等等。通过这些分析,找出存在的、缺失的、不合理的因素,提高管理工作水平。
2.生产经营活动分析的形式和方法要灵活多样
(1)年度分析。作为制定下一年度各项计划的主要依据。
(2)季度分析。在于深入地进行重点分析,及时发现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关键问题,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一般在厂一级进行。
(3)月度分析。由于时间短,情况明,针对性强,因而是厂、车间、班组三级经济活动分析的主要形式。
(4)每旬、每周或不定期的分析。一般应多在车间、班组进行,针对本班组本岗位具体经济技术指标的完成情况和动向,抓住关键问题,利用班前班后会、班组学习会等,通过“一事、一议、一分析”的方法,组织员工进行具体分析,从而找出问题,提出措施。
(5)全面综合分析。通过全面综合分析,着重研究各项经济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查明各环节之间的协调配合情况,分析生产经营管理中具有普遍性的问题,以便统管全局,做出决策。
(6)专业分析。是各专业管理部门,根据自己分管的专门业务而组织的分析。通过分析,可以评价计划的完成情况,衡量各方面工作取得的经济效果,提高管理部门的管理水平。
(7)专题分析。针对某一專门问题进行深入具体的分析。一般是根据不同时期企业的中心工作或生产经营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确定分析的内容,明确分析的要求,进行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改进企业经营管理。
(8)事前预测分析。进行预测分析,要根据经济活动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估计今后可能变化的各个因素对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判断计划完成的可能性,为选定经济合理的方案提供依据。
(9)事后分析。主要对各项经济活动结束以后,检查各项经济技术指标的完成情况,总结经验,提出措施,改进工作。
根据生产经营活动分析的内容和具体的要求可以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传统的分析方法有:对比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结构分析法、动态分析法、平衡分析法。数学方法有图示法、相关分析法、线性规划法、矩阵分析法。在实际工作中,通常采取的是对比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分析时,可先将各项经济指标与计划指标和上年同期指标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比,找出差距后再对可能影响指标的因素进行分析。一些综合性经济指标的变动,往往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有些因素起积极作用,有些因素起消极作用,而起相同作用的因素中,又有主次之分和影响程度的不同。必须追本溯源,寻根究底,把构成综合性指标的各种原始因素进行分解,测定这些因素变动的影响程度,以便查明原因,明确责任,提出措施,改进工作。
3.生产经营活动分析要结合企业特点,确定分析专题,使分析具有较强针对性
(1)收集资料要尽可能全面、详实,整理要有序规范 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分析时,必须先收集内容真实、数据准确的资料。资料应是多方面的,不仅要收集各种核算的实际资料,还要收集有关的计划、定额资料;不仅要收集有关的数据资料,还要收集会议记录、决议、纪要、报告等文字资料;不仅要收集日常活动的资料,还要收集专门调查的专题资料;不仅要收集数据、文字资料,还要收集活动情况资料。对收集到的资料要根据分析的需要进行归类、整合、统计等各个环节的整理,使资料的使用得心应手,为下一步的对比分析做好充分的准备。
(2)对比分析要尽可能周到,发现的问题要有代表性
主要运用对比的方法,发现出现偏差的环节和偏差程度的大小,存在的问题有哪些,严重程度有多深。因为只有通过对比,才能找出差距,分清先进与落后、成绩与不足、节约与浪费等等。在实际工作中应经常进行如下的对比:①实际与计划指标的对比,说明计划完成的程度,揭示脱离计划的偏差,为进一步综合分析提供方向。②同种指标在不同时间内对比,可以观察事物发展变化的方向和趋势。③同种指标在不同条件下对比,便于发现薄弱环节,促进事物向有利方面转化。④有关指标相互对比,研究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深入认识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平衡关系,探求事物发展变化的实质。
(3)分析原因要追根溯源
通过对比,揭露矛盾,只能看出数量上、现象上的差异,不能说明差异的实质,因此,还必须深入进行综合研究,根据存在的问题,找出造成这些结果的原因,对原因的追查要一查到底,对多种原因要跟踪追查。在实际分析时,首先要从差距上着手,按其发生的时间、地点,研究这些结果形成的过程。其次,进行因果分析,在因果分析中要找出造成结果的各方面原因。再次,将有关因素加以分类,衡量诸因素对计划完成结果的影响程度,在相互联系中找出起决定作用的主要因素。最后,全面地综合分析各方面因素对计划完成的影响程度及其方向,真正抓住问题的关键。
(4)提出具体措施,改进工作方式
揭露矛盾,分析矛盾,是为了解决矛盾。分析工作的最后阶段,应根据分析的结果,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发扬成绩,克服缺点,提出措施,挖掘潜力,改进工作,提高企业的经营效果。措施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因此,必须经常检查措施的实施情况,持续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分析工作,不断地解决出现的新问题和新矛盾,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4.明确分析的职责,解决个体和群体的分析意识问题
每次进行经济活动情况分析,厂部、车间、班组每个层次要有明确的分析职责。厂部的分析会要充分发挥职能部室的作用,深入调查研究,抓住关键问题,主要是企业生产经营战略与目标的实施分析。车间段队应从加强生产组织,提高生产效率,优化经济技术指标等方面入手,以月度分析为主,解决好生产过程中的各种难题。班组要结合每位职工的岗位特点,认真分析如何通过自己操作技能的提高达到增产降耗、增收节支的目的。这样做就会使分析有明确的责任和方向,可充分发挥好个体和群体的作用,使分析达到预期的效果。
五、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分析应注意的问题
1.生产经营活动分析要防止流于形式
生产经营活动分析是一项细致具体的科学分析方法,有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广大员工的正确认识,定期进行此项工作是可行的。但随着企业的发展,生产任务的提高,劳动强度的加大,分析工作的质量很有可能缩水,分析工作也会流于形式。因此,生产经营活动分析是一项长期的、经常性的工作,要始终如一地按照规范的程序定期召开,使之形成为一项制度。
2.分析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生产经营活动分析必须讲究实效,反对形式主义。在生产经营活动分析报告中,反对堆砌数字,罗列现象,缺乏生动具体的分析。在分析中要善于发现问题,多分析主观上存在的问题,少一些客观理由。要一分为二,不能以“仲裁者”自居,专门挑人家的毛病。分析的结论一定要有说服力,建议采取的各项措施,要切实贯彻执行,组织实施。
3.运用多种分析形式,提高全体员工的参与性
生产经营活动分析并非管理者一人要做的事,既要靠技术人员专门去做,也要依靠全体员工去分析,做到人人参与生产经营活动分析;既要进行定期分析,也要做到因事因时分析;可利用班前会采用一事一议的办法开展分析。还可以结合分析的内容范围不同,采用分析报告、资料汇编、经验交流、宣传报道等形式,建立群众性的分析网。总之,要人人重视,全员参与。
4.采取循序渐进、稳步提高的方法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分析
開展生产经营活动分析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不能强求一律。对于基础较差、经验较少的单位,可以从局部的、简单的分析开始,由浅入深,逐步发展到全面的、深入的分析,同时向开展较好的单位学习;对于基础较好、已有经验的单位,要注意不断地总结分析工作的经验,力求提高分析工作的实效,使生产经营活动分析真正成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锐利武器。通过生产经营活动分析,可以循序渐进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能依靠一次分析解决所有问题。有能力时大规模开展,没能力时小范围开展,通过逐步开展,使人们的认识提高,观念转变,方法增多,效益增强。
生产经营活动分析是企业查找原因、规范经营、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的行之有效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在做好其他工作的同时,抓好成本管理,认真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分析,可以使每个人清楚生产经营运行变动的情况和原因,在实践活动中能够更加自觉地进行运行控制,在各自的岗位尽职尽责,齐心协力,努力降低产品成本,使企业更加具备应对市场竞争的能力,从而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刘文祥,主编.新编工业会计.山西经济出版社,2003.
[2]穆庆贵,陈文安,主编.新编工业企业管理.立信会计出版社,2002.
[3]贾华章,宫俊卿,主编.现代管理方法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科学普及出版社,2001.
[4]詹银水,主编.冶金工业企业管理.冶金工业出版社,2003.
[5]王又庄,编著.工业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