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故乡的原风景里吟唱

来源 :莫愁·小作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tian2005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曹文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长篇小说《香蒲草》《丫丫的四季》《天空的天》《云朵的夏天》《荷叶水》《银杏树》《石榴灯》《紫糖河》《牧鹤女孩》,短篇小说集《栀子花香》,散文集《肩上的童年》《水边的故乡》《我们的父亲》以及“勇敢长大”系列丛书、“青青童年”系列丛书、“纯美绘本”系列丛书。作品获冰心图书奖、江苏省紫金山文学奖。
  阅读自然
  我的少年时期是在乡村度过的,那时可以阅读到的书很少。后来,有了文学梦,书籍也丰富了,才有了更多的阅读。
  但庆幸的是,我少年时读到了另一本“大书”,这本书到现在我还在读,这是一本滋养了我一生的“大书”,书名叫——大自然,我故乡的田野、河流、村庄,都在这本“大书”里。
  家乡到处是河流,大河小河密布在田野上,河河相接。童年的我在这片河流密布的田野上闲荡,看小河,看木桥,看芦荡,看夕阳,或是站在人家的豆腐坊、铁匠铺门前凑热闹,亮着眼睛看大人们的生活,竖着耳朵听大人们讲故事。
  等我开始写作时,眼前总是浮现故乡的风景,自然风景图画、人物风景图画以及水边发生的一个个故事。这时,我才渐渐明白,原来,我在田野上闲逛,在村庄上闲逛,不知不觉聆听了青蛙和野鸭的叫声,绿绿的荷花塘,瓦蓝的炊烟,一弯弯小河,一座座木桥,一条条青砖小巷,一群群淳朴善良的人,大自然的声音和色彩默默滋养了我,在我的心中永远流淌着。
  我的一部部作品,里面的风景、人物还有故事,其实在我童年时代就已经深深烙在了脑海里。等我写作时,眼前的一切都生动鲜活起来,所以,我的作品多多少少都飘逸着大自然的气息。
  我由衷地感叹:大自然这本书一定要用心去读,无论是写作还是陶冶性情,大自然都是一本好书,一本大书,一本永恒的书。亲近大自然,用眼睛和心灵去欣赏、感受大自然的美,才能在文章中更好地描写自然风景。
  虽说描写自然风景在文章中只占很小的部分,但它对于写作本身而言却是大文章,可以提高作品的整体品位和阅读快感,其意义并不亚于文学写作的其他方面。
  阅读书籍
  让一切自然风景和人物风景能够形成文字,写出一部部文学作品,则源于对书籍的阅读。
  一个人要想写出好文章,必须大量阅读书籍。
  阅读作品时,全身心地享受文章的美妙,与文章融为一体,这样就能从整体上感悟文章的意境与内涵,一种潜意识的美感就会油然而生,若是好文章,则要一读再读,慢慢品味其中的况味。
  读书要有粗有精。粗,代表广度,要大量地阅读。精,代表深度,要细细地研究。
  读世界名著对一生有益,许多孩子说厚厚的世界名著读不下去,即使读,读的大多是缩写本。我是不建议读缩写本的,缩写本多多少少失去了原著的文学魅力,可以作为故事梗概来了解,但读还是要读原著。孩子们要鼓足勇气,踮起脚尖尝试着去够一够,慢慢地读,一段一段地读。即使我们不一定能完全理解世界名著,但至少已经漫步于文学之巅的原野。这种潜移默化的陶冶,一定会在以后的写作中迸发出来。
  阅读不能全凭兴趣,需要耐心和毅力,需要具有克服阅读障碍的意志力。要树立这样一种理念:阅读与其他学科一样重要。要给它特定的时间,要专注地学习,尤其在当下这个大语文时代,必須认真阅读。如果读一遍不理解,就读两遍,两遍不行读三遍,那些横在面前的障碍就会渐渐变成平坦之路。阅读有了嚼劲,体验就更为深刻,留下的气味就更浓郁,收获自然满满。
  阅读,会滋养心灵,赋予人想象力和创造力,赋予对生活的感悟能力与审美能力。
  阅读生活
  有孩子说自己读了世界名著,读了其他课外书,好词好句也摘抄了不少,但就是写不好作文,一到写作文时就感觉无从下笔。这主要是看我们从那些好词好句中得到什么样的启迪。这个问题没有想清楚,那么摘抄好词好句只是一个形式。
  阅读中要有思考,要从别人的精彩文字中,挖掘自己的故事和细节。这样的阅读,才是思考,才有价值。这样你写作文时,生活里的精彩故事和细节就会很自然地流淌在笔下,写出的文章才有趣、独特。
  我的作品《肩上的童年》《我们的父亲》《水边的故乡》,书写的都是我的童年生活。其实,童年生活离我已经很遥远了,但回眸凝望,清晰如初,等到我想书写的时候,记忆深处的故事就一个个迸发了出来。
  每个人的童年都是一个秘密花园。等你们长大了,走累了,回头凝望那座秘密花园,心里就会涌满快乐、自由、纯净与温馨。
  我的秘密花园里,充满了泥土气息和水蜡烛的味道,一个叫田田的女孩,整天在外面疯跑;一个童花头的小姑娘丫丫,身后总跟着一只可爱的小黑猫;一个喜欢用烧红的铅条把头发烫了卷起来,用凤仙花染红指甲,心里美得跟个天仙似的玉桃。花园里有火红的凤仙花,洁白的栀子花,还有一个聪明能干的男孩,在荷塘里采藕,追赶抓鱼的鱼鹰,仰望头顶上的大雁。他们和我一起,在秘密花园里自然质朴地成长着,小小的心灵感受着大自然的色彩,为身边细细碎碎、生生死死的事快乐着,恐惧着,烦恼着,忧伤着。
  这些年,我以阅读积淀下的底子,将童年生活里的人物刻画出来,使生活变成了文学。但原始的呈现还远远不够,那只是写作的一个基础。书写时,我尽量保持人物原生态的形象,但对场景的选择和语言的表达,是细心雕琢的,直到他们成为一个个具有独特生命力、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个人的生活经验永远是独特的,所以,我尽量写自己身边熟悉的人:田田、玉桃、紫苏、灯儿。长篇小说《牧鹤女孩》里的主人公娟草,是我成年时候认识的,她的故事大多是创编的。
  牧鹤女孩娟草的原型,是中国第一位环保烈士徐秀娟。
  当年,我在乡村师范学校做舞蹈教师,学校和牧鹤女孩徐秀娟生活过的滩涂湿地,同在一片盐碱地上。在那里,我们相遇了。
  记得那是在秋天,我们几个女教师相约去看丹顶鹤,我第一次看到了徐秀娟。至今,我还清晰地记得当初的画面:万顷芦苇荡,只有一间废弃的哨所,上下两层,一共十几平方米,就徐秀娟和几只丹顶鹤生活在这里。
  那时,徐秀娟刚从丹顶鹤的第一故乡齐齐哈尔扎龙湿地来到这里,她从家乡带来了三只鹤蛋,在盐城滩涂湿地进行人工孵化丹顶鹤的试验。在低纬度越冬地繁殖丹顶鹤,是世界级难题,徐秀娟试验成功了。她很自豪地告诉我们,她不仅要在这里大量人工孵化丹顶鹤,还要建立一个不迁徙的丹顶鹤群,使丹顶鹤这个濒危物种走出灭绝的境地。
  没想到,第二年夏秋之交,徐秀娟为了寻找丢失的白天鹅,淹没在了复堆河里。我得知这个消息后,潸然泪下。牧鹤女孩徐秀娟为了理想,付出自己的青春和生命。
  这个凄美感人的故事很快流传开来。几年后,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红遍大江南北,牧鹤女孩徐秀娟家喻户晓。
  一晃许多年过去了,我成了一个给孩子们写书的人。我要以儿童文学的形式来写这个凄美感人的故事,可是徐秀娟童年时代的记录不多,我必须通过想象来塑造这个人物。
  小说写牧鹤女孩娟草在一个初夏的清晨,无意间得到了一只小丹顶鹤“鹤娃”,从此与丹顶鹤结下了不解之缘。小说从娟草与鹤娃的故事展开,写了一个女孩如何一步一步走进丹顶鹤的世界。这些细节,为她不远万里来到盐城开辟新的丹顶鹤保护事业做了铺垫,也让读者能更完整地了解一位环保烈士的成长过程。
  讲述这个故事,对我而言,最大的挑战是对丹顶鹤的书写。
  《牧鹤女孩》虽然不是一本动物小说,但对丹顶鹤的描写必须精准可信。我大量地查阅资料,做笔记,不管是图片、视频还是文字,只要与丹顶鹤有关,我都寻来研读,深入研究丹顶鹤的生长习性。让自己不仅仅了解丹顶鹤、认知丹顶鹤、熟悉丹顶鹤,更要深深地爱上丹顶鹤,只有这样,我才能和娟草融为一体。
  《牧鹤女孩》获得了第七届江苏省紫金山文学奖,某种意义上讲,这是对我多年的阅读积淀和生活积累的一种肯定。没有大量的阅读,没有大量的生活积累,不可能有这样一部作品。
  我接下来准备写作的是长篇小说《小淮班》,以家乡的淮剧为背景,写百年淮剧的起起落落,写一群人对淮剧的坚守,对文化的传承。为写这本书,我采访了很多人,收集了很多素材。
  希望读者们都能细心阅读生活,做一个有故事的人,一个会讲故事的人,一个会写故事的人。
  编辑 木木
其他文献
1  南方有个小村庄,四周一片绿油油的庄稼长得很茂盛。庄稼地周围群山连绵,树木葱茏,萨莉一家就住在这个村庄里。萨莉是只母鸡,她和丈夫理查生了一堆孩子,一家人无忧无虑地生活着。  可是近来萨莉很苦恼:她的21个孩子中,有一个叫吉姆的男孩子长得又瘦又小,而且不大听话,老喜欢乱闯乱跑,萨莉整天为他牵肠挂肚。  这天,太阳很好,萨莉带孩子们到打谷场上散步。场上很热闹,到处都是来散心的鸡呀鸭呀。一只绿孔雀拖
期刊
燕子掠过树冠,啁啾直叫。墙角湿漉漉的,一群蚂蚁衔着零碎的食物,匆匆忙忙搬家。陇西河畔,一群麻黑色的鸭子,“嘎嘎嘎”正往河岸赶。  晓晓想着昨天的心事,压着路儿磨磨蹭蹭。歪脖子的皂角树飘来一片叶子,刚巧撞住他的眼眶。他眨眨眼,扬起脖子一瞅,哟!白茫茫的雨脚在天边织成帘子,黑压压地逼了过来。胖婶婶扯起亮嗓子,尖声尖气喊着自家的娃娃。扎小辫子的幺疙瘩,夹着雨披拿着斗笠朝山坳里跑。  “晓晓——”一阵风刮
期刊
事不过三。  开学不到一周,朱文生成功迟到了三次,不刹刹他身上这股歪风邪气,实在是不足以平民愤。  正愤愤不平来着,朱文生懒洋洋地晃悠到我面前,一副视班主任如草芥的神态。上课铃声就是战鼓声啊,对学生来说,一点紧迫感都没有,成何体统。  失聪了你?憋着已蹿上嗓子眼的怒火,我强作关心状,问询。  苕都听得出我这是在暗讽,朱文生竟一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从容,面无表情地摇摆进教室,坐下。  我抬腕,看表
期刊
前几天,央视综合频道播出电视剧《大决战》,主要是反映辽沈、淮海、平津等三大战役的,但也涉及重庆谈判、保卫延安等内容。影视剧中有外强中干自负颟顸的胡宗南的一些镜头,也有熊向晖的背影,还有蒋介石夫妇飞临延安,进入毛泽东住过的窑洞、摆弄窑洞门口的纺车等细节。这个纺车,也不知道是否就是吴伯箫先生写过的“一辆纺车”?但这些镜头,还是令人想起当年的延安,想起杜鹏程的《保卫延安》。  应该是1977年或者197
期刊
妈妈洗衣服,看到玖子衣服口袋里有枚指甲盖大小的野果子。妈妈说,玖子,这野果子脏,扔了吧。正准备上学的玖子急了,奔過来,一把抢过去,握在手心里,说,这是橡子呢,昨天跟小怡捡来的,才两个,我们一人一个。  妈妈笑,到底是小女孩,有这么多大人看不懂的快乐,神秘的、静悄悄的快乐。  玖子把橡子捏在手心里,高高兴兴地上学去了。  晚上,玖子眼睛红红的,肿起老高。爷爷说,玖子放学回来一直在哭,问她哭什么,不肯
期刊
夏天,天还没黑透。竹床已搬到院子里,用凉凉的井水细细擦过了。桌子、凳子也被搬了出来,桌上一盆煮蚕豆,一盆腌菜瓜,一锅凉得差不多了的粥,一家人就开始吃晚饭了。  蚊子开始出动,还哼着烦人的小曲,它们是让人在夏天不得安生的主力部队,做派却不敢恭维,怎么说呢?它们像一群叼着烟卷、歪戴着帽子的兵痞子,敌进我退,敌退我扰,战法一点也不光明正大。你一抬手,它逃了,你一松懈,它就叮你一口,着实叫人窝火。  点蚊
期刊
妈妈说:孩子,你永在我的瞳仁里,永在我的身体里,永在我的灵魂里。  ——泰戈尔  秋雨将苍松翠柏淋润得绿意盈盈,芦苇、柳丝在蒙蒙雾霭中相依相偎出缠缠绵绵的情愫。  不远处的田垄中,一个身影弯着腰,在陵墓间缓缓地穿行。蓝底白花的上衣,花白的头发拢在脑后挽起一个发髻,走近了些,看清了,她在拔草,不时直起腰来,用袖头轻轻地擦着额头的汗珠和雨水。  您在拔草?嗯。  您的亲人?嗯。  我蹲下身去和她一起拔
期刊
我曾经步行观察过许多和南角墩一样的村庄,尤其是它们平静而安详的路口。标准化的村村通工程造就的路口改变了村庄原来的落后与艰难,它们又以一样的宽度表达着村庄的呆板和困境。路边依旧是延续了千百年的草木枯荣,所有写乡村的诗歌依旧能够找到确认,比如春风吹又生、汗滴禾下土、解落三秋叶以及万树寒无色等等,然而在这些路口你能看到一种新的情绪在滋生与疯长,往前依旧是依依墟里烟的村落,但往后却是绝城而去的车马行色,城
期刊
下午三点,天下起了小雨,爸爸和另外四个叔叔收拾东西。爸爸喊正在看草丛下百灵鸟窝的林小柱:“下山了,回驻地!”  林小柱见叔叔们拿起钢钎,他也走过去拿起一根,扛在肩膀上。自己跟着爸爸来探矿,不能只是玩儿,也要帮助大人干点活儿。他走在前头,为了躲避雨,尽快回到驻地,顺着山坡,欢快地一路小跑,很快隐入森林。  漫山遍野的野生树林,沐浴在蒙蒙细雨中。  忙乎了半天的五人工作组,拖着疲惫的身子走到驻地,是下
期刊
在时空坐标系中体察,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发生的历史巨变,广袤乡村是重要的方面。走过70余年,中国农村告别了封闭落后,充满生机与希望。走过70余年,中国农民早已超越温饱梦想,正朝着全面小康奋力奔跑。  2020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我們党成立以后,充分认识到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