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焦虑是学习者因学习上的某个问题或某个事件无法达到预期目标而产生的忧惧情绪。在留学生学习汉语过程中焦虑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文化差异是导致焦虑的因素之一。从认知的角度看,文化差异会影响留学生的认知风格、性格等。克服或消除焦虑需要教师和留学生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文化差异 学习焦虑 应对策略
一、文化差异导致的焦虑
焦虑,是学习者因学习上的某个问题或事件无法达到预期目标而产生忧惧情绪。它常常伴随着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失败感或内疚感增加,紧张不安的心理状态的出现。因为学习环境的改变,或者对新知的恐惧,焦虑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尤其是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根据研究表明,不同的学习者的焦虑原因不同,焦虑程度也不同。引起焦虑的主要原因有学习者之间的竞争、学习者对语言学习的看法,教师对语言教学的看法,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交流,课堂活动的形式、语言测试、缺乏认同感、文化差异等。学习成绩较好,自我评价较高,性格开朗的学生学习焦虑较小;学习成绩水平不高,自我评价较低,性格内向的学生学习焦虑比较严重。学习焦虑的程度与学习效果之间也呈明显的相关关系。学习焦虑过高或过低,会阻碍学习成绩和学习水平的提高;适当的学习焦虑对学习成绩和学习水平的提高产生积极的作用。
学习和掌握一门语言,不仅要学习和掌握相关的语音、词汇、语法、文字,而且最好学会一定的当地方言,了解当地人的习俗、行为,融入他们的文化。文化的学习伴随着语言的学习并融入在语言学习之中。学习语言也是学习和融入与这种语言相关的文化。目前语言学习的环境氛围两种,一是在本国学习第二语言,一是在目的语国家学习第二语言。对在目的语国家学习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来说,由于不了解目的语国家的国情特色、社会文化背景、文化特色、习俗和禁忌,很难产生文化认同感,有的更会产生文化冲突。
国别和自我评价在留学生学习汉语时会引起学习者的焦虑,这是由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民族性格决定的。例如:“日本学生与美国学生相比,在口语表达时的焦虑感要明显强于美国学生,这是有学者认为日本文化是‘耻感’文化,而美国文化是‘罪感’文化。‘耻感’文化的动力是外界舆论,因此日本人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他们认为外语说得不好很丢面子。而‘罪感’文化的动力是每个人的内心,个人根据自己心中的理想准则行事,所以美国人一般不会在乎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他们不认为说不好外语是一件丢面子的事,学习外语时就显得很自信。”(钱旭菁:《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时的焦虑》,1999年第2期)。而就东西方人的性格特征来说,西方人比较开放、率直,东方人较含蓄、委婉,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西方的留学生焦虑感较小,大多能积极回答问题、踊跃发言。而东方学生焦虑感较强,多表现为谨慎沉默,即便是已经知道答案也要思索再三才回答问题,在课堂上反应较慢。有无汉字背景也会导致学生不同程度的焦虑感。汉字文化圈和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在接触汉语时会有不同的焦虑,体现在不同的方面。来自汉字文化圈的学生,以日本和韩国学生为主,学习汉语时在书写和阅读时的焦虑明显小于听和说的时候,而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以欧美学生为主,在汉语书写和阅读方面的焦虑明显强于听和说汉语的时候。因为日韩文字中有部分文字来自汉字,经过改变之后,读音和意义有所改变,但多数汉字的书写形式并未发生改变,这增加他们和汉语之间的亲切感,一定程度上减少书写和阅读汉语的焦虑。欧美学生在接触汉语之前,几乎未真正书写和阅读过汉语,加之汉语与众不同的形体结构和书写方式,自然会增加他们学习的难度,导致焦虑感增加。因此,在课堂学习中,文化差异会导致留学生学习汉语的焦虑感。
在日常生活中,文化差异也会对留学生认识和了解汉语带来一定的焦虑。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的差异归根到底是文化的差异,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语言差异上。除此之外,人们的日常生活也会因文化的差异而在思维和心理、风俗、习惯、禁忌、熟语等方面出现较大的差异。留学生在中国的日常生活会因为这些差异而受到影响,会对他们学习和掌握汉语的信心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学习汉语时的焦虑感。
焦虑分为促进性焦虑和障碍性焦虑,促进性焦虑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力,促进语言学习,障碍性焦虑会打击学习者的信心,降低学习者的自我评价,阻碍学习者的学习。因此,文化差异并不一定都会导致留学生学习汉语的焦虑,也并不是所有因文化差异而导致的焦虑都会对留学生学习汉语产生消极的影响。文化差异有时也会引起留学生对汉语的好奇、欣赏和认同的态度,这反而会降低学习汉语的焦虑。
二、从认知的角度看文化差异导致的学习焦虑
来华学习汉语的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域和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因此留学生的课堂中无可避免地会出现多元文化的现象。不同的文化背景之间的冲突,以及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冲突,都会影响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心理。文化背景之间的差异较大,会使学生产生焦虑,导致“对负面评价的惧怕”、“害怕在汉语课堂上落后”、“对汉语课的消极态度”、“一直认为别的同学汉语水平比自己高”、“羞于在别的同学面前说汉语”、“汉语课堂上回答问题会觉得尴尬”等消极表现。文化既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习的必须掌握的教学内容,也是影响留学生习得汉语的重要因素。对比分析法认为,将学生母和目的语进行对比,可以找出两种语言的不同之处,作为教学内容的重点或难点,可以减少留学生学习目的语的难度,提高学习效率。对中国文化的教学,仍然可以采用同样的对比分析。但是,文化教学贯穿着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始终,既是学生学习不可与逾越的难点,也是教师教学的难点。不仅仅是教与学中的文化因素是不可以忽视的重点,学生的社会文化、语言文化、历史文化等也是必须正确面对的难点,因为这些看不见的文化因素对留学生在习得汉语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可忽视。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的认知风格、个性特征、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影响。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域和国家,受不同历史文化、社会文化和语言文化的影响,形成不同的性格和认知风格,因此在汉语课堂上的表现也各不相同,对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文字的学习会有不同的焦虑。而焦虑又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影响学生学习汉语的心理。例如,来自欧美文化圈的学生,受开放的社会文化的影响,自我认可程度较高,性格活泼、自信开朗,学习焦虑较小,采取主动的学习态度,在课堂上表现活跃,勇于开口。来自亚洲国家的学生由于受内敛、含蓄的文化特征的影响,性格相对内向、自信不足,在课堂上并不善于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甚至羞于开口说汉语,采取比较被动的学习态度,学习焦虑较重。来自非洲国家的大多数学生,由于社会文化的落后和自己国家在国际社会的被认可度或知名度不高,也会表现出自信不足,学习下焦虑严重的情况。总体来说,欧美国家的学生较亚洲或非洲国家的学生在习得汉语的过程中表现出更自信的特征。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焦虑和学习效果呈负相关,学习焦虑越重,学习效果越不理想。留学生将自己本国的文化和中国文化进行对比,差异较小,学习焦虑较小,学习效果越理想;若差异较大,学习焦虑较大,学习效果越不理想。学生的个性特征会受文化背景的影响,认知风格和加工信息的方式也会受文化背景的影响。来自欧美文化圈的学生在课堂表现积极、活跃,属于冲动型的认知风格,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信息加工过程中不太注重学习中的细节问题的处理,比如口语课上,他们并不会过多注意自己说得是否标准,更注重是否能表达出来,能否让老师和同学知道自己所想的。而亚洲文化圈的学生多属于沉思型的认知风格,注意抓住某一个具体问题或局部问题,精益求精,力求完美,因此同样在汉语口语课上,他们总是确定自己的答案无误之后才会发言,甚至有的学生会在笔记本上写下并反复琢磨自己的表达会不会出错,会不会引起同学的笑话。明显,后一类型的学生学习汉语的焦虑较之前一种学生重,这对学习汉语往往是有弊无利的。
【关键词】文化差异 学习焦虑 应对策略
一、文化差异导致的焦虑
焦虑,是学习者因学习上的某个问题或事件无法达到预期目标而产生忧惧情绪。它常常伴随着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失败感或内疚感增加,紧张不安的心理状态的出现。因为学习环境的改变,或者对新知的恐惧,焦虑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尤其是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根据研究表明,不同的学习者的焦虑原因不同,焦虑程度也不同。引起焦虑的主要原因有学习者之间的竞争、学习者对语言学习的看法,教师对语言教学的看法,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交流,课堂活动的形式、语言测试、缺乏认同感、文化差异等。学习成绩较好,自我评价较高,性格开朗的学生学习焦虑较小;学习成绩水平不高,自我评价较低,性格内向的学生学习焦虑比较严重。学习焦虑的程度与学习效果之间也呈明显的相关关系。学习焦虑过高或过低,会阻碍学习成绩和学习水平的提高;适当的学习焦虑对学习成绩和学习水平的提高产生积极的作用。
学习和掌握一门语言,不仅要学习和掌握相关的语音、词汇、语法、文字,而且最好学会一定的当地方言,了解当地人的习俗、行为,融入他们的文化。文化的学习伴随着语言的学习并融入在语言学习之中。学习语言也是学习和融入与这种语言相关的文化。目前语言学习的环境氛围两种,一是在本国学习第二语言,一是在目的语国家学习第二语言。对在目的语国家学习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来说,由于不了解目的语国家的国情特色、社会文化背景、文化特色、习俗和禁忌,很难产生文化认同感,有的更会产生文化冲突。
国别和自我评价在留学生学习汉语时会引起学习者的焦虑,这是由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民族性格决定的。例如:“日本学生与美国学生相比,在口语表达时的焦虑感要明显强于美国学生,这是有学者认为日本文化是‘耻感’文化,而美国文化是‘罪感’文化。‘耻感’文化的动力是外界舆论,因此日本人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他们认为外语说得不好很丢面子。而‘罪感’文化的动力是每个人的内心,个人根据自己心中的理想准则行事,所以美国人一般不会在乎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他们不认为说不好外语是一件丢面子的事,学习外语时就显得很自信。”(钱旭菁:《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时的焦虑》,1999年第2期)。而就东西方人的性格特征来说,西方人比较开放、率直,东方人较含蓄、委婉,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西方的留学生焦虑感较小,大多能积极回答问题、踊跃发言。而东方学生焦虑感较强,多表现为谨慎沉默,即便是已经知道答案也要思索再三才回答问题,在课堂上反应较慢。有无汉字背景也会导致学生不同程度的焦虑感。汉字文化圈和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在接触汉语时会有不同的焦虑,体现在不同的方面。来自汉字文化圈的学生,以日本和韩国学生为主,学习汉语时在书写和阅读时的焦虑明显小于听和说的时候,而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以欧美学生为主,在汉语书写和阅读方面的焦虑明显强于听和说汉语的时候。因为日韩文字中有部分文字来自汉字,经过改变之后,读音和意义有所改变,但多数汉字的书写形式并未发生改变,这增加他们和汉语之间的亲切感,一定程度上减少书写和阅读汉语的焦虑。欧美学生在接触汉语之前,几乎未真正书写和阅读过汉语,加之汉语与众不同的形体结构和书写方式,自然会增加他们学习的难度,导致焦虑感增加。因此,在课堂学习中,文化差异会导致留学生学习汉语的焦虑感。
在日常生活中,文化差异也会对留学生认识和了解汉语带来一定的焦虑。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的差异归根到底是文化的差异,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语言差异上。除此之外,人们的日常生活也会因文化的差异而在思维和心理、风俗、习惯、禁忌、熟语等方面出现较大的差异。留学生在中国的日常生活会因为这些差异而受到影响,会对他们学习和掌握汉语的信心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学习汉语时的焦虑感。
焦虑分为促进性焦虑和障碍性焦虑,促进性焦虑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力,促进语言学习,障碍性焦虑会打击学习者的信心,降低学习者的自我评价,阻碍学习者的学习。因此,文化差异并不一定都会导致留学生学习汉语的焦虑,也并不是所有因文化差异而导致的焦虑都会对留学生学习汉语产生消极的影响。文化差异有时也会引起留学生对汉语的好奇、欣赏和认同的态度,这反而会降低学习汉语的焦虑。
二、从认知的角度看文化差异导致的学习焦虑
来华学习汉语的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域和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因此留学生的课堂中无可避免地会出现多元文化的现象。不同的文化背景之间的冲突,以及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冲突,都会影响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心理。文化背景之间的差异较大,会使学生产生焦虑,导致“对负面评价的惧怕”、“害怕在汉语课堂上落后”、“对汉语课的消极态度”、“一直认为别的同学汉语水平比自己高”、“羞于在别的同学面前说汉语”、“汉语课堂上回答问题会觉得尴尬”等消极表现。文化既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习的必须掌握的教学内容,也是影响留学生习得汉语的重要因素。对比分析法认为,将学生母和目的语进行对比,可以找出两种语言的不同之处,作为教学内容的重点或难点,可以减少留学生学习目的语的难度,提高学习效率。对中国文化的教学,仍然可以采用同样的对比分析。但是,文化教学贯穿着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始终,既是学生学习不可与逾越的难点,也是教师教学的难点。不仅仅是教与学中的文化因素是不可以忽视的重点,学生的社会文化、语言文化、历史文化等也是必须正确面对的难点,因为这些看不见的文化因素对留学生在习得汉语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可忽视。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的认知风格、个性特征、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影响。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域和国家,受不同历史文化、社会文化和语言文化的影响,形成不同的性格和认知风格,因此在汉语课堂上的表现也各不相同,对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文字的学习会有不同的焦虑。而焦虑又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影响学生学习汉语的心理。例如,来自欧美文化圈的学生,受开放的社会文化的影响,自我认可程度较高,性格活泼、自信开朗,学习焦虑较小,采取主动的学习态度,在课堂上表现活跃,勇于开口。来自亚洲国家的学生由于受内敛、含蓄的文化特征的影响,性格相对内向、自信不足,在课堂上并不善于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甚至羞于开口说汉语,采取比较被动的学习态度,学习焦虑较重。来自非洲国家的大多数学生,由于社会文化的落后和自己国家在国际社会的被认可度或知名度不高,也会表现出自信不足,学习下焦虑严重的情况。总体来说,欧美国家的学生较亚洲或非洲国家的学生在习得汉语的过程中表现出更自信的特征。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焦虑和学习效果呈负相关,学习焦虑越重,学习效果越不理想。留学生将自己本国的文化和中国文化进行对比,差异较小,学习焦虑较小,学习效果越理想;若差异较大,学习焦虑较大,学习效果越不理想。学生的个性特征会受文化背景的影响,认知风格和加工信息的方式也会受文化背景的影响。来自欧美文化圈的学生在课堂表现积极、活跃,属于冲动型的认知风格,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信息加工过程中不太注重学习中的细节问题的处理,比如口语课上,他们并不会过多注意自己说得是否标准,更注重是否能表达出来,能否让老师和同学知道自己所想的。而亚洲文化圈的学生多属于沉思型的认知风格,注意抓住某一个具体问题或局部问题,精益求精,力求完美,因此同样在汉语口语课上,他们总是确定自己的答案无误之后才会发言,甚至有的学生会在笔记本上写下并反复琢磨自己的表达会不会出错,会不会引起同学的笑话。明显,后一类型的学生学习汉语的焦虑较之前一种学生重,这对学习汉语往往是有弊无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