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地表水水质监测为主题,结合国内目前水污染总体情况对水质监测的现状、问题进行讨论,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以期对提高今后的地表水水质监测工作质量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
关键词:地表水;水质监测;现状及对策
一、水质检测概述
虽然我国水质监测工作的发展起步较晚,技术上也相对滞后,但经过长期以来坚持不懈的探索,也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国内水利部门已经开始向社会提供水质监测数据,21世纪初已在重点流域设置了自动化水质监测站。目前,国内水质监测机构的组织结构、规模等方面都已初步具备了网络化和体系化的发展形态,水利部建立了超过两百个水环境监测站点。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水质监测随着国内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提高,水污染造成的问题也日渐明显,在当前“和谐发展”理念下,水污染治理问题凸显其重要性。而其中,必然要求增加对水资源监测工作的重视程度。
二、水质监测工作的现状分析
(一)针对性方面
一般来说,地表水水质监测可以分为饮用水水源水质监测和地表断面水水质监测两种。两种监测对象的常规检测指标存在差异且以综合性指标和重金属指标为主。例如,在污染项目监测中,普遍指标有高锰酸盐指数、溶解氧指数、氨氮指数等;化學指标有PH值、铁、锰、铜等重金属指数、温度指数等;毒理指标有氰化物指数、含铅指数等。但是,随着工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良与革新、燃烧方式的转变、燃料的增加、工业深加工的出现等因素,导致污染物的种类和污染强度发生了各种变化,因此,从水质污染的表现方面来看,有毒有机物的污染指标针对性仍有待提高。
(二)水质监测管理方面
目前,我国地表水水质监测逐渐由点源、区域监测向流域监测转变,这应当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同时也是水质监测科学性提高的明显表现。这种一体化的监测方式对我国黄河、淮河、海河、太湖流域的水质监测及污染治理起到了很大的影响。同时,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水质现状监测、水污染防治等各方面措施的协同推进,使上述流域在污染治理问题方面取得了可惜成就。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流域水环境监测过程中,各省的省界断面问题一直存在,不同省份所采用的不同监测及治理标准和措施导致同一流域不同地区水污染监测及防治的情况各不相同,因此,仍需要采取针对性较强的措施改变目前这种阻碍全流域监测工作工作顺利进行的局面,真正实现打通流域治理,保障地表水监测及污染防治的有效性。
(三)地表水水质监测技术方面
长期以来,国内地表水水质监测一直采取理化检测法。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国内外领域内交流的频繁,诸如生物监测、水质自动监测等非传统检测方式逐渐进入国内水质检测机构的视野,并在一定范围内得到了应用。但是,由于对这些新监测技术的应用时间较短、经验积累相对不足,使得这些监测工作一定停留在较低水平,技术含量和熟练度依旧是目前发展所面临的最大瓶颈。加之缺乏配套的落地措施,目前对采取新监测技术获取的监测报告中的数据应用转化为实际防治措施的效率很低,这些都造成了当前地表水水质监测技术的发展滞后。
三、地表水水质监测工作的优化策略探析
(一)优先检测、调整频率
在今后的监测工作中,应当对以往的不足之处做出必要的调整。一是采取以水功能区划分情况、区域水污染类型、数量动态变化情况作为地表水污染监测的基本分析点,对已有的监测方案进行调整,提高动态适应性和实时性,以此获取科学合理的水资源监测数据。二是从本地区实际出发适当增加或减少有机污染检测指标,如增加本区域内污染频率较高的污染源的监测次数和频度,减少已经得到控制或污染频率已经降低的污染源的检测次数和频度,最大限度的提高地表水污染监测的针对性。必要时,还可以增加对水文的研究,提高对污染物形态的分析能力。
(二)多方监测、普遍掌控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中外领域内交流的加强,地表水监测技术也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常规监测方法的增多,检测设备不断改进更新,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引诱使智能化自动监测成为现实。此外,由于市场因素的推动,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始涉足地表水监测设备研究领域,因此,在今后的监测工作中,相关部门应当利用好当前时机,对现有的先进监测技术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自身需要引进合适的技术和设备更新、改进自身原有的监测方式。例如,对于溶解氧、有机碳等综合监测项目可以引进实时动态管理监测系统;可以将现有的人工监测与自动监测、污染源监控设备结合起来,升级自身监测技术,通过多方监测实现对区域内地表水水质的普遍掌握。
(三)新旧结合、综合应用
首先,传统地表水水质监测手段对物理指标的获取比较容易,加之近年来等离子发射光谱法、原子荧光法、原子吸收法等新监测方法的出现,有效弥补了传统监测手段中的不足,因此,可以在现有传统监测方法基础上引进上述新的监测技术,提高监测效果。第二,科技发展使监测设备不断朝向微型化、信息化方向发展,如NH3-N、氟化物、硫化物现场快速监测管的上市极大方便了地表水现场监测工作。今后相关单位可以引进类似设备,提高工作效率。第三,地表水环境监测的阶段提升使得全国性监测成为可能,因此,今后相关主管部门需要在妥善协商的基础上建立全国性的检测网络,打破地区管理权限限制,真正实现全流域监测。
四、小结
综上所述,地表水水质监测工作情况直接关系到水污染治理情况,在今后的工作中,相关部门需要提高认识、改革技术、升级设备、加强管理,集中力量解决当前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构建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全国性监测、评估和治理系统,真正实现我国对地表水资源的全面、有效管理。
参考文献:
[1]邹敏.水质监测中质量控制措施研究[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3,32(03):73-76.[2017-08-31].
[2]武延坤,陈益清,雷萍.水质监测技术现有问题分析及物联网应用框架[J].中国给水排水,2012,28(22):9-13.[2017-08-31].
作者简介:
张春霞(1987.4—),月,女,籍贯:甘肃白银,职称:工程师,作者单位:白银市环境监测站,研究方向:环境监测。
关键词:地表水;水质监测;现状及对策
一、水质检测概述
虽然我国水质监测工作的发展起步较晚,技术上也相对滞后,但经过长期以来坚持不懈的探索,也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国内水利部门已经开始向社会提供水质监测数据,21世纪初已在重点流域设置了自动化水质监测站。目前,国内水质监测机构的组织结构、规模等方面都已初步具备了网络化和体系化的发展形态,水利部建立了超过两百个水环境监测站点。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水质监测随着国内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提高,水污染造成的问题也日渐明显,在当前“和谐发展”理念下,水污染治理问题凸显其重要性。而其中,必然要求增加对水资源监测工作的重视程度。
二、水质监测工作的现状分析
(一)针对性方面
一般来说,地表水水质监测可以分为饮用水水源水质监测和地表断面水水质监测两种。两种监测对象的常规检测指标存在差异且以综合性指标和重金属指标为主。例如,在污染项目监测中,普遍指标有高锰酸盐指数、溶解氧指数、氨氮指数等;化學指标有PH值、铁、锰、铜等重金属指数、温度指数等;毒理指标有氰化物指数、含铅指数等。但是,随着工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良与革新、燃烧方式的转变、燃料的增加、工业深加工的出现等因素,导致污染物的种类和污染强度发生了各种变化,因此,从水质污染的表现方面来看,有毒有机物的污染指标针对性仍有待提高。
(二)水质监测管理方面
目前,我国地表水水质监测逐渐由点源、区域监测向流域监测转变,这应当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同时也是水质监测科学性提高的明显表现。这种一体化的监测方式对我国黄河、淮河、海河、太湖流域的水质监测及污染治理起到了很大的影响。同时,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水质现状监测、水污染防治等各方面措施的协同推进,使上述流域在污染治理问题方面取得了可惜成就。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流域水环境监测过程中,各省的省界断面问题一直存在,不同省份所采用的不同监测及治理标准和措施导致同一流域不同地区水污染监测及防治的情况各不相同,因此,仍需要采取针对性较强的措施改变目前这种阻碍全流域监测工作工作顺利进行的局面,真正实现打通流域治理,保障地表水监测及污染防治的有效性。
(三)地表水水质监测技术方面
长期以来,国内地表水水质监测一直采取理化检测法。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国内外领域内交流的频繁,诸如生物监测、水质自动监测等非传统检测方式逐渐进入国内水质检测机构的视野,并在一定范围内得到了应用。但是,由于对这些新监测技术的应用时间较短、经验积累相对不足,使得这些监测工作一定停留在较低水平,技术含量和熟练度依旧是目前发展所面临的最大瓶颈。加之缺乏配套的落地措施,目前对采取新监测技术获取的监测报告中的数据应用转化为实际防治措施的效率很低,这些都造成了当前地表水水质监测技术的发展滞后。
三、地表水水质监测工作的优化策略探析
(一)优先检测、调整频率
在今后的监测工作中,应当对以往的不足之处做出必要的调整。一是采取以水功能区划分情况、区域水污染类型、数量动态变化情况作为地表水污染监测的基本分析点,对已有的监测方案进行调整,提高动态适应性和实时性,以此获取科学合理的水资源监测数据。二是从本地区实际出发适当增加或减少有机污染检测指标,如增加本区域内污染频率较高的污染源的监测次数和频度,减少已经得到控制或污染频率已经降低的污染源的检测次数和频度,最大限度的提高地表水污染监测的针对性。必要时,还可以增加对水文的研究,提高对污染物形态的分析能力。
(二)多方监测、普遍掌控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中外领域内交流的加强,地表水监测技术也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常规监测方法的增多,检测设备不断改进更新,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引诱使智能化自动监测成为现实。此外,由于市场因素的推动,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始涉足地表水监测设备研究领域,因此,在今后的监测工作中,相关部门应当利用好当前时机,对现有的先进监测技术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自身需要引进合适的技术和设备更新、改进自身原有的监测方式。例如,对于溶解氧、有机碳等综合监测项目可以引进实时动态管理监测系统;可以将现有的人工监测与自动监测、污染源监控设备结合起来,升级自身监测技术,通过多方监测实现对区域内地表水水质的普遍掌握。
(三)新旧结合、综合应用
首先,传统地表水水质监测手段对物理指标的获取比较容易,加之近年来等离子发射光谱法、原子荧光法、原子吸收法等新监测方法的出现,有效弥补了传统监测手段中的不足,因此,可以在现有传统监测方法基础上引进上述新的监测技术,提高监测效果。第二,科技发展使监测设备不断朝向微型化、信息化方向发展,如NH3-N、氟化物、硫化物现场快速监测管的上市极大方便了地表水现场监测工作。今后相关单位可以引进类似设备,提高工作效率。第三,地表水环境监测的阶段提升使得全国性监测成为可能,因此,今后相关主管部门需要在妥善协商的基础上建立全国性的检测网络,打破地区管理权限限制,真正实现全流域监测。
四、小结
综上所述,地表水水质监测工作情况直接关系到水污染治理情况,在今后的工作中,相关部门需要提高认识、改革技术、升级设备、加强管理,集中力量解决当前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构建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全国性监测、评估和治理系统,真正实现我国对地表水资源的全面、有效管理。
参考文献:
[1]邹敏.水质监测中质量控制措施研究[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3,32(03):73-76.[2017-08-31].
[2]武延坤,陈益清,雷萍.水质监测技术现有问题分析及物联网应用框架[J].中国给水排水,2012,28(22):9-13.[2017-08-31].
作者简介:
张春霞(1987.4—),月,女,籍贯:甘肃白银,职称:工程师,作者单位:白银市环境监测站,研究方向:环境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