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4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8-000-01
摘 要 本文使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以黄石高校90名男子羽毛球专修学生为研究对象,对黄石高校男子羽毛球专修学生运动损伤的规律和特点进行研究,并提出预防和减少男子羽毛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措施。研究结果表明,损伤好发部位为踝关节、膝关节、腰部和肩部,慢性损伤占大多数,而骨折、脱臼损伤少见;损伤原因主要为自我保护意识欠缺、过度疲劳、准备活动不够充分;运动员的运动损伤知识欠缺。建议今后完善动作技能和改变重复单一动作;科学地安排训练方法和训练量;加强对男子羽毛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知识的教育。
关键词 羽毛球 运动损伤 学生
羽毛球是中国传统的优势项目,是对运动员身体素质要求很高的运动。随着该项目进入奥运会,羽毛球运动的竞技水平越来越高,对抗性增强,也相应增加了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发生率[1],对于普通爱好者,由于受伤的原因,还会妨碍其参与的积极性,直接阻碍了其作为一门健康体育运动项目的开展。因此,如何有效防止运动损伤的发生,是提高羽毛球运动水平所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减少受伤和有效预防就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黄石高校男子羽毛球专修学生90人,年龄16-20岁,运动年限2-4年。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作为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2.问卷调查法:共发问卷100份,回收问卷93份,有效问卷90份。
3.数理统计法:运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二、结果与分析
(一)损伤的部位
表1 损伤部位情况表(n=90)
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损伤率最高的是踝关节占总数的22.2%,其次是腰部占16.7%,以及膝关节的损伤占15.6%,腕关节和肩关节的损伤率也很高分别占11.1%和12.2%。
1.踝关节损伤的机制
由于羽毛球运动训练中跳起击球和迅速的急停或变向的腿部动作过多,如果腿部的踝关节和跟腱周围的肌腱韧带所能负荷的力量小,很容易受伤,在拉力产生过快,斜向受力,受力之前施加外力等情况下容易受伤。本次调查中踝关节的损伤率高于其他部位,为22.2%,位列第一。而严重的损伤,例如跟腱發生断裂,那将造成运动员生涯的结束。因此少年体校羽毛球训练中积极预防踝关节和跟腱的创伤具有较大的积极意义。
2.膝关节损伤的机制
调查结果显示膝关节的损伤率为15.6%,在羽毛球训练中,两腿经常会出现反复在短距离内,瞬间的变向,侧身及前屈、后仲、起跳、跨步。膝关节的稳定装置不断承受剧烈的拉力。一旦某个动作不协调和过度用力或过度疲劳,常常会引发膝关节创伤。本次调查结果膝关节的损伤率为15.6%,列在第三位,应该引起重视,主要平时对膝关节的保护。
(二)损伤的原因
通过观察训练,过度疲劳以及运动量太大造成损伤这两个因素得到了充分印证。训练后的没有放松,使得疲劳不仅不能及时得到缓解,还对第二天的训练造成不良的影响。调查还发现30名运动员受伤全部是发生在训练中,且均发生在训练中后时段,这再次说明运动员容易受伤与中后段时间的大强度训练有关。长时间大强度的训练使得疲劳不断积累,引起神经系统过程的强度,兴奋性和均衡性都相对减弱,从而出现了疲劳性反应迟钝,增加了受伤的机会。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羽毛球运动员最容易受伤的部位是踝关节、腰背部以及膝关节,主要是软组织损伤、肌肉拉伤以及腰肌的慢性劳损。损伤原因前三位分别是自我保护意识欠缺、过度疲劳、准备活动不够充分。
(二)建议
完善动作技能,正确的技术动作及步法、合理的击球点、恰当的发力、正确熟练掌握各种技术,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按照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运动强度,避免伤后过度训练,负荷大的部位必须做足准备活动。
参考文献:
[1] 杨建军.业余体校羽毛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分析与预防[J].体育世界.2006(4):4-6.
[2] 韩秋.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的运动损伤特征:23支球队120名队员资料[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65-67.
[3] 刘开物.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运动损伤调查与分析[J].四川体育科技.1993.85(1):23-26
[4] 曲绵域.实用运动医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修订版).1982.
[5] 时锋.浅析羽毛球运动损伤的预防[J].科技信息.2005.12(5):148.
                        摘 要 本文使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以黄石高校90名男子羽毛球专修学生为研究对象,对黄石高校男子羽毛球专修学生运动损伤的规律和特点进行研究,并提出预防和减少男子羽毛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措施。研究结果表明,损伤好发部位为踝关节、膝关节、腰部和肩部,慢性损伤占大多数,而骨折、脱臼损伤少见;损伤原因主要为自我保护意识欠缺、过度疲劳、准备活动不够充分;运动员的运动损伤知识欠缺。建议今后完善动作技能和改变重复单一动作;科学地安排训练方法和训练量;加强对男子羽毛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知识的教育。
关键词 羽毛球 运动损伤 学生
羽毛球是中国传统的优势项目,是对运动员身体素质要求很高的运动。随着该项目进入奥运会,羽毛球运动的竞技水平越来越高,对抗性增强,也相应增加了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发生率[1],对于普通爱好者,由于受伤的原因,还会妨碍其参与的积极性,直接阻碍了其作为一门健康体育运动项目的开展。因此,如何有效防止运动损伤的发生,是提高羽毛球运动水平所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减少受伤和有效预防就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黄石高校男子羽毛球专修学生90人,年龄16-20岁,运动年限2-4年。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作为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2.问卷调查法:共发问卷100份,回收问卷93份,有效问卷90份。
3.数理统计法:运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二、结果与分析
(一)损伤的部位
表1 损伤部位情况表(n=90)
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损伤率最高的是踝关节占总数的22.2%,其次是腰部占16.7%,以及膝关节的损伤占15.6%,腕关节和肩关节的损伤率也很高分别占11.1%和12.2%。
1.踝关节损伤的机制
由于羽毛球运动训练中跳起击球和迅速的急停或变向的腿部动作过多,如果腿部的踝关节和跟腱周围的肌腱韧带所能负荷的力量小,很容易受伤,在拉力产生过快,斜向受力,受力之前施加外力等情况下容易受伤。本次调查中踝关节的损伤率高于其他部位,为22.2%,位列第一。而严重的损伤,例如跟腱發生断裂,那将造成运动员生涯的结束。因此少年体校羽毛球训练中积极预防踝关节和跟腱的创伤具有较大的积极意义。
2.膝关节损伤的机制
调查结果显示膝关节的损伤率为15.6%,在羽毛球训练中,两腿经常会出现反复在短距离内,瞬间的变向,侧身及前屈、后仲、起跳、跨步。膝关节的稳定装置不断承受剧烈的拉力。一旦某个动作不协调和过度用力或过度疲劳,常常会引发膝关节创伤。本次调查结果膝关节的损伤率为15.6%,列在第三位,应该引起重视,主要平时对膝关节的保护。
(二)损伤的原因
通过观察训练,过度疲劳以及运动量太大造成损伤这两个因素得到了充分印证。训练后的没有放松,使得疲劳不仅不能及时得到缓解,还对第二天的训练造成不良的影响。调查还发现30名运动员受伤全部是发生在训练中,且均发生在训练中后时段,这再次说明运动员容易受伤与中后段时间的大强度训练有关。长时间大强度的训练使得疲劳不断积累,引起神经系统过程的强度,兴奋性和均衡性都相对减弱,从而出现了疲劳性反应迟钝,增加了受伤的机会。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羽毛球运动员最容易受伤的部位是踝关节、腰背部以及膝关节,主要是软组织损伤、肌肉拉伤以及腰肌的慢性劳损。损伤原因前三位分别是自我保护意识欠缺、过度疲劳、准备活动不够充分。
(二)建议
完善动作技能,正确的技术动作及步法、合理的击球点、恰当的发力、正确熟练掌握各种技术,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按照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运动强度,避免伤后过度训练,负荷大的部位必须做足准备活动。
参考文献:
[1] 杨建军.业余体校羽毛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分析与预防[J].体育世界.2006(4):4-6.
[2] 韩秋.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的运动损伤特征:23支球队120名队员资料[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65-67.
[3] 刘开物.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运动损伤调查与分析[J].四川体育科技.1993.85(1):23-26
[4] 曲绵域.实用运动医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修订版).1982.
[5] 时锋.浅析羽毛球运动损伤的预防[J].科技信息.2005.12(5):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