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新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全面展开,面对这一形势,积极地探索高效课堂,有效地利用好课堂教学,是我们中学教育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领域。在本文中,笔者将阐述在数学新教材教学中“导学纲要 小组合作”教学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能力等方面所具有的优势,探索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打造高效课堂的方法。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导学纲要;小组合作;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033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高中教学的基本模式已经从以往死板的填鸭式教学中逐步脱离出来,教学的方式方法得到了明显的改变,教学的重点已经不是教师如何去教,而是学生如何去学。建构主义提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意义的主动建构。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的一名高中数学教师,近年来一直在尝试用“导学纲要”作为自己教学的主导思想,它的基本思想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当堂定教、当堂训练”,它体现了“以人为本、教学合一”的理念,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通过“导学纲要”这一策略,能够解决“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参与,自主学习为主体地位的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而教师则借助“导学纲要”的精心设计,可以合理调控课堂教学中的“教”与“学”,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并保证有效性。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反馈等学习活动,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一、提高“导学纲要”的含金量,优化课堂教学
这种教学模式的核心在于编制“导学纲要”,一份优秀的“导学纲要”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因此,在导学案的设置上,笔者力求精雕细琢,有很好的使用和保存价值。
1. “导学纲要”的设置要求
(1)明确的教学目标。“导学纲要”必须呈现一堂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学生要掌握的知识点,落脚点要小、精、有层次。
(2)合理的容量安排。在内容上,以学生自学为主;在问题设计上,注重梯度和难度把握;在操作上,保证学生“跳一跳摘得到”,以不断提高课堂的时效性。
(3)恰当的教学设计。整体的教学设计应避免教师一讲到底的“满堂灌”。教师应通过适时启发、点拨、总结,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4)能力训练。能力训练是对一节课学习的反馈,题量、难度要适中,有层次感,适合各个层次的学生完成。
2. 导学案的使用要求
巧用导学案,将导学案与预习提纲、课堂笔记、错题本合而为一。“导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即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精心集备知识而设定了方法步骤的方案。
(1)“导学案”就是预习提纲。教师在课前下发学案,学生进行预习,课上教师探寻学情,进行指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再学习。
(2)“导学案”就是课堂笔记。上课时,教师通过反馈信息、讨论、解疑等方式,抓住学生学习的困惑点和共性点,采取个体发言、同位探讨、小组讨论、共同论证等多种讨论方式,得出正确结论。
对于难度较大的重点问题,教师要作为案例,讲清思路、明晰事理、触类旁通、精讲点拨、归纳总结。
(3)“学案”就是错题本。学案中的习题应该是教师精心选编的题目,可以说既全面又经典。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前自学、合作学习时可用黑笔,课堂及课后修改时用红笔。学生也可在原题下的空白处记录自己做错的原因分析,最后按教师的正确思路,一步步规范地将原题做一遍,以便加深印象和逐步形成能力。
二、“学案导学 小组互助”,积极打造高效课堂
课堂是学校教学永恒的主题。因此,我们分章节积极尝试“学案导学 小组互助”的课堂教学模式,力争提高课堂效率。具体分五个环节:学生课前预习、小组内展示或讨论、师生互动教学、达标检测、课后巩固。其中以第一个环节为主,它既是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环节又是目标环节,更是根本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把握好第一环节就抓住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和本质。当然,对于五个环节教师可根据学科特点及当堂内容的多少、难易程度进行适当调整。
小组合作的具体做法是根据成绩将小组成员分为A、B、C三个等级,在导学案的当堂检测完成后,由每个小组C级组员在黑板上展示自己的解题过程,然后由B级组员检查并作出修改,最后由A级组员进行点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应以小组为单位,以此激励小组合作的良性运转。
三、善于反思,积极写好教学后记
实践证明,善于反思,写好教学后记是准确诊断课堂效率的有效之路,它能不断丰富我们的教学经验,使教学常教常新,不断进步。笔者的教学后记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记成功的做法
每节课都有不同的成功之处,例如,充满吸引力的课堂导入、典型的案例、逼真的演示、巧妙的设问、成功的临场发挥、有益的启示以及精彩的教学设计、恰如其分的媒体应用等。将教学过程中自己感受深刻、能达到预期效果和引起学生共鸣的做法记录下来,这样,日积月累,就成了一笔宝贵的财富——教学经验。
2. 记失误之处
将课堂中出现的不足或一时不知如何处理的问题及时记录在教学后记中,然后进行认真分析、思考,仔细查找根源、寻求对策、亡羊补牢,使之成为以后教学工作的前车之鉴。
3. 记课堂灵感
在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的开展、师生思维的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的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在特定的环境下产生的,具有瞬时性与很高的参考性,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为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
4. 记学生的困惑、创意
(上接第33页)
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往往是一节课的难点,对此,教师应想办法改进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解决困惑,也就是突破重点难点。另外,有时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独到的见解或新奇的问题,给课堂增添异彩,有时学生对问题的分析理解,甚至优于教师预先设想的方案。我们在给予其鼓励的同时,应在课后及时记录,充实完善。
总之,“导学纲要 小组合作”的研究实践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也是高中数学教学和学习方式改革的方向。这种教学方式有效地提高了数学课的学习效果,进一步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实现了教学方式的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组织学生进行“导学纲要 小组合作”时,我们要较好地处理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探索,从而达到既强化思维训练,又突出培养能力、全方位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作者简介:仇国平,中学一级教师,2004年毕业于陕西省渭南师范学院。从事教学工作以来,一直担任毕业班教学任务及毕业班班主任、教研组长等多项职务。曾多次在CN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并多次获省、市级优秀奖。
(作者单位: 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第一高级中学 472200)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导学纲要;小组合作;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033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高中教学的基本模式已经从以往死板的填鸭式教学中逐步脱离出来,教学的方式方法得到了明显的改变,教学的重点已经不是教师如何去教,而是学生如何去学。建构主义提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意义的主动建构。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的一名高中数学教师,近年来一直在尝试用“导学纲要”作为自己教学的主导思想,它的基本思想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当堂定教、当堂训练”,它体现了“以人为本、教学合一”的理念,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通过“导学纲要”这一策略,能够解决“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参与,自主学习为主体地位的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而教师则借助“导学纲要”的精心设计,可以合理调控课堂教学中的“教”与“学”,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并保证有效性。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反馈等学习活动,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一、提高“导学纲要”的含金量,优化课堂教学
这种教学模式的核心在于编制“导学纲要”,一份优秀的“导学纲要”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因此,在导学案的设置上,笔者力求精雕细琢,有很好的使用和保存价值。
1. “导学纲要”的设置要求
(1)明确的教学目标。“导学纲要”必须呈现一堂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学生要掌握的知识点,落脚点要小、精、有层次。
(2)合理的容量安排。在内容上,以学生自学为主;在问题设计上,注重梯度和难度把握;在操作上,保证学生“跳一跳摘得到”,以不断提高课堂的时效性。
(3)恰当的教学设计。整体的教学设计应避免教师一讲到底的“满堂灌”。教师应通过适时启发、点拨、总结,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4)能力训练。能力训练是对一节课学习的反馈,题量、难度要适中,有层次感,适合各个层次的学生完成。
2. 导学案的使用要求
巧用导学案,将导学案与预习提纲、课堂笔记、错题本合而为一。“导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即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精心集备知识而设定了方法步骤的方案。
(1)“导学案”就是预习提纲。教师在课前下发学案,学生进行预习,课上教师探寻学情,进行指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再学习。
(2)“导学案”就是课堂笔记。上课时,教师通过反馈信息、讨论、解疑等方式,抓住学生学习的困惑点和共性点,采取个体发言、同位探讨、小组讨论、共同论证等多种讨论方式,得出正确结论。
对于难度较大的重点问题,教师要作为案例,讲清思路、明晰事理、触类旁通、精讲点拨、归纳总结。
(3)“学案”就是错题本。学案中的习题应该是教师精心选编的题目,可以说既全面又经典。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前自学、合作学习时可用黑笔,课堂及课后修改时用红笔。学生也可在原题下的空白处记录自己做错的原因分析,最后按教师的正确思路,一步步规范地将原题做一遍,以便加深印象和逐步形成能力。
二、“学案导学 小组互助”,积极打造高效课堂
课堂是学校教学永恒的主题。因此,我们分章节积极尝试“学案导学 小组互助”的课堂教学模式,力争提高课堂效率。具体分五个环节:学生课前预习、小组内展示或讨论、师生互动教学、达标检测、课后巩固。其中以第一个环节为主,它既是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环节又是目标环节,更是根本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把握好第一环节就抓住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和本质。当然,对于五个环节教师可根据学科特点及当堂内容的多少、难易程度进行适当调整。
小组合作的具体做法是根据成绩将小组成员分为A、B、C三个等级,在导学案的当堂检测完成后,由每个小组C级组员在黑板上展示自己的解题过程,然后由B级组员检查并作出修改,最后由A级组员进行点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应以小组为单位,以此激励小组合作的良性运转。
三、善于反思,积极写好教学后记
实践证明,善于反思,写好教学后记是准确诊断课堂效率的有效之路,它能不断丰富我们的教学经验,使教学常教常新,不断进步。笔者的教学后记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记成功的做法
每节课都有不同的成功之处,例如,充满吸引力的课堂导入、典型的案例、逼真的演示、巧妙的设问、成功的临场发挥、有益的启示以及精彩的教学设计、恰如其分的媒体应用等。将教学过程中自己感受深刻、能达到预期效果和引起学生共鸣的做法记录下来,这样,日积月累,就成了一笔宝贵的财富——教学经验。
2. 记失误之处
将课堂中出现的不足或一时不知如何处理的问题及时记录在教学后记中,然后进行认真分析、思考,仔细查找根源、寻求对策、亡羊补牢,使之成为以后教学工作的前车之鉴。
3. 记课堂灵感
在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的开展、师生思维的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的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在特定的环境下产生的,具有瞬时性与很高的参考性,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为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
4. 记学生的困惑、创意
(上接第33页)
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往往是一节课的难点,对此,教师应想办法改进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解决困惑,也就是突破重点难点。另外,有时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独到的见解或新奇的问题,给课堂增添异彩,有时学生对问题的分析理解,甚至优于教师预先设想的方案。我们在给予其鼓励的同时,应在课后及时记录,充实完善。
总之,“导学纲要 小组合作”的研究实践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也是高中数学教学和学习方式改革的方向。这种教学方式有效地提高了数学课的学习效果,进一步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实现了教学方式的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组织学生进行“导学纲要 小组合作”时,我们要较好地处理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探索,从而达到既强化思维训练,又突出培养能力、全方位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作者简介:仇国平,中学一级教师,2004年毕业于陕西省渭南师范学院。从事教学工作以来,一直担任毕业班教学任务及毕业班班主任、教研组长等多项职务。曾多次在CN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并多次获省、市级优秀奖。
(作者单位: 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第一高级中学 47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