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作文教学“趣”为先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有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腐朽为神奇。马正平教授在谈论学生写作时指出,第一是“写作兴趣”,足见“兴趣”在作文教学中堪称第一要素。我们再从作文本身来讲,要解决好三个基本问题。即想写一一写作兴趣;写什么一一写作内容;怎么写一一写作方法。课堂教学中仍然是“兴趣”放在第一位。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这就告诉我们教育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夸美细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正如布鲁纳所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探索它、认识它。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并趋向某种事物特有的意向,是个体主观触动性的表现。教学实践证明,一个人对写作有兴趣,想写作文,就会充满激情,发出会习的微笑,情不自禁地流泪,把自身的精与神、灵与肉倾注其中。创设好课堂教学情境,学生作文就会“情动而辞发”,学生就会畅所欲言,乐于表达。从教育到教学过程,从理论到实践运用,从大家论述到一线教师的体验,都普遍蕴含一个真理——作文教学“趣”为先。
2.以新颖的专题活动培养写作兴趣
青少年最初对学习的外部活动更感兴趣,在低年级儿童的学习兴趣上有一定作用,以后逐步对学习内容更感兴趣。根据青少年的这一特点,在作文内容的安排上我尝试以新颖的作文专题为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这些专题内容新颖,紧跟时代步伐,富有时代特色。如开设奥运专题,设立“低碳伴我行”和世博会专题等。以“低碳伴我行”专题为例:首先要求学生自己查找有关低碳的资料及宣传标语;然后合作完成宣传品的制作及宣传标语的撰写,并走向社会进行宣传;最后写出有关低碳的作文。对于学生来说,活动中某些环节有一定难度,经过自身努力或同学团结协作便可完成。活动以学生为主体,主动探究知识,学生能力得到充分展示:走向社会进行宣传的社会实践。学生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服务他人,服务社会,使学生感觉到自己的社会价值,渐渐地作文成为学生感兴趣的事。
3.教学融入关爱,浇灌学生的心灵花圃
朱小蔓教授说:“讲述同样的内容,教师充满感情且富有表情,与毫不动情、表情冷漠会造成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尤其是对于低年级儿童反差更加明显……教师的表情、语调、身姿本身就是一种携带文化信息的讯号,具有传递功能、感染功能,使儿童产生相应的情绪活动,对教师所传递的教学内容容易接受。”情趣的生态课堂,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从走进教室的那一刻,不管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都要抛在脑后,要精神抖擞,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课堂上教师的话语应诗意盎然,如和风细雨滋润孩子的心田;教师的笑容要激情荡漾,似阳光和煦温暖孩子的心房;教师的眼神要盈满关爱,似春风拂面丰盈孩子的心灵。
4.低年级作文引导他们画生活中的画,写生活中的事
引导学生认识周围的世界,认识生活,热爱生活,做生活的主人,这是贯穿小学作文教学始终的主线。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观察,以丰富生活,积累情感;多思考,以获取灵感,提高认识;多阅读,以积累语言,拓宽视野;多练笔,以表达意愿,巩固技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不断拓宽学生生活的领域,“引导学生从‘我’的世界走向‘周围’的世界,从‘我’的生活走向‘社会群体’的生活”,从作文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一句话,要让学生在作文中充分展示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充满幻想和想象的内心世界、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做到这一点,小学生就能绘童心、露童趣、叙童乐,就能写实在的事物,写丰富的想象,抒真情实感。怎样让低年段学生学会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呢?每当周末时,教师都要给孩子们留一项作业,到大自然中了解、感受大自然的美妙、神奇,或者让他们走到社会上,体验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再用笔把它们记录下来。教师曾出过这样的我写我画题:“找春天”、“看秋景”、“走进新华书店”、“到超市转一转”、“当当小交警”……让学生把看到的、感受到的点点滴滴写下来,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能写一句,就写一句;能写几句,就写几句。刚开始学生写一句话的比较多,但每句话都配有一幅漂亮的图。写得好,画得好,教师及时鼓励,好的句子在全班读。慢慢地,孩子们能写两三句话了。如:“下课了,同学们在操场上玩游戏,十分开心。……下雪了,小明和同学们在操场上堆雪人,不一会儿就堆了一个大雪人。学生围着雪人唱起了歌。……放学了,同学们排着队、唱着歌走出校门。……星期六,我和爸爸来到操场上放风筝。风筝飞得高高的,飘上了蓝天。
5.作文教学要重视让学生获取材料
现实生活为小学生习作提供了广阔而丰富的取材空间,但现实生活不会自己主动变为材料。因此要靠学生自己去搜集材料、整理加工,在这个过程中,中小学生由于心理发展不够成熟,所以自我控制力不强,在获取材料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注意力分散现象。并且小学生容易在观察事物时受其他事物的干扰,注意力被转移到原本不是观察重点的事物上。同时因为小学生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情绪,所以观察中容易被新奇的鲜艳的更有吸引力的事物所吸引,造成观察的转移。小学生在观察中经常出现的一种心理特征是缺乏精细的辨别能力。学生在观察中往往只观察到事物的大致轮廓,过于粗略而容易忽视事物的重要细节。教师应该了解和把握小学生的这种心理。首先要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热情,创造条件把学生带入自然界,给学生创造观察的机会,采取访问、参观等方式让学生进入社会体验生活,为学生获取材料中创造有利条件。其次要在让学生的无意识观察变为有意识有目的性的观察。利用要求和提问等方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注意点面结合,全面细致。最后要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让学生在观察中积极运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教师积极调动学生的五种官能进行锻炼,能够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丰富多彩的客观世界,从而为学生建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习作材料宝库,为学生获取材料提供有力保障。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有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腐朽为神奇。马正平教授在谈论学生写作时指出,第一是“写作兴趣”,足见“兴趣”在作文教学中堪称第一要素。我们再从作文本身来讲,要解决好三个基本问题。即想写一一写作兴趣;写什么一一写作内容;怎么写一一写作方法。课堂教学中仍然是“兴趣”放在第一位。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这就告诉我们教育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夸美细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正如布鲁纳所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探索它、认识它。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并趋向某种事物特有的意向,是个体主观触动性的表现。教学实践证明,一个人对写作有兴趣,想写作文,就会充满激情,发出会习的微笑,情不自禁地流泪,把自身的精与神、灵与肉倾注其中。创设好课堂教学情境,学生作文就会“情动而辞发”,学生就会畅所欲言,乐于表达。从教育到教学过程,从理论到实践运用,从大家论述到一线教师的体验,都普遍蕴含一个真理——作文教学“趣”为先。
2.以新颖的专题活动培养写作兴趣
青少年最初对学习的外部活动更感兴趣,在低年级儿童的学习兴趣上有一定作用,以后逐步对学习内容更感兴趣。根据青少年的这一特点,在作文内容的安排上我尝试以新颖的作文专题为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这些专题内容新颖,紧跟时代步伐,富有时代特色。如开设奥运专题,设立“低碳伴我行”和世博会专题等。以“低碳伴我行”专题为例:首先要求学生自己查找有关低碳的资料及宣传标语;然后合作完成宣传品的制作及宣传标语的撰写,并走向社会进行宣传;最后写出有关低碳的作文。对于学生来说,活动中某些环节有一定难度,经过自身努力或同学团结协作便可完成。活动以学生为主体,主动探究知识,学生能力得到充分展示:走向社会进行宣传的社会实践。学生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服务他人,服务社会,使学生感觉到自己的社会价值,渐渐地作文成为学生感兴趣的事。
3.教学融入关爱,浇灌学生的心灵花圃
朱小蔓教授说:“讲述同样的内容,教师充满感情且富有表情,与毫不动情、表情冷漠会造成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尤其是对于低年级儿童反差更加明显……教师的表情、语调、身姿本身就是一种携带文化信息的讯号,具有传递功能、感染功能,使儿童产生相应的情绪活动,对教师所传递的教学内容容易接受。”情趣的生态课堂,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从走进教室的那一刻,不管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都要抛在脑后,要精神抖擞,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课堂上教师的话语应诗意盎然,如和风细雨滋润孩子的心田;教师的笑容要激情荡漾,似阳光和煦温暖孩子的心房;教师的眼神要盈满关爱,似春风拂面丰盈孩子的心灵。
4.低年级作文引导他们画生活中的画,写生活中的事
引导学生认识周围的世界,认识生活,热爱生活,做生活的主人,这是贯穿小学作文教学始终的主线。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观察,以丰富生活,积累情感;多思考,以获取灵感,提高认识;多阅读,以积累语言,拓宽视野;多练笔,以表达意愿,巩固技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不断拓宽学生生活的领域,“引导学生从‘我’的世界走向‘周围’的世界,从‘我’的生活走向‘社会群体’的生活”,从作文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一句话,要让学生在作文中充分展示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充满幻想和想象的内心世界、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做到这一点,小学生就能绘童心、露童趣、叙童乐,就能写实在的事物,写丰富的想象,抒真情实感。怎样让低年段学生学会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呢?每当周末时,教师都要给孩子们留一项作业,到大自然中了解、感受大自然的美妙、神奇,或者让他们走到社会上,体验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再用笔把它们记录下来。教师曾出过这样的我写我画题:“找春天”、“看秋景”、“走进新华书店”、“到超市转一转”、“当当小交警”……让学生把看到的、感受到的点点滴滴写下来,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能写一句,就写一句;能写几句,就写几句。刚开始学生写一句话的比较多,但每句话都配有一幅漂亮的图。写得好,画得好,教师及时鼓励,好的句子在全班读。慢慢地,孩子们能写两三句话了。如:“下课了,同学们在操场上玩游戏,十分开心。……下雪了,小明和同学们在操场上堆雪人,不一会儿就堆了一个大雪人。学生围着雪人唱起了歌。……放学了,同学们排着队、唱着歌走出校门。……星期六,我和爸爸来到操场上放风筝。风筝飞得高高的,飘上了蓝天。
5.作文教学要重视让学生获取材料
现实生活为小学生习作提供了广阔而丰富的取材空间,但现实生活不会自己主动变为材料。因此要靠学生自己去搜集材料、整理加工,在这个过程中,中小学生由于心理发展不够成熟,所以自我控制力不强,在获取材料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注意力分散现象。并且小学生容易在观察事物时受其他事物的干扰,注意力被转移到原本不是观察重点的事物上。同时因为小学生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情绪,所以观察中容易被新奇的鲜艳的更有吸引力的事物所吸引,造成观察的转移。小学生在观察中经常出现的一种心理特征是缺乏精细的辨别能力。学生在观察中往往只观察到事物的大致轮廓,过于粗略而容易忽视事物的重要细节。教师应该了解和把握小学生的这种心理。首先要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热情,创造条件把学生带入自然界,给学生创造观察的机会,采取访问、参观等方式让学生进入社会体验生活,为学生获取材料中创造有利条件。其次要在让学生的无意识观察变为有意识有目的性的观察。利用要求和提问等方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注意点面结合,全面细致。最后要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让学生在观察中积极运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教师积极调动学生的五种官能进行锻炼,能够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丰富多彩的客观世界,从而为学生建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习作材料宝库,为学生获取材料提供有力保障。